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殘運會解說評論員應堅守的原則

2021-08-03 21:03彭奕男謝宛桐
今傳媒 2021年7期

彭奕男 謝宛桐

摘 要:殘疾人運動會承載著平等、尊重、關懷的內涵,解說評論員需要通過有技巧、有原則的敘事方法來傳遞賽場內容、傳遞體育精神、傳遞殘疾人運動會獨有的魅力。本文結合殘疾人運動以及受眾的特點,提出殘運會體育解說評論員應遵守專業性原則、人文主義關懷原則、多手段敘事原則以及欣賞性原則,以期更好地傳播殘疾人體育文化。

關鍵詞:殘運會;體育解說;敘事研究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1)07-0062-03

一、進步的社會需要更關注殘運會

在運動中,我們都向往更高、更快、更強。你會記住那條地中海上空黑色的閃電博爾特,你會崇拜天賦異稟的黑曼巴科比,而這些在體育中創造奇跡的人——他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健康的人。

殘疾人在追求身體極限方面有著先天的不足,他們的比賽相對而言不夠精彩,關注度也較低,但他們身上那種拼搏向上的精神值得致敬。在漫長的漁獵和農耕社會中,人的體力勞動構成了社會生產力的主要要素,體魄強健者受到推崇,體力羸弱者受到歧視。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常常把殘疾人排斥在主流社會之外,認為殘疾人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隨著社會的進步,正確對待殘疾人成為人類的共識,但傳統的殘疾人觀并沒有根除[1]。

在《殘疾人權利公約》中則更強調殘疾問題不僅是一個生物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因此解決殘疾人的問題不僅限于身體的康復,還需要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促進殘疾人的社會融入[2]。所以殘奧會所帶來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場競技的秀。它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了展現自己的平臺,它提供給身殘志堅的運動員們一個平等的機會去超越、融合、共享。

“超越、融合、共享”是北京殘奧會的口號,擁有極為豐富的內涵?!俺健鄙眢w之痛、心理之痛,走向賽場光明正大地展示自己;“融合”是社會包容性的體現,我們都是拼湊成整個世界的碎片;“共享”這個世界留下來的豐富遺產,共享體育樂趣,共享他人贊美,共享平等機會。從這個角度去看,殘奧會不僅是一場運動會,更是一種人文關懷。

國內目前關于殘疾人運動會體育解說敘事的研究鮮有學者關注,最近的一篇有關殘運會體育解說的研究是在2009年。11年過去了,一個更加進步的、更具有包容性的社會,應該給予殘運會更多的重視。

在今天,體育比賽的競技性在下降,文化性不斷地上升?!绑w育搭臺、文化唱戲”的體育傳播思想應該得到提倡。通過殘運會解說員的精彩評論,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殘疾人運動會,能夠鼓勵更多的殘疾人有勇氣鍛煉身體、突破自己,鼓勵更多的社會大眾關注弱勢群體,關注殘疾人體育事業,這將是整個社會的進步。

二、殘運會解說評論員應該堅守的原則

本研究結合殘疾人運動以及受眾的特點,旨在完善殘運會解說評論員的敘事技巧、傳播殘疾人體育文化。認為殘運會解說評論員應把握如下幾點原則。

(一)專業性原則

殘運會解說評論員很少是專一解說殘運會比賽的,他們通常是其它運動賽事的解說員,有一定的解說經驗,同時參與解說殘運會比賽項目。殘運會與其它運動賽事有諸多不同,與傳統運動賽事相比,其運動項目、賽程安排、競賽規則、競賽技巧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因此,殘運會解說員必須要“術業有專攻”,有充分的專業儲備,了解其和傳統比賽間的區別。

第一,解說員要對特有的殘疾人體育項目有專業的理解。殘運會是為殘疾人設立的運動會,其中有很多為殘疾人設計的專項運動,如盲人門球、輪椅擊劍等。并相應地改變了許多競賽規則,例如,為了體現公平競賽的原則,選手能夠與殘障種類及程度相似的對手比賽,不同障礙程度的運動員將被分入不同級別進入比賽[3]。此外,大多數觀眾對于殘疾人運動會的專項比賽規則和技術的了解并不充分,需要解說評論員在解說比賽時為大家科普。

第二,對殘疾人特殊體育運動技術的理解。由于殘疾人運動員的身體缺陷,在運動時的發力部位和運動技巧都和傳統運動員有較大的區別。例如,我國的殘疾人游泳運動員杜劍平,由于左臂殘疾,只能使用右臂劃水,要在游泳比賽中拔得頭籌要克服嚴重的四肢協調問題,使用腿和腰腹等部位發力,同時還要保持平衡。解說員要解讀這些動作要領,就必須要學習運動康復學和殘疾人體育學等方面的知識。

這些都對解說員關注殘疾人運動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人文主義關懷原則

社會關系模式中提出的殘疾是一種社會壓迫,這種社會壓迫可能包含由于社會結構或直接或間接的心理障礙,這種障礙不是由個人思想形成的,而是指社會結構和人類的關系。這種壓迫造成的是對人心理健康的傷害[2]。換句話說,解說員很可能因為語言運用不得體,對殘疾人運動員造成無法逆轉的心理傷害。

因此,解說員在解說殘運會比賽時,尤其要注意語言的使用。第一,是評價的善意性原則。善意性原則要求先要做到文明用語,這既是對比賽的尊重、對選手的尊重,也是對觀眾的尊重;在解說時注意不能帶有對殘疾人的歧視。例如,不要拿殘疾人運動員的身體和健全運動員隨意做對比,不能對發揮失常的殘疾人運動員進行語言上的諷刺、貶損,守住善意性評價的高壓線。

第二,是關懷性原則。殘運會的舉辦,體現出了社會平等、尊重、關懷的理念。殘疾人運動員在訓練時往往要付出比常人多倍的努力,當踏入賽場的那一刻,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成功。殘運會深厚的社會文化意義才是舉辦殘運會的本質,關注和保護他人,就是關注和愛護我們自己。作為殘運會解說評論員,更要把這種關懷理念納入到解說中,體現出關懷性原則。例如,在比賽中,運動員受傷或是發揮失誤時,應多關注殘疾人運動員的情況、鼓勵殘疾人運動員的競賽精神等。

(三)多手段敘事原則

殘運會的觀眾中有不少是殘疾人,他們通過觀看比賽,獲得振奮身心的力量,讓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有勇氣面對自己,欣賞自己,走向體育,走向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因此,針對有視覺或聽覺障礙的受眾,解說員要把握好多手段敘事原則。

第一,要注重對描述性語言的運用??紤]到視覺障礙的受眾,解說評論員要向廣播體育解說學習,多使用描述性語言,將比賽場上的畫面直接“推送”到觀眾的腦海中。在電視沒有完全普及之前,廣播體育解說占據著體育解說的江山,“一號傳二號,二號傳三號,三號傳四號,四號射門,球進啦!”宋世雄這段經典的解說現在依然會被網友拿出來津津樂道地調侃。但在當時這種解說方式卻獲得了不小的成功,因為廣播時代沒有電視機,他用這種方式將比賽的畫面完整地展現出來,滿足了更多受眾的需求。

第二,要提供手語和字幕。幫助有聽力障礙的受眾更好地了解比賽內容,提供手語解說及解釋性字幕的服務。

(四)欣賞性原則

作為體育解說評論員,不僅傳達的是賽場上的信息,其還是觀眾與體育溝通的橋梁。作為殘運會的解說評論員,應該把對殘疾人運動的欣賞傳遞給每一位受眾,就像奧運會的火炬手,傳遞的不僅僅是火炬,更是體育帶給人們的振奮人心的力量。

殘缺也是一種美,日本當代詩人清岡卓行在評價斷臂的維納斯女神像時說,“當代人們會突然覺察到,那失去了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或者可以說,正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4]。

在觀眾觀看比賽的動機中,審美動機是很重要的一環。本研究將觀眾觀看殘運會的審美動機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欣賞殘疾人運動員的身體美。運動競賽是以身體為載體的文化活動,它的美離不開人體的自然美,運動員發達的肌肉、勻稱的體型、靈動的體態、優美的線條和動感的身姿,總能給觀眾無盡美的遐想[5]。

解說員要認識到,身體的殘缺也是一種非主流的美?!癢ho is perfect ? Get closer.”是瑞士的一則呼吁人們欣賞殘疾人身體美的公益廣告。作為殘運會解說員,本身對于殘疾人運動要有欣賞的態度,看到殘疾人運動的美,是能解說好殘運會的關鍵所在。

例如,在解說游泳比賽時,面對一個失去了雙臂的運動員:“雖然他/她失去了雙臂,但更像是一條無畏的魚,靈活地在水中游動”。解說的藝術性話語可以很好地帶領受眾去欣賞這位殘疾人運動員另類的身體美。費孝通先生曾說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他所倡導的包容、尊重和欣賞是我們作為現代人,現代社會所要踏出的重要的一大步。

另一方面,是欣賞運動競技美。運動過程表現出來的生命活力、高超技藝和精神境界是人的生命活動與思維活動的綜合效應,除此之外,運動競賽能滿足人的一種審美崇高感、崇高的本質是“靈魂偉大的反映,能夠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笨梢哉f,運動競賽獨到地表現了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5]。

殘疾人運動員同樣能給觀眾帶來震撼的運動競技美,在解說評論中,解說評論員應帶領觀眾以欣賞的視角去看待殘疾人的運動競賽。殘疾人運動員在比賽中更能凸顯“團結、拼搏、奮斗、向上”的體育精神,在先天身體條件受到挫折的情況下,殘疾人運動員依然保持著樂觀的態度、拼搏向上的勇氣,這種精神正是體育精神的精髓。

三、總結與展望

殘運會是社會進步的一大標志,它承載了一個社會平等、包容、博愛、共享的意義和認知,本該被大力推崇傳揚,但社會各界卻對其關注度不夠。在生活中,殘疾人屬于被邊緣化的群體,要保護殘疾人與其他社會成員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必須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大力弘揚人道主義,樹立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大力加強對殘疾人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力度。在舉辦殘運會的同時,要保障殘運會的舉辦質量,對解說評論員的解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體育解說評論員,一個離體育近,離觀眾也近的掌握著傳播話語權的人,應該拿好麥克風,把這種平等、博愛、拼搏、共享的精神傳遞給受眾。解說員是服務者,也是手拿體育精神火炬的火炬手,他們必須講好殘疾人的運動故事,傳遞社會文化。

參考文獻:

[1] 曹烴,張帆,肖思佳,李良.體育強國戰略下殘疾人體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19(9).

[2] 周喜艷.《人民日報》殘疾人體育賽事報道話語的建構與演變[D].北京體育大學,2019.

[3] 文安.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分級理念的演進和發展——以田徑分級理念的變化為例[J].中國體育科技,2014,50(6).

[4] (日)清岡卓行.失去的雙臂——米洛斯的維納斯[J].世界文學,1996(1).

[5] 謝勁.基于觀眾動機視角下的運動競賽觀賞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

[責任編輯:武典]

收稿日期:2020-09-12

作者簡介:彭奕男,男,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媒體研究;謝宛桐,女,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 主要從事新媒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