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思路

2021-07-27 06:38王國霞
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 2021年6期
關鍵詞:新路徑教育質量大數據技術

王國霞

摘? ?要: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數據的整體應用價值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對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我國部署了眾多的教學、學習與管理系統,產生了大量的教育數據。這些海量的教育數據可以給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新思路。為了促進城鄉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文章運用文獻研究法,分析和總結了我國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現狀,發現我國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存在農村學校師資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農村學校辦學規??s小、城鎮學生增多,農村學校課程開設不齊、質量堪憂,城鄉學校信息獲取不全、管理水平落后,農村學生學業質量較低、學習興趣欠缺以及農村學生全面發展不足等六個現實問題,提出了大數據技術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模型和實施路徑,以實現城鄉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城鄉教育優質均衡;教育質量;新思路;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522.3;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21)11-0001-06

一、引言

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一直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任務。當前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從“基本均衡”為重心轉變為以“優質均衡”為重心。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階段的關鍵任務是實現城市與農村學校在學校教學、校園管理、學生學習三個方面達到動態互動的統一協調發展。大數據時代,大規模的數據正在急速產生,對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也成為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顛覆性力量。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現狀問題,基于大數據技術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應對路徑。

二、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內涵

優質均衡是教育均衡發展的高位階段,也稱為“高位教育均衡”。優質均衡以教育均衡發展為基礎,但它不同于教育均衡?!敖逃鈱嶋H上是指在平等原則的支配下教育機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平等待遇的實現(包括建立和完善確保其實際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正常的教育群體之間平等地分配教育資源和份額,達到教育需求與教育供給的相對均衡,并最終落實在人們對教育資源的支配和使用上?!盵1]可見,教育均衡主要指教育資源的均衡?,F階段,我國城鄉之間基本達到了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再增加教育資源不一定會達到“質優”的效果,不一定會產生優質教育。優質均衡的前提是資源均衡,核心是優質。優質是指作為結果的教育質量的均衡發展。而教育質量包含于整個教育服務過程中,體現在教育輸入、教育過程、教育結果三個方面?!捌渲薪逃斎氲馁|量主要偏重于教育的‘軟件,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的辦學目標與辦學特色、學校的文化與傳統、師資隊伍、學生生源等;教育過程的質量主要有教學質量、德育質量和管理質量;結果質量包括人才培養質量和滿足社會的教育成就?!盵2]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就是要在教育輸入、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三個方面達到動態互動的統一發展。

三、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現狀分析

2019年發布的《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累計2767個縣參與了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認定,通過率達95.32%。這表明我國義務教育已基本實現均衡發展,優質均衡發展將成為未來義務教育工作的重點,我國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變為了更高層次要求的“上好學”。但我國的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面臨著很多失衡表現,嚴重制約中國農村教育事業的進步。本研究對2017—2020年CSSCI期刊上有關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論文進行了檢索,經過閱讀、分析、歸納和總結后,得出城鄉之間的優質教育失衡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育輸入質量失衡

(1)農村學校師資質量不高,師資結構不合理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我國農村學校的師資質量不高,師資結構不合理。祁翔和鄭磊利用PISA2015 數據考察了中國東部四省市 (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城鄉學校在學校資源方面的差距。研究發現城鄉學校的師資均衡存在很大差距。鄉村學校的教師數量和師生比均低于城市學校,短缺指數高達0.38。鄉村教師的學歷水平也低于城鎮學校,擁有學士學位教師的比例比城市低3.91%,擁有碩士學位教師的比例比城市低3.33%。[3]趙丹和陳遇春等人2015—2017年對陜西省、甘肅省、四川省、河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5省 (區) 的11個貧困縣、23個鄉鎮、108所小學學校進行了實地調研,發現教師資源質量普遍較低。[4]張偉平和王繼新2016年12月—2017年7月對我國湖北、吉林、四川、重慶、云南、湖南、廣西、遼寧等8個?。ㄊ校?0 個縣(區、市)教育局及130余個學校(教學點)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農村學校的師資令人堪憂,新教師“進不來”,優秀教師“留不住”,留守教師“教不好”。[5]吳建濤研究了2017年A市10個區縣教育事業數據,發現各區縣的骨干教師和體藝教師均不符合國家的評估認定標準,農村學校學科專任教師短缺。[6]綜上所述,農村學校的師資數量、質量以及結構與城市相比都存在較大差距,這迫切需要合理調整師資結構和提高師資質量,改變農村學校師資質量不高、師資結構不合理的困境。

(2)農村學校辦學規??s小,城鎮學生增多

近年來,我國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但并沒有扭轉農村學齡人口不斷向城鎮學校聚集的現象。我國面臨著農村學校辦學規??s小、城鎮學校學生數量增多的困境。

2014—2019年,鄔志輝教授團隊對我國農村教育的發展狀況做了調研,發布了《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調研數據驗證了學生生源不斷涌入城市、農村學校大規??s減的事實。祁翔和鄭磊利用PISA2015 數據考察了中國東部四省市城鄉學校在學校資源方面的差距。調研發現城鎮學校的規模遠遠大于農村學校,城鎮學校的規模均值為2278.65,農村學校的規模均值為1157.84,兩者相差1120.81。[3]2018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比例為14.09%,其中小學、初中分別為12.06%、19.87%。[7]面對學生生源大規模分布不均勻的現象,應科學分配學生生源,精準測算城市、農村學校的空間布局和教育資源的承載能力。

2.教育過程質量失衡

(1)農村學校課程開設不齊,課程質量堪憂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農村學校課程開設不齊、課程質量堪憂是農村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趙丹和陳遇春等人2015—2017年對我國5省 (區) 的11個貧困縣、23個鄉鎮、108所小學學校進行了實地調研,發現部分國家規定課程開設不足,授課多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法,無法滿足小班學生的學習需求。[4]張偉平和王繼新2016年12月—2017年7月對相關教育局及教學點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農村學校教學質量堪憂,體藝教師嚴重短缺,課程開設不齊;學校里傳統接受式的教學方式占據主導地位,課程質量堪憂。[5]2018年,彭雪莊調查了我國廣東省數字教材的規?;瘧矛F狀,發現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信息化基礎配備已趨于均衡,但兩者的課堂教學模式存在很大區別。發達地區傾向采用數字教材進行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欠發達地區卻仍采用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接受學習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效果不好。[8]農村學校專任教師的短缺和課堂教學手段的陳舊導致了農村學校課程開設不齊和課程質量堪憂的局面。這迫切需要合理分配和培訓專任教師,改善教師課堂教學手段,促進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2)城鄉學校信息獲取不全,管理水平落后

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城鄉學校信息獲取不全、管理水平落后。趙丹和陳遇春等人2015—2017年對相關小學學校進行的實地調研發現,我國鄉村小規模學校管理水平仍顯落后。[4]祁翔和鄭磊利用PISA2015 數據考察中國東部四省市城鄉學校在學校管理方面的差距。研究發現鄉村學校的教師參與決策指數和學校領導力均低于城鎮學校,鄉村學校教師參與決策程度低至0.78,學校領導力低至0.22。[3]2020年,鄭玉蓮調查了我國中小學校長的輪崗現狀。研究發現,大部分校長是在相同區位相同層次的學校之間流動,難以實現校長個人發展、薄弱地區學校改進以及城鄉之間的教育優質均衡發展。[9]為了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研究者急需全面獲取教育相關信息,針對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使實際工作能夠得到有效實施。

3.教育結果質量失衡

(1)農村學生學業質量較低,學習興趣欠缺

近年來,農村學生學業質量較低、學習興趣欠缺是我國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面臨的問題。2019年,《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發布,報告顯示中國農村教育質量存在較大提升空間,一些農村學校學生學業成績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及格標準,且隨年級的升高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望。[10]而農村學生的學業質量和學習興趣是衡量城鄉教育是否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依據。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我們迫切需要采取適當的技術手段促進農村學生學業質量和興趣的提高,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農村學生綜合素質較低,全面發展不足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我國農村學生綜合素質較低、全面發展不足。由上述對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現狀分析可知,農村學校專任教師和骨干教師短缺。學校側重語、數等主干學科的教學,忽視音、體、美等學科的教學,主科教師常常擔任副科教師的教學工作,學生的藝術素養無法得到發展。農村學校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存在很大問題。趙丹和陳遇春等人2015—2017年對鄉村小規模學校的調研顯示農村貧困、留守兒童比例較高,學生不愿意與人交流,自信心普遍較低。[4]農村學生的學業水平也較低。綜上所述,為了促進農村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們迫切需要提升農村專任教師的質量和數量,也可開發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用數據助力學生成長記錄,幫助學生形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觀。

四、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依據

1.理論依據

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理論依據是教育公平理論、共生理論和公共產品理論。教育公平理論強調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起點、過程、結果三方面達到教育的公平。共生理論需要研究者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研究過程中將城市和農村視為一個整體,兩者相互依賴、共同發展。公共產品理論強調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要考慮教育的公共產品性質,合理配置影響教育均衡的各種要素,將要素作為一個整體由眾多受教育者共同享受,不可出現受益的競爭性和排他性。

(1)教育公平理論

教育公平是指個體在接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條件方面的平等性,是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理論基點。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認為教育公平分為“起點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三個階段?!敖逃瘘c公平是指每個個體都能克服經濟、家庭、階層等現實因素的影響,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教育過程公平是指個體在受教育過程中受到公平的對待,強調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教育結果公平是指個體最終能獲得符合自身特點的個性化教育,自身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盵11]這三個階段依次遞進、相互呼應,共同詮釋了教育公平的內涵。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研究者要時刻面向全體學生,在起點、過程、結果三方面貫徹和踐行教育公平,做到“以人為本、人人發展”。

(2)共生理論

“共生”是指生物界中的不同種屬生活在一起?!肮采碚搹娬{共生體的相互依賴性,并注重彼此從對方獲得新的發展能力;強調共贏、共振性;強調各方能夠進行優化組織,以自愿、有序、適度、平等、互惠、互利為基本原則,推動實現組織中的多中心協調與可持續發展關系?!盵12]它有寄生、偏利共生、非對稱共生和對稱互惠共生四種模式。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共生理論的思想,城市與農村之間秉持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原則,達到各方收益雙贏、效應最大的狀態,并且兩者之間要動態互動可持續發展,爭取實現城市與農村對稱互惠共生。

(3)公共產品理論

公共產品被稱為公共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商品,主要是指對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消費的產品和服務。它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和消費的不可分割性。我國在討論教育時,一般習慣于將教育劃分為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而義務教育在消費和受益上具有明顯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因此其屬于純公共產品性質。非義務教育又因為社會技術的進步使受教育者的個人獲益成分增大,因此也可將非義務教育視為準公共產品。在探討城鄉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問題時要考慮教育的公共產品性質,合理配置影響教育均衡的各種要素,將要素作為一個整體由眾多受教育者共同享受,不可出現受益的競爭性和排他性。

2.政策指導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我們黨和國家面臨的重要攻堅課題,旨在實現教育公平,使城鄉學生共享優質教育。2017年,教育部制定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指明現階段要鞏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成果,促進義務教育向更高水平前進,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h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包括資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質量、社會認可度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教育質量要重點評估縣域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學校管理水平、學生學業質量、綜合素質發展水平。這為開展本研究提供了具體指導。

3.數據支持

大數據技術是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的一種智能技術。它能夠對教育數據進行挖掘、分析與可視化,實現了教育領域系統的變革與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信息化促進城鄉教育實現了基本均衡?;揪怆A段農村學校部署了眾多的教學與管理系統,不斷產生著大量能夠分析、挖掘的教學、學習與管理信息。為了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一步實現在崗教師質量的提高、學生生源的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手段的改進、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學生學業質量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的提升,需要現實數據的支持。

五、大數據技術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路徑

1.大數據技術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大數據”技術的本質是對數據核心價值的再挖掘。我們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數據背后所蘊涵的信息,有助于進行科學決策、精準預測和有效干預。大數據不同于傳統數據,它基于分布式技術、數據庫技術和云計算技術進行處理和分析,具有輸入和處理速度快、數據量大、數據種類多樣、高價值性等特征,可以幫助很好地解決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我國城鄉之間的優質教育失衡表現在教育輸入、教育過程、教育結果三個方面。教育輸入方面,研究者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實時收集、挖掘和分析有關師資結構分布的數據,合理調整師資結構。研究者也可對教師互聯網上保存的教學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對教師采取適當的培訓和考核計劃,促進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研究發現,生源方面學生大規模從農村涌入城鎮,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合理分配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的學生人數,并對人口數量、人口結構和人口特點進行分析,合理安排城鄉學校的空間布局和教育資源。教育過程方面,大數據技術獲取的是實時、海量和多元化的數據,可對教師課堂前、課堂中、課堂后的教學行為數據進行診斷和分析,幫助教師發現教學失誤,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也可對這些數據進行交換、分享、挖掘、分析等,打破數據孤島,獲取全面的教育信息,實現學校管理科學化。教育結果方面,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眾所周知,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獲取學生過去學習的行為數據,對這些過去的學習行為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薄弱點和特點,就可以因材施教,提升學生的學業水平和學習興趣。也可開發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用數據助力學生成長記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

2.大數據技術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我國教育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攻堅課題,促進農村教育發展對我國實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013年是中國大數據元年。國務院頒布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大數據被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用數據說話,解決問題”已成為社會各個行業的共識,推動著社會各個行業的發展。

教育領域中,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需要大數據技術的支持。城鄉教育基本均衡視角下,由于受到傳統技術環境的限制,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依賴的是自身的經驗以及有限的調研數據。這些有限的調研數據存在著統計結果不全面、不準確以及延時性等缺陷,無法反映具體、局部的教育現狀,給教育工作的展開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按髷祿夹g可以全面真實地刻畫事物的特征、現狀以及發展趨勢??梢宰屓藗儤淞ⅰ宰C據為本的決策理念與研究思路, 能夠突破人們經驗、常識以及主觀臆斷等方面的視野局限,有助于人們實現從現有的主觀式、經驗式或指令式決策向以大數據驅動為支撐的理性決策轉變?!盵13]這有助于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中對學校教學、校園管理、學生學習等方面進行真實記錄,有助于科學評估現狀,并為發展的優化提供機遇和可靠的措施,促進了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研究與實踐的順利展開,提升了發展質量。因此,以大數據技術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信息時代當前階段的必然選擇。

3.大數據技術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路徑

大數據的處理流程包括數據采集、數據清洗與預處理、數據分析與挖掘、結果可視化四個階段。城鄉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體現在教育輸入、教育過程、教育結果三個方面。通過對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過程中教育輸入、教育過程、教育結果三個方面的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分析與展現,可以發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真實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實施路徑,促進城鄉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本研究構建了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模型,如圖1所示。旨在改善城鄉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主要面臨著農村學校師資質量不高、師資結構不合理,農村學校辦學規??s小、城鎮學生增多,農村學校課程開設不齊、課程質量堪憂,城鄉學校信息獲取不全、管理水平落后,農村學生學業質量較低、學習興趣欠缺,農村學生綜合素質較低、全面發展不足等六個現實問題,通過對教育大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在這六個方面促進城鄉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1)調整農村師資隊伍結構,確保在崗教師質量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教育大數據已應用到教育培訓行業,促進了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四川省開發了電力教育培訓系統,通過大數據平臺發現電力教育培訓中存在的缺陷,采取有針對性的培訓措施,促進省內電力教育事業的發展。鄉村教師的師資隊伍結構和師資力量與城市相比,都有著許多不足的地方。大數據技術能夠全面采集全國或區域范圍內師資結構的分布數據,通過對數據的整合和分析,幫助建立全國范圍內的師資評估模型,有效調整下一階段城市與鄉村教師的結構布局,確保鄉村教師結構合理化。大數據也可用于教師教育培訓領域。在在線教育培訓的過程中,教師會進行訪問、查詢、瀏覽、學習、問答等活動,從而產生難以計數的數據流量。對這些數據流量進行收集整理后,培訓機構能夠了解教師學習過程中的教學規律,并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及時給出合理的參考意見,幫助教師提升質量。同時,通過對教師教學考核數據的記錄和分析,教師能夠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學習環境,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

(2)加大農村學校辦學規模,減少城鎮學生數量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我國農村學校的學生大量涌入城鎮,加重了城鎮學校的負擔。隨著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每個學生的入學、轉學、退學等信息都可以進行實時的采集和監控,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有助于科學地分配學生生源,實現城鄉學校學生在入學教育機會上的均等。大數據技術也可對人口數量、人口結構和人口特點進行分析,能合理安排城鄉學校的空間布局和教育資源,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

(3)完善農村學校課程體系,改進課堂教學手段

校園管理系統擁有大量的教學、學習與管理信息。2018年,上海大學啟動“上海大學高水平大學基于統一數據平臺的決策支持系統”項目,可以為校領導、業務部門和師生個人提供數據查詢、管理和提醒服務等。通過對教師的任課信息進行查詢,可以完善學校的課程體系。農村學校課程開設不齊,政府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對教師管理信息中的任課課程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合理分配和培訓專任教師,促進農村學校課程開設齊全?;诳拼笥嶏w開發的大數據賦能智能教學系統,學生可生成學情報告,教師根據學生學情報告中的各項指標數據,準確規劃教學路徑,改變教學策略,促進課堂教學過程的精準化?!按髷祿夹g也可跟蹤教師成長過程,運用回歸分析、關聯規則挖掘等方法幫助教師分析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盵14]同時,也可讓課堂教學前的資源準備與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時的師生互動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后的追蹤診斷與個性化指導逐漸形成一個迭代演進的教學閉環,通過對這個教學閉環的多次修正,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解決課堂教學手段陳舊的問題。

(4)獲取教育教學相關信息,提升校園管理水平

傳統的教育數據無法反映具體、局部的教育現狀,因此學校以及教育機構在一些管理工作中難免會出現“平均”現象,導致不符合具體工作需要的事件發生。大數據技術獲取的是全樣本的數據,記錄的是即時、全面、過程性的行為和現象,能夠對各種數據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和挖掘,提升了學校的管理水平。如華東師范大學開發的餐飲預警系統,可以發現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并給予慰問;浙江大學依賴數據追蹤形成了學校資產數據查詢和服務平臺,這些都提升了校園管理效率。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學校大數據管理系統會自動處理各種教育數據,通過對數據的交換、分享、分析、挖掘等,打通數據孤島,打破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為學生、教師、管理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提升了校園管理質量。同時,大數據也支持教育決策,大數據的價值在于其“決策有用性”。通過挖掘、分析數據可以發現其中隱藏的信息,幫助學校管理者對校園中存在的教育管理問題實施精準決策,完善了校園管理系統??梢姶髷祿π@管理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5)挖掘學生學習數據價值,提高學生學業質量

學生的學業質量表現是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依據,是衡量城鄉教育是否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因素。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學業質量和提高學習興趣。它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析,找出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原因,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輔導和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皩W習大數據的持續生成與深度分析,將為學生提供更加適合的學習資源與學習方式,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學習,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盵14]美國普渡大學研發的“課程信號”項目,就是通過對學生課程學習數據的采集和匯聚,提出一種成功預測算法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預測,教師根據預測結果對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上海開放大學的智慧學習分析與評估系統,能實時采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腦波、體態、眼動、在線學習行為數據等,并形成綜合的數據評估分析報告。教師可根據評估分析報告為學生推送合適的課程資源,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綜上所述,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已成為信息時代學生學業提升和興趣提高的必然選擇。

(6)提升農村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大數據時代,學生的每一步成長軌跡都能被存儲和調用,每一位學生得到全面、科學、動態的評估成為可能。這為農村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創造了條件。上海市格致中學研發的學生綜合素質成長數字化檔案系統,以“五能雷達圖”和“學生成長樹”形象、直觀地展現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成長進行診斷與指導,幫助學生從不同層面提升綜合素質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革新,各種網絡教育平臺、教育APP和教育軟件基本上能覆蓋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可以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行為和結果數據。如網上測評系統、作業系統可以記錄學生的學業成績,課堂教學系統能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行為表現,運動手環可以記錄學生的運動信息,健康檢測軟件可以檢測學生的健康信息。同時,大數據技術也實現了對這些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這評估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表現,能幫助農村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六、結語

大數據技術從科學的角度為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徑,是信息化時代下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必然選擇,可以促進城鄉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從在崗教師質量的提高、學生生源的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手段的改進、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學生學業質量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的提升等方面獲得科學依據,促進城鄉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但大數據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也引發了新的思考。如何全面、準確地獲取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過程中的數據、獲取哪些數據,如何對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過程中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這些都需要未來教育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翟博.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J].教育研究,2002(2):8-10.

[2]馮建軍.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理論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1):84-94,61.

[3]祁翔,鄭磊.城鄉學業差距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3):36-39,80.

[4]趙丹,陳遇春,趙闊.優質均衡視角下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困境與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58(2):157-167.

[5]張偉平,王繼新.信息化助力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模式及建議——基于全國8省20縣(區)的調查[J].開放教育研究,2018,24(1):103-111.

[6]吳建濤.我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主要困難與對策研究[J].教育科學,2019,35(3):75-82.

[7]陳寶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力打贏統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攻堅戰[J].人民教育,2018(5):13-16.

[8]彭雪莊.教育信息化2.0時代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普及模式探究——以廣東省數字教材規?;瘧谜{研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8(9):138-146.

[9]鄭玉蓮.我國中小學校長輪崗現狀及其改進路徑:縣域系統領導力的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7):46-61.

[10]《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發布[N].中國民族報,2019-02-19(003).

[11]胡小勇,許婷,曹宇星,徐歡云.信息化促進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理論研究:內涵、路徑與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9):34-40.

[12]卜玉華.共生理論視角下我國區域教育均衡化發展研究——以上海市閔行區“學校生態群”模式為例[J].教育發展研究,2015,35(24):15-23.

[13]雷勵華.教育信息化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國內研究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19,40(2):38-44.

[14]劉雍潛,楊現民.大數據時代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新思路[J].電化教育研究,2014,35(5):11-14.

(編輯:王天鵬)

猜你喜歡
新路徑教育質量大數據技術
幼兒高等師范??茖W校教學質量改革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