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寧市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

2021-06-15 02:57劉偉萬維民傅凌剛張敏彭晶李晶瑩丁坤明王維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10期
關鍵詞:咸寧市農業發展

劉偉 萬維民 傅凌剛 張敏 彭晶 李晶瑩 丁坤明 王維

摘要 分析了咸寧市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未來一段時期加快相關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堅持“一區引領,兩帶協同,三個全域”的總體發展思路,打造“產學研”一體的高新科技示范型試驗區;南3縣重點發展中藥材、竹林、油茶、特色畜牧業,北3縣重點打造平原湖區特色農業產業經濟帶;全域打造“世界香城”、全域發展生態漁業、全域推進“農業+”。

關鍵詞 現狀;問題;對策;咸寧

中圖分類號 S-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0-021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0.05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Xianning

LIU Wei1,WAN Wei-min2,FU Ling-gang2 et al (1.Xian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Xianning,Hubei 437100;2.Xianni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Xianning,Hubei 4371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Xianning City,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in the future:adhere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idea of “One District Leads, Two Belts Synergy, Three Globals”, create a high-tech demonstration pilot zone integrating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the three southern counties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bamboo forests, camellia, and characteristic animal husbandry, and the three northern counties focus on building a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economic belt in the plains and lakes;to build a “world fragrant city”across the region, develop ecological fisheries across the region, and promote“agriculture +”across the region.

Key words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Xianning

農業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1]。咸寧市農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較高,是一個農業生產市。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咸寧市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上有了一些探索和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優質糧油、茶葉、蔬菜、畜禽、水產為主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笆濉币詠?,咸寧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政策和舉措,農業產業尤其是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得到了一定發展,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也不斷增強。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各地在農業清潔化生產、畜禽養殖標準化生產、農業污染綜合治理模式創新、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實現產業興旺還有較大差距。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關鍵,也是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重要基礎和重要突破點[2]。為推動和服務鄉村振興,厘清咸寧市“十四五”農業發展思路,把準建設重點,促進鄉村振興與綠色發展,特結合咸寧市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對“十四五”時期農業產業發展提出幾點參考。

1 咸寧市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1.1 農產品供給日益豐富,一產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2019年咸寧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52.74億元,實現增加值211.44億元。在全省13個地市州中列第8位,排名相對靠后。咸寧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368萬hm2,產量122.77萬t。咸寧市蔬菜復種面積10.52萬hm2,總產量274.4萬t,蔬菜生產產值87億元,占咸寧市農業總產值的24.66%。咸寧市水果面積2.467萬hm2,產量9萬t,產值10億元。咸寧市茶葉總面積3.307萬hm2,開采茶園2.369萬hm2,茶葉產量5.89萬t,綜合產值82億元。咸寧市生豬出欄170.77萬頭,肉牛出欄1.38萬頭,家禽出籠3 030.69萬羽,畜牧業產值80億元以上,占整個農業生產總值的30%。咸寧市中藥材種植面積在1萬hm2左右,年產值近40億元。咸寧市水產品總產量為21.8萬t,其中淡水捕撈產量0.7萬t,淡水養殖產量20.6萬t,增殖漁業產業鏈0.5萬t。咸寧市淡水養殖面積6.073萬hm2,其中精養池2.827萬hm2,普通池塘0.517萬hm2,稻田養殖面積2.729萬hm2。咸寧市現有油茶面積5.328萬hm2,年產鮮果約8萬t,年產茶油4 500 t以上,油茶產業產值近50億元。咸寧市6個縣市區45個鄉鎮都分布有桂花,地徑5 cm以上的桂樹超過130萬株,基地規模達0.533萬hm2,桂樹50萬株,年產鮮花50萬kg,地方特色的桂花品種40余個。咸寧市現有竹類12屬、150余種,總面積達173萬hm2,其中楠竹10.667萬hm2,雷竹0.333萬hm2,慈竹0.067萬hm2,其他竹類0.467萬hm2。

1.2 龍頭企業隊伍不斷擴大,二產增值能力顯著提升

隨著咸寧市農業現代化的持續推進,千億農產品加工業工程各項政策的穩步實施,咸寧市農產品加工業不斷向優向好發展。截至2019底,咸寧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305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672.44億元,同比增長9.2%;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1 000億元,保持良好發展勢頭。2019年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8家,新培育市級重點龍頭企業41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44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55家,龍頭企業隊伍持續壯大。

1.3 休閑農業持續增長,三產帶動能力逐步顯現

截至2019年,咸寧市共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 476家,其中農家樂1 148家,休閑觀光農園(莊)311家;接待游客1 244萬人次,綜合營業收入達22億元,其中農副產品銷售收入11億元;利潤總額達88 220萬元;帶動農戶數8 805戶,從業人員19 600人,其中農民就業人員16 260人,從業人員工資總額55 343萬元?,F有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1家、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37家;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新增6個,總量達到17個。以赤壁羊樓洞青磚茶小鎮、咸安白水畈蘿卜小鎮、崇陽雷竹小鎮、赤壁市小羅湖田園綜合體等為代表的一批休閑農業示范點的涌現,帶動了咸寧市休閑農業持續向上發展。

2 咸寧市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產業發展缺“鏈”

從加工轉化來看,農產品缺乏龍頭企業,深加工不夠,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仍停留在初(粗)加工階段,咸寧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為2.5∶1,山東3.75∶1,美國5∶1;與國內外優勢區相比,差距較大。以蔬菜和桂花產業為例,咸寧市以蔬菜為主要原料的市級重點龍頭企業雖然有30家,但真正意義上的蔬菜加工企業僅15家,年加工總量僅有5萬t左右,僅占蔬菜生產總量的1.82%,嘉魚“兩瓜、兩菜”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深加工,主要以初級農產品的形式從田間地頭直接銷售。盡管桂花產業有部分企業開發出了桂花餡料、桂花酒、桂花糕點、桂花香皂等產品,但規?;钠髽I不多,基本為初級加工產品,尚未形成特色品牌。目前桂花產業主要依托苗木種植綠化,對桂“花”缺乏深入的系統性研究開發,高附加值的香料等系列產品缺乏,“香城”之花還不“香”。

2.2 產業資源待“挖”

咸寧市特色產業資源豐富,一些效益較高的特色產業資源未被充分挖掘出來。雖有通城兩頭烏、通山烏骨山羊、華中中蜂等地方名優畜牧種質資源,但至今未形成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特色畜牧產業,無論從資源利用、產業規模和產品開發方面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作為我國四大地方名豬之一的通城兩頭烏,在養種公豬僅30頭左右,能繁母豬僅1 600余頭,全縣僅有2家本地企業參與“通城豬”開發,年出欄商品豬不到13 000只。通山烏骨山羊核心種群僅200多頭,現在仍停留在品種選育純化階段,離規?;a還有較大距離。

2.3 科技支撐乏“力”

農業科技引擎現代化農業新技術的應用面較小,農技推廣困難,部分農民仍沿用常規技術從事農業生產。大多龍頭企業科技投入、推廣力度不夠,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企業生產效率和效益難以提高。當前咸寧市一些產業生產水平相對于傳統優勢地區而言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農業機械化程度低、農業生產新模式推廣應用率不高、種植養殖結構較單一、品種更新緩慢、經營管理落后、肥料利用率不高、產量和效益偏低等方面。從油茶產業來看,由于油茶品種更新速度慢,傳統茶園老化退化嚴重。2009年前,油茶總面積的50%以上為傳統品種直播或實生苗造林,種植效果差異大,且因疏于撫育管理,很多淪為殘次林、衰老林,幾近荒蕪,油茶總體效益差,茶油產量不足75 kg/hm2。近幾年雖然通過老舊茶園改造等措施更新了一些產量高、品質優的油茶新品種,但尚未完全達到豐產期,且規模不足。此外,從調研情況看,多數種植戶只重視移栽第一年的管理,后期投入不足,疏于管理,直接導致油茶難以壯苗,林相差,掛果率偏低,有的甚至成為荒山。

2.4 產品交易缺“橋”

農產品交易市場是聯結農產品生產者和農產品消費者的橋梁和紐帶。農產品交易市場的規模和地位直接決定著相關農產品的市場話語權。咸寧市雖然是湖北省中藥材主要產區之一,但由于一直沒有專業的中藥材交易市場,一些小型的中藥材集聚市場品種單一,無法滿足藥品加工企業生產需求。目前,咸寧部分藥品加工企業由于咸寧藥品市場不規范,所需原材料多由安徽、江西和四川購進,無奈放棄本市豐富的藥品資源而求其次,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降低了市場競爭力[3-4]。以通城縣為例,全縣藥材種植面積3 466.67 hm2左右,由于沒有中藥材專業市場,小型的中藥材集貿市場管理混亂,無法滿足大宗交易,且集貿市場內外地藥商把中藥材收購價格壓得很低,無法保證藥農正常的經濟收益,若運到其他省市的專業中藥材交易市場,不但運輸成本高,而且很難形成規模運輸,只能接受低價,從而導致大量優質的中藥材資源廉價外流,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價值,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

2.5 市場信息缺“位”

農產品產銷結合程度低,農業生產盲目跟風,市場信息滯后,產銷脫節嚴重,“豐產不豐收”的現象時有發生。在水產養殖方面,四大家魚、蝦蟹等各自為戰,基本是養和賣,“漁業+”不足,沒有進行全面的市場調研,特色優勢不明顯,哪個品種賺錢就一窩蜂養殖。以小龍蝦(克氏原螯蝦)養殖產業表現最為突出,前幾年小龍蝦市場行情好,平均價格在40元/kg左右,很多不懂養殖技術的農戶盲目養殖,花較大成本挖塘、買蝦苗,但收益甚微,有的甚至賠本。

2.6 三產融合偏“松”

三產融合發展已成為當前熱點,也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重點,目前已在咸寧不同地區呈現出可喜的發展態勢。但是由于農業產業效益低、風險高和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等因素的交叉影響,導致咸寧市三產融合面臨著投資吸引力較弱、融合發展機制不暢、亮點不足和利益聯結相對松散等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咸寧市休閑農業盡管取得了一些發展,但是與一產發展規模仍然不完全匹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和潛力。

3 咸寧市農業產業發展對策

“十四五”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第一個5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落實、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鞏固提升精準脫貧成果的重要時期?!秶鴦赵宏P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產業根植于縣域,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地域特色鮮明[5-6]。鄉村產業類別廣泛,做好鄉村產業振興工作尤其在當下的脫貧攻堅決勝期和后新冠肺炎疫情時期,重視規劃、引領的“指揮棒”和“領頭雁”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要通過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科技創新應用規劃力度,加大對休閑農業人才培育和用地的規劃,加大對特色農產品產業的品牌建設規劃等措施引領鄉村產業發展[7]。2020年7月,依據《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編制了《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明確要求,要加快發展以二三產業為重點的鄉村產業,到2025年,鄉村產業體系健全完備,鄉村產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鄉村就業結構更加優化,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8-10]。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依托現有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11-14]。

就咸寧而言,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為指引,搶抓“一芯兩帶三區”“一城引領”“三帶協調”“133”區域和產業戰略布局等戰略機遇,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為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鄉村振興發展為抓手,聚力特色產業發展,加快三產融合速度,補齊農業發展短板,未來一個時期咸寧市應堅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原則,既要圍繞地方農業資源堅持全面發展,又要突出重點,體現特色,促進農產品多次加工,實現多次增值。堅持“一區引領,兩帶協同、三個全域”的總體發展思路。

“一區”:以建設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試驗區為抓手,引領農業“三新”技術在本地區的研發、試驗與推廣。

“兩帶”:南三縣(赤壁市、嘉魚縣、咸安區)要充分挖掘山區資源優勢,重點打造幕阜山山區特色農業產業經濟帶;北三縣(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要圍繞兩湖一江等平原湖區特色資源,重點打造平原湖區特色農業產業經濟帶。

“三個全域”:全域打造“世界香城”、全域發展生態漁業、全域推進“農業+”。

3.1 建強國家級農高區,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是采用現代農業科技、管理、經營技術,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農科教一體化 經營體系,打造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生產基地。二是以農業高新技術研發為核心,打造“產學研”一體的高新科技示范型試驗區。三是依托農業研發種養基地,將田園景觀、自然生態與文化特色相結合,打造咸寧知名的鄉村休閑領地。

3.2 與山為伍,打造“一山多脊”

結合《咸寧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總體規劃》的有關部署,以通城、崇陽、通山3個縣為主體,依托幕阜山豐富的山林資源重點發展“一藥、一竹、一茶、一牧”產業,打造“四脊幕阜山”。

3.2.1 立足大健康產業資源,打造“康養之都”。一是學習河南禹州、安徽亳州等經驗,在中藥材核心產區通城建設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種類最為齊全的中藥材交易市場,搶奪中藥材話語權和定價權。二是擴大種植規模,形成規模效應,以通城為核心,輻射崇陽、通山擴大道地中藥材種植面積、引進經濟效益高的中藥材品種,提升中藥材經濟效益。三是挖掘藥材觀賞、食療價值、保健等第六產業價值,結合中藥材特征特性發展芍藥、玫瑰等觀賞型中藥材,立足山區特色,發展藥膳食療農家樂,引導黃鶴樓、百丈潭等酒業公司轉型開發保健藥酒,挖掘中藥材產業多功能價值。

3.2.2 變資源優勢為產業發展優勢,唱響“竹鄉咸寧”。一是加快邊遠山區交通路網建設及林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竹林標準化基地建設,降低人工采集和車輛轉運的成本。二是因地制宜地發展林下種養業,如林下養雞、林下種植三葉青、黃精等產業。三是在竹材料、竹纖維紡織、竹工藝品、竹筍食品精深加工食品、竹化工、竹醫藥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充分延伸竹產業發展鏈條,增加竹子附加值,增強產業競爭力,做出品牌,最大限度發揮產業經濟效益。四是立足竹林資源優勢,優化竹類種植結構,以咸寧楊畈農高區建設為契機,推動構建“研發+示范推廣”的筍用竹擴繁體系。以崇陽為核心打造食用筍融合發展樣板區,逐步擴大食用筍種植范圍。五是引進新品種、研究推廣新模式,實現鮮食竹筍周年供應。引進一批適宜本地栽培的筍用竹品種,如麻竹、水竹、綠竹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竹類資源及栽培技術。在竹筍種質資源培育領域進行品種創新,通過竹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竹林覆蓋技術等方面實現竹筍周年供應。

3.2.3 抱團發展,打造國家級幕阜山生態油茶產業集群。

一是以通城縣四莊鄉、塘湖、崇陽縣路口鎮、通山縣燕廈鄉等地為核心,輻射整個幕阜山區的油茶生產帶。二是通過“龍頭牽引”“合作社引領”“種植大戶引領”相結合的油茶種植生產體系,實現從品種選育到良種繁育、從種植到管護、從采收到加工、從標準到質量環環相扣的高效發展。三是以建設“油茶特色小鎮”為核心,打造集油茶種植、茶山觀光旅游、茶泡采摘、茶籽精深加工為一體的幕阜山生態油茶產業集群。

3.2.4 掘優勢資源,打造國家級特色畜產品優勢區。

一是采取“保護—恢復—擴群—市場開發”思路,打造特色畜產品,促進畜牧業差異化發展。加快發展包括通城兩頭烏、通山烏骨山羊、崇陽華中中蜂等地方遺傳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力度,建立功能保護區,迅速提高種群數量。二是加強與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行通城豬二元和三元雜交等培育方式,提高當地商品豬的良種普及水平。通過常規育種和分子輔助育種方式,在提高烏骨山羊核心種群數量,同時,保持遺傳資源純潔性和穩定性。通過與外地優質羊種雜交,導入湖北黑頭羊以及麻城黑山羊血統,提高其生長速度和產肉能力。三是穩步擴大蜜蜂養殖產業。以養蜂協會為依托,整合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優勢力量,在崇陽港口鄉等地擴大中蜂養殖規模,擴大中蜂采蜜品種,在壯大野桂花蜜的同時,發展形成多種花香的蜂蜜產品,做強“甜蜜產業”。

3.3 立足“江湖”,壯大特色產業集群

結合《咸寧市沿江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帶規劃》發展藍圖,北三縣重點圍繞平原湖區地理條件優勢,在濕地資源、平整肥沃的土地資源上做足文章,建設沿江沿湖農業產業經濟帶,重點打造1個“無憂產業”、做大1個“綠色銀行”、塑造1個“網紅產業”。

3.3.1 推廣新模式,打造“無憂產業”。一是以咸安、赤壁等地為核心區,推廣鄂香2號、玉晶91等優質稻米品種,推廣“蝦稻”“蛙稻”“一種兩收”“雙水雙綠”“富硒功能稻”等多種優質稻生產模式。二是以綠色有機為發展理念,推廣“稻鴨、稻魚、稻蟹共育”等新技術,提升稻谷品質,為優質稻米精深加工創造條件,打造鄂南版“萬畝糧號”,建強優質糧倉,進一步夯實糧食產業根基,打造“無憂產業”。三是在稻米深加工上著力開發功能性稻米、精細化稻米、稻米餅干制品等,在阿湯嫂、赤壁康凱等咸寧現有的加工企業中遴選一家有一定生產基礎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幫助企業轉型升級,開發多樣化糧食深加工產品,培育一批在咸寧有市場、在省內有地位、在國內有影響的咸寧品牌,如“米老頭”“旺旺雪餅”。

3.3.2 建設蔬菜轉型發展示范區,做強“綠色銀行”。一是以逐步壓減大路菜面積、適度增加適銷對路的“名、優、特、新”設施精細菜種植面積、積極推動水生蔬菜發展為基礎,在確保支撐冬春及遲夏蔬菜市場供應的同時,形成具有嘉魚特色的設施精細菜、鮮食玉米和特色水生蔬菜品種,推動蔬菜種植結構轉型升級。二是要強化與國家級、省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多維度科技創新合作,篩選培育符合咸寧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的優質、高產、多抗“咸寧品種”。三是要畫好嘉魚蔬菜“微笑曲線”。要加快蔬菜加工產業規劃建設,引進國內外知名蔬菜精深加工企業落戶嘉魚,擴大水陸蔬菜深加工規模和種類,加大“兩瓜、兩菜”、蓮藕系列產品深加工力度,研發適合大眾口味的蔬菜脆片休閑零食、速凍食品、腌制食品、營養飲品等。

3.3.3 立足品牌優化與營銷創新,塑造“網紅”產業。一是要立足茶葉之鄉,發揮龍頭作用,真正做強青磚茶產業,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夯實行業標準,推進本地企業兼并重組,形成超大型企業(集團),逐步淘汰弱小品牌。加大研發推廣力度,推廣時尚型消費群體的便攜式青磚茶保健品、化妝品、茶糕點等衍生產品。聘請知名專業營銷團隊,策劃創新營銷手段,通過網絡直播帶貨等新潮渠道,推廣赤壁青磚茶產品。二是用好“一引一”以商招商,立足本地茶業資源,圍繞奧瑞金、今麥郎等園區企業,加大對茶葉深加工企業招引力度。三是做大“一轉一”轉型升級,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各類引導資金,鼓勵支持企業優化工藝、創新產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四是做強“一加一”增資擴產,做好存量項目擴大生產所需土地、廠房、用工等要素保障,用活產業支持政策,協調金融機構紓困解難。

3.4 以業為基,培育“全域農業”增長極

3.4.1 以花為媒,全域打造“世界香城”。

一是以咸安為核心輻射咸寧市各縣市區,進一步擴大桂花種植面積,引進薄荷、山蒼子、留蘭香、茉莉、桉樹、薰衣草等其他世界香料市場主力品種,為香皂、精油、香水等芳香產業規?;罴庸ひ约盎êB糜蝿撛煲划a基礎。二是在咸寧農高區規劃建設桂花產品深加工園區,建設集芳香植物種質資源保存、科研科普和桂花觀賞等為一體的中國芳香植物觀賞園,加速適宜咸寧本地種植的芳香植物篩選與推廣。三是加快產學研一體化,在香精香料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全國芳香產品深加工和科技創新中心,加速成果轉化,引進國內“芳香產業”落地咸寧,加快對花香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引領國際芳香產業發展方向。

3.4.2 做優特色,全域發展生態漁業。一是全面清退“低小散”和無處理設施養殖場;全面推廣“零排放”池塘圈養、漁菜共生技術、節水減排生等態養殖技術。二是建立長效協調管理機制,全面加強漁業綜合執法體系建設,加大河湖濕地的保護力度,提升重要漁業資源保護水平。三是在現有漁業生產格局基礎上,以“特”字為先,在產業布局上進一步做細做大,漁業種類要精細,漁業規模要做大。以縣域主導漁業資源為主,做大5個特優產業、做強1個有機產業。赤壁要進一步做優龍蝦產業,在現有小龍蝦基礎,提前謀劃布局澳洲淡水龍蝦,搶占高端龍蝦市場份額,建設“優蝦赤壁”;嘉魚要利用地理緯度、水資源等優勢,持續建優斑點叉尾鮰苗種繁育基地、適當探索其他魚類苗種繁育基地,為世界“+魚”。通城應立足林下資源優勢,推進本地化苗種選育,做優特色棘胸蛙產業,打響通城棘胸蛙品牌;崇陽要繼續挖掘冷水資源,做優冷水養殖品牌,增強虹鱒、鱘魚養殖能力。通山要繼續做優鳙魚品牌,通過生態養殖,做優富水魚品牌。咸安要立足湖區濕地資源建設咸安有機蟹品牌,加快新品種引進與配套養殖技術應用與推廣。

3.4.3 提檔升級休閑農業,全域推進“農業+”。

一是結合區位農業資源要素,明確不同縣(市、區)發展方向。咸寧市南3縣應充分利用本地區優質青山綠水和濕地河湖資源,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注重依山就勢挖掘山區“特色農業+”產業;北3縣則充分利用河湖濕地資源,注重發展平原湖區特色的“生態農業+”產業。二是聚焦咸寧市優勢農業特色產業,明確休閑農業重點發展類型。圍繞茶葉、水果、油茶、蔬菜、竹類、中藥材、蓮藕等優勢特色農業產業資源,探索提檔升級“森林負氧”“農附旅型”“農輔旅型”“農旅合一型”“綜合發展型”等多種休閑農業形態,開發打造一批“生態采摘游”“竹海尋寶游”“養生賞花游”“荷塘月色游”等精品產業旅游線路,推動全域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咸寧多樣性的特色農業增長極,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皮成功,別超,侯光明.創新方法的綜合評價及應用決策的實證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1(5):15-20.

[2]

于志華.鄉村振興視域下產業振興研究:范疇、基礎與路徑[J].商業經濟,2020(9):121-123.

[3] 遵義市中藥材專業市場建設[EB/OL].[2020-05-25].http://wenku.baidu.c.

[4] 中藥材交易市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EB/OL].[2020-05-25].http://www.doc88.com.

[5]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19):21-26.

[6] 曾志明,羅玉文.農業強起來 農村美起來 農民富起來[N].閩西日報,2019-08-06(004).

[7] 王壹.重視規劃引領鄉村產業振興[J].農家致富,2020(12):56-57.

[8]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寧夏農業農村廳信息中心.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J].新農業,2020(16):9.

[9] 林遠.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公布[N].經濟參考報,2020-07-17(001).

[10] 孔德晨.鄉村產業振興有了“指南針”[N].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07-23(004).

[11] 2020年中央1號文件[J].中國農民合作社,2020(3):15.

[12] 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J].社會主義論壇,2020(2):7-11.

[13] 秦海生.加快農機化發展為實現“兩大目標”而奮斗:從10個關鍵詞看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的農機化重點工作[J].現代農機,2020(1):21-25.

[14] 浩農.補齊“三農”短板挖掘發展潛力——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貫徹落實之要[J].黨課參考,2020(7):48-66.

猜你喜歡
咸寧市農業發展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咸寧市農業科學院情況簡介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工友藝苑
咸寧市農業科學院農機所簡介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