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菜市場升級再造的溫州樣本

2021-07-07 19:26曾鴻光
經濟師 2021年5期
關鍵詞:菜市場

曾鴻光

摘 要: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菜市場一頭連著糧田菜地,一頭連著廚房餐桌,菜市場的服務能力是保障“食為天”的關鍵,是美好生活戰略的抓手,是社區服務和治理的抓手,是鄉村振興的抓手,是雙輪驅動經濟發展的抓手。新時代農貿發展應圍繞“基本民生+鄰里社交+市井哲學”的維度,大力推進農產品流通渠道建設,從交易環境、硬件設施、運營水平、食品安全追溯、農貿理論體系建設等全方面的升級改造,為菜市場在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正向引領。

關鍵詞:菜市場 升級再造 示范樣本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5-134-02

一、當前菜市場發展存在的問題

2020年1月新冠疫情從最初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爆發,全國動員啟動疫情阻擊,至6月全國基本清零;同年6月新發地菜市場再次拉響疫情警報,再到7月南美凍蝦檢出新冠病毒等極端案例;常態化疫防要求下,菜市場作為公共人流集聚場所,其防控舉措是否有效得力,時刻承受著當地政府、行業主管、運營主體、市民及媒體輿論的敏感關注,更暴露出當前我國菜市場運營水平不高的風險危機和困境。

1.農產品流通體系從理論到實踐均滯后于經濟建設。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GDP躍居全球第二。但從社會經濟體系發展的縱向對比來看,農業特別是農產品流通領域在國民生產體系里仍然被視為低端產業;從與發達國家的橫向對比來看,我國菜市場起步晚,我國地廣人多、小農生產為主、餐食文化復雜多樣等生產、消費特點,尚無依據建立中國特色的農產品流通理論體系和法律體系。

2.“誰投資、誰管理、誰運營、誰收益”的發展模式,導致菜市場經營主體碎片化。而資本的逐利屬性,將菜市場的運營作為市場化的經濟行為,無法承擔起公共管理角色,市場主辦首先考慮生存和收益的問題,對需要投入大量人、財、物而無法迅速提升收益的基礎設施建設、保供穩價服務、食品安全管控等菜市場公益性不愿意投入,攤位產權出售、高價轉租拍賣、消極對待市場提升等現象屢見不鮮,千方百計轉嫁經營成本到菜價、管理粗放、市場提升停滯問題司空見慣。這是菜市場天然的公益屬性與市場規律相左而導致的現實問題。

3.當前各類傳統市場全面進入數字化革命時代,但菜市場明顯滯后。一是從發展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通過專門立法來明確主體地位、制定規范標準建立倒逼機制,需理順主管部門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正向引導機制等。二是缺乏創新動力,經過幾十年的野蠻生長,部分菜市場已承擔農產品價格形成中心功能,往往已掌握了區域壟斷優勢,更熱衷于圈地劃界。三是市場管理層缺少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在行業應用的創新意識,忽視人才和技術的投入,偽智慧農貿盛行。典型的如把支付的便捷、溯源衡器的投用作為市場的智慧化改造成果的判定。

4.菜市場運營管理理念沒有突破。重建設輕管理、重管理輕服務等“行政化”強制管理的理念是主流,干預了資源配置的最優效率問題。如始終將農貿市場定義為低端產業而缺少謀求發展的探索意識;或直接財政買單導致業態提升工作付諸于表面;或跟風攀比,缺乏實質需求調研就引入了適用性欠佳盲目建設等?!袄掀菩∨K亂差濕腥臭吵”是傳統城區菜市場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給人們的固有印象。停車難、垃圾臭、噪聲大等基礎設施配套的不足,客流、物流混雜導致的消防、恐怖主義襲擊、疫情傳播隱患,食源性病毒、農藥殘留、抗生素超標等食品安全難監測,基本社區服務功能缺失、城市化征地拆遷導致集體記憶面臨消失等等是菜市場升級再造的瓶頸和困境。

二、現代菜籃子菜市場提升改造的做法

溫州菜籃子集團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伊始圍繞溫州市“菜籃子”工程建設,充分發揮國企“國有主導、公益為先”體制優勢,堅持“農貿是最大的民生”,以“為政府謀擔當、為市民謀福祉、為企業謀發展”的初心,積極探索傳統菜市場變革,實現了從“低端小菜場”向“生鮮食材薈萃、社區共享中心、便民服務長廊、鄉土人文家園、城市旅游地標”等五位一體的“文旅融合型”特色農貿轉變,樹立起了農貿發展的行業標桿。特別是自2016年以來,菜籃子集團專注于構建新時代的民生平臺,以農貿產業鏈各方主體的“命運共同體”構建為頂層設計,突出菜市場的公益屬性,堅持兼顧社會、民生、經濟等效益平衡,從市場的硬件改造、管理革新、商業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探索出了可供全行業借鑒的發展模式。從2016—2021年依次制定“改造提升年、管理提升年、服務提升年、文化提升年、質量提升年、效益提升年”的行動主題,并細化出文旅農貿、數字農貿、生態農貿、農貿鄰里等具體路徑,助推農貿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現代菜籃子對菜市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

現代菜籃子提出對菜市場的新定義。(1)菜市場的定義上,現代菜籃子提出農貿業態的無邊際化,它不僅是生鮮產品重要交易場所,更是城鎮社區天然流量入口,它的建筑風貌、運營特色、社群服務等都是一個城市活力和形象的代言。(2)菜市場的意義上,現代菜籃子提出它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必須的組成部分,更是市井鄉愁的空間載體,也是小而強的地方經濟潤滑劑,更是家門口的社區交往會客廳。(3)菜市場功能上,現代菜籃子提出“品豐、價平、食安”三大功能,即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度,逐步解決“吃得到、吃得起、吃得好”三個需求層次的問題。

(二)現代菜籃子認為菜市場的新時代發展面臨五大機遇

一是政策機遇。我國長期向好的經濟面,社會主要矛盾的變更,轉向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新型城鎮化機遇。城市有機更新和新城建設將不斷衍生出對菜市場建設的新需求。三是市場機遇。人民群眾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出現變化,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心,對菜市場提升迎合需求變化提出挑戰等。四是技術機遇。信息經濟時代的5G、AI、大數據、云計算等的出現與廣泛應用。五是產業機遇。文旅融合背景下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旅游創新的重視與植入,未來社區建設將打開“農貿+”產業復合創新的窗口。

(三)現代菜籃子全力推進的數字農貿不停留在技術改造層面,而是著眼于商業模式創新的菜市場信息革命

利用信息化技術試點改造溫州新田園農貿市場,打造行業首家4.0版智慧農貿,推行“一攤一戶一碼”,攤位對應經營者、開立資金賬戶、發放結算二維碼,市場內的交易資金全部歸集,變固定收租為交易抽傭,真正杜絕了攤位轉租的灰色利益鏈條,降低商戶經營成本,實現“商者有其攤”,還實惠于民。充分與銀行金融機構、技術公司合作,建立數字商業生態圈,專業分工又利益分享推進數字農貿迭代升級,專心推廣AI、5G等新技術應用,探索農貿管理大數據建設,追求交易過程的數字化,并串聯旗下各平臺資源,提供精準服務、指導訂單農業、真正安全追溯,農貿產業的潛在經濟價值被初步挖掘。

(四)探索實踐以突出管理向突出服務轉變的頂層設計運營理念

1.著眼于構建農貿命運共同體建設。傳統農貿市場的商業模式止步于收費,再不能迭代更新?,F代菜籃子在不違背農貿市場民生宗旨的前提下勇于摸索全新的發展道路,在商業模式上注重農貿市場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堅持以人民的利益為先,善于資源整合,優化配置,保持開放,提倡合作共贏。更加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通過構建大數據、免除市場攤位租金,提供精準服務,與經營戶共生長,以信息化、大數據實現市場持續繁榮;通過提升服務能力來實現市場的長效管理和城市的序化管理;通過挖掘市民的深層次需求來推進農貿革命,提升社群服務能力,以市場化推動農貿改造升級,讓大家都能因為農貿市場商業變革真正獲得“紅利”。

2.建立農貿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菜市場在經歷一輪又一輪的改造提升后,始終未能徹底改變作為城市臟亂差的典型代表形象,原因在于專業化、高素質人才的匱乏。從市場的管理團隊到市場商戶,都被潛移默化的認為是文化素質低下的群體,顯然是不符合新時代農貿行業的發展要求的。在文化自信的今天,現代菜籃子高度注重現農貿領域人才先行戰略。一是和大專院校探索相關學科的設置研究,已經與浙江大學旅游管理學院聯合編撰農貿發展理論《中國菜市場》白皮書,于2021年上半年公開發行,并系統地開展經營管理團隊和市場商戶的培養培訓工作。二是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吸引專業化的中高端人才參與到菜市場的運營管理中,以適應市場體系的重構要求。三是通過人才的儲配,提升個人的綜合競爭力,全面展現人的智慧在新時代農貿市場建設上的核心作用。四是通過人才隊伍的建設,實現可持續的現代化菜市場自我革新體系的建立。

結束語

農貿行業有著天然的公益屬性,反映著的是民生問題,農貿行業發展應兼顧市場機制與社會效益的平衡,這與國有企業提供公共服務、承擔社會責任、推動經濟發展的政治屬性尤其契合,因此“國有主導”菜市場的運營具備體制優勢,是新時代農貿市場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現代品牌建設與管理經濟管理出版社,2017.

[2] 菜市場規劃與設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作者單位:溫州菜籃子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溫州 325000)

(責編:李雪)

猜你喜歡
菜市場
熱鬧的菜市場
錢的經歷
成都最生活——逛菜市場
熱鬧的菜市場
菜市場
煩人的裝修聲
魚的嫁妝
歐洲菜市場的江湖style
熱鬧的菜場
買菜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