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腫瘤患者采用去白細胞成分輸血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

2021-07-15 07:14王春霞
中國實用醫藥 2021年18期
關鍵詞:白細胞機體指標

王春霞

腫瘤疾病是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主要表現為患者局部組織細胞增殖并生成贅生物,影響患者機體器官功能。針對老年腫瘤患者,臨床主要采用手術切除根治疾病,治療效果顯著,但術后患者傷口恢復時間較長,機體免疫能力下降,需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給予輸血治療,能促進患者早日恢復,提高機體免疫能力[1,2]。常規輸血治療采用全血輸血治療,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效果不理想,研究發現,采用成分輸血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輸血治療效果[3]。本次主要研究老年腫瘤患者采用去白細胞成分輸血治療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96 例老年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輸血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8 例。對照組男30 例,女18 例;年齡60~78 歲,平均年齡(68.39±4.15)歲。觀察組男28 例,女20 例;年齡61~79 歲,平均年齡(68.58±4.2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96 例患者腫瘤疾病類型:胃癌29 例、肺癌24 例、直腸癌18 例、肝癌12 例、其他13 例。納入標準:①患者經臨床診斷為腫瘤疾病,在醫囑告知下行手術治療;②患者術后符合輸血治療相關指征;③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有免疫功能障礙或精神障礙疾??;②患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礙疾??;③患者合并有輸血治療禁忌或臨床資料不完善情況。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抗感染藥物治療,并根據患者血紅蛋白(Hb)指標進行輸血治療。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全血輸血治療,針對Hb<70 g/L 患者行常規交叉配血,配血完成后輸注懸浮紅細胞。觀察組患者術后采用去白細胞成分輸血治療,針對Hb<70 g/L 患者行常規交叉配血,配血完成后輸注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輸血前后免疫功能指標、輸血量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1 免疫功能指標 包括CD4+、CD8+、CD4+/CD8+3 個指標,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5 ml,采用外周血T 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方法進行免疫功能指標檢測。其中CD4+正常水平為28%~58%;CD8+正常水平為19%~48%;CD4+/CD8+正常水平為0.9~2.0,比值越高,說明患者機體免疫功能越高。

1.3.2 不良反應 輸血期間不良反應包括感染、皮疹、過敏、發熱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輸血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輸血前,兩組患者CD4+、CD8+、CD4+/CD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輸血后,兩組患者CD4+、CD4+/CD8+均較輸血前降低,CD8+均較輸血前升高,但觀察組患者CD4+、CD4+/CD8+降低幅度低于對照組,CD8+升高幅度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輸血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輸血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輸血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輸血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患者輸血量比較 對照組患者輸血量為(3.47±0.81)U,觀察組患者輸血量為(3.75±0.86)U,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642,P=0.104>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2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9.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3 討論

腫瘤是臨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類型之一,針對老年患者來說,免疫功能降低,臨床惡性腫瘤發病率明顯升高,常伴隨著貧血癥狀,導致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降低。手術治療后,患者臨床貧血情況加劇,需根據患者機體狀況給予輸血治療,糾正患者貧血情況,改善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患者術后早日康復[4,5]。在常規輸血治療中顯示,患者雖然能改善機體貧血情況,但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傷口感染率較高,預后質量較低,不利于術后病情康復[6]。分析患者輸血治療情況顯示,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給予成分輸血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輸血治療效果,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輸血前,兩組患者CD4+、CD8+、CD4+/CD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輸血后,兩組患者CD4+、CD4+/CD8+均較輸血前降低,CD8+均較輸血前升高,但觀察組患者CD4+、CD4+/CD8+降低幅度低于對照組,CD8+升高幅度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免疫功能指標顯示:CD4+是患者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主要分布于T細胞表面,體現患者免疫功能,若患者CD4+含量較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現機體感染、腫瘤等情況,威脅患者生命健康;CD8+又稱為T 細胞毒細胞,主要分布于脾臟、淋巴結、扁桃體等器官中,在患者機體內活化后分化為細胞毒細胞,具有抵抗病原體入侵和抑制病原體繁殖的作用[7,8]。CD4+/CD8+是機體相對穩定的指標,不易受患者生理情況影響,若患者CD4+/CD8+明顯下降,說明患者疾病發展較快,且感染率明顯升高。其研究結果說明采用去白細胞成分輸血治療的老年腫瘤患者,相較于常規輸血治療方法,對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患者機體中異體白細胞有關,常規全血中具有較高含量的異體白細胞,作用于患者機體具有較高的負性作用,可能會導致患者機體CD8+細胞增殖,患者機體免疫抑制作用明顯加強,CD4+細胞活性降低,患者CD4+/CD8+明顯下降,臨床感染率明顯升高,影響患者治療效果[9,10]。

同時,對照組患者輸血量為(3.47±0.81)U,觀察組患者輸血量為(3.75±0.86)U,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642,P=0.104>0.05),說明采用去白細胞成分輸血治療并不會增加患者臨床治療負擔;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2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9.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去白細胞成分輸血治療臨床治療安全性較高,分析其原因多為去白細胞成分輸血治療對患者機體產生的免疫抑制作用較低,患者治療后機體耐受力更高,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較低,也體現了老年腫瘤患者臨床行去白細胞成分輸血的治療價值。此外,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傷口恢復時間較快,說明輸血治療能夠有效糾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減少高活性氧自由基分泌,促進患者傷口愈合,改善患者預后質量。

綜上所述,老年腫瘤患者采用去白細胞成分輸血治療,相較于全血輸血治療,能夠有效降低免疫抑制作用,提高輸血治療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白細胞機體指標
一類帶臨界指標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白細胞
Ω-3補充劑或能有效減緩機體衰老
最新引用指標
莫讓指標改變初衷
某柴油機機體的設計開發及驗證
白細胞降到多少應停止放療
大型臥澆機體下芯研箱定位工藝探討
白細胞介素17在濕疹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基于ANSYS的液壓矯直機機體的疲勞及模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