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解說內外部技巧運用

2021-06-11 22:29朱杰
錦繡·上旬刊 2021年3期

朱杰

摘要:解說是電視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解說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畫面內容,提升觀感?!渡嗉馍系闹袊肥且徊看笮兔朗臣o錄片,以輕松快捷的敘述節奏和精巧細膩的畫面,向觀眾尤其是海外觀眾,展示中國人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本文主要以該紀錄片為例,詳細分析其解說的內外部技巧運用,從而更形象的展示解說的魅力。

關鍵詞:《舌尖上的中國》;解說;內外部技巧

一、內部技巧的運用

(一)情景再現

情景再現是紀錄片解說技巧中重要的一部分,配音員在對紀錄片進行解說時處于講述者身份,既要尊重原稿件內容和思想,又要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通過自己對稿件的理解二次創作稿件的內容,提起觀眾觀看的興趣,使受眾真正的融入內容之中,這就要求配音員在處理稿件時結合畫面運用“情景再現”的技巧,真聽真看真感受,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講述,聲隨情動,觀眾才能真正感受到有聲語言與畫面結合的魅力。

《舌尖上的中國》中對于“將甜度高的新麥加工成寬度火候都合適的面筋”一段的解說,李立宏充分運用情景再現的技巧,仿佛一碗新麥制成且寬度火候合適吃起來筋實的面就在眼前,將自己置身其中品嘗,這樣他的解說才使人真正融入進去,充滿代入感與共鳴,使人聞其聲便垂涎欲滴。

(二)內在語

在文字稿件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沒有完全顯露出來的語句關系、語句本質就是內在語。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利用美食來吸引觀眾,帶領觀眾領略了美食背后的風土人情,所以對內在語的運用更為常見。在第四集最后的一段對于“鹽的味道也是時間和人情的味道”的解說中,短短的一段解說里既有對食物的解讀又有對人情的理解,由鹽的味道引出游子對家鄉的思念,李立宏運用關聯性內在語使觀眾獲得遞進的邏輯感受,使上下文銜接更加符合邏輯,表達語氣更加鮮明恰當。當談到“時間和食物是摯友也是死敵”時,他將時間與食物擬人化,表現出時間和味道的關系既是一對勢不兩立的“敵人”,又會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響。

(三)對象感

感知受眾的存在,這便是對象感。電視紀錄片解說,講究目的性和歸屬感,面向廣大觀眾因此配音員在解說時就一定要感受到受眾的存在,并將受眾帶入影片,這樣才能使觀眾產生親切感和共鳴?!渡嗉馍系闹袊返氖鼙姸酁槊朗硱酆谜?,配音員用聲音配合著畫面,耐心且充滿講述欲望的為觀眾講解美食的產地、制作過程以及背后的故事,使眾多美食愛好者產生共鳴,只是聽聲音便垂涎三尺。例如在第四集集中關于“新鮮香菇味道不及干香菇的奧妙就在于香菇在脫水的過程”一句,配音員了解到觀眾強烈的好奇心,讓自己的解說更具神秘感,話語的指向性更強,使觀眾更容易接受并產生共鳴,使觀眾產生好奇感,由此不斷帶動著觀眾的情感。

二、外部技巧的運用

(一)重音

在配音藝術中,強調那些重要的、主要的詞或短語,來突出和清晰地表達具體的語言和具體的思想感情,讓紀錄片的畫面可以更好的展示。句子中重音的詞語并沒有固定規律性,而是根據語句環境、內容和情感來判斷的。在《舌尖上的中國》中,談及“海洋是人類最后的狩獵場”時,重音牢牢地落在了“海洋”這個詞上,在“海洋”前后都稍作停頓突出主要重音,重音內容少而精,且運用了重音高低強弱的表達方法,使內容主次分明又自然流暢不生硬,也讓觀眾也意識到了紀錄片內容的轉換。第二季第二集中對捕魚過程的描述中,李立宏運用了重音中快慢停連的表達方法,對“快速”“沖出”“奮力”三個詞語聲音加重,語速加快、銜接更緊密,使捕魚動作更加生動鮮活,吸引觀眾對紀錄片觀看的興趣。

(二)停連

停連包括兩個方面:停頓和連接。有停頓才能更好地傳達創作者想表達的思想。連接用于有標點符號但內容聯系較為緊密的部分,可以突出內容的緊張感。在《舌尖上的中國》中,配音員配合畫面使用停頓和連接,營造了許多值得細細品味的氛圍。尤其是在介紹一個美食故事之后的人物時,總是能夠做出恰到好處的停頓和連接,讓觀眾的腦海中浮現有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把觀眾帶入想象之中。例如一段描寫對白菇的處理動作的文字中,人物動作完成連貫,所以李立宏在標點處采用直連的方式來突出動作的緊湊感。又例如“大自然則以她的慷慨和守信作為對人類的回報和獎賞?!边@句話的結尾李立宏采用回味性停連解說技巧,表示完整意思的終結,落停緩收更讓觀眾回味無窮。

(三)語氣

解說作為聲音語言的一種藝術形式,在紀錄片中往往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紀錄片的不同情節中,解說的語氣也應該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觀眾可以通過不同的解說語氣來獲得不同的聽覺體驗。

在《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的開頭中說到地域的不同造成飲食的不同時,配音員的語氣冷靜、大方、客觀,很好地表達了紀錄片的客觀性,同時也將觀眾帶入了美食的世界。在系列的每一集的開頭,配音演員都采用了相似的語調,保持了紀錄片整體風格的一致性。在第一季第一集中,講述中國人在過生日時吃面的原因時,解說在語氣上使用了疑問語氣,口腔欲松還緊,氣息欲連還斷,為吃生日面的原因制造了懸念。不同的語氣在不同的內容里可以呈現不同的狀態變化,而且可以拉近觀眾與影片之間的距離。

(四)節奏

解說節奏的巧妙運用是解說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的起伏控制節奏的快慢,對解說節奏的有效把控可以使紀錄片的敘事更加鮮明。優秀的配音演員在為紀錄片解說時,會根據語速、聲調等,來控制解說整體的節奏。

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二集中,整集的節奏受到合理的控制,將中國主食的故事講述的條理清晰。在不同地區的主食介紹之間適當的停頓轉換,讓觀眾觀看紀錄片時思路更加清晰氛圍更加輕松。除了整體節奏的把握,解說也側重了對紀錄片細節的節奏控制。例在本集中講述判斷蘭州牛肉面是否正宗的五大方法時。在解說過程中運用了輕快型的節奏,語速較快輕快明麗,語氣多揚少抑,聽覺感受自然順暢又具備濃厚的文化氣息,使食物更加鮮活的浮現在觀眾的腦海。在第一季第六季中,當提到辣椒和重慶火鍋時,李立宏運用了緊張型的節奏,語速加快,聲音也略微提高,語氣多揚少抑,表現出辣椒及重慶麻辣火鍋的紅火辛辣,使觀眾感受到吃火鍋的熱鬧氣氛。當涉及到四川人的生活時,運用了舒緩型節奏,聲調會降低,速度會放慢,讓觀眾冷靜下來,進入四川人民的生活。這些微妙的技巧使他的聲音更富有感染力。

總之,在電視紀錄片中,畫面與解說相輔相成,在解說過程中通過內外部技巧融合起到解釋說明、升華提煉、補充強化、烘托意境、抒情表意、銜接串聯的重要作用。

(常州藝術高等職業學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