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教學中環境保護意識的滲透

2021-07-28 02:03黃暉亮
學習與科普 2021年12期
關鍵詞:教學滲透環境保護高中地理

黃暉亮

摘要:通過不斷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人們正在逐漸將環境保護方法轉變為強調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這不可避免地會對我國教育的發展產生一些影響。在高等教育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通過合作來增強學生的地理知識、技能和思考能力的發展,教師還應注意環境概念的滲透并幫助學生識別環境問題,有助于學生保護環境。本文探討了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環境滲透的策略。本文從我國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入手,闡述了將環境教育納入地理課程的重要性。地理教師應發揮示范作用,并結合理論和實踐來促進環境學習,以便學生對我國的環境問題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關鍵詞:高中地理;環境保護;教學滲透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主要國家政策。目前,許多學校還沒有單獨的環境課程,地理學科的性質和特點使中學的地理教學成為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和發展對環境的了解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對學校環境保護的認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質量,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高中地理教師的強制性職責。環境教育是一個關鍵的人與環境的關系,旨在解決環境問題并實現可持續發展,增進學生對環境的了解和有效的參與技能,促進環境知識和技能,并培養環境人才。是一種以社會實踐活動為手段進行的過程。高中地理學科是環境教育的良好載體。讓我們來談談關于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這些見解。

1.瀏覽現有的培訓資料并逐步傳播環境

在當前的高中地理教科書中,天文學、氣候、地質、生物學、資源、能源、工業、農業、人口、城市等等,在環境教育中有極好的內容。教師應使用此教材在課堂上使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地理條件和環境問題;另一方面,教師應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課堂內外形式的統一,不僅取決于學生對環境理論和基本環境知識的理解,還取決于提高學生的實際參與和學習能力,解決環境問題。因此,教師應注意地理的協調統一,以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例如,關于全球氣候變化,教師可以解釋全球變暖的原因,這導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島國將被迫搬遷。然后邀請學生思考導致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的主要人類活動嗎?在小組討論或搜索信息時,學生終于了解了以下原因:人們燃燒了大量的燃料來產生溫室氣體;森林被吹走以減少溫室氣體的吸收,人為地代替了大片水體,等等。讓學生認識到不適當的人類活動會對環境造成重大破壞,從而促進學生對環境的理解。另一個例子是合理利用水資源,加上人口穩定增長和強勁的經濟發展,增加了人們對水的需求,但是許多水源被污染和無法使用,這進一步加劇了水的短缺。例如,學校位于城市和農村地區。有很多工廠。你可以洗衣服并在學校周圍的河水中游泳。但是現在不再可能。事實不僅告訴我們保護水生環境,而且只有合理利用水資源才能確保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以色列是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典范,他們使用滴灌技術來節省大量水。這可以激發學生討論與當地情況有關的水資源合理利用,并加深學生對保護水資源的理解。

2.創新的教學方法,以增進學生對環境的了解

高中地理上有很多環境教育內容。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創建教學情境,創新教學方法,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環境因素,為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發揮關鍵作用。高中生正處于生活,世界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對教師而言,環境教育的主要目標不是要求學生具有環境技能,而是提供環境知識,使學生能夠了解環境、人類和社會。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可以使學生能夠樹立榜樣與環境和諧相處的行為。

例如,當學生了解全球氣候變化時,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動畫電影“哦,地球在流汗”,然后使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播放“明天以后”教程視頻和相關圖片。在這些情況下,學生可以了解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理解。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什么?優點和缺點是什么?讓學生思考和討論生活實踐,然后發表意見。最后,教師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政府官員、當地熱帶叢林居民、伐木工人、環境組織的成員等,讓學生提出建議和應對措施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情境學習、協作學習、角色扮演等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師的教學可以有效地滲透到環境教育中,從而可以識別環境概念并有效地指導學生的日?;顒?。

3.開展實踐活動,將環境知識轉化為對環境的了解

環境意識的形成必須取決于學生的參與,而這只能在學生的實踐中發生。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將理論與地理教學相結合,加強環境教育。首先,教師必須將地理知識與可見和有形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感受分析冷熱,風雨的現象,學生只有了解自然規律,尋求優勢,避免不利因素,并按照客觀規律行事,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師可以結合探訪來提高學生的知識意識,并加深對理性知識的學習。地理和人們的生活是相互依存的。在這方面,教師應將環境保護的概念滲透到高中學校的地理教學活動中必須與生活的實際應用密不可分。在真實的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地理知識整合到現實生活中,以便學生可以在地理知識學習的背景下加深對環境的了解,并在生活中采取環境行動來改善學生的環境機會。

例如,在研究了工業“三廢”的危害和處理后,鼓勵學生參觀化學開發區,以查看新浦化工廢水處理設備,并聽取工廠經理的演講。學生清楚地了解工業“三種廢物”的管理過程,學生不僅獲得了環保技能和知識,而且還通過學生個人經驗巧妙地發展了環保意識。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環境小組并積極參與社會研究活動。環境小組可以研究當地的生態環境,例如,縣、村十年來耕地的萎縮程度,在沙塵暴和暴風雨等惡劣天氣下增加或減少的天數;以及多年來溫度和降水的變化。教師要重視組織有關環境保護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這些活動并提高環保意識。例如,教師開展垃圾分類回收,節水節能活動,指導學生購買有機產品,支持綠色環保產業的發展,并使用更多的自行車代替塑料袋來達到清潔目的。還可以讓學生成立興趣小組進行氣象觀測,水污染和空氣質量研究的采樣和分析。與國際濕地日和環境日一起,將有專門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熱愛自然并保護動植物。這些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可以增進學生對環境的了解,也可以起到指導和鼓勵作用,使環保觀念滲透到人們的心中,更好地指導人們的日?;顒?。

綜上所述,環境保護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的質量與每個人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沒有所有人的關心、參與和實踐,很難解決困擾學生的環境問題。環境教育應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與學生的核心群體協調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計劃教學活動,充分暴露環境因素,并運用教學策略充分發揮輻射作用,以鼓勵學生學習地里知識并保護環境。隨著環境保護的概念也被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以對我國的環境工作做出很小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賴興貴.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6):28.

[2]徐佳. 高中地理課程中環境教育案例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3]鞏莉. 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生態文明教育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猜你喜歡
教學滲透環境保護高中地理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之重大(點)工程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節約教育
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新《環境保護法》4個配套辦法發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