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手術期全程優質護理干預對心臟介入手術患者的影響效果分析

2021-07-06 02:05李玲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關鍵詞:優質心臟滿意度

李玲

(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 長春)

0 引言

近些年臨床診治技術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臨床各個環節護理配合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心臟介入手術圍手術期全面、優質的護理配合有助于改善術后康復效果,有利于提升整體健康狀態[1]。優質護理服務在近些年臨床護理中應用廣泛,以患者作為開展護理服務的中心,從整體護理的角度出發優化每個護理環節、提升護理質量?,F就我院心臟導管室應用優質護理干預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12月我院心臟導管室接收的進行心臟介入手術治療的16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臨床護理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0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423:377;年 齡38~81歲,平 均(59.8±1.7)歲;CAG(冠 脈造影術)159例、PTCA(冠脈腔內成形加支架術)259例、RFCA(射頻消融術)200例、PM(起搏器安置術)182例。觀察組:男女比例411:389;年齡38~81歲,平均(60.5±1.3)歲;CAG 162例、PTCA 200例、RFCA 240例、PM 198例。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案,了解病情后遵醫囑協助完善相關檢查、準備藥品、監控病情變化,保持病房環境,出院時進行健康宣教。觀察組應用優質護理方案,具體措施如下。

①術前護理:對患者普及心臟疾病、介入手術相關的知識,讓其能正視自身疾病、了解介入術治療的原理及其安全可靠性,避免不必要的緊張和恐懼。與患者接觸后充分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給予支持和鼓勵,疏導內心情緒,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讓其能積極面對疾病、能配合治療、能樹立治愈信心。病房內還可播放舒緩放松的音樂,分散患者注意力。

②術中護理:心臟介入手術中要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波動,包括呼吸、血壓、心電圖、脈搏等;觀察、詢問情況,嚴格遵守相關操作規范,控制藥物劑量,注意觀察術中造影情況。配合手術醫生準確無誤傳遞器械、做好銜接工作。

③術后護理:結束手術治療操作后,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心電監護、血壓及心率監測等)、心理情緒變化,鼓勵患者放松肢體,嘗試運動,鍛煉有意識呼吸、深呼吸、沉思療法、嘆氣練習、脫敏訓練等,條件允許下可進行散步、慢跑等運動。指導患者注意飲食合理,補充熱量,預防便秘。心臟介入術后有可能發生低血壓、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等并發癥,這也多與血容量不足、情緒不良等有關,所以術后護理中要注意積極預防并發癥發生。避免用力止血、繃帶加壓包扎。出院時指導患者按醫囑服藥,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焦慮評分、SDS焦慮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等指標。SAS、SDS評分越高則焦慮、抑郁程度越重[2],護理滿意度以自制的院內調查表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得分高者滿意度高。并發癥主要統計低血壓、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等。

1.4 統計學方法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 察 組 護 理 后SAS評 分(32.1±1.2)分、SDS評 分(31.1±1.1)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0.5±1.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00%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s, n(%)]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s, n(%)]

組別SAS(分) SDS(分)護理滿意度(分) 并發癥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56.8±2.3 32.1±1.2 53.8±1.9 31.1±1.1 90.5±1.6 8(1.00)對照組 56.2±2.1 46.2±1.3 53.1±1.3 44.8±1.9 82.6±1.8 25(3.13)t/χ2 5.4489 65.5475 8.6001 47.6676 22.3144 8.942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討論

心臟疾病是常見的一種疾患,其中中老年患者較多,加上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工作壓力大等,我國心臟疾病發病率是逐年升高的趨勢[3]。臨床上對于心臟疾病者采取介入手術治療,但心臟介入手術治療是有創性的操作,并發癥風險也高,加上費用高、患者不了解手術相關過程,極易發生煩躁、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介入手術的順利進行及康復效果[4]。

目前,臨床護理服務不僅要解決患者基本需求,還要從患者情緒、心理、健康教育等角度進行服務,調整患者的身心狀態,減少不利因素的影響[5]。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是近些年臨床護理改進過程中廣為推崇的一種護理模式,是落實整體護理、確保醫療安全、提升專業護理服務質量的全面護理模式,更加關注患者生理、心理的護理服務[6]。在醫療改革深入開展下,醫療消費者對護理服務也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素養、服務理念都在不斷提升,護理美學、人際溝通等理論與技巧也在不斷升高,護理人員更能換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情感、人格、權利及隱私,并深入規范自身的護理服務行為[7-8]。

本組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患者負面情緒調整效果很好,有助于提高其戰勝疾病的勇氣與信心,促進手術實施。術中、術后嚴密監測病情、協助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采取并發癥預防措施,都有利于提高介入手術治療效果與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心臟介入手術治療患者的圍手術期采取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是有效的,有助于手術順利進行和取得預期康復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優質心臟滿意度
果桑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優質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蔬菜桑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淺談如何提升脫貧攻堅滿意度
心臟
明天村里調查滿意度
淺談如何優質開展“三會一課”
有八顆心臟的巴洛龍
心臟移植小史等3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