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茶葉研發人員數量存疑營業成本有人為“瘦身”之嫌

2021-06-20 00:00王宗耀
證券市場紅周刊 2021年24期
關鍵詞:招股書瘦身存貨

王宗耀

今年以來,數家以茶葉為主營業務的公司相繼遞交了招股書,欲募資上市,其中就包括了中糧集團旗下的中國茶葉。目前來看,其規模相對較大。

據招股書披露,中國茶葉在2017年至2020年6月末(以下簡稱“報告期”)期間,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了12.29億元、14.90億元、16.24億元和7.71億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增長了21.28%和9.62%,而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經年化后同比下滑了5.57%;凈利潤方面,報告期內實現的金額分別為1.84億元、1.45億元、1.66億元和8341.33萬元,其中2018年滑了21.18%,而2019年增長了14.47%。這組數據說明,中國茶葉的經營業績目前仍是不穩定。

此外,《紅周刊》記者在梳理中國茶葉招股書內容時發現,公司為了讓自己形象顯得比其它茶企更具有“高大上”特色,不僅在研發人員數量上可能存在不真實披露外,且研發人員遠高于行業平均甚至高于公司管理層的薪酬定位也存在人為調節的嫌疑。而若從其存貨數據變化反推其成本數據,也可發現這其中也是存在一定異常的。

研發人員數量真實性不足

對于以茶葉產品及相關制品銷售為主營業務的中國茶葉來說,此次IPO選擇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按理說研發實力并不是主板公司考察的重點,但從其招股書披露的諸多信息來看,其是非常重視研發力量的。

在招股書中介紹各崗位員工的薪酬情況時,中國茶葉披露了不同崗位的員工人數和相應的平均薪酬數據(詳見表1),其中,其研發技術人員的人數在報告期內分別為237人、258人、270人和282人,占同期公司員工數量的12.1%、12.6%、11.9%和12.6%,這一占比對于一家從事茶葉生產銷售的企業來說,可謂是不低的,要知道另一家也在積極申報IPO的茶企的研發人員占公司員工比例還不到1%,而暫時中止申報的瀾滄古茶的研發人員占比也只有6%左右。

表1 各崗位員工薪酬對比情況(單位:萬元)

在披露的研發技術人員平均薪酬上,有意思的是,其收入是該公司各類員工收入中居前的,尤其2019年,人均年薪水達到了19.35萬元,不但超過了銷售人員和生產人員,甚至還超過了管理人員。此外,在整個報告期內,其研發技術人員的平均薪酬也均在全國人均職工薪酬的2倍以上。

如果僅從中國茶葉披露的該組數據來看,公司給予研發技術人員高薪,重視人才,不吝研發投入的光輝形象已躍然紙上,這在當前諸多行業皆注重研發的背景下,若能成功上市則很可能會獲得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追捧。那么,中國茶葉研發技術人員薪酬真的有這么高嗎?其真的很重視研發嗎?

按照中國茶葉在招股書提供的研發技術人員的數量和員工平均薪酬計算,《紅周刊》記者核算出,報告期內,中國茶葉為研發技術人員支付的薪酬總額分別為4239.93萬元、4527.9萬元、5224.5萬元和2388.54萬元。既然研發技術人員的薪酬支出已經很高,理論上,其支出的研發費用應當更高才對。

可令人驚訝的是,根據招股書披露,中國茶葉報告期內整個支出的研發費用總額僅分別為1695.22萬元、1881.42萬元、2337.57萬元和1117.9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1.38%、1.26%、1.43%和1.45%。研發投入不僅遠遠達不到上述推算的金額,且研發費用率也明顯不高。

在中國茶葉披露的研發費用的明細上,我們發現其中的職工薪酬金額分別為1086.97萬元、1338.70萬元、1644.84和744.18萬元,雖然占到當期研發費用的6~7成,但比起上文中《紅周刊》記者根據其研發技術人員和人均薪酬推算出金額,則分別僅占到該金額的25.64%、29.57%、31.48%和31.16%。很顯然,中國茶葉所披露的研發技術人員的數量和員工平均薪酬金額的真實性是存在一定疑點的。

若按照其披露的研發技術人員數量和研發費用中的職工薪酬金額,核算其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則報告期內分別為4.59萬元、5.19萬元、6.09萬元和2.64萬元。此時若再和中國茶葉其他崗位員工薪酬相比,則瞬間有種“跌下神壇”的感覺,其研發人員薪酬不但是公司內最低的,而且比全國人均職工薪酬還低了不少。

如果該公司披露的薪酬數據是準確無誤的話,那么該公司實際的研發技術人員數量很可能沒有招股書披露的那么多,如果這一猜測為真,則不排除公司為了讓自己有別于其它茶企而人為拼湊研發技術人員人數的可能。

生產、管理人員薪酬數據有疑點

此外,若通過上述數據進一步核算,還能發現其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薪酬也是存在一定疑點的。

在生產人員方面,根據招股書披露的生產人員的數量和平均薪酬,不難核算出其生產人員的薪酬總額,報告期內分別為5843.50萬元、6465.81萬元、7714.50萬元和3578.02萬元。

在正常情況下反映生產人員薪酬情況的數據為主營業務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而《紅周刊》記者從招股書中提取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后發現,通過上文核算出的生產人員薪酬總額竟然遠遠的超過了其主營業務成本中的直接人工。這一情況意味著公司披露的生產人員的薪酬情況很可能也是含有很大“水分”的,如果生產人員人數沒有造假的話,那么其生產人員的人均薪酬很可能被人為“增肥”了。當然,結合中國茶葉當前正處于IPO期間的現狀判斷,也不排除其為了虛增利潤,存在虛減主營業務成本中直接人工的可能。

實際上,就該公司披露的薪酬數據而言,最奇怪的地方還在于管理人員的薪酬。通常情況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拿高額薪酬本就是行業慣例,正因如此,一般企業管理人員的平均薪酬在高級管理人員高薪酬的拉動之下,普遍較高,可根據中國茶葉披露的數據,其管理人員的人均薪酬卻是低于研發技術人員的。

猜你喜歡
招股書瘦身存貨
給自己的課“適度瘦身”
企業存貨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統計學在企業解決存貨問題中的應用
虎牙直播更新招股書
存貨周轉率分析中一個容易出錯現象的解析
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存貨管理辦法的研究與實踐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
中礦環保招股書頻出低級錯誤
重慶川儀招股書云里霧里矛盾重重
金陵十二美女瘦身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