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如何正確地運用色彩(系列)之色彩的補色對比與同時對比*

2021-07-19 08:00
大眾文藝 2021年12期
關鍵詞:藍紫色色相橙色

李 晨

(天津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天津 300250)

色彩的運用要想走上正確的方向,從而在兩種或幾種顏色比較的效果之間,能夠看出清晰的不同;并達到要表現的藝術效果,在色彩藝術創作中就需要對比這個概念的貫穿。本文將理清在補色對比和同時對比上,如何正確地運用色彩。

一、補色對比

如果兩種顏料調和到一起,產生中性灰黑色時,我們就稱這兩種顏色互為補色。這兩種色彩組一旦成為一對,它們既互相對立有互相需要。當他們相臨時,相互能使對方達到最大的鮮明性,當它們相互調和到一起,它們就會像水與火交融到一起,相互湮滅,成為黑灰色。一種特定的色相,總是會有另一種色相是它的補色,在色環中,直徑兩端的色相的對比,便是補色對比。

成為互補色的例子還包括:黃與紫、橙與藍、紅與綠等。如果我們將這些成對的互補色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它們中間總是包含著紅、黃、藍這三種原色:黃與紫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拆分成黃與紅+藍的對比;藍與橙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拆分成藍與紅+黃的對比;紅與綠的對比中可以拆分成紅與黃+藍。

正如紅、黃、藍的混合會成為一種黑灰色那樣,任何一對互補色的混合,必然也是黑灰色。

這條原則在所有涉及色彩的實際工作中都有巨大的重要性?;パa色的規則,是色彩和諧布局的基礎,因為它直接影響了畫面整體的色彩平衡?;パa色如果適用得當,畫面效果就會向預期的方向發展。

許多基于補色對比的繪畫作品,不僅對比了補色本身,還對比了中間色以及它們的補償色。事實上,這些混合色調常常要比純度色彩占據更多的空間。

這是法國畫家塞尚(1839-1906)的名作《圣·維克特瓦山》。

圖1

塞尚曾經說過:他希望將印象主義發展成為某種“真實的”東西。他的繪畫構圖的邏輯性,并不亞于古典繪畫的精巧程度。這個邏輯性構圖,直接表現在畫面的組織,以及處理自然形狀的幾何規律,特別是色彩的運用上,符合色彩規律中各種對比的體現。

因此,在討論這張風景畫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滴辨別出一種組成三個平面的結構。自然形狀的幾何體和節奏感,這些雖然比較難于發現其精妙的處理手法,但是如果我們用一張拷貝紙蒙在作品上,將清晰的線條單獨描繪下來就會吃驚地發現,其幾何輪廓的運用,極富韻律感,體現了塞尚式的和諧與融洽。

這幅作品的色彩主要有四種,分別安排在三個平面上。前景是用稍暗的褐紫色鋪就;中景是用黃綠色為主色調描繪;遠景占支配地位的則是藍色。紫色和黃綠色,橙色和藍色,這兩對互補色相,在錯綜復雜的“轉調”中相互交織,這種“轉調”是塞尚在他的繪畫中,色彩使用的一個“專有詞匯”。在前景,褐紫色以多種色調向褐紅色、藍紫色調轉移。這些色調“走”到一起,漸漸地向著模糊和明亮的方向前進著;在模糊的藍色調前,完成了色彩的轉調和完美銜接。在中景,黃綠色和橙色占主要地位,其中的黃綠色,向著黃色和藍綠色轉調,而橙色則朝著黃色和紅橙色轉調。這樣,就有了從紅橙色經過黃色到藍綠色的整個色相色階,偶爾淡藍色會作為補色悄悄地出現在山上橙色陽光的旁邊,使得陽光的痕跡更加光亮和炫目。

背景的天空和山峰在藍色中被深色的線條突出出來,其中的淺藍向淺綠和淺紫悄悄地轉調著。淺紫色山群反射著橙色的陽光,在廣闊的天空中更加輝煌巍峨。

我們看到,一種輝煌色彩的氣質覆蓋了整個畫布,把它變成了一個充分利用補色對比的直覺結構場。轉換的部位精妙且通暢:藍色被轉調成綠色、橙色和紫色;綠色轉調成為藍色和紫色;紫色又轉調成藍色,作為暗色調時又轉調成綠色。這種轉換形成了一種色彩結構,在補色對比的支撐下,整個畫面統一且富有廣闊的空間感。

二、同時對比

第一,我們的眼睛在看到任何一種特定的色相時,都會同時要求這個色相的補色出現。如果這個補色沒有出現,那么眼睛就會自動將它產生出來,這就是色彩和諧規律的又一個原則:同時對比。

這個現象作為一種感覺在我們眼中是確確實實地發生的,而并非客觀上被描繪在紙面上的。這個現象無法用攝影的方法復制,而是由視覺殘像產生的。當原像刺激消失后,在眼睛中留下的虛影,便產生視覺殘留的現象,它是一種同時效應的產生,也是一個生理現象。即我們的眼睛需要有相應的補色來對任何特定的色彩進行平衡。如果這種補色沒有出現,眼睛會自動地將它虛擬出來。

這種視覺實驗需要幾個條件:

1.對比色彩不處于同一空間(同一視線或中心)。

2.對比色彩不在同一時間,但保持時間的連續性。

3.時間不同對比效果不同,注視一種色彩的時間越長,對后面影響越大。

4.時間太長對比就會消失。

第二,當同一色相在同一時間下并置,由于同時對比時,補色作用的“造次”,其對比效果會出現有驚人的變化。

這是荷蘭印象派畫家凡·高(1853-1890)的名作《晚間咖啡館》。(見文末圖2)

圖2

從印象派到新印象派,凡·高發展了一種有著和諧線條的表現主義。他把基于色彩的科學、靜止的新印象主義,變成主觀體驗的所控制的動態藝術。色彩的“點畫”手法被凡·高擴大,并且使色域紋路化。他把紋路當成加強色彩和諧的一種手段。他把他的作品畫得像一種曲線運動,而他的著色則是從表象角度來考慮,一種純感性的破碎般的表現力,撲面而來。

這張作品表現了一家夜間燈光明亮的路邊咖啡店。暖光的區域是由黃色和橙色的單色來描畫的。這些明亮的色彩,同暗色調的建筑和布滿星斗的藍紫色夜空形成對比。在他的筆下,鋪著石子的街道變成一條擁有黃色、橙色、淺藍色和黑色小點,并摻雜著不可名狀的混合物的紋路色域。天空的藍紫色在左邊的門口被重復使用。在藍紫色房屋的前部,偶爾用一些橙色的小點來表象亮光的窗戶。幾個暗色的人物,在低對比度的表現手段下,走向了街道的深處。最后的一批客人在咖啡座上流連忘返;空著的咖啡桌椅,回家的人群和幾個亮著燈光的窗戶,都給人們一種幽靜和荒涼的感覺。

畫面中的黃色與咖啡館的橙色一起,構成了一種與天空的藍紫色的同時對比,紫色和黃色是互補色;橙色和藍色是互補色。而在紫色和藍色運用的同時,凡·高還用了明度非常低的藍黑色(建筑上),這樣,就使得黃色和橙色便美得顫動起來,閃光的黃色和橙色為了取得和諧均衡,要比藍紫色獲得更加廣泛的色域,于是由于其色域分配的不平衡,整個畫面動了起來;表現主義的表現手法昭然若既然;心靈顫動的美,卻更加強烈起來。

綜上所述,色彩的運用要想走上正確的方向,從而在兩種或幾種顏色比較的效果之間,能夠看出清晰的不同;并達到要表現的藝術效果,在色彩藝術創作中就需要對比這個概念的貫穿。我們必須借助人類歷史上經典繪畫作品進行色彩的分析論證,這是尤為重要的。本文的論證不是無目的的,更不是感性化的和個人色彩的,它是以人類視覺的特點為依據,以科學的近乎公式性分析過程來產生結果。對于色彩的補色對比和同時對比的闡述,將理清人們對于色彩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理清我們在補色對比和同時對比上,如何正確地運用色彩。

猜你喜歡
藍紫色色相橙色
8種藍紫色月季引種栽培比較試驗
藍紫色的天空是突然出現的
橙色的奧秘
最美藍花楹
如何讓學生在設計中有效認識和使用色相環
植物景觀的設計和營造
藍紫野生花卉在園林中的應用
高支紗羊絨衫縮水率問題的試驗分析
耐氯化水色牢度試驗差異探討
鮮艷橙色的“火星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