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檢驗的臨床意義

2021-07-05 12:14李新萍任向華
婚育與健康 2021年3期
關鍵詞:免疫球蛋白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意義

李新萍 任向華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檢驗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診的26例乙型肝炎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檢驗26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然后把檢測結果與26例健康患者做比較。然后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對病情有好轉的患者與加重的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做檢查。對各組的檢測結果進行觀察與對比。結果:對研究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對比發現,研究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與健康組比較差異顯著,慢性乙型肝炎重型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IgG(17.71±2.09)、IgA(2.99±1.44)、IgM(3.01±0.70)顯然要比慢性乙型肝炎輕型患者要高IgG(14.66±3.25)、IgA(2.49±0.60)、IgM(2.40±0.80),慢性乙型肝炎輕型患者顯然比健康組的要高IgG(10.19±2.09)、IgA(1.74±0.55)、IgM(1.44±0.54),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經治療病情得到改變后,改善組IgG變為(11.99±2.40)、IgA變為(2.19±0.50)、IgM變為(2.61±0.39),加重組IgG變為(16.86±3.40)、IgA變為(3.01±0.69)、IgM變為(3.31±0.82)。改善組19例(73.08%)患者得到改善,IgG、IgA、IgM的水平明顯要比加重組的7例(26.92%)患者低。結論: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免疫球蛋白檢驗,既對診斷與評估慢性乙型肝炎有重要意義,又對判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預后情況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來做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憑據。

【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檢驗;臨床意義

在人體的器官中,肝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系到人體的新陳代謝,還有蛋白質代謝。慢性乙型肝炎屬于傳染病,發展較為緩慢,開始不易察覺,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會出現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隨著慢性乙型肝炎的出現,患者的肝臟功能被嚴重影響,引起蛋白質代謝功能被改變,所以,肝功能的受損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間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另外,臨床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可以用來當作判斷乙型肝炎的其中一個指標[1],而這個指標的變化可以來判斷肝臟的受損情況。中國屬于肝炎發病大國,如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夠進行有效的篩查與診斷手段,這對判斷疾病、制定治療方案等具有較為積極的作用。慢性乙型肝炎早期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極易和胃腸道疾病相混淆,如果患者治療不及時,就非常容易跟著病情的進展,發展為重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這就需要對慢性肝炎患者進行有效的檢查手段。筆者通過對所在醫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診的26例乙型肝炎患者進行免疫球蛋白檢驗,然后把檢測結果與26例健康患者做比較,來評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檢驗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診的26例乙型肝炎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檢驗26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然后把檢測結果與26例健康患者做比較。實驗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22~66歲,平均年齡(42.69±4.79)歲;13例輕型慢性乙肝患者,13例重型慢性乙肝患者。輕型患者,病情相對較輕,患者有頻繁無力、頭暈、沒有食欲,尿黃、肝的位置會有不舒服的感覺、睡眠質量相對不好等一系列癥狀,肝臟輕微腫大現象,會伴有少許的觸痛現象,有一部分患者會有脾腫大,肝功能的檢查指標顯示有1-2項會有異常。重型患者,患者會有明顯的乏力、腹脹、納差等一系列肝炎癥狀,并伴有肝病病容、蜘蛛痣、肝掌、脾腫大,ALT、AST水平的持續升高,白蛋白水平出現降低,而丙種球蛋白則顯著升高。病程為2個月~11年,平均病程(4.34±1.45)例;健康組健康者26例,男性健康者15例,女性健康者11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42.89±4.81)歲。研究中患者都符合臨床上關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并排除了引起免疫球蛋白變化的其他疾病。所有患者都填寫了知情同意書,也都經過了筆者所在醫院倫理委員會全體成員的同意。

1.2方法

研究組與健康組在早上收集空腹超過8h的靜脈血3mL,放在抗凝管里,1h內在3000轉/min的轉速下進行離心分離,把血清標本放在低于20°C保存以備檢驗。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運用免疫比濁的方法對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進行檢測,研究組患者通過系統治療后重新收集空腹超過8h的靜脈血3mL,進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研究組與健康組的采血與檢驗人員都是同一組人員操作。

1.3療效

評判觀察研究組與健康組,并比較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變化(IgM、IgG、IgA)。并分析乙肝患者在經過治療后,病情變化后免疫球蛋白水平變化。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研究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對比發現,研究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與健康組比較差異顯著,慢性乙型肝炎重型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IgG(17.71±2.09)、IgA(2.99±1.44)、IgM(3.01±0.70)顯然要比慢性乙型肝炎輕型患者要高IgG(14.66±3.25)、IgA(2.49±0.60)、IgM(2.40±0.80),慢性乙型肝炎輕型患者顯然比健康組的要高IgG(10.19±2.09)、IgA(1.74±0.55)、IgM(1.44±0.54),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見表1。

經治療病情得到改變后,改善組IgG變為(11.99±2.40)、IgA變為(2.19±0.50)、IgM變為(2.61±0.39),加重組IgG變為(16.86±3.40)、IgA變為(3.01±0.69)、IgM變為(3.31±0.82)。改善組19例(73.08%)患者得到改善,IgG、IgA、IgM的水平明顯要比加重組的7例(26.92%)患者低,見表2。

3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在臨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重要原因是受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傳染性,不容易治愈,且病情極易反復。傳播途徑主要有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三大傳播途徑?;颊邆魅疽腋魏?,會有腹脹、厭食、易勞累等一系列癥狀,如果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還會有出現蜘蛛痣、肝硬化的現象。肝炎病毒入侵后,直接引起病人的機體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2]。慢性乙型肝炎早期往往因為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所以不被重視,從而耽誤治療,引起病情進一步發展,有逐漸發展為肝硬化與肝癌的可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有嚴重影響。如果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夠早期準確的診斷出來,對病情變化有一定了解,就可以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對提高患者的預后意義重大。經學者研究表明,HBV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應,從而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功能受損[3]。因為感染與肝功能受損時,是對抗機體受到損害或者是身體內的病毒一直被反復的復制激活多克隆B細胞,相關抗體被釋放,引起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提升。HBV屬于非細胞性病毒,如果它侵入人體,人體的肝臟細胞中就會留存病毒表面的抗原,刺激人體產生活化的B細胞,從而使活化的B細胞變化為漿細胞,然后產生可以與特異性抗體結合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可分為:IgG、IgA、IgM、IgD、IgE,在血漿中存在。也有學者證明,感染HBV會損害干細胞的功能,引起抗原不能盡早被肝臟所消除,使免疫球蛋白的蓄積性變多[4]。免疫球蛋白屬于一種具有抗體活性的抗體類似物,只要患者的身體出現感染情況,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會出現明顯的增加現象,診斷具有良好的價值,尤其是近幾年,這種檢查方式因為具有比較高的檢出率和靈敏度被臨床醫生認可并應用,可以很好地指導臨床治療,意義較大,當然也受到了臨床專家的認可。在IgG、IgA、IgM水平中,主要以IgG的增高為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早期的IgM增高其實不是很明顯,可伴隨著肝炎病情的加重,肝細胞受到大量的衰竭與受損,處理抗原的能力也出現下降的情況,而抗體的數量則出現顯著加大,IgG、IgA、IgM的水平也慢慢升高,這當中IgG水平的升高尤為明顯。本文研究證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IgG、IgA、IgM水平都比健康組高得多,慢性乙型肝炎重型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顯然要比慢性乙型肝炎輕型患者要高,慢性乙型肝炎輕型患者顯然比健康組的要高,進一步表明了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與慢性乙型肝炎密切相關[5],且成正比。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改善組的IgG、IgA、IgM顯然要比加重組低。說明IgG、IgA、IgM可以用來評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療情況,也可以針對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不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隨時調整用藥[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病變后,它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呈階梯上升模式,主要是因為:第一,病人的肝細胞受到破壞后,它的壞死產物含有劇烈的非特異性佐劑作用,引起球蛋白水平升高;第二,病人因為自體病毒與自身抗原的刺激,激活了體內的多克隆淋巴細胞,由此引出了多種抗體;第三,受損的肝臟細胞不能盡快地清除自身與異物的抗原,并且損傷肝細胞越重,免疫球蛋白水平就會更高。

綜上所述,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免疫球蛋白檢驗,既對診斷與評估慢性乙型肝炎有重要意義[7],又對判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預后情況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來做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憑據[8]。

參考文獻

[1]杜忠祥,宋璐,周文俊.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檢驗中的意義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166.

[2]曹忠海.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檢驗的臨床意義[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20,9(1):124-125.

[3]陳麗艷,陳志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檢驗的臨床意義[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22):3151-3152.

[4]朱敏娟,杜小春.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檢驗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21):173-174.

[5]馬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27):62-64.

[6]何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檢驗的臨床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31):94-97.

[7]郭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分析[J].實用檢驗醫師雜志,2020,12(4):207-209.

[8]蘇秋妮,蘭小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經免疫球蛋白檢驗的臨床價值[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30(23):73-75.

猜你喜歡
免疫球蛋白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意義
慢性乙型肝炎進展為肝硬化患者常見易患因素分析
兩種阿德福韋酯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研究
免疫性抗體對女性不孕不育檢測的臨床意義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在熱性驚厥患兒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探討側俯臥位在產程進展中的臨床意義
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母嬰阻斷效果評價
老年糖尿病患者臨床檢驗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臨床分析
聯合檢測類風濕因子、抗CCP抗體、免疫球蛋白對輔助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