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設計基于建筑設計與城市周圍環境融合的分析

2021-07-05 05:45王瑩黃金旭
安家(建筑與工程) 2021年9期
關鍵詞:建筑設計融合分析

王瑩 黃金旭

摘要:設計師在當前的建筑設計工作中,需要結合城市周邊的環境,使得對應的建筑物能夠符合城市發展的各項需求,無論是人文發展還是經濟發展,都需要在建筑設計中體現出城市發展的價值。隨著當前城鎮化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城市內部的建筑設計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設計師在對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城市的發展特征,在充分尊重城市歷史風貌以及自然特征的前提下對當前的城市進行相應的設計和改造,使得城市的建筑與自然能夠實現和諧共處的發展局面。

關鍵詞:建筑設計;城市周圍環境;融合;分析

引言:在當前的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需要有效的融合城市周邊的環境,以此來實現建筑物自身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局面。同時設計師在對建筑物進行設計時不能單方面的考慮外部環境因素,此外還需要充分的尊重城市歷史文化發展的特征,融合對應的人文元素,全面提高建筑物的人文內涵,實現城市居民、自然環境、城市建筑各方和諧的發展。

一、建筑與城市周圍的環境的聯系

(一)建筑與城市社會環境的聯系

由于我國所處的自然條件以及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我國建筑行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人文特色化的建筑體系。此類建筑能夠與環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而凸顯出城市的主要特征,對于當前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當前建筑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深化了人性化發展的理念。同時在對建筑物進行建造施工的過程中所選取的材料,也融合了當地的歷史文化特征,并且也彰顯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局面。隨著當下的環保理念不斷深入,在材料都選取方面也更加注重節能與環保,實現建筑行業可持續化的發展。

(二)建筑與城市自然環境的聯系

人類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需要依靠自然環境的支持。同理,當代建筑的發展也離不開新時期城市環境的支持。在當代的建筑行業中,著重強調建筑物與周邊的環境相互適應、相互發展的理念,從而確保建筑物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降低能源的損耗,實現對土地以及水資源的有效節約。具體來說,當前建筑物的建造需要與人們實際的使用需求作為設計的參考依據,同時還要結合自然環境的特征,來達到對自然資源保護的目的,以此來實現建筑行業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局面。

二、建筑設計與城市周圍環境融合的特征

(一)時間空間上的融合特征

在當代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在時間上的融合主要是只針對建筑設計與城市周邊的環境實現從融合到不融合,以至于再從不融合到融合的一系列循環的過程。而在相應的循環過程中,來實現建筑物與環境兩者和諧的發展。此外,在空間的融合特征方面,主要是指城市建筑在進行發展環節,必須要實現建筑物與生態環境在空間上相互協調,相互適應,并且形成兩者有機整合的發展局面,以此來實現雙方共同的發展。

(二)結構層次融合特征

對于結構層次融合特征部分,第一方面強調針對建筑物的設計需要與城市周邊的環境相互結合。具體來說,需要兩者在結構上能夠實現彼此的融合,以此來確保城市建筑與生態環境在結構層面形成一個有機的綜合體,并且此類有機綜合體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內部協調能力,能夠盡可能實現對環境周邊因素與建筑進行把控和調整,實現兩者共同發展進步。此外,建筑設計以及當前的城市環境還需要在層次上進行相應的協調,確保城市的建筑與城市環境在層次上能夠相互結合、適應,從而達到一種生態平衡的狀態。

三、建筑設計與城市周圍環境相互融合的意義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基礎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人類在進行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較多的環境問題。其中,由于建筑行業給城市環境帶來的污染問題相對較為嚴重。具體來說,隨著當前城市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住房環境將變得更加擁擠,因此為了解決當下城市居民居住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建筑項目在城市建設工程中提上了相應的日程,從而導致城市環境的綜合綠化面積不斷減少,以至于給當下的城市環境帶來較大的污染,導致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的降低。

其次,建筑物在進行施工建設期間往往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而為了確保其對應的材料和能源能夠滿足建設施工的要求,往往需要對自然資源進行相應的開場,從而造成例如廢水、垃圾、以及高分子污染等。

而造成此類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施工方在落實前期建筑設計的工作中,設計師沒有提前對城市周邊的環境進行相應的研究來制定相應的設計方案,以至于城市建筑無法與環境進行有機地融合。

四、建筑設計與當前城市環境融合的主要內容

(一)城市人文環境融合

每一個城市都具備其獨特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歷史,從而使得每一座城市都具備別具一格的文化內涵。當前體現城市形象的事物,除了在文化層面具備相應的字面寓意,其次在視覺層面,針對獨特的城市文化建筑也是作為當前城市有別于彼此之間的重要標志。因此,在對城市建筑設計的環節,必須要細致的考量城市內在的精神文化內涵來設計出符合城市歷史文化氣息以及人文內涵的建筑設計,來實現人文與環境和諧共處的發展局面。

(二)城市自然環境融合

城市自然環境主要包含該地區基本的氣候自然條件。具體來說,更多的是體現出外部的環境因素,而非人為的環境影響。氣候條件是作為城市相對直觀的自然特征,同時也是城市內部文化發展的源頭,其體現出城市文化的內涵以及表達的形式,因此在對此類城市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需要充分的考量自然環境條件來落實相應的設計工作,以此來滿足城市居民基本的生活、工作需求。同時,地理環境條件也是當下城市結合自然發展的基礎所在,因此設計師需要嚴格地遵循當地的地理條件來對建筑進行合理的設計,盡量使得建筑符合城市周邊的地理環境。其相映的設計理念與我國傳統文化中風水學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在進行當代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結合古典城市設計理念以及現階段城市環境的特征來開展相關設計工作。

(三)城市人工環境融合

城市人工環境主要是指城市中人造物質所創造出的一列環境。具體來說,包含城市的格局分布、空間構成以及歷史文物古跡等。結合歷史文化,將此類人工環境進行空間區域上的劃分。具體來說,可分為古代建筑環境以及現代建筑環境兩類。因此,在對當代建筑物進行設計時,應當盡可能使得建筑物的設計風格與城市的人工環境能夠達到相對統一的形式,盡可能結合城市現有的環境特征來對當前的新建筑物進行設計。設計師必須要充分尊重城市當代的人工建筑以及古典人工建筑,并且在當代建筑設計中充分體現出包容萬象的思想,體現出城市人文和諧的一面。

結束語

總之,設計師需要要改善當前城市建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在落實前期的建筑設計階段,對應的施工方需要對城市環境進行有效的調研,來落實科學合理的建筑設計工作,盡可能以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對當前的建筑物進行施工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嚴格秉承生態環保的設計理念,來實現城市環境與建筑之間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曾捷. 關于建筑設計與城市周圍環境融合的探討[J]. 環球市場, 2019,(12):238.

[2]侯佳鑫. 關于建筑設計與環境融合的探析[J]. 信息周刊, 2019, (31):1-1.

作者簡介:王瑩(1975年3月) 女 山東肥城 山東省泰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景區規劃服務中心? 271000? 主任 副高職稱 碩士學位 城市規劃與設計

黃金旭(1972年8月) 男 山東肥城? ?山東省泰安市建筑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 ? 271000? 圖審公司副總 副高職稱 學士學位

山東省泰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景區規劃服務中心 271000

山東省泰安市建筑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271000

猜你喜歡
建筑設計融合分析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融合》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建筑設計的困惑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建筑設計中節能建筑設計的分析
探討居、商、景一體化的建筑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