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地方特色舞蹈在高校課程中的推廣

2021-06-15 08:41王茜
大觀 2021年4期
關鍵詞:民間舞蹈

王茜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藝術的追求也越來越看重。舞蹈表演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也在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與新事物相結合。在各大高校中相應地開設各種地方特色舞蹈課程,可以增進學生對民族舞蹈的了解與關注,更好地推廣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藝術,讓學生在學校里感受民間藝術魅力,不斷傳承與發揚民間藝術瑰寶。文章以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為例,探索推廣舞蹈教學的方式,與新鮮事物相結合,將課程設計分析與實際相結合,在舞蹈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

關鍵詞:湖南地方特色;民間舞蹈;民間舞教學

就目前發展形勢來講,全國各個高校作為傳播知識的重要途徑,對當代青年學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利用高校這一平臺,可將地方特色舞蹈以各種現代化的形式傳播出去。在舞蹈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們應該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將湖南地方特色舞蹈融入傳統教學,針對不同的現象,提出相應的對策,在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他們對舞蹈的熱愛,為我國的舞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湖南地方特色舞蹈的意義

(一)歷史悠久

湖南地方特色民族舞蹈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傳統的民間特色,是湖南地區人民留存下來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當地人們真實生活的寫照。豐富多彩的舞蹈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期待。舞蹈通過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將唯美的肢體動作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融洽地展示出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各種各樣的舞蹈,體現了湖南地區人們聰慧與優雅的藝術細胞,展示了人們在生活的同時不忘通過創作來豐富自身的藝術修養。

(二)種類繁多

湖南的地方特色有很多,其中不乏大量的民間舞蹈,民間舞蹈的產生是一個地方意識形態的產物,如地花鼓、舞獅子、踩高蹺、大頭舞、旱船等。這些舞蹈形式都很有特色,比如說地花鼓中《十二月采茶》就來源于生活,但是它的演繹方式就因地區而異,即人們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來詮釋作品。這個作品表現的主要是人們勞作時的情形,并加以修飾,再比如《十月望郎》《送荷包》之類的作品,都是借舞蹈作品來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向往,表現了淳樸的民俗民風。

(三)影響力強

傳統的民間藝術可能對當代的年輕人沒有那么強的吸引力,傳承度自然也就不高。但是湖南地方特色民族舞蹈影響力還是很大的。其憑其獨具特色的舞蹈表演形式及貼切當代人的審美標準,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喜歡。比如火遍大江南北的舞劇《邊城》,有著豐富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還有優美的舞姿,不光在湖南地區口口相傳,更在我國各個地方甚至是其他國家深受喜愛,可見其影響力之強。

二、湖南地方舞蹈課程在高校中的開設現狀

(一)學校宣傳力度不夠

在高校課程開設中,如若不是專業的舞蹈類學校,一般不會開設有關湖南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課程。對于專業的舞蹈學校來說,其舞種各式各樣,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舞蹈表演形式。但是對于大部分綜合類高校來說,舞蹈課程一般作為選修課開設,學生也只以獲得選修學分為目的,并沒有從根本上了解地方舞蹈,這樣就不會達到更好地傳播民間舞蹈這一目的。

(二)學生的關注度不夠高

在當代校園中,大學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更加新潮的東西上,他們更喜歡一些西方的樂器或者現代化的舞蹈形式,就算有一些同學對于傳統民間舞蹈或者是藝術形式感興趣也會因為其他同學而產生從眾心理,也就忽略了傳統民間舞蹈教學課程,失去了解這種舞蹈形式的了解機會。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沒有被適時地激發,學習熱情和關注度自然也就很低,學生也就沒有想要了解這種舞蹈的欲望,學生沒有親身體會到民間舞蹈給他們帶來的視覺上的震撼,少了一些真實體驗感,舞蹈教學也就得不到蓬勃發展。

(三)師資力量薄弱

在高校的教學當中,雄厚的師資力量是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舞蹈教學跟其他教學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當然都是以老師授課為核心,通過老師的組織,在一定的條件下,合理展開教學。對于傳統的舞蹈教育來講,每個舞蹈的動作都耐人尋味,需要老師專業化的指導演示,從而將舞蹈的細節和技巧一一地傳授給學生,讓同學們真正受到藝術的熏陶,從而在親眼所見中愛上這種傳統的民間舞蹈形式。教師的真實演繹,要舞出精神,舞出傳統舞蹈的活力。

三、地方特色舞蹈在高校中的有效推廣形式

(一)加強對舞蹈作品的賞析

對于傳統的民間舞蹈教學,舞蹈老師不僅要注重理論教學,還要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民間的風俗習慣,進而激發學生的舞蹈能力。教師帶領學生體驗傳統的民間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加強對舞蹈作品的認識,以準確對每個動作、每個表情進行拿捏,讓他們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民族地區文化的特點,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化場景。比如瑤族的長鼓舞、土家族的擺手舞都有一些有較強代表性的民俗,可以讓學生與當地居民交流,通過交流加強學生的體驗感。再比如春牛舞的學習,可以帶領學生體驗田間播種的過程,讓他們仔細觀察人和牛的動作,在勞作中仔細琢磨作品,思考如何才能將人們辛苦勞作和勞作后的歡喜表現出來。

(二)創造切實的教學情境

所有的教學都是一樣的,只憑借老師的口述學生無法學習到真正的內容,舞蹈教學也是如此。民間傳統舞蹈來源于民間,起源于民間生活,是人們生活勞作的真實寫照,對于這種民間傳統舞蹈的教學,最好的教學方式就是努力為學生創造真實的生活情境,有了真實的舞臺,真實的情境,學生的舞蹈才會有真實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合理地利用現有資源,結合當今的網絡技術完美地創造真實的生活情境。比如,老師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投影的功能,將視聽結合起來,使課堂更加生動;也可以在表演花鼓舞的時候,讓學生們穿上統一的服裝,從而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整齊的感覺,在無形之中讓同學們感受這種民間氛圍。

(三)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

學生對于一個舞蹈作品的呈現,很重要一部分取決于老師傳授知識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師的專業能力對于學生的水平具有直接的影響。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應當加強他們對傳統民間文化的了解,只有他們深入了解并且熱愛傳統的民間風俗,才有可能真正演繹出鮮活的作品。在一定的條件下,教師甚至可以去舞蹈的發源地采風。對于專業的教師來講,相關的動作規范、節奏概念對于學生具有直觀的影響,并不是說對于教師要有極其苛刻的標準,而是老師講課就是要繪聲繪色,將舞蹈作品中人物的動作神態更加傳神地展示出來。如在日常舞蹈教學當中,同學們并沒有真正見過勞作的真實情景,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真情演繹,強化同學們的感受。只有提高教師們的專業能力,才能在此基礎之上培養更多專業的學生。

綜上所述,在各個高校中推廣湖南地區的傳統民間舞蹈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必要將這種優秀的舞蹈繼承下去讓傳統民間舞蹈深入人心。當然,在推廣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引起廣大教師與同學的關注。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教學情境,以便于他們對舞蹈作品進行賞析,帶領他們到舞蹈的發源地,體會風土民情;提高隊伍的專業能力,讓學生在更專業老師指導下學習,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舞蹈動作演繹與眾不同的生活態度,讓更多的人看到傳統文化、傳統民間舞蹈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朱丹妮.湖南省高校體育舞蹈資源配置現狀的研究[J].體育風尚,2020(12):257-258.

[2]楊晶晶.湖南省高校體育專業體育舞蹈教學現狀審視與發展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工業大學,2019.

[3]劉青梅.淺析湖南特色舞蹈的教學現狀及發展趨勢[J].戲劇之家,2014(15):142-143.

[4]龔倩.“湖湘”特色舞蹈研究型課程開發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1):81-84.

作者單位:

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猜你喜歡
民間舞蹈
山西民間舞蹈與地方院校舞蹈教學的融合發展研究
結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間舞蹈教學效果
論地域性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影響
探討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應對策略
淺議民族民間舞蹈的繼承創新與發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發展策略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與創新研究
淺議民族民間舞蹈的繼承創新與發展
引導探究教學法在民間舞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我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