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熱針治療腰骶部疼痛的臨床效果分析

2021-07-06 02:04劉建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關鍵詞:腰骶部內熱進針

劉建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連云港)

0 引言

傳統醫學中認為神經受壓和骨質增生是導致患者產生慢性頸肩腰腿痛的主要誘因,然而根據國際著名學者在調查研究后,對此提出異議,并提出軟組織外科學的學說,其學說的基礎理論表明無菌性炎癥是誘發機體疼痛的主要原因。而內熱針的針體內部裝有發熱材料,能夠促使針尖到針體產生恒溫發熱,并且醫護人員可以通過自行調節針體的發熱程度,將溫度調控在38°~60°,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采取針對性治療。我院為探討內熱針治療腰骶部疼痛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擇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42例腰骶部疼痛患者,男32例,女10例,年齡30~70歲,平均(50.15±3.45)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體位:患者應采用側臥位腹下墊枕的姿勢。

定點:醫生在施針之前要首先標記兩排弧形進針位,第一排進針位保持在髂嵴下沿1 cm,第二排進針位保持在向上和向內的3 cm處,下排的兩個下鄰近針點的中上方為每個進針點的具體位置??捎谬埬懽匣蚴中g筆標記,標記后實施術前皮膚準備,進行消毒后實施皮丘麻醉,也可以用0.5%的利多卡因實施皮丘麻醉[1]。

針法:上排進針點為斜刺,在骶髂后上棘內上緣或髂嵴上緣以及骶髂關節內側緣等進針后,實施小幅度的提插,全部都要求貫穿和抵達各自的全緣肌附著處;如果髂嵴上緣的肌附著被針頭貫穿后,后續應該分別沿著骨面,轉為骨膜下刺,需要1.5 cm的前下方深入,切忌刺入骶后孔中;常規施針需要進行2次針刺,第2次的進針點應該選擇在首次施針的兩個進針點的中間點,促使2 cm的針距轉為1 cm;連接內熱式針灸治療儀:醫師應該一手固定內熱針,一手實施鏈接線安裝,避免移動針體對重要器官造成損傷[2]。

起針和術后消毒:加熱針體完畢后,輕輕地撤去鏈接線,采用無菌紗布對進針處的皮膚實施按壓,快速拔出內熱針,并用力按壓穿刺部位5 min,避免形成局部血腫。實施常規皮膚消毒,通常無需包扎。

療程:在同一部位實施內熱針療法的治療時間間隔為5~7 d,下一次的治療點,需要在兩個進針點間進行選取。如果針刺部位不一,若患者體質較好,則可以在1 d內連續針刺2~3個部位。

1.3 觀察指標

比較治療前和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疼痛情況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和質量評分對比

實施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疼痛評分顯著優于治療前(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和質量評分對比(±s, 分)

表1 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和質量評分對比(±s, 分)

時間 VSA疼痛評分 生活質量治療前(n=42) 3.66±0.86 50.44±11.27治療后(n=42) 1.96±0.71 86.31±14.22 t 9.879 12.812 P 0.000 0.000

2.2 臨床療效

2019年1 月至2020年6月共有42例疼痛患者來我院門診接受治療,實施治療前伴有程度輕重不一的腰骶部疼痛和腫脹壓痛等,在我院實施治療后,病情明顯好轉,42例患者,有35例在我院施針3次后痊愈,另有5例雖然并未完全痊愈,但有顯著效果,經過后續施針陸續痊愈。另有2例,較為嚴重,沒有顯著效果,后續施針時期較長。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

根據我院隨訪調查表明,接受我院門診治療的42例腰骶部疼痛患者中,有10例在術后發生血腫,有5例發生血凝障礙,其余27例患者均在施針過后產生了輕度的術后疼痛。

2.4 不良反應誘發因素

根據我院對不良反應誘發因素的追溯調查表明,導致患者發生血腫的主要因素在于部分施針醫生資歷較淺,缺乏嫻熟的施針經驗,針尖過于銳利,刺破了患者的血管,還有部分施針醫生沒有在施針前進行病例詢問,而部分患者在施針前的一段時間曾服用過凝血藥物。

3 討論

在中醫的臨床治療中,內熱針作為一種有效治療慢性頸肩腰腿痛的方式被廣為應用,軟組織外科學認為慢性疼痛的根本原因來自于軟組織的無菌炎癥,而內熱針可以通過調節針體的發熱度,給予肌肉組織松解和痙攣變性修復,進而促進機體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肌筋膜的張力減輕,緩解機體的無菌性炎癥,還具有機體再血管化和肌細胞再生的促進作用,進而改善患者的肌筋膜痙攣和變形缺血的情況[3]。

在本次研究中,對我院42例腰骶部疼痛患者實施內熱針治療,具有顯著的良好效果,42例患者,有35例在我院施針3次后痊愈,另有5例雖然并未完全痊愈,但有顯著效果,經過后續施針陸續痊愈。另有2例,較為嚴重,沒有顯著效果,后續仍需施針觀察。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和疼痛評分顯著優于治療前(P<0.05)。在實施內熱針的過程中,要充分注意施針的體位、定點和針法以及療程等,尤其需要在施針過程中注意內熱針療法的并發癥產生和處理,施針醫師應該根據以下并發癥特點做到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1)血腫:可能導致患者產生血腫的原因在于針尖過于銳利,進而導致血管破裂形成血腫,可在施針前,將針打磨的鈍些,避免產生血腫,但這樣可能加大施針難度,但可以顯著降低血腫病發率。血腫通常在3 d以內就會自然消腫,除非出現顯著的局部疼痛或血腫較大,可在24h內實施冷敷,給予其加壓止血[4]。(2)血凝障礙:施針醫生在施針之前,應該詳細詢問患者的過往病史,或詢問患者是否服用過凝血藥物,在實施針刺前,應先檢查患者的凝血時間[5]。(3)術后疼痛:實施內熱針治療,在術后會有一定疼痛現象,屬于正常的生理應激反應,一般2 d之后,就會自動消失。醫師可囑咐患者每天適量運動,進行2~4 km的慢跑和走路,對術后反應的消除,具有良好幫助。

綜上所述,對腰骶部疼痛患者實施內熱針治療,能夠顯著改善病情,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況,提高生活質量,加強預后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腰骶部內熱進針
老年女性腰骶部多發毛母質瘤及文獻回顧1例
肌骨超聲引導針刀進針治療腰背肌筋膜炎的臨床效果分析
外出踏青排內熱
杵針在骨筋膜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掌握這些竅門,打胰島素不疼
黃芪當歸湯益氣又補脾
掌握這些竅門,打胰島素不疼
污泥內熱式炭化技術探討
污泥內熱式炭化技術探討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腫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