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墻類土遺址展示策略與方法探析
——以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城墻展示設計為例

2021-07-29 09:32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歷史研究所王雅芬
城市建筑空間 2021年6期
關鍵詞:城墻標高本體

文/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歷史研究所 王雅芬

1 設計背景

城墻類土遺址展示內容主要包括其線形的構造特點、材質和材料特征、建造方法、城墻和聚落的空間關系等,但地表或揭露展示的開放式城墻遺址或多或少受到各種外界因素干擾,不利于遺址本體保護,考古發掘信息的缺失直接影響對地下城墻遺址信息的準確把握,如城墻的體量、形狀、規模等均受到一定制約。本文以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城墻展示為主要案例,通過與其他遺址進行比較分析,嘗試對城墻類土遺址展示采取的策略、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2 城墻類土遺址展示和保護案例

城墻類土遺址以原址展示、模擬展示和地表標識作為基本展示方式,但由于對考古材料的研究不足、對遺址展示策略的選擇失誤等原因,部分遺址的展示效果差強人意,而遺址本體保護以加固、覆罩、支撐結構等方法為主,針對遺址本身特點專門設計后的保護策略取得較好成效。

2.1 原址展示

原址展示的城墻分兩類。

1)城墻本體位于現狀地表之上 雖經過風雨侵蝕、植被破壞、道路穿越等,但城墻本身結構仍較為完整,延續的線形輪廓尚能分辨,尺寸保持一定體量,總體來說,遺址信息保存比較全面,如鄭州商城遺址城墻、甘寧交界處秦城墻、曲阜魯故都城墻、良渚遺址城墻、三星堆遺址城墻、鄭韓故城城墻等。此類城墻土遺址在采取環境整治、本體加固保護等措施之后,基本維持現狀進行露天原址展示。

2)原址展示的城墻本體位于地表以下 經考古發掘確認,其現狀保存情況各異,因不具備明顯特征,在歷史時期常因土地平整、建造工程等活動被局部破壞,綜合考慮其展示條件后,采取覆罩展示,如城頭山遺址城墻通過加建保護棚進行室內展陳,大河村遺址城墻利用恒溫恒濕保護罩進行展示。

2.2 模擬展示

城墻模擬展示主要用于保存現狀不佳、地面無明顯痕跡的城墻類土遺址,如盤龍城遺址城墻地表模擬、唐長安城城墻遺址模擬以及大河村遺址南側城墻模擬等。此種展示方式需以考古材料和歷史材料作為設計基礎,以真實表達城墻原貌為展示目的,然而在上述案例中,唐長安城城墻遺址模擬不僅未復原唐代城墻的夯土材質和構造,且對于新建城墻及其城門的位置關系也未進行嚴格考據。

2.3 地表標識

地表一般選擇灌木、草本植物等植物標識,一則考慮到淺根系植物對地下遺存的影響較少,二則是上述植被標識工程的施工、改造、拆卸等較為方便,有利于調整展示方案。

2.4 本體保護

除了常見的土遺址本體加固(鄭州商城等)和展示棚保護(城頭山遺址)之外,在遺址保護設施設計中,還采用新的技術和方法,如三星堆遺址月亮灣城墻剖面的保護與展示工程,設計方木構架構建坑道支撐型結構體系。大河村城墻遺址本體保護則以鄭州地區氣候環境參數和地下原始環境參數為依據設計專門的恒溫恒濕封閉覆罩。

3 大河村城墻遺址展示設計

3.1 遺址本體信息

大河村城墻遺址在2019年經詳細勘探后發現,位于核心區中部偏西,類似長方形,整體埋深較淺。經過解剖的南城墻是大河村城墻遺址展示的主要設計依據,其結構主要由倚靠土臺(素土夯實內芯)邊緣的內層土坯磚和外層版筑墻身組成(見圖1),城墻南側剖面如圖2所示。

圖1 大河村遺址城墻南側考古發掘現場

圖2 大河村遺址城墻南側剖面及版筑順序示意

3.2 展示面臨的挑戰與困難

遺址信息與價值的真實性、完整性是展示的基本原則,根據《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2015)》中對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定義,大河村城墻遺址展示面臨以下挑戰。

1)城墻整體展示的需求受到局部發掘不確定性因素制約,如何展示才能正確表達信息且留有余地。

2)城墻內外原始地形高差和現狀地形高差有一定區別,怎樣對大河村城墻遺址內外地形關系進行推敲。

3)城墻本體的局部原址揭露展示如何能更好地保護遺址。

4)地表模擬展示城墻部分如何保障地下遺址本體的安全。

3.3 展示的策略與方法

為了解決大河村城墻遺址展示面臨的挑戰,設計采取以下策略。

1)局部發掘考古資料作為城墻模擬展示的理論支撐,未經發掘部分的勘探區域城墻設計采用地表植被標識,為未來的考古、展示工作留有余地。截至2021年3月,鄭州市考古隊在大河村遺址的發掘工作基本確認存在的城墻分布范圍是之前所勘探出方形城址的南半部分,西側被現代硬化道路疊壓,北側尚未進行發掘,故設計僅對已確認的城墻部分進行地表模擬。

為更符合大河村城墻遺址的材料和材質,設計采用GRC仿夯土材料進行表面處理,形成“U”字形,總長度約50m、寬度6~8m、高度約1m的地上城墻(見圖3)。

圖3 大河村遺址城墻模擬及植被標識平面示意

大河村城墻遺址的建造方法和技術也是重要的信息組成部分,設計擬采用2種方式與模擬結合進行展示:①城墻斷面采用GRC材料掛板模擬;②有機玻璃復合板貼在模擬城墻斷面進行展示。剖面設計中的材料尺寸、質感等均以考古材料為基礎(見圖4)。

圖4 大河村遺址城墻本體

據現場踏查和考古勘探信息,對城墻剖面的設計如圖5所示,遺址公園將以此作為GRC掛板和有機玻璃復合板的主要展示內容。對于城墻本體僅有勘探報告而未發掘的部分,參考勘探的城墻輪廓對該部分城墻進行地表標識展示,以便完整展示城墻的規模和形狀:南北長約200m、東西寬約150m的長方形。采用狼尾草作為地表標識植物,其距地面約1m,與城墻地表模擬部分平齊,統一展示城墻的范圍和區域。

圖5 城墻標準剖面示意

2)根據現有考古材料,在城墻分布地段選點勘探,確認城墻周邊遺存埋深情況,厘清大河村遺址原始地形高差關系,在設計中對城墻的地形空間關系進行調整。

城墻高度推敲過程如下:如表1所示,以表中位置為選點坐標,城內原始地坪標高分別為86.5,85.8,86.8m,城外臨近城墻地塊地坪標高85.6,85.4m,城墻頂(現存)標高分別為86.0,85.7,86.4m,平均來看城內地坪標高約為86.4m,城外臨近城墻部分地坪標高約為85.5m,城墻頂(現存)標高約86.0m。因大河村遺址原始地形以環壕為界,環壕內地坪略高于壕外,而城墻內及周邊區域地坪又高于環壕內其他地方,按照選點勘探結果,以環壕外地坪為±0.000m計,環壕內地坪為0.600m,城墻外圍地坪1.900m,城墻內地坪2.800m,城墻頂部標高2.400m。

表1 大河村城墻遺址內外遺存標高勘探數據

綜上所述,城墻外側比城墻頂部標高低約0.5m,城墻內地坪比城墻頂部高0.4m(現存城墻頂部可能低于原始城墻頂部);核心區場地在施工前墊土,城墻內外設計標高高差0.3~0.5m,若以勘探的城墻頂部與城墻外側0.5m高差計,城墻模擬頂部與城內地坪將基本平齊,無法直觀展示“墻”的信息;若以南側城墻解剖處城內外高差2.0m計,城墻對視線的阻隔、本體自重、規模過大等因素均需考慮。

考慮到城墻現狀本體頂部是原始頂部磨損、破壞后的高度,結合勘探高差和發掘處高差的數據,在城墻模擬設計中以城內地坪標高為基準,設計高于地表0.5~0.7m的城墻(見圖6,7)。

圖6 考古勘探遺址標高示意

圖7 場地設計標高示意

3)城墻揭露展示部分的保護方法如下:以南側城墻已揭露部分中段局部作為展示主體,上覆恒溫、恒濕的封閉覆罩。大河村遺址所在的鄭州處于濕潤、半濕潤環境,冬季和夏季之間溫濕度整體波動較大,晝夜溫差根據不同季節變化程度差別大,冬春比較明顯。從“土遺址保護利用印象評分表”的指標來看,上述波動屬于影響較大的指標,出于對城墻本體的安全考慮,需要恒溫恒濕的保護條件和設施。

4)城墻地上模擬和植被標識輪廓分別與已發掘部分城墻和已勘探部分城墻垂直分布,為保障地下遺址本體安全,設計采用以下策略。

在核心區內整體墊土1.0m,GRC城墻模擬部分采用200.0mm厚鋼筋混凝土筏基,其下為素土夯實,對埋深0.6~1.5m的城墻本體基本不造成干擾;GRC面層和基礎之間采用鋼框架和角鋼連接,最大程度減輕自重,同時便于拆卸、組裝和維護。

城墻地表植被標識設計耐候鋼板勒邊和350.0 mm深種植土,基本不對墊土后的本體造成干擾;若因考古發掘改變現有城墻勘探平面及形制,標識部分的展示設計可留有更大的余地,以進一步修正和展示城墻的真實性、完整性。

4 結語

通過對大河村城墻遺址展示設計的思考和比較,對于此類遺址的展示策略與方法作出如下總結。

1)保障文物安全的設計前提 城墻類土遺址的保存環境大致分為地上、地下兩種。與保存在地下環境的城墻相比,地上城墻更易出現裂隙變形、風化,因外力導致變形或破壞,不均勻沉降等病害。而原本就位于地上的城墻土遺址比經發掘后暴露在室外環境中的城墻土遺址更穩定,如鄭州商城城墻、秦長城、良渚遺址城墻等,其保護展示基本上采取以加固為主的原址展示方法。大河村遺址城墻的土遺址常年處于地下穩定的環境中,驟然與室外環境接觸會對其產生較大影響,出于對文物安全的考慮,不對此進行大規模整體發掘,僅選擇一、兩處節點進行“開天窗”式原址展示,以便在有限的空間內維持文物本體周圍環境的恒定。

2)留有余地的設計理念 大河村遺址占地面積53hm2,目前經發掘的面積為9048m2,僅占1.7%。結合普探等方法,目前對大河村遺址的認識尚不夠全面,隨著未來考古工作持續、長期推進,大河村遺址的真實面貌將逐步呈現于大眾面前。在持續性考古的前提下,以現有考古材料為支撐的設計難免具有一定局限性,對于目前尚未經過系統發掘的遺址大部分區域,在展示中留有余地確有必要。對經考古工作確認的遺存進行模擬展示,如城墻地表模擬僅選擇南側發掘部分;對勘探、推測部分的遺存以地表標識為主要展示方式,城墻大部分輪廓采用狼尾草進行植被標識,淺根系的草本植物、便于拆卸組裝的耐候鋼板勒邊等都是為了隨實際考古工作的推進,及時調整遺址信息展示。

3)準確理解和運用考古材料 對考古材料的研究和把握是大河村遺址城墻展示設計的重要基礎,城墻的規模和輪廓、形制和材料、建造技術等都是基于發掘現場的城墻本體、考古工作總結的城墻構造及結構、勘探報告等實際情況進行設計;針對城墻和地形的原始關系,對場地進行勘探和研究,力求體現大河村聚落的城、壕與地坪的起伏關系。上述工作是大河村遺址城墻展示信息真實性、完整性的重要支撐。

猜你喜歡
城墻標高本體
多級節能工廠化養殖池塘建設的標高設計初探
眼睛是“本體”
辦公樓樓面裝飾標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項
基于本體的機械產品工藝知識表示
女真人修筑的城墻
殘破的城墻
650歲的南京城墻申遺進行中
安慶銅礦主井提升機系統反轉/過卷故障分析與處理
高層建筑的標高控制技術
專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