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美”藝術特色文化課程體系的架構

2021-07-27 06:37俞亞萍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 2021年6期
關鍵詞:鄉村教育全美藝術

摘 要 當下鄉村教育藝術課程被輕視,兒童學習情境感、生長力等存在缺失?;卩l村學校的特殊文化背景,以高雅藝術為核心,架構審美和人文素養為核心的“全美”藝術特色文化課程體系,有助于提升鄉村兒童的藝術素養、審美氣質,引領他們追求美好志向,潤澤有意義、有情趣的美麗人生。

關鍵詞 鄉村教育 “全美”藝術 文化課程

蔡元培先生說:“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盵1]鄉村小學,因其資源、經濟、文化等背景不同,學校美育也存在不同程度缺失?;诖?,張家港市南豐小學架構以審美和人文素養為核心的“全美”藝術特色文化課程體系,以高雅藝術生活浸潤的方式實施全員學習的全方位提升、資源的全開發、伙伴的同生共長,實現欣賞、創造、品質等美的生長,感受美和愛的過程。

學校提出了“全美教育”辦學主張,以培養講道德、會學習、向自由、懂優雅的學子,形成與時俱進、自然生長、美美與共的幸福村落的發展愿景。

一、創生“優雅”的“全美”物型場域,找尋自然生長根脈

物型場域是學校精神、教育品牌、價值觀等外在形象的體現。從兒童審美需求出發,打開兒童感官、心靈,將審美觀映射到建筑、自然景致的設計,打造“一墻、二廳、三景、四廊、五梯、六園”的江南園林式校園,亭臺樓閣,鳥語花香,尊重大自然山水草木的兼容。創生“一廊一書吧一書院二廳”的“幸福村落式”文化場,崇尚“天人合一”之美??碳埶囆g非遺長廊,豐盈的星辰書吧,審美的少兒書畫院,高雅的演奏廳、音樂廳……

優雅校園的表達開啟了師生的自然觀察與審美,汲取并創造這股生長的力量,為藝術課程學習提供全方位資源保障。

二、創建“立體”的“全美”課程體系,著意“全課程全生命”

1.學科課程,提升國家課程實施的高位品質

遵循學科本質特點,開齊開足音樂、美術課程,以“兒童”為主體,以“生命自然生長”為發展狀態,注重教學中“人”的真實意義與真正價值[2]。打造“全美”課堂,形成“個人預學 質疑問學—合作研學 釋疑探學—集體展學 自我評學”的“三環六學”教學范式,建構“伙伴共享、師生共學”的教學樣態。利用學科滲透“全美”藝術,如語文教學聽聞典故、親近先賢、關注習俗的傳統美,誦讀詩文的韻律美、意境美,數學教學找尋數字規律美、圖形對稱美、統計圖形式美,綜合實踐教學巧手制作精細美,體育教學運動美等。

“全美”課堂全方位關注學習狀態、方法習慣、人格品質、審美情趣等,它是生命化、生活化、建構化發展的課堂,可以積淀兒童審美素養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2.拓展課程,呈現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豐富樣態

學科拓展課程融合“全美”藝術。綜合實踐課嵌入國家課程的教學實踐,開創《創意刻紙》藝術課程,利用音樂、美術課前五分鐘開展《高雅藝術課程》經典名畫(名曲)賞析。推行器樂進課堂,低年級掌握小型打擊樂器,中高年級掌握豎笛吹奏。

社團拓展課程滿足“全美”需求。以“興趣、定制、參與”為原則,凸顯自主性、豐富性,打破班級、年級界限,實現“菜單式”選擇,為學校少年宮社團的學習提供保障。通過非遺傳承刻紙、刺繡等普及課程讓兒童體驗多元民間藝術;永聯荷風管弦樂團、芭蕾等精品課程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由上海專家、助教、家長組成“導師金三角”,提供線上線下指導。

3.研究性課程,追求項目化實踐體驗的文化內涵

活動立體化的豐富表達。尊重兒童個性需求,依托校園藝術節等特色活動的策劃、布展、道具制作,以個人、班級、社團項目定制的形式,給予他們有邊界的聚焦、無邊界的學習時空。兒童自愿申報,自主組織,自由定制演奏會、誦讀會等,在美的表達、表現中綻放才能。

資源導入化的開闊視野。依托農耕園、永聯小鎮等資源,開創鄉土文化課程,溫潤的藝術融進兒童原生記憶,手工作坊、陶瓷坊中感受布染、編織、陶藝的傳統美、材質美,專業志愿者為課程提供外延保障;校園網、公眾號等網絡資源為師生、家長建立藝術資源庫、分享成果等提供線上平臺;開展走進保利劇院,“保利藝術、移動美術館進校園”等活動,保持與國內外優秀藝術家的交流,聆聽前瞻“聲音”?!叭馈彼囆g課程給鄉村兒童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藝術的窗,呈現自然生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傳遞成人之美、至善至美的生命追求。

三、創立“共學”的“全美”發展平臺,實現生命同生共長

1.兒童成長,需要人文精神的滋養

開展活動培育兒童“我”是世界的組成、與世界息息相關的意識,認識到改變世界并非全靠宏大,“我”也能,“每個人都很了不起”;激發兒童發現自己的特長,如一幅畫、一串歌聲、一篇美文、一首小詩……使鄉村兒童建立起自信與勇氣,自覺成為“自己”,成長“自己與他人”,成就“自己與他人”,悅納中不斷超越。

2.教師成長,需要鉆研精神的孕育

從“學科課程觀”向“素養課程觀”轉變。打造“掛鉤名校、結對名師、聘請名家的‘三名工程”,組建“鄉村骨干培育站”“青年營地”“藝術素養發展書院”等專業發展平臺,校本教研與專業藝術研究形成聯動與互補,通過實踐研習、參觀走訪、聆聽專題講座、基本功大賽、藝術采風等活動,提高教師藝術專業素養,引領教師從“單一”走向“伙伴團隊”。

四、創設“適性”的“全美”評價機制,體現真實價值意義

1.基于價值取向,指導評價體系構建

圍繞目標、過程、發展的取向,基于“平等、合作、高效、互長”的維度,構建“全美”藝術素養評價體系。通過“一案一冊一讀本”評價媒介,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表現性評價,具有適切性、激勵性?!案哐潘囆g”學習手冊、藝術特色文化讀本,引領全員感受高雅藝術。建立“中國夢 五彩夢”兒童藝術成長檔案,首先,體現課堂上兒童對藝術的基礎認知,大膽表達對作品的理解;其次,兒童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再次,勇于用藝術表達方式對同伴作品做出全面評價;最后,兒童擁有藝術理想、審美眼光、美好情感等。

2.多元表現評價,指向人的未來發展

自評、互評、師評的多元表現性評價實現了評價視域和功能的轉變,從關注教師“教什么”轉向關注學生“學什么”,從關注學生“知道什么”轉向“能做什么”[3]。藝術評價與核心素養息息相通,與課程環環相扣,與兒童立場心心相印。

藝術團隊以生長的生命狀態傳遞“全美”藝術特色發展的美好樣態。近三年,先后獲得“江蘇省藝術教育特色學?!薄疤K州市小學課程基地和學校文化建設項目”“新時代蘇州有效教學研究項目實驗學?!薄疤K州市文明校園”等三十多項榮譽。藝術教育的蓬勃發展,見證了百余批次參觀考察團走進校園,成果被中央電視臺、江蘇教育頻道、《中國教育報》等三十余家網絡媒體平臺宣傳報道。

學校以生長性發展、成長性發生價值定位、關注、發展每一個兒童,注重對鄉村兒童審美的潤澤、美好品質和價值觀的引領,全面提高鄉村兒童的藝術素養,提升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品質,擦亮鄉村學?!叭馈苯逃放?,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新景致。

參考文獻

[1] 蔡元培.中國人的教養[M].北京:天地出版社,2012.

[2] 俞亞萍.自然教育觀下的“生長美術”教學[J] .教學與管理,2020(14):39-41.

[3] 周婭.語文學科主題型項目化學習的實踐探索[J] .江蘇教育,2020(30):31-34+37.

[責任編輯:白文軍]

猜你喜歡
鄉村教育全美藝術
紙的藝術
Ata Inc.宣布完成與ATA(全美在線)的出售交割
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認識論根源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教育治理的困境與突破
2016年美國公立學校排名
陶行知鄉村教育思想及現實意義
全美最嚴墮胎法案遭推翻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