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螵蛸的本草考證研究

2021-07-29 02:34裴帥龍謝明許亮胡蕊肖洪賀
中醫藥學報 2021年7期
關鍵詞:神農本草經藥典本草

裴帥龍,謝明,許亮,胡蕊,肖洪賀

(遼寧中醫藥大學藥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桑螵蛸始載于《神農本草經》,是我國常用的動物類中藥[1]。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規定,桑螵蛸為螳螂科昆蟲大刀螂TenoderasinensisSaussure、小刀郎Statiliamaculata(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的干燥卵鞘[2]。本文查閱了古代主流本草以及相關本草著作,對桑螵蛸的名稱、基原、產地、功能主治、性味歸經、采收炮制及毒性等內容進行了梳理和歸納,以期為桑螵蛸的臨床用藥提供本草學參考。

1 名稱考證

桑螵蛸別名甚多,如《神農本草經》記載:“別稱蝕疣,害焦,致”[1];后續唐代《蜀本草》[3]、《新修本草》[4],宋代《大觀本草》[5],明代《本草品匯精要》[6]等多沿用《神農本草經》[1]中的蝕疣一稱;明代《本草綱目》稱螵蛸,致神,野狐鼻涕[7];清代《本草備要》稱螳螂卵[8];《本草便讀》中又名賴尿郎[9]。這些別名皆是桑螵蛸形態、功效的體現?!吨兴幩幟o典》中名稱記載更為多樣,如蜱蛸、桑蛸、蟭、鳥洟、冒焦、螵蛸、致神、螳螂子、桑上螳螂窠、夷目、賴尿郎、桑上螳螂窠、刀螂子、團螵蛸、長螵蛸、流尿狗、猴兒包、螳螂殼、螳螂巢、黑螵蛸、野狐鼻涕等[10]。其中 “野狐鼻涕”之名是因長螵蛸色黃白, 背脊兩側有溝, 并有較長的尾部,像膿血流注的潰爛贅瘤,野狐鼻涕之形與長螵蛸形態相同,故由此得來??傮w而言,歷史上關于桑螵蛸的名稱記載雖然多樣,但應用度最廣的仍是其桑螵蛸本名,且其他名稱多根據其本名與外形引申而來。具體記載見表1。

表1 桑螵蛸的名稱記載

2 基原考證

《神農本草經》未言桑螵蛸為何物所生,而《說文解字》在解釋蛸時,說為“堂螂子”,從此后世本草亦多轉載,但很少詳述藥用桑螵蛸的原昆蟲形態[25]。宋代醫學家唐慎微在《證類本草》桑螵蛸項下繪有一圖,見圖1。圖中螳螂翅上有白斑,為拒斧螳螂,其所產卵鞘為黑螵蛸,從圖中的黑螵蛸來看,背部呈弧形,兩側紋理明顯。而目前市場所售的黑螵蛸略呈平行四邊形,背部平直,尾巴上翹,而長螵蛸背部弧形,兩側紋理清晰,與圖上吻合[13]。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螳螂的形態進行了描述:“螳螂,驤首奮臂,修預大腹二手四足善緣而捷……”[7]。這些均為螳螂科昆蟲的普遍特征,但無從知曉專指何種螳螂。清代《本草備要》[8]和《本草便讀》[9]二書也繪制了圖片,但只是粗略繪制,見圖2、圖3。

圖1 《證類本草》桑螵蛸

圖2 《本草便讀》桑螵蛸

圖3 《本草備要》桑螵蛸

199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長螵蛸略呈長條形,上面帶狀隆起明顯,帶的兩側各有一條略棕色淺溝或斜向紋理,與上述長螵蛸吻合[26]。

3 產地考證

在產地方面,古籍記載產地方面較少?!秷D經本草》曰:《本經》記載:“不載所出州土,今在處有之……今出蜀州者佳”。其中“蜀州”為四川省。明代《本草發明》[19]中記載:“多出西川,生苦竹林者良……”。其中“西川”為今四川成都。清代《本草新編》中記載:“桑螵蛸,三吳最多[27],古時“三吳”為吳郡、吳興和會稽,分別指現代的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紹興市。由此可見,本草中記載桑螵蛸主產地為四川、浙江省地區。當代《臨床中藥辭典》中記載桑螵蛸主要產于廣西、云南、湖北、湖南、山東、浙江、江蘇等地[28]。據古今文獻對比,現今桑螵蛸的產地大多為我國華東地區和華中地區。

4 性味歸經考證

關于桑螵蛸的性味,各代本草以味咸、甘,性平為主。如《蜀本草》記載:“味咸、甘,平”[3];《本草匯》記載:“味咸,氣平”[21];與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甘、咸、平[2],記載相同。

歸經方面,《得配本草》記載:“入足少陰、厥陰經”[22],即歸腎經和肝經;《本草匯》記載:“入足少陰、太陽、厥陰經”[21],即增加了足太陽膀胱經;《本草備要》記載:“入肝、腎、命門,故能益精氣而固腎”[8];2004年第一版《湖南藥物志》記載桑螵蛸歸肝、腎、膀胱經[29],與上述古代本草的記載相符;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桑螵蛸歸肝、腎經,未將膀胱經納入桑螵蛸的歸經中[2]。具體記載見表2。

表2 桑螵蛸的性味歸經記載

5 功效主治考證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1];《藥性論》記載:“畏戴椹,主男子腎衰,漏精,精自出,患虛冷者能止之。止小便利,火炮令熱,空心食之。虛而小便利,加而用之”[33];在《本草衍義》中配伍黨參,龍骨,牡蠣等治療遺尿、尿頻、健忘[34];在《濟生方》中常與五味子,煅龍骨等同用,治療遺精、早泄[35];《本草備要》中記載:可治虛損陰痿,夢遺白濁,血崩腰痛,傷中疝瘕,肝腎不足。通五淋,縮小便。能通故能縮。腎與膀胱相表里,腎得所養,氣化則能出,故能通腎氣既固,則水道安常,故又能止也[8]。

桑螵蛸在臨床上多用于治療遺尿、尿頻等癥:如潘萬喜使用桑螵蛸、菟絲子,益智仁、女貞子等,治療治療小兒遺尿,1~2療程5例患者全部治愈,半年隨訪無復發[36]。秦英報道,其采用自擬方劑(桑螵蛸、益智仁、黃芪、山藥等)治療小兒尿頻,服藥7 d,49例患者尿頻數癥狀均顯著減輕,并無病情反復現象[37]。藥理學研究顯示,團螵蛸具有增加小鼠胸腺、睪丸指數及抗利尿作用,長螵蛸可延長小鼠常壓缺氧及游泳時間,增加小鼠胸腺、脾臟指數和陽虛小鼠的體溫, 具有抗利尿和降低高脂大鼠肝中過氧化脂質(lipid peroxidase,LPO)的作用;黑螵蛸可增加小鼠胸腺、睪丸指數和陽虛小鼠的體溫,可降低高脂大鼠肝中LPO[38]。

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桑螵蛸能夠固精縮尿,補腎助陽,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小便白濁等[2]。由此可見,藥典記載于古代的臨床應用相符,均用于遺精、白濁、小便頻數、遺尿、赤白帶下,陽痿,早泄等因腎虛引起的生殖系統疾病。但需注意,陰虛火旺或膀胱濕熱者慎服。

6 采收與炮制考證

桑螵蛸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燙,煨,炙黃,麩炒,醋炙,鹽制等。如《雷公炮炙論》記載:“凡采得,去核子,用沸漿水浸淘七遍,令水變沸,于瓷鍋中熬令干用”[11];《大觀本草》中記載:“二月、三月采蒸之,當火炙”[5];《本草蒙筌》中記載:“曝干復炙,當中破開炙之”[18];《本草備要》所記載的炮制方法較多:“炙黃,或醋煮、湯泡煨用”[8];而《得配本草》強調:“熱漿浸一夜,炙黃用”[22];《中藥大辭典》收載桑螵蛸炮制品有炒桑螵蛸和鹽炒桑螵蛸2種,(1)炒桑螵蛸:將桑螵蛸和麩皮同炒炙老黃色,取出麩皮,放涼即可;(2)鹽炒桑螵蛸:取凈桑螵蛸,用鹽水拌勻,稍悶,入鍋炒至微黃,取出晾干。每5 kg桑螵蛸,用鹽2.5 kg,加水適當溶化[28]。

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炮制方法更為簡化:除去雜質,蒸透,干燥,用時剪碎即可[2]。具體記載見表3。

表3 桑螵蛸的炮制加工記載

7 桑螵蛸毒性考證

古籍記載中桑螵蛸均為無毒,如《蜀本草》[3]《新修本草》[4]《大觀本草》[5]《紹興本草校注》[12]《本草綱目》[7]《本草品匯精要》[6]《本草蒙筌》[18]《本草匯纂》[31]《本草便讀》[9]等書籍均記載無毒。當代2000版《臨床大本草》[40]記載無毒。桑螵蛸首次收錄于1963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6],但未有毒性記載,而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關于毒性也無記載[2]。但是在現代藥理學研究中發現,團螵蛸、長螵蛸和黑螵蛸的小鼠半數致死量(LD50)均大于320 g/kg,故可以認為桑螵蛸為無毒中藥。

8 小結

桑螵蛸首載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藥。用于中藥歷史悠久,前人總結了許多用桑螵蛸治療各種疾病的經驗良方?,F代中醫研究中,桑螵蛸依然得到較多重視。本文就主流本草以及結合現代文獻報道,對桑螵蛸的名稱、產地、基原、性味歸經、毒性、功效主治、炮制加工等方面的記載進行了細致梳理。發現桑螵蛸在來源、功能主治、毒性等方面古今較為一致,沒有太大的變化。歸經方面,古籍將膀胱經納入桑螵蛸的歸經;而現代中醫藥工具書中并未納入,有待進一步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桑螵蛸雖不是稀有藥材,但在自然環境和儲藏過程中均受到眾多天敵危害, 如遠東螵蛸皮蠹、無斑螵蛸皮蠹、螳小寄生蜂等。此外,藥用桑螵蛸多靠人工野外收集,常?!肮┎粦蟆?。在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下 ,勢必影響其數量。期冀對桑螵蛸的采集和保護有進一步規范,使桑螵蛸資源得到可持續發展,更好地保護這一中藥資源。

猜你喜歡
神農本草經藥典本草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2020年版《中國藥典》山楂葉項下金絲桃苷含量測定方法的商榷
探尋中華本草的足跡
本草,源于延續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場不動聲色的“雙面修行”
本草中華
穿山甲藥典除名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66種中藥材進入歐洲藥典 未來目標達到300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438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