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根治術、保乳術聯合放療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術后局部復發情況分析

2021-07-15 07:14張立張家瑞
中國實用醫藥 2021年18期
關鍵詞:保乳術轉移率根治術

張立 張家瑞

三陰性乳腺癌是指患者體內的人表皮生長因子(Her-2)、孕激素受體(ER)、雌激素受體(PR)表達均為陰性的乳腺癌,發病率高,且具有遠處轉移、高侵襲性、局部易復發等特點,患者預后較差,該病嚴重威脅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臨床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方法比較有爭議,有研究認為[2]改良根治術能幫助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防止癌細胞轉移或疾病復發,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還有研究指出[3],保乳術的清掃腫瘤效果較差,但通過術后放療聯合治療,不但能保證患者的形體美觀,還可以有效防止腫瘤遠處轉移以及局部復發。為進一步探討改良根治術、保乳術聯合放療這兩種方法的療效,本次研究為本院收治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分別進行改良根治術、保乳術聯合放療治療,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間在本院治療的50 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改良組和聯合組,每組25 例。改良組年齡33~63 歲,平均年齡(45.69±5.77)歲;腫瘤位置:左側14 例,右側11 例;腫瘤直徑2.0~3.0 cm,平均直徑(2.40±0.30)cm。聯合組年齡34~63 歲,平均年齡(45.30±5.90)歲;腫瘤位置:左側12 例,右側13例;腫瘤直徑2.0~3.0 cm,平均直徑(2.10±0.35)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影像學、病理檢查等確診為三陰性乳腺癌,符合保乳術、改良根治術的條件者;入院時患者無遠處轉移和局部復發情況;首次發病,并未進行過放療、手術等抗腫瘤治療,屬于病理Ⅰ~Ⅱ期者;腫瘤與乳頭之間的距離>3 cm 者;患者的免疫組織化學Her-2、ER、PR 檢查結果為陰性。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存在多中心病灶者;臨床資料不全者;心、腎、肝功能不全者。本次研究開展前已獲得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2 方法 改良組給予改良根治術治療,即患者行全麻后,綜合考慮患者的乳房形態、腫瘤部位行切口,將皮膚切開,并游離皮瓣到背闊肌外側邊緣的組織,從上而下逐漸分離乳腺、胸大肌筋膜以及胸大肌外側的組織,在患者腋下切開,并進行淋巴結清掃,范圍為腋靜脈至背闊肌外側邊緣,清掃完畢后放置引流管,縫合傷口即可。

聯合組給予保乳術結合放療治療,即患者全麻之后,在其乳頭上方劃弧形切口,而乳頭下方則行放射狀切口,慢慢切除腫瘤和周圍1 cm 左右正常組織后,再進行局部擴切術,將腺葉段、乳腺葉切除,在腋窩前哨的淋巴結位置取少量病理組織進行活檢,最后保證切緣為陰性即可,放置引流管并縫合傷口。手術完成后,參照2015 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4]以及2016 年的《乳腺癌非手術治療》[5]中的相關放療標準,再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個性化放療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住院時間,以及治療1 年后的并發癥(皮瓣缺血、皮下積液、患側上肢腫脹、出血)發生率,并比較兩組患者隨訪5 年內的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聯合組的住院時間為(11.82±2.24)d,短于改良組的(19.51±3.20)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84,P<0.05)。

2.2 兩組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比較 聯合組的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均低于改良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比較[n(%)]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治療1 年后,聯合組的并發癥發生率8.00%低于改良組的3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三陰性乳腺癌屬于臨床常見的復雜性惡性腫瘤,侵襲性高,易出現局部復發現象,且患者預后差。保乳術、改良根治術是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常見手術方法,但術后患者的復發率與遠處轉移率仍舊居高不下,因此,臨床急需尋找一種更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案。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的住院時間短于改良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保乳術聯合放療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效果理想,有助于患者病情快速改善,縮短住院時間。保乳術聯合放療是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標準方案,保乳術可以有效保留患者的乳房生理結構,減少正常組織損害,術后通過放療,還能殺滅腫瘤細胞,防止腫瘤細胞向遠處轉移,進一步改善疾病,促進病情的恢復。

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聯合組的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均低于改良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 年后,聯合組的并發癥發生率8.00%低于改良組的3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保乳術聯合放療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優勢大于改良根治術,患者的遠處轉移率、局部復發率低,并發癥風險更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改良根治術需要切除較多的乳房組織,對患者的形體美觀非常有影響,雖然能有效清除腫瘤組織,但手術創口大,患者恢復差,仍舊容易出現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的現象[6]。有相關研究指出[7],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后,因乳房缺失而導致的生活質量降低與心理壓力過大的現象非常顯著。因此,臨床也較為重視乳腺癌患者的乳房保留。保乳術能夠在有效切除腫瘤組織的基礎上,幫助患者保留乳房,減少患者乳房切除的心理影響,且該術式的切口小,手術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的傷口和機體恢復[8]。術后再配合個性化輔助放療,能良好抑制癌細胞復制、轉移、生長,降低術后局部復發以及遠處轉移的幾率。李崎等[9]認為,保乳術的治療原則為“以切緣陰性為主”,在清除腫瘤組織后,若發現切緣仍舊存在病變,可適當擴大切除范圍,通常切除腫瘤周圍2 cm 左右的正常胸肌組織,確保切緣陰性,便可以保證切除的徹底性。但仍舊無法避免會存在一定切緣癌細胞殘留,而這也是保乳術術后遠處轉移和局部復發的首要因素,所以,術后個性化輔助放療不容忽視[10]。保乳術配合放療,可及時控制腫瘤細胞的轉移和復發,并及時干預轉移病灶,從而降低疾病復發風險。

綜上所述,采用保乳術聯合放療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效果理想,既能保留患者的乳房形態,又能降低局部復發和遠端轉移率,也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復。

猜你喜歡
保乳術轉移率根治術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甲狀腺乳頭狀癌右側喉返神經深層淋巴結轉移率及影響因素
離散廣義Markov 跳變系統在一般轉移率下的魯棒穩定性
6 種藥材中5 種重金屬轉移率的測定
保乳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臨床對比研究
整形保乳術與常規保乳術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中的比較分析
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11例治療體會
H形吻合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
保乳術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乳腺癌保乳術結合新輔助化療法治療乳腺癌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