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驅動供應鏈企業間信任, 構建新型供應鏈合作機制

2021-07-05 15:44陳一芳王順林
物流科技 2021年1期
關鍵詞:合作機制區塊鏈信任

陳一芳 王順林

摘? 要:文章通過區塊鏈和供應鏈企業間信任文獻檢索,分析了區塊鏈應用于供應鏈企業間信任的可行性,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區塊鏈驅動的供應鏈企業間信任模型。根據模型,采用定性分析法,提出了區塊鏈驅動供應鏈企業間信任,構建新型供應鏈合作機制的三個對策。

關鍵詞:區塊鏈;供應鏈;信任;合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3.7?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lockchain and the trust between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is retrieved. It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blockchain's application in the trust between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and builds a trust model of supply chain driven by block chain. Based on the model, the paper adopts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puts forward the three countermeasures during constructing the new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blockchain; supply chain; trust; cooperation mechanism

0? 引? 言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不僅帶來了各行各業對“互聯網+”的思考,更是立足于客戶層面,引發了電子商務供應鏈的快速崛起。消費者日益熟悉電商平臺,平臺上海量的貨物激發了消費者消費需求的熱情,但是產品的生命周期、地理范圍的界限、產品品質等一系列影響客戶體驗的因素,在傳統供應鏈框架下,反而成為了供應鏈創新發展的制約。業界借助B2B、B2C平臺模式,構建了一系列電商供應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會商品的流通。

“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需求正在從“滿足需求”模式走向“創造需求”模式,映射到產品背后的供給端,則需要供應鏈大踏步的從原有的備貨模式,走向需求拉動型的動態變化供應鏈模式。小批量、柔性化的生產模式日益成為供應鏈生產模式的主旋律,盡管可以借助電商平臺提供的大數據為制造企業進行一定程度的“賦能”,為消費者提供較為精準的匹配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供應鏈成員之間的“生產即虧損”困境,但是并不能有效解決供應鏈企業間的信任,面對小批量、柔性化的生產模式,供應鏈企業間的談判和摩擦次數不僅不會減少,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供應鏈成員之間的合作效率,降低了供應鏈的靈活性。

由此誕生的供應鏈管理理論,希望企業間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通過緊密的合作實時地傳遞相關信息,借助信息共享,跨越組織界限,最終達到提升服務水準與降低運營成本的目的?,F實的情況是供應鏈企業間由于信任度的緣故,往往在信息共享方面做的不夠,從而削弱了供應鏈企業及時發貨、備貨及合理管理庫存的能力。葉飛等[1]發現在中國情境下供應鏈伙伴間關系承諾對信息共享水平的影響并不顯著,但是對企業運營績效有顯著的直接影響。

2015年提出的區塊鏈理論,依賴密碼學和巧妙的分布式算法,有效地解決了端到端的信任和價值的傳遞,并且能以很低成本進行傳遞。作為信息共享基礎的供應鏈企業間信任,鄢章華等[2]證明了供應鏈信任的均衡結果與信任氛圍和初始的信任狀態密切相關。在網絡信息時代,如何借助目前的區塊鏈技術,有效地促進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將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未來供應鏈創新發展。

1? 相關研究評述

1.1? 區塊鏈

源于比特幣一詞的區塊鏈,自誕生之日起,其目的旨在解決第一代互聯網TCP/IP協議沒有實現的信用和去中心化問題。作為極客開發的開源協議,經過多年的運行,充分證明了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數據庫的技術方案的可行性。郭彬等[3]認為區塊鏈是一種類似于NoSQL(非關系型數據庫)的技術解決方案統稱,其具有以下特征:

(1)去中心化:分布式計算和存儲,不存在中心化機構,任一節點的權利和義務均等。

(2)開放性 :除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公開,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自治性 :基于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使系統中的節點能夠自動安全地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干預。

(4)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經過驗證添加到區塊鏈上,就會永久存儲。

(5)匿名性:節點之間進行數據交換無需信任,交易對手間無需公開身份,在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匿名。

目前主要有三種共識機制: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POS(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機制、DPOS(Delegate Proof of Stake)股份授權證明機制。

劉德林[4]則提出,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應用中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區塊鏈被稱為顛覆性技術的主要原因。以區塊鏈為技術基礎的智能合約大體分三類:一是“智能合約代碼”,也就是常說的區塊鏈代碼。二是“智能法律合同”,即被用來指代該技術的特定應用,如用區塊鏈來補充或代替現有法律合同的方式,成為智能合約代碼和傳統法律語言的整合。三是“智能替代合約”,即用智能合約代碼創建有商業價值的全新合同形式。

朱建明等[5]指出,區塊鏈應用的包容性,使任何進入區塊鏈的人都可以訪問相應的記錄,也可以提交記錄;同時由于所有的交易會被全網記錄,使得區塊鏈記錄是可追溯的和不可抵賴的。區塊鏈作為一種信息技術,目前也存在著有待解決的一些問題。

(1)操作壁壘。區塊鏈作為一種經濟體出現于網絡中是中立的,然而區塊鏈本身作為以網絡為依托,以加密算法為核心的技術,對于網絡安全知識不太多的用戶來說,其操作還不是十分友好。

(2)交易區塊鏈處理速度較慢。目前,每一交易區塊處理大約需要10min,對于通過網絡實現的小額電子商務交易來說,這樣的處理速度顯然會失去很多客戶。

(3)容量較大。區塊鏈技術需要存儲大容量,這需要交易用戶有很高的網絡帶寬,使其廣泛應用受到很大的影響。

1.2? 供應鏈企業間信任

源于心理學一詞的信任,國內外專家學者在對其進行研究時,從不同角度和不同視野進行了闡發,時至今日,并沒有達成一致的觀點。Pettit認為信任可以分為源于可信度的基本信任,這也是主要的信任方式;另一種則是基于信任響應的信任,這種信任是無法在完全陌生的個體間建立起來的[6]。Paul根據現實情況,指出陌生的實體間并非無法建立信任關系。一方面,社會關系、聲譽、基于第三方的信任、加入某類組織等都能說明個體具有可信度,完全陌生的個體可以據此建立信任;另一方面,基于信任響應的信任也是由于一方先信任另一方而建立起來的,完全陌生的個體間完全可能由于一方對另一方先采取信任策略而最終建立信任關系[7]。Sabel[8]提出信任關系是一種交易雙方共同的信賴關系,正是由于這種信賴關系,雙方不會做出損害對方的事情。葉飛等[1]在國內外研究學者觀點的基礎上,認為信任既是一種可靠的承諾,也是一種相互信賴關系與信心。

對提升供應鏈能力有明顯正向影響作用的信息共享,其實現必須以企業間的相互信任為前提。供應鏈企業間的信任度越高,相關企業與該企業的合作力度和廣度也將越大[9]??v觀供應鏈企業間信任的研究,相關研究如下:一是探索供應鏈信任的概念,如葉飛等[1]認為供應鏈信任是指供應鏈中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與客戶彼此之間的信任,是一方相信其合作伙伴愿意而且能夠完成他們的義務和做出承諾,同時也是一種相信合作雙方自愿承擔責任且沒有任何一方會利用對方弱點的信心。二是供應鏈信任的作用研究,如姜騫[10]提出供應鏈企業間能力信任、善意信任和較高的計算信任促使企業之間對彼此完成任務能力給予充分的認可,彼此之間產生忠誠、善意、正直和可靠的態度與動機,當對方處于困難境地時真誠甚至不惜犧牲自身代價提供幫助,意識到維持彼此間信任關系獲得的利益高于中止及破壞信任關系的成本和損失,主動續約和履行契約,機會主義傾向降低,彼此間信賴地傳遞和共享信息。三是研究影響信任關系的因素,如劉永勝[11]指出影響供應鏈企業間信任的因素多種多樣,既有宏觀因素,也有微觀因素(如滿足客戶需求能力、信息溝通與共享程度及利益公平和程序公平的程度等)。

綜上所述,一方面,區塊鏈的研究正在日益高漲,但在供應鏈網絡中的應用研究卻寥寥無幾;另一方面,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問題正在沿用傳統思路,從定性走向定量的研究,提出了較多的觀點。綜合上述考量,本研究立足于現實情況,從定性角度出發,考慮將區塊鏈和供應鏈企業間信任進行融合,通過區塊鏈驅動供應鏈企業間信任,期望構建出符合現實狀況的供應鏈合作新機制,為后續深入研究中國供應鏈企業間信任的建立、發展和創新提供相關參考。

2? 區塊鏈驅動的供應鏈企業間信任模型構建

2.1? 區塊鏈應用于供應鏈企業間信任的可行性分析

創造需求時代,原有的供應鏈面臨著劇烈的動態變化,時間因素逼迫供應鏈必須采取更為有效的柔性運作,換言之,供應鏈柔性必須在重組供應鏈層面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彈性。面對這種狀況下的供應鏈柔性,供應鏈成員之間面臨著巨大的信任挑戰,而這也加劇了信息共享不便捷的難度。如何在重組供應鏈時,快速接納新成員,形成較為合理的信任關系,成為新型供應鏈合作機制中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以往慣例,供應鏈在重組時,往往通過中介及后續檢驗,在一個較為漫長的交易和時間過程中形成供應鏈企業間信任?,F在已經進入了電商供應鏈時代,面臨巨大的創造需求,供應鏈沒有而且也不允許再經過漫長的時間來接納新成員,一切都需要快節奏。

區塊鏈最重要的成就在于解決了中介信用問題,通過區塊鏈技術,供需雙方可以實現在沒有任何中介機構參與下,完成雙方可以互信的交易行為。利用分布式賬本進行交易,區塊鏈技術依賴密碼學和巧妙的分布式算法,用數學的方法使參與者快速達成共識,保證了交易記錄的存在性、合約的有效性以及身份的不可抵賴性。借助區塊鏈的這種特性,供應鏈在面臨劇烈市場變化進行重組時,可以根據區塊鏈折射出的歷史記錄,快速甄別和接納新成員進入供應鏈結構,從而避免了用時間換取誠信的代價。

作為具有復雜社會網絡特征的供應鏈,穩定的供應鏈通常是先基于相互的信任,合作過程中持續不斷的發展相互間的信任關系,這種信任關系相互傳遞,通過信任度的疊加機理,增強了供應鏈成員間的自信心,從而構建了更為能適合市場競爭需求的供應鏈。在供應鏈企業間進行信任傳遞時依賴于成員間面臨的信任氛圍,否則供應鏈企業間將采用博弈策略進行對等作用。正如鄢章華等[2]通過研究揭示的,良好的信任氛圍可以逐步改善企業之間的不信任關系,初始狀態信任的比例越大,改善的速率越大;而較差的信任氛圍將逐漸惡化企業之間的信任關系,初始信任比例越小,惡化的速率越大。

區塊鏈技術通過在應用層面去中心化,采用分布式賬本方式,依靠民主的審核和記賬、賬本的共享,實現了信任和價值的可靠傳遞。雖然目前區塊鏈主要作用于比特幣等金融領域,但是通過比特幣的實踐,分布式賬本的實時性和維護成本,不僅解決了信息的實時傳遞,同時也通過集體維護的策略,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也強化了安全性。網絡內的所有成員可以使用嚴格受密碼學保護的分布式賬本,賬本的維護者通過分布式共識算法確定。在記賬方式上,通過從可信的節點中按算法隨機挑選記賬者,保障了賬本的可信度。正如朱建明等所說的,區塊鏈記錄是可追溯的和不可抵賴的。這種特性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商務環境中由于技術、地理、人文等原因帶來的信任氛圍較差的環境,換句話來說,區塊鏈技術通過分布式記賬等技術手段,在較大程度上帶來了友好的、強有力的信任氛圍環境。因此,通過將區塊鏈技術作用于供應鏈,可以最大程度上給供應鏈柔性帶來充分且有利的信任氛圍環境,進而快速推進供應鏈的穩定發展。

區塊鏈技術一方面立足于互聯網平臺,同時又平行于互聯網平臺,這也決定了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網絡特征,同時又通過與互聯網平臺的相互融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成本。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產業不確定性的增加,供應鏈正在呈現日益明顯的網絡化趨勢。在信息技術的拓展下,供應鏈已經逐步走向了電子商務供應鏈,即借助互聯網服務平臺,實現供應鏈交易過程的全程電子化。供應鏈的這種發展趨勢,也為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的融合提供了技術層面的可行性。

2.2? 區塊鏈驅動的供應鏈企業間信任模型構建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區塊鏈技術作用于供應鏈企業間信任是可行的。由此,本文構建了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居于核心層,區塊鏈居于第二層,供應鏈居于第三層的驅動鏈驅動的供應鏈企業間信任模型。

圖1中,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包含三個主要因素,分別是信任、信息共享和運營績效。21世紀是供應鏈的時代,供應鏈競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取價值,即取得一定成就的運營績效,保持在市場競爭中的不敗地位。供應鏈企業間的信任目的是為了保持供應鏈所有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背后的根源在于獲得運營績效。無論何種技術驅動,供應鏈至始至終都需要通過供應鏈上所有成員的努力,獲得良好的市場認同,而供應鏈成員的努力依賴于彼此的信任和信任的傳遞,這也決定了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必須位于模型的核心地位,即核心層。

處于第三層次的供應鏈,在區塊鏈沒有引入的時候,直接面對著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層次,借助傳統的中介作用和機制,不斷地平衡和調整供應鏈成員伙伴關系,目的是保持供應鏈的柔性機制,贏得市場競爭。

處于第二層次的區塊鏈,借助供應鏈的發展趨勢,即互聯網平臺運作,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有效鏈接和融合,可以創新性的改變原有供應鏈的柔性拓展能力,借助區塊鏈的特點和不可抵賴性等一系列優勢,在較為寬廣的領域上,可以充分激發供應鏈企業間信任的活力,營造出良好的信任氛圍,最大可能性地縮短供應鏈的快速反應時間,這也決定了其必然處于模型第二層次的原因。

3? 區塊鏈驅動供應鏈企業間信任,構建新型供應鏈合作機制對策研究

3.1? 將信任作為回收契約構成要素,通過區塊鏈匹配,強化供應鏈合作機制

“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一系列新型信息技術在商業環境中的應用,催生了供應鏈快速向電子商務供應鏈發展。如何保持供應鏈的快速響應及供應鏈的柔性,依托于供應鏈企業間信任的平衡。在商言商,供應鏈企業間信任的根本在于獲得運營績效,如圖1所示。

擺脫了供應鏈的運作機制,單個成員只能獲得自身單打獨斗式的利潤,而不能獲得加入供應鏈帶來的顯性和隱性利潤。眾多學者嘗試著定量化的研究供應鏈的利潤分配機制,如潘會平等[12]利用Stackelberg博弈分析了不同分配比例對合作雙方利潤產生的影響,基于合作區間得到了一個利潤分配的新方法,即零售商與制造商四六分成。滕春賢等[13]建立了有隨機需求的供應鏈網絡均衡模型,并且將回收合約引人該模型中,利用回收合約的協調作用,使得供應鏈在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滿意的利潤分配下達到均衡狀態。

在帶有回收契約的供應鏈網絡平衡模型中,將回收契約定義為對每單位未售出去的產品,制造商付給零售商一定額度的滯銷補貼,然后委托零售商來處理剩余產品。借助回收契約的比例大小,可以調整供應鏈網絡的利潤分配。盡管這種模型有一定的實踐意義,但是考慮到供應鏈成員的信任度及隱行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制約,并不能很好地解決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問題,從而不能更好地解決供應鏈的合作機制。

考慮到區塊鏈技術的日益成熟,可以將供應鏈成員的信任納入回收契約,從而將回收契約進行拓展,這樣一來,既可以兼顧傳統商業模式下的供應鏈運作,同時也可以兼顧電子商務供應鏈的供應鏈運作。對于供應鏈成員提供的產品信息,作為記賬要素之一,對于正確無誤的信息共享者,借助區塊鏈的工作量證明機制,給予其較高信用級別的、可信的記賬者地位,同時提供一定的工作量補貼(可以是比特幣),這樣一來,面臨著區塊鏈的鏈接,不同地位和角色的供應鏈成員,在面對多過兩個及以上競爭者的挑戰下,為了獲得一定的工作量補貼,必然強化自己的信息共享動機,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信息度。通過區塊鏈分布式賬本的全員可追溯和共享機制,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必將達到一定的新高度,而這也必將促進供應鏈合作機制從傳統的回收契約函數式的供應鏈網絡平衡,邁向區塊鏈驅動的供應鏈合作新機制。

3.2? 借助集體維護和分布式點對點機制,強化供應鏈成員的合作強度

劉偉華等[14]提出供應鏈企業合作強度的概念,即表征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合作的綜合效果。合作的綜合效果越好,則合作強度值越大;反之,合作的綜合效果越差,則合作強度值越小。合作的兩個企業的競爭力越大,則對供應鏈的影響越大,就越可能有利于供應鏈的合作,從而實現強強聯合的目標。

“互聯網+”時代,創造需求的沖擊,迫使供應鏈時刻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之中,原有的大批量、單一品種的經營模式下的供應鏈結構必然重組,小批量、多品種的運營模式已經成為了時代的主流,而滿足這種需求的供應鏈則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原有供應鏈成員的強弱之分必將重新定義,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供應鏈成員將成為強者的主要標志。從供給側角度來看,是否能夠快速的加入供應鏈開始運作也是供應鏈成員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將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和快速加入供應鏈兩個指標作為供應鏈企業的競爭力指標。

在原有的技術體系下,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和快速加入供應鏈指標無法進行量化表示,由此造成相關模型研究存在一定的欠缺。在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今天,阻礙這些指標量化的制約因素已經被揭開,這也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參考。供應鏈在電子商務平臺的作用下,市場需求被批量化的合并重組,給了供應鏈進行產品批量集聚的可操作性模式。借助區塊鏈技術,供應鏈企業間通過將信任作為記賬權爭奪的籌碼,通過對分布式賬本的集體維護,保證了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供應鏈的信息共享機制,提升了供應鏈的合作關系。介于區塊鏈記錄的可追溯和不可抵賴特性,供應鏈的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指標將通過區塊鏈記錄進行量化顯現。

區塊鏈技術通過在應用層面的去中心化,利用點對點網絡和分布式時間戳服務器,為成員之間的點對點交易提供了保障。區塊鏈依靠民主的審核和記賬、賬本的共享,實現信任和價值的可靠傳遞。具有充分信任度的供應鏈成員,借助脫離區塊鏈,可以留下自己的信任區塊鏈記錄;加入新的供應鏈后,同樣也會留下自己的信任區塊鏈記錄,通過區塊鏈的時間戳標志,對是否能夠快速加入供應鏈指標進行量化。通過將上述兩個指標納入企業競爭力指標,借助劉偉華等[14]提出的模型,可以進行相關定量化的核算,具體的計算過程和步驟可以參考文獻[14]。

一旦供應鏈企業間信任通過區塊鏈進行了不可抵賴、可追溯的信用記錄,則電子商務供應鏈時代的合作關系,必將大踏步地打破地理界限,轉向全世界范圍的供應鏈運作,從而供應鏈的合作機制也將面臨著進一步的創新和變革。

3.3? 妥善使用共識機制,構建基于“互聯網+”區塊鏈的供應鏈信息共享平臺

借助互聯網平臺,供應鏈企業可以更加快速地應對市場終端客戶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為了保障信息共享,而借助Internet/Intranet架構的供應鏈管理運行的信息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化運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供應鏈企業間的信息傳遞與信息共享。從物理角度上來看,實現了跨部門、跨企業的協調,提高了供應鏈的靈活性和敏捷性。但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供應鏈依賴于所有成員間的通力合作,單靠互聯網架構的供應鏈管理信息平臺,并不能有效解決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問題,不利于迎合現有供應鏈面臨的時代要求。

根源于互聯網平臺的區塊鏈,借助工作量證明機制、權益證明機制、DPOS股份授權證明機制等共識機制,率先在去中心化、端到端信任層面做出了變革和成功的嘗試。從技術層面來看,區塊鏈和互聯網的融合不存在太大的問題。因此在構建基于“互聯網+”區塊鏈的供應鏈信息共享平臺方面,必須將工作量證明機制和權益證明機制統一納入到平臺中,通過納入工作量證明機制,可以保障回收期約的有效實現;而權益證明機制的融合,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供應鏈成員的合作強度。

4? 結? 論

本文研究了區塊鏈驅動下的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問題,分析了區塊鏈應用于供應鏈企業間信任的可行性,構建了區塊鏈驅動的供應鏈企業間信任模型。借助模型,提出了將信任作為回收契約構成要素、借助區塊鏈技術將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和快速加入供應鏈指標進行了量化顯現分析和妥善使用共識機制,構建基于“互聯網+”區塊鏈的供應鏈信息共享平臺,目的是通過區塊鏈技術研究供應鏈企業間信任,構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新型供應鏈合作機制。

通過區塊鏈理論研究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問題,尚且處于不太成熟的階段。同時本文主要從定性角度對區塊鏈理論和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沒有進行量化和實證層面的研究。但是這種研究對供應鏈合作機制和演化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可以為區塊鏈與供應鏈的融合提供一定程度的思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葉飛,徐學軍. 供應鏈伙伴關系間信任與關系承諾對信息共享與運營績效的影響[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8):36-47.

[2] 鄢章華,滕春賢,劉蕾. 供應鏈信任傳遞機制及其均衡研究[J]. 管理科學,2010(12):64-70.

[3] 郭彬,于飛,陳勁. 區塊鏈技術與信任世界的構建[J]. 企業管理,2016(11):110-113.

[4] 劉德林. 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在金融領域的研發應用現狀、問題及建議[J]. 海南金融,2016(10):27-31.

[5] 朱建明,付永貴. 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動態多中心協同認證模型[J]. 網絡與信息安全學報,2016(1):27-33.

[6] Pettit P. Trust, Reliance and the Internet[J]. Analyse & Kritik, 2004,26(1):108-121.

[7] Paul B de Laat. Trusting Visual Trust[J].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5,7(3):167-180.

[8] Sable C. Studied trust: Building new forms of cooperation in a volatile economy[J]. Human Relations, 1993,46(9):1133-1170.

[9] 許淑君,馬士華. 供應鏈企業間的信任機制研究[J]. 工業工程與管理,2000(6):5-8.

[10] 姜騫. 供應鏈企業間信任對供應鏈合作穩定性的作用機制[J]. 中國流通經濟,2016(9):60-69.

[11] 劉永勝. 供應鏈企業之間信任問題研究[J]. 中國流通經濟,2004(11):12-15.

[12] 潘會平,陳榮秋. 供應鏈合作的利潤分配機制研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6):87-93.

[13] 滕春賢,潘曉東. 供應鏈網絡均衡中的利潤協調問題[J]. 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7(7):818-821.

[14] 劉偉華,季建華. 供應鏈中的企業合作強度[J].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7(7):120-124.

猜你喜歡
合作機制區塊鏈信任
嚶嚶嚶,人與人的信任在哪里……
從生到死有多遠
班級管理中組建合作小組及運行合作機制的研究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價值分析
“區塊鏈”的茍且、詩和遠方
試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與發展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與傳統貨幣辨析
我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議
基于博弈分析的校企合作機制研究
用“區塊鏈”助推中企走出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