?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做法

2021-06-11 03:30張淑艷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學案課文文章

張淑艷

(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 廣東·廣州 510250)

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是閱讀教學,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學生語文素養的高低。閱讀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貫穿在教學活動的始終。

信息飛速發展的社會,視覺傳媒占據了生活的主體,紙質閱讀已越來越少,學生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此外,許多學生面對繁重的學業壓力也無暇閱讀。

針對這樣的情況,為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我從以下幾方面開展閱讀教學的工作:

1 好的習慣,從初一開始培養

1.1 主抓課內閱讀

初一學生剛從小學升到初中學習,可塑性較強,如果從初一開始就著力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一旦形成,將會使其受用終生。因此,從初一開始,我就制定了三年的閱讀計劃,首先是把課堂作為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陣地,并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為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動筆的習慣。

1.2 以課外閱讀為補充

在課內教師苦心經營,但學生所得畢竟有限,因此在立足課內的同時,還應重點落實好課外的閱讀訓練,使學生養成自覺讀書的好習慣。課內是基礎,課外是延伸和補充,課內、課外必須相互結合,互補互助。在有效地抓好課內閱讀的同時,要積極的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語文素養:例如,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教給學生自讀的方法;開展有助于閱讀的活動。

2 以學案為主導,抓好課堂教學

2.1 預習先行,打好堅實基礎

從初一入學開始,我就以統一的形式指導學生進行預習,要求每位學生設置專門的預習本,列出了預習的幾個必備部分。

(1)字詞積累,包括課后生字詞和課文中自己不認識的字詞。(積累字詞)

(2)作者簡介,包括作家的生平、重要作品,甚至有關的逸聞趣事。(了解作家的生平可以更好了解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3)文章主要內容概括,詳細列出每一段的段意。(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

(4)作者思想感情總結。(中心思想的把握)

(5)自己的質疑。(將疑問寫出,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有側重的聽課。)

(6)課后反思。(有助于學生歸納總結)

最初的一個月,學生很不適應這樣的做法,因為預習并不僅僅是讀一遍課文就完成的,這實際是以作業的形式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課文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善用學案,主抓課堂四環節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依據任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把語文教學模式歸納如下:

感知內容——研讀探究——總結盤點——拓展遷移。

學案的設置以這四個環節為基石,要求學生當堂完成學案的內容包含以下幾部分:

(1)梳理字詞。(可以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加深印象)

(2)梳理文章內容。在學案的設置中,此部分內容往往以表格形式出現,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清晰的理解,并能鍛煉學生速度的能力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3)文章內容和寫作手法分析。這部分往往以問答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學習一些寫作的技巧。

(4)小組合作活動,即“拓展遷移”部分的內容。學生學習課文不僅僅是了解知識,更是要引導學生將視野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學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的內容。

(5)作業布置。(啟發學生潛能,鼓勵學生創新)

以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吆喝》的學案為例:

《吆喝》學案

班別: 學號: 姓名: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速讀課文,把握課文的內容要點。

2.能力目標:梳理文章的結構;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體味民俗文化的魅力,促使學生自覺地關注周圍的藝術文化,有意識對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傳承。

二、作者簡介

蕭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0日)

原名蕭秉乾,生于北京,蒙古族。世界聞名的記者,是二戰時期中國唯一的歐洲戰地記者。卓有成就的翻譯家、作家。主要著譯作有《夢之谷》、《人生百味》、《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尤利西斯》等。

三、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1.讀準字音

招徠(lái) 囿于(yòu) 隔閡(hé) 餛飩(hún tún)

2.理解詞義

(1)囿:局限,拘泥。

(2)招徠:招攬。

(3)隔閡: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離。

(4)油嘴滑舌:形容說話油滑。

四、文章內容的梳理。速讀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

時間 吆喝的物品 吆喝的內容(廣告詞) 寫作技巧積累清晨大米粥;油炸果;青菜;花兒images/BZ_208_894_917_1171_1030.png白天從早到晚像百貨商店和修理行業被拆開來展銷。images/BZ_208_894_1031_1171_1198.png夜晚餛飩;唱話匣子的;算卦的盲人;乞丐 1.例:餛飩喂——開鍋春 夏小金魚兒;蛤蟆骨朵兒images/BZ_208_894_1365_1171_1482.png雪花酪images/BZ_208_894_1486_1171_1562.png秋 冬寫作順序一年四季樹熟的秋海棠;柿子糖葫蘆,烤白薯 1.2.1.詳略得當2.鋪墊3.過渡句的巧妙使用方式(11段)1.有的吆喝告訴你制作的過程。2.3.有的靠戲劇性吸引人。1.小玩意兒賽活的2.3.4.5.評價吆喝聲調(12段)1.有的聲音細而高2.3.有的忽高忽低1.一包糖來——荷葉糕2.音韻節奏(13)合轍押韻1.2.老太太(那個)真行好……

五、根據原文回答

讀完整篇文章,體會一下,文章流露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六、活動拓展

老北京最本色的方言,機智幽默,貼切鮮活,極富表現力,再加上吆喝人的個性演繹,不但是廣告,更是一種藝術。我們也來試著唱唱,感受一下吆喝人的本領。請大家做一次小推銷員,為西瓜寫一則不超過15個字的廣告,并試著表演一下。

七、作業

以“吆喝”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可以是調查報告,可以是散文小品,也可以是相聲等其他形式)。

使用學案對于學生學習大有裨益,教師備課卻會花更多的時間,因為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題目的設置,但學生學習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

3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考試是學生階段不可避免要遇到的一個問題,學習是為了個人發展,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是教師必須面對的現實。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閱讀基礎較差,這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時時進行調整,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所收獲。

3.1 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讓分層帶來實效

根據任教班級的生源情況,結合學生的自身條件,我基本按照2-6-2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分層,即優等生占學生總數的兩成,中等生占六成,學困生占兩成。只有對學生深入了解,在教學中不“一刀切”,在課堂教學和作業中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要求不同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內容,不同層面的學生才都會有收獲。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建立對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最終促使教學良性發展。以八年級下冊的《岳陽樓記》學案為例:

例題:用原文語句填空。

1.重點字詞及重點句翻譯。(例題略)

2.第4段中,描寫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寫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選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聯系全文看,這里的“古仁人”與______________形成了對比。

3.文章第5段“是進亦憂,退亦憂”一句中,“進”指的是___________,“退”指的是___________;“古仁人”能夠做到“進亦憂,退亦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個問題中,要求中等生和學困生需要完成前兩道題,優等生要準確完成全部題目。題目成階梯狀分布,讓學生學有所得。

3.2 精講多練,以基礎訓練為主

在教學中,基礎知識的考查占極大的比重,抓住了基礎部分,實際上就抓住了教學的重點。

因為學生的基礎薄弱,接受能力不強,在課文的講授過程中,教師盡量做到精講,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做練習,不斷強化學生對文章及知識點的印象,并在反復訓練中自行進行歸納和總結,把握要點及重點。

就古文來說,每篇古文我會設3-5篇練習題,題目的設置難度不高,主要從不同角度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作者思想的理解、文章中重點字詞句的掌握。以八年級下冊的《小石潭記》為例:

一、重點字詞的掌握。(具體例子略)

二、翻譯重點句。(具體例子略)

按要求填寫文中句子

1、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但強化學生掌握每一篇文章的重點,我們還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進行歸類和對比,將知識融會貫通。講到“雖乘奔御風不以急也”的“奔”字,就要聯系考查“猛浪若奔”的“奔”字;講到《岳陽樓記》中的“謫守”二字,會聯系對比其他遭貶謫的作家,如劉禹錫、柳宗元等。仍以《小石潭記》為例:

3.文中寫出了小石潭周圍什么樣的氣氛,反映出作者怎樣的心情?而在《與朱元思書》中作者寫出了大自然生機勃勃、令人神往的景象,又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3.3 逐步深入,制定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

3.3.1 課內文是閱讀教學的經典范文

教材的編排有科學性與合理性,每一單元的教學目標都是教學要落實的重點。通過課內文的細致教學,可以為學生積累閱讀的語感和方法。以記敘文為例:

(1)重視整體閱讀,掌握文章中心。整體閱讀是進行局部(段落、語句)閱讀的前提、基礎,只有對全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及寫法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才能準確把握某一句、段的意思。如閱讀《春酒》一文,只有了解作者的經歷和思鄉之情,才能準確分析、認識文章最后一段“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2)抓好細節研讀,探究文章實質。

細節深挖就是要從某一點出發深入挖掘其內在含義,由語言現象深入究其本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展開聯想,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細節研讀包括抓關鍵詞語、抓中心句、提煉中心、體會修辭效果等。仍以《春酒》為例,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是總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一點較容易做到,但是為了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我們反向設置問題:

A.在遙遠的故鄉,最讓琦君牽掛的人是她的母親。那么,琦君的母親是個怎樣的人呢?文章有一個段落專門說母親的性格特點,找出來,分析一下。

母親性格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母親的這些性格特點在文中是有體現的,找一找,議一議。

3.3.2 結合單元教學重點,設置練習

每單元都有不同的教學重點,課文講授完畢后需要指導學生在習題中及時復習學過的閱讀知識并運用所學到的閱讀方法,加深學生的體悟。以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本單元要求學生了解多種民俗并體悟作者的情感。當這個單元結束后,我就選取了幾篇類似的文章,如《故鄉的野菜》、《咸菜茨菇湯》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悟這種類型文章的寫法與深意。再如,講述《春酒》時,就會與余光中先生的《鄉愁》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加深印象。

3.3.3 建立文體知識檔案庫

通過持續對某一類文體的學習,學生會逐漸掌握這種文體的特點,這時候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文體知識的歸類了,指導學生把每種文體的特征、文體的相關知識進行歸類并制作成知識卡片,讓學生在頭腦中對所學習過的文體有清晰的認識。

3.3.4 單獨指導,關愛每一位學生

無論課堂上用多少心,我們都必須承認學生存在差異性,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之外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生身上。幫助好的學生更上一層樓,同時傾注更多的心血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身上。教學方法是沒有窮盡的,但是適合學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每一個學生才會進步,整體成績才會有提升。

猜你喜歡
學案課文文章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鄉愁導學案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比例尺(一)”導學案
導學案不能淪落為“習題單”:以“中位數和眾數”的導學案為例
學案“三何”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