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技術下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

2021-08-04 13:52丁勝紅胡俊
財會月刊·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會計信息系統人工智能

丁勝紅 胡俊

【摘要】人工智能是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 有助于企業生產力的提升, 而在會計領域, 人工智能的深度應用更是完全有必要且十分迫切的。 以人本經濟發展為背景, 在信息非對稱的買方市場馬斯洛層序需求和信息對稱的買方市場體驗需求兩大階段下, 采用不同人工智能創新分別構建促進不同人本經濟發展的會計信息系統, 以期為相關創新與改革提供理論依據與經驗參考。

【關鍵詞】人工智能;會計信息系統;信息對稱;人本經濟

【中圖分類號】 F234?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1)08-0098-5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人工智能技術對勞動力的替代程度遠遠超過傳統的機械化和自動化, 其所引爆的“失業危機”引起社會高度關注[1,2] 。 2017年, 英國廣播公司(BBC)基于劍橋大學學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的研究數據分析了隨著社會的發展, 365類職業在未來被淘汰的可能性。 其中, 會計以97.6%的概率位居第三。

隨著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 企業面對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買方市場個性需求, 截至目前, 以手工或電算為主的傳統會計核算標準化會計信息系統所輸出的通用會計信息, 已無法滿足企業應對人本經濟階段信息非對稱的買方市場馬斯洛層序需求和信息對稱的買方市場體驗需求所需要的個性化會計信息。 為了滿足買方市場個性化需求的企業信息決策需要, 需革新物本經濟階段標準化會計信息系統為人本經濟階段定制化會計信息體系, 進而促進以會計信息為載體的通用會計報告模式轉變為定制化會計報告模式。 為此, 筆者基于“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本經濟發展背景, 思考在不同的買方市場用戶需求階段, 人工智能如何參與到人本經濟發展的會計信息系統構建中去, 對于拓展會計信息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也豐富了人工智能的經濟研究領域。

一、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影響

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影響, 既取決于會計工作和人工智能發展所處的階段, 也取決于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所處的不同時期[3] 。 截至目前, 國內外會計學者對于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影響已達成共識:具有大批量、高重復性、標準化且規則明確特點的會計工作將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4] , 而具有個性化、價值甄別、專業判斷特點的會計工作將與人工智能并存[5] 。 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互聯網+”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和去信用化催生了共享經濟, 追求去中心化信任結構下共享價值已成為共享經濟新常態, 要求會計在去中心化信任結構下采取系統論整體法為利益相關者或組織提供有價值的定制化會計信息[6] 。 因此, 未來以機器學習為研究核心的人工智能將會成為會計人員能力的延伸部分, 并將采用系統論整體法完成去中心化信任結構下的智能化會計職能, 實現人工智能與會計人員工作的創新融合(即“人工智能+會計人員”)。

二、人工智能之演變

人工智能使計算機具有智能性, 通過知識表示、機器學習和知識獲取、知識處理系統、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智能機器人、自動程序設計等賦予機器人類智能[7] , 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8,9] 。 該定義傳遞出人工智能與思維科學的關系是實踐與理論的關系。 人工智能的定義自1956年在達特茅斯會議上首次被提出后, 經歷了三起兩落的發展歷程[10,11] , 并形成了由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技術科學交叉的一門邊沿學科[12] , 同時也是技術創新和社會發展之產物[13,14] 。 從人類的思維觀點來看, 其涵蓋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 基于這三種思維, 又產生了人工智能的符號主義、聯結主義和行為主義, 以及人工智能的標準邏輯、模糊邏輯和符號邏輯。 在標準邏輯基礎上開發弱人工智能, 在模糊邏輯和符號邏輯基礎上開發強人工智能。 在經歷以大數據為核心的人工智能轉變為以機器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過程中[15] , 人工智能的普及應用使生產力的要素和結構得到顛覆性改變, 使人們從異化勞動與不合理的經濟關系中解放出來[16] 。

以創新人工智能為代表技術之一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非對稱的人本經濟階段。 對于買方市場馬斯洛層序需求, 其基本需求價值具有貨幣量化特征, 其高需求價值具有非貨幣量化特征。 而以更成熟的人工智能為代表技術之一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對稱的人本經濟階段, 買方市場體驗需求價值具有去第三方數據貨幣量化特征。 為了更好地凸顯企業會計信息的作用和功能, 有必要針對不同需求價值量化特征選擇具有不同主義和不同邏輯的人工智能, 將其應用于人本經濟階段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構建中, 從而使以人類價值為本的定制化企業會計信息替代以物類價值為本的標準化會計信息系統。

本文認為, 現行會計最大的缺陷為現有的會計信息功能簡單, 且與用戶聯系不緊密。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 需求決定供給, 不再是企業生產什么消費者就購買什么, 而是消費者需要什么企業就生產什么, 如此一來, 資源配置率大大提高, 且減少了企業成本, 有利于創造并實現價值最大化。 會計改革的基本方向, 是在信息化時代下, 從用戶體驗出發, 對會計反映監督的對象進行全新的認識與定義, 從而從信息指引與保障這兩方面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三、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

會計信息系統作為一門集專業理論、方法、實踐于一體的跨學科系統, 是企事業單位極為重要的信息系統, 不僅能夠連續、系統、全面、綜合地反映和監督企業經營狀況, 也為管理、經營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背景下, 會計信息系統等同于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 即以計算機為主要工具, 對各種會計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和處理, 完成會計核算任務, 并提供會計管理、分析與決策相關的會計信息, 其實質是將會計數據轉化為會計信息, 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子系統。 我國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 最先是由企業自制, 后來用友、金蝶等財務軟件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與完善。 20世紀90年代末, 傳統會計運算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 企業不再滿足單一的會計核算功能, 也不再局限于記賬與報表輸出這類基本需求, 而是對相關業務收益、成本等多方面信息有了更深層次的需求, 也促使了原先的財務軟件逐漸轉化為ERP等高度集成化軟件, 相應的, 全國各地的財務軟件廠商也不約而同地轉型為ERP廠商。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在滿足了ERP會計信息系統階段提出的網絡性、即時性和共享性等新要求后, 我國會計信息系統開始向管理會計信息系統階段(MAS)發展。 基于大數據背景, 相當多的文獻從不同角度對會計信息系統展開了新的思考探索, 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海林[17] 認為, 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是現代信息技術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 并提出應從業務架構、數據架構等五部分構建面向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 馬立民、肖宏偉[18] 指出, 會計信息系統必須實現法制化, 主要路徑包括專門會計立法和制度建設、加強會計法治文化的培養等。 現如今, 傳統會計信息系統已不能滿足企業日益激烈的競爭需要, 應結合計算機及網絡特點建立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會計信息系統[19] 。 “互聯網+”技術具有的尊重人性、開放生態、創新驅動等特征給會計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不僅推動了會計智能化發展, 還更深層次地增強了人本經濟發展之動力[6] 。

四、基于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人本經濟階段企業會計信息系統

為了促進人本經濟的發展和方興未艾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現代基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 下文將基于人工智能從信息非對稱與信息對稱兩個方面探討人本經濟階段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

1. 信息非對稱的人本經濟階段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人工智能”。 科技的創新與發展不僅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 也促進信息非對稱的人本經濟替代信息非對稱的物本經濟, 進而促進人本經濟發展觀替代了物本經濟發展觀。 這就意味著, 以人類價值為本的會計理論及其指導的定制化會計信息系統替代了以物類價值為本的會計理論及其指導的標準化會計信息系統。 在信息非對稱的人本經濟階段, 以顧客為本的企業利益相關者契約本質決定了以人為本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論[20] 。 中心化人本經濟主體形成中心化以人為本的企業會計主體假設。 而人本經濟主體存在的持續性形成以人為本的企業會計持續經營假設。 買方市場馬斯洛層序需求價值計量屬性決定以人為本的企業會計泛貨幣假設。 人本經濟發展規律性決定人本經濟主體發展周期性, 進而決定以人為本的企業固定會計分期假設。 由于會計本質決定會計目標, 以人為本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論決定了以人為本決策有用觀的企業會計目標。 根據會計目標決定會計職能, 以人為本決策有用觀的企業會計目標又決定了主動反映與控制的以人為本企業會計職能。 根據會計職能設計會計核算程序與方法, 結合信息非對稱的買方市場馬斯洛層序需求價值具有泛貨幣量化特征, 由此可推論出適應買方市場馬斯洛層序需求價值的會計核算形成準標準化會計組織程序與方法。 因此, 本文以專業化勞動分工劃分以人為本的會計要素, 形成的會計等式為“以人類價值為本的資產=以人權為本的權益”。

此階段下買方市場馬斯洛層序需求中, 低層次(基本)需求價值具有主權貨幣量化特征, 它適應程序化會計職能, 產生結構化會計數據, 人工智能完全替代會計人員工作。 而高層次需求價值具有非主權貨幣價值量化特征, 它適應非程序化會計職能, 產生非結構化會計數據, 人工智能非完全替代會計人員工作。 至此, 依據上述企業會計理論構建如圖1所示的人工智能會計信息平臺。

如圖1所示, 在基礎層中, 計算模塊添加會計計算子模塊、數據庫模塊添加會計數據庫子模塊并在存儲模塊增加會計存儲子模塊。 在平臺層中, 增加經濟業務識別、會計語言處理和會計業務處理三個子模塊。 在服務層中, 會計工具和技術服務增加會計計量及其標準邏輯、模糊邏輯和符號邏輯的三個人工智能確認工具, 以及在會計信息服務模塊增加能夠體現會計信息作用的會計結構數據庫、會計非結構數據庫、會計績效數據庫、會計分析數據庫和會計預測數據庫等。 在應用層中, 增加市場需求特征識別, 價值計量貨幣選擇, 會計自動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和自動分析等工具和技術。 該平臺為形成企業會計信息系統中的定制化會計信息供給奠定基礎。 下文依據以人為本的企業會計信任功能設計如圖2所示的基于人工智能會計平臺的會計人員協調信息系統。

如圖2所示, 在無沖突定制會計信息方案下, 將多個會計人員和機器人的定制任務輸入人工智能會計平臺, 同時接收外界對會計信息需求和實時經濟信息, 根據滿意度模型計算各種定制會計信息方案滿意度結果, 選擇最佳定制會計信息方案, 并由企業會計職能模型按照最佳定制會計信息方案執行定制任務。 而在有沖突定制會計信息方案下, 將各定制會計信息輸入企業會計職能模型, 再將模擬會計職能運行結果輸入人工智能會計平臺, 并根據滿意度模型計算各種定制會計信息方案的滿意度, 由人工智能會計平臺選擇最佳的定制會計信息方案, 由企業會計職能模型按照最佳方案執行定制任務。 至此, 企業會計信任功能通過能夠體現和諧治理功能的“會計人員+機器人”多種定制會計信息方案協調和能夠體現綜合績效功能的最佳定制會計信息方案選擇, 為滿足爭取平權定價功能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最佳的定制會計信息。 總而言之, 由人工智能會計平臺與基于該平臺的會計人員協調信息系統共同構成了“企業會計信息系統+人工智能”平臺, 從而能夠滿足企業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的個性化需求。

2. 信息對稱的人本經濟階段的“人工智能+企業會計信息系統”。 第四次工業革命下的基礎信息技術進步促進了共享經濟替代信息非對稱的人本經濟。 去中心化信任結構下以人為本的會計理論及其指導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替代了中心化信任結構下以人為本的會計理論及其指導的會計信息系統。 在共享經濟階段, 以用戶為本的企業智能超契約本質決定以人為本的企業超會計信息系統論[6] 。 去中心化共享經濟主體形成了去中心化企業共享會計主體假設。 去中心化共享經濟主體存在的持續性形成了去中心化企業會計持續共享經營假設。 買方市場體驗需求價值計量屬性決定了去第三方企業會計數據貨幣假設。 共享經濟的體驗特征形成了企業實時會計分期假設。 由于會計本質決定會計目標, 以人為本的企業超會計信息系統論決定了以人為本智能決策有用觀的企業會計目標。 根據會計目標決定會計職能, 以人為本智能決策有用觀的會計目標又決定了智能反映與智能控制的以人為本企業會計職能。 而適應會計信息體驗需求價值的會計核算形成了智能化會計組織程序與方法。 因此, 本文以智能化與智慧化的勞動分工劃分以人類價值為本的會計要素, 形成的會計等式為“物力資產+人力資本+數據資產=物力資本權益+人力資本權益+數據資本權益”。

在信息對稱的人本經濟階段, 買方市場體驗需求價值具有去第三方數據貨幣量化價值特征, 它適應非程序化的智能會計職能[21] 。 強人工智能與會計人員創新融合履行非程序化智能會計職能, 才能產生“結構化+非結構化”會計數據。 至此, 依據上述以人為本的企業會計理論構建如圖3所示的“人工智能+企業會計信息系統”。

買方市場體驗需求往往產生于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因此, 本文選擇行為主義人工智能和聯結主義人工智能, 依據信息對稱的人本經濟階段企業會計信任功能, 在“區塊鏈+企業”的基礎上布局人工智能。

如圖3所示, 就基礎層而言, 計算模塊嵌入針對共享經濟關系的共享計算模塊和針對共享價值關系的智能會計計算模塊;在數據庫模塊嵌入針對共享經濟業務的共享數據庫模塊和針對智能會計業務的智能會計數據庫模塊;在存儲模塊中嵌入包括共享經濟的數據存儲模塊和針對會計數據的智能會計數據存儲模塊。

就平臺層而言, 企業會計主要選擇行動主義人工智能技術路線, 局部感知—行動的反應機制處理模塊, 確保強人工智能與會計人員工作創新融合, 這是根本性區別于信息非對稱的人本經濟階段企業會計人員工作與強人工智能之間并存的方式。 因為信息非對稱的人本經濟階段企業會計選擇聯結主義人工智能技術路線, 強調把人的大腦做成形式模型。 在以區塊鏈為共享經濟技術基礎上通過區塊鏈獲取共享經濟業務, 以此布局共享經濟業務識別模塊, 確保智能會計自動獲得會計業務, 并在此基礎上布局智能會計業務處理模塊。

就服務層而言, 在智能會計工具和技術服務模塊中, 布局適用于非持續體驗經濟環境下共享價值確認計量的非持續深度學習模塊以及適用于持續體驗經濟環境下共享價值確認計量的持續深度學習模塊; 布局適用于共享經濟環境下會計智能計量、文本共享分析、共享數據交互化與可視化以及共享數據分析的模塊。 并借助眾包方式, 采取交互校對與交互標注創新融合措施審視智能會計工具和技術服務模塊中各個子模塊功能的有效發揮。 在智能會計信息服務模塊中, 布局能夠體現企業共享與體驗信任功能的智能會計數據庫、智能會計決策數據庫、智能會計績效數據庫、智能會計分析數據庫以及智能會計安全數據庫等。

就應用層而言, 布局買方市場體驗需求特征識別、會計智能契約、會計幣、會計共識機制, (去第三方的)數據貨幣計量、會計智能核算與控制以及會計共識激勵等模塊, 以滿足此階段下企業會計信息體驗需求的智能會計定制化供給。

五、結論

根據人本經濟階段的信息非對稱與信息對稱環境下的企業會計理論, 本文結合第三次、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人工智能, 創造性地構建了展現不同類型企業會計信任功能的會計信息系統, 并得出如下結論: ①在信息非對稱的人本經濟階段, 基于“企業+區塊鏈”構建“企業會計信息系統+人工智能”;②在信息對稱的人本經濟階段, 基于“區塊鏈+企業”構建“人工智能+企業智能會計信息系統”。 研究結論為探索人工智能與會計工作方式創新融合以及會計學科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經驗參考。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1] 謝萌萌,夏炎,潘教峰,郭劍鋒.人工智能、技術進步與低技能就業——基于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實證研究[ J].中國管理科學,2020(12):54 ~ 66.

[2] Brynjolfsson E.,Rock D., Syverson 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modern productivity paradox: A clash of expectations and statistics[Z].Nber Working Papers,2017.

[3] 徐經長.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對會計學科發展的影響[ J].中國大學教學,2019(9):39 ~ 44.

[4] 傅元略.智慧會計:財務機器人與會計變革[ 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68 ~ 78.

[5] Lacity M., Willcocks L.. Robot process automation at telefónica O2[ J].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2016(15):21 ~ 35.

[6] 丁勝紅.“互聯網+”對會計發展的影響及其人本資本會計模式構建[ 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6):46 ~ 54.

[7] 張鑫,王明輝.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態勢及其促進策略[ J].改革,2019(9):31 ~ 44.

[8] 范士雄,李立新等.人工智能技術在電網調控中的應用研究[ J].電網技術,2020(2):401 ~ 411.

[9] Aecio L. O., et al.. A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for optimal fault section estimation in power system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2016(5):372 ~ 384.

[10] M.Castells. Towarda sociology of the network society[ J].Contemporary Sociology,2000(5):693 ~ 699.

[11] 黃少華.人工智能與智能社會學[ J].甘肅社會科學,2019(5):56 ~ 62.

[12] 張乾友.人工智能與公共服務的規范前景[ J].行政論壇,2019(6):115 ~ 120.

[13] 孫克,魯澤霖.人工智能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J].貴州社會科學,2019(9):136 ~ 143.

[14] Peng M.,Qin Y.,Tang C.,et al.. An E-commerce custo-

mer service robot basedon intention recognition model[ J].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in Organizations,2016(1):34 ~ 44.

[15] J. Donald Warren, Jr. Kevin C. Moffitt, Paul Byrnes. How big data will change accounting[ J].Accounting Horizons,2015(2):397 ~ 407.

[16] 陳文捷,解彩霞.人工智能對人主體性影響的思考[ J].學術論壇,2019(3):112 ~ 117.

[17] 王海林.芻議面向管理會計的信息化系統構建[ J].財務與會計,2016(17):57.

[18] 馬立民,肖宏偉.會計信息系統法制化路徑選擇研究[ J].現代管理科學,2014(10):99 ~ 101.

[19] 牟大勇.基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會計信息系統分析[ J].財經問題研究,2014(S2):76 ~ 78.

[20] 丁勝紅,吳應宇.基于人本經濟發展觀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與計量方法創新探討[ J].會計研究,2019(1):53 ~ 58.

[21] 丁勝紅.大數據會計核算理論體系創新與核算云端化流程重構[ 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99 ~ 107.

猜你喜歡
會計信息系統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我國ERP環境下的會計電算化向會計信息化的轉型初探
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研究
ERP環境下應用型本科院校AIS課程探討
現代管理型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探討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