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隊特勤療養中心應對生物安全事件現狀及思考

2021-07-19 08:32高海峰徐田偉
西南國防醫藥 2021年6期
關鍵詞:安全事件特勤療養

高海峰,張 暉,徐田偉,江 東

生物安全事件一般包括新發突發烈性傳染病、生物樣本泄漏、生物恐怖襲擊等,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危害時間延后性、襲擊途徑和防范對象不確定、預防控制困難等特點[1]。近幾年,新發突發傳染病頻發的生物安全威脅態勢呈顯出長期性、復雜性、不確定性。2020 年1 月31 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國際緊急公共衛生事件(PHEIC)”[2]。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是一場“準生物戰”,實驗室、醫院、療養中心等專業環境面臨生物威脅考驗,生物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軍隊特勤療養機構作為衛勤保障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生物安全維護力量,在疫情防控方面,承擔著全軍療養官兵及駐地群眾醫療保障任務,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如何全力保障療養官兵和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全方位的應急響應機制尤其重要。在生物威脅下適應新的形勢任務需要加強建設,才能更好應對潛在的生物安全風險。

1 特勤療養中心生物安全面臨困難和挑戰

1.1 生物安全衛勤保障形勢嚴峻 在平時,療養機構作為衛勤保障的組成部分,主要承擔針對特勤官兵療養任務;在戰時,作為后備醫務力量,同樣會擔負一線醫療救治、應急處突救援、戰后恢復療養等衛勤保障任務。特療中心要充分認清應對突發生物事件能力的必要性、應急處置的艱巨性和危險性,才能切實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確保具備各種條件下快速打贏生物防控和生物傷防治戰能力。但療養機構如何適應當前嚴峻復雜的軍事斗爭形勢,提高對生物恐怖威脅的認識、機動衛勤力量戰備水平、反應速度和應急突擊能力,是特療中心能否圓滿完成各項衛勤保障任務必須盡快解決的課題。

1.2 轉型期應對生物安全的局限性 特療中心組建不久,面臨轉型調整,與軍隊醫院一樣,在應急能力建設上普遍存在,編制壓縮與應急隊員抽組、日常工作與應急、備戰訓練的矛盾沖突[3],腹瀉門診、發熱門診、傳染病房等醫療救治力量與疾控科等自身疾控力量工作銜接不緊密;當前新發再發傳染病的不斷涌現以及潛在的生物恐怖威脅存在,傳統生物安全問題與非傳統生物安全問題交織,外來生物威脅與內部監管漏洞風險并存[4]。特療中心在應對生物安全事件中與各級疾控力量存在醫防融合不深,預防、救治能力方面存在面對生物威脅的方案和標準流程尚不完善,應急醫療物資裝備儲備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1.3 建立應對生物事件大數據平臺迫切性 在生物威脅合并疾病檢測的復雜任務前提下,軍隊醫護人員依舊面臨監測數據來源、醫療數據分析、組織方案實施等挑戰[5]。特勤療養機構監測網絡還處在論證規劃階段,部門聯合、學科融合、聯通和信息共享不充分,致使在完善監測預警、應急響應、快速流調、信息報告、隔離收治、現場處置等閉合鏈路上各環節有效銜接存在梗阻。

1.4 任務的特殊性使生物安全風險上升 特療中心承接了援鄂一線醫療隊人員的專項隔離和療養任務;疫情期間不間斷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特勤療養官兵;緊急參與了駐地的全員核酸標本采集任務;在36 h 內建成核酸方艙檢測室并迅速投入使用。隨著單位建設條件的優化,檢驗科ISO 15189 實驗室、生物樣本庫、核酸檢測實驗室的籌建在提高病原體鑒定、檢測、科研的同時也存在病原體泄露的風險。這些因素使特療中心發生生物安全問題的風險進一步升高。

1.5 傳染源復雜多樣、醫療配置相對偏低 療養員來自全國各地,所經歷的區域存在的病原體復雜多樣;療養員居住環境相對集中封閉,療養周期15~30 d,一旦有療養員被感染或攜帶病原體未被及時發現及隔離,在療養機構或返回駐地易致疫情出現“全或無“的現象。軍隊療養機構較體系醫院醫療配置水平偏低,微生物、過敏原、微量元素以及部分生化項目等不能檢測,上送至體系醫院進行的過程中也有產生復雜的生物安全問題隱患;療養保障任務繁重,醫務人員從事非醫療工作任務多,會降低對生物安全的防范意識。

2 生物安全衛勤保障建議

2.1 構建生物安全防御系統 特療中心按照軍隊應急處理突發公共事件規定,對接駐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上級機關,以單位實際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成立生物安全領導小組,設流行病調查、隔離處置、應急救治、感控消殺、分類后送、后勤保障等小組,并明確相關職責。在動態中加強疫情形勢研判,開展計劃落實、應急保障、協同救治,完善應急反應保障預案,構建起高效統一的生物安全防御系統。在實踐中規范特殊時期醫療工作,如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防控知識,培訓并掌握流調、隔離流程及操作規范,抽調人員組成應急醫療多梯次分隊;采取工作人員留營、休假歸隊人員隔離制度,切斷傳染途徑,避免交叉感染;堅持“零報告、日報告”制度、設立預診分診點并規范就診流程,通過電話咨詢或遠程視頻做日常醫療保障;對療養員進行入院及隔離、營養餐送至療房,等核酸檢測報告陰性,才解除隔離參加療養活動等。通過這些舉措構建特療中心聯防聯控機制,提高應對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

2.2 建立監測預警體系 特療中心要應對生物安全事件,應急力量要具備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早期預警,實現被動應對向主動防御的轉變,需要盡快建立集數據整合、自動預警、態勢預判等多功能模塊于一體的偵檢預警體系。我國目前正在逐步加快生物威脅監測預警體系的建設[6],特勤療養中心要利用好單位的信息化平臺、即將通過認證的檢驗科ISO 15189 實驗室、高標準籌建的生物樣本庫、核酸檢測實驗室,對醫療衛生、疫情災情等大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建成全譜生物威脅追蹤溯源技術體系,形成數據收集、分析和通報三大功能模塊,開展偵檢報警[7]。將危害評估、威脅預警、指揮管理、信息查詢等諸多功能集成管理,形成軍隊療養系統生物安全信息化體系[8]。

2.3 確保后勤保障高效優質 特療中心增加基礎設施、隔離救治的專項器材藥品、洗消防護物資、疫苗等方面的儲備,確保防疫物資庫存充足,健全應急醫療物資裝備儲備機制。合理膳食,營養均衡,確保飲食安全。做好人員接觸傳播流行病學調查專業化人員培訓及儲備,根據疫情形勢、人員管理網格化體系架構和屬地化原則,負責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做好防控宣教,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強化工作人員的自我防范意識和防控信心。

2.4 加強生物安全人才隊伍建設 特療中心以“平戰結合”的戰略需求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出發點,積極參與軍隊生物安全專業處置救援隊伍。定期選排醫護人員到戰區疾控中心學習進修,提升疾病預防控制能力[9]。特療中心憑借檢驗科ISO 15189 實驗室、生物樣本庫、核酸檢測實驗室的籌建,進行國際標準化操作流程和安全監管來規范化培養,加強臨床專業在生物病原體特點、生物戰劑及恐怖的潛在種類、疾病特征、醫護流程、個人防護救治能力等方面的培訓,明確職責分工,疾控科、信息科強化生物安全監測技術。建立醫防融合訓練機制,“醫防融合”是后疫情時代醫療機構的機遇[10]。特療中心聯合部隊疾控機構及醫院,定期開展醫護人員和疾控機構公衛人員等共同參加的生物安全事件演練,通過演練修訂完善防控預案和監督管理體系,使部門聯合、學科融合、聯通和信息共享,進一步完善監測預警、應急響應、快速流調、信息報告、隔離收治、現場處置等閉合鏈路,打通“最先與最后1 公里”。全面提高醫護人員維護生物安全水平,加強生物安全人才隊伍建設。

3 小結

特療中心是應急醫學救援力量的組成部分,提高應急能力要將應對生物安全事件作為療養保障能力提高的重要建設任務統籌考慮。特別是通過疫情間對援鄂軍隊人員的隔離及療養保障,特療中心的應急處置能力得到了再次檢驗。應急防疫救援力量在未來可能面對己不再是傳統的傳染病,而是更加難以診斷和防治的新變種[11]。軍隊特療中心享有軍地渠道的信息資源,面向全軍的區位優勢,具有多重醫療保障職責,其使命責任和療養中心特點對于生物安全事件中的早發現,早報告,早救治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充分利用軍地聯動、依托社會的基礎上立足自身,在應急醫療救治力量需求的人員、裝備和技術等方面,為構建規模適度、種類齊全、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的軍隊特勤療養機構應對生物安全事件“醫防結合”一體化應急力量體系提供科學依據。

猜你喜歡
安全事件特勤療養
特勤文化療養的現狀及改進措施
2020年度區塊鏈領域安全事件達555起
優質護理干預對精神科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的影響探析
論軍隊療養院的療養安全與管理對策
我軍干部療養工作的現狀及其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