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期堤防裂縫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

2021-08-06 11:04劉磊劉亮曾俊任磊
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 2021年5期
關鍵詞:堤身施工期堤防

劉磊,劉亮,曾俊,任磊

(湖北省水利水電規劃勘測設計院,湖北 武漢 430070)

0 引言

在堤防工程中,堤身開裂是最常見的工程問題,也是影響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的重要因素。堤身開裂往往是其他重大險情的前兆,裂縫的存在使得堤防工程的整體穩定性遭到破壞,如不及時處理,極易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比如,縱向裂縫會使得堤身平臺的抗滑能力減小,由此引發滑坡、崩岸等事故;橫向裂縫會使得堤身的抗滲透能力減小,容易形成滲漏通道,進一步發展為漏洞、潰口等事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造成堤身開裂的因素有很多,對于不同的情況要采取不同的工程處理措施,結合具體的工程案例進行分析,更具有工程意義。因此,文章結合黃石大冶湖湖堤加固工程,對施工期出現的堤身開裂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堤身開裂原因,提出工程處理措施,并給出工程建議,以指導工程施工。

1 工程概況

黃石大冶湖湖堤加固工程按5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加固,堤防級別為2級。堤頂寬3.00~5.00 m,堤身高2.00~5.00 m,內坡坡比為1.00∶1.50~1.00∶3.50,外坡坡比1.00∶1.50~1.00∶3.00。

堤防加固工程擬充分利用現有堤防的有利條件,采用斜坡式堤型,拆除原漿砌石防洪墻,在原堤防的基礎上進行加高培厚。堤防加固工程中,在對老堤進行加高培厚時,新老堤結合面很容易產生各種裂縫。本工程在堤身填筑施工期,多個區段出現堤身開裂,裂縫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征如下。

樁號3+040~3+100區段堤頂附近的卸料平臺出現整體沉降滑移,形成一個寬20~100 cm,長度60 m左右的剪切性裂縫,平臺整體沉陷1 m左右,裂縫深度4~5 m;樁號3+200~3+240區段堤身出現寬度15~20 cm,長度約40 m的縱向裂縫,裂縫深度2~3 m;樁號3+600~3+660區段在施工時遭遇連續降雨,水位上漲,堤腳基礎未能進行有效地清理,填筑后出現不均勻沉降,2級平臺多次出現裂縫,寬度5~15 cm,長度約40 m,深度約1.50 m;樁號7+900~8+100區段為險工險段,在往年汛期搶險加培堤身,填筑材料為紅砂壤土,并且未碾壓密實。施工期對原堤身進行削坡加固時,由于機械擾動,背坡面出現有多條寬5~10 cm,深度1 m左,長度10~20 m的斜向裂縫,并伴有滲水情況發生。

根據裂縫的特點和成因,可以分為深層剪切性裂縫,不均勻沉降裂縫,淺層拉裂裂縫等。典型的施工期剪切滑移裂縫和堤身不均勻沉降裂縫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 剪切滑移裂縫示意圖

圖2 不均勻沉降裂縫示意圖

施工期發現堤身開裂后,立即對裂縫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針對不同情況進行了處理,各區段裂縫總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施工期堤身裂縫情況匯總表

2 裂縫原因分析

2.1 基礎承載力不足

堤身基礎軟弱,承載力不足,是堤身填筑時出現裂縫的最重要原因。當在堤身上部填土過快,上部荷載超過下部土體的抗剪強度時,就會沿著土體軟弱帶形成一個圓弧形的剪切滑移面,從而出現土體整體滑移的情況,屬于剪切性滑移裂縫。剪切性裂縫通常表現為一條或多條相互銜接的縱向裂縫,裂縫一般較寬,范圍較長,對于堤防工程是非常危險的。對于樁號3+040~3+100段,在堤頂部位臨時形成卸料平臺,短時間內堆積了大量土方,上部荷載超過下部軟弱基礎的承載能力,土體沿著剪切面整體滑移,上部土體下沉,下部基礎淤泥外翻,出現了整體剪切滑移破壞。

2.2 不均勻沉降

堤防工程工期較緊或者基礎不易處理時,允許在軟弱基礎上筑堤,這時就要求減小鋪料厚度,降低填筑的強度,保證堤防基礎能夠自適應沉降。而當填筑過快或者堤防基礎局部承載力差別較大時,不同區域沉降速率不同,從而就會導致堤身出現不均勻沉降裂縫。對于3+600區段多次出現的堤身裂縫,和堤腳基礎填筑過快而出現的不均勻沉降有著直接的關系。

2.3 堤身填筑不密實

未經壓實或者壓實度不夠的土體,孔隙率較大,土體松散,結構易被破壞,經過降雨干濕循環或者受到外力擾動時,就容易產生裂縫。對于樁號7+900~8+100的區段,為往年汛期搶險加固的險工險段,填土材料未充分碾壓密實,在對原堤身進行削坡處理、加高培厚時,破壞了原有的松散結構,從而造成原有堤身出現裂縫。一般而言,堤防工程對于填土密實度有要求,該工程屬于2級堤防,填筑堤身材料為黏性土時要達到0.93的壓實度,非黏性土時要達到0.65的相對密度。

2.4 施工質量不合格

堤防工程通常要在汛期之前達到防汛高程,工期緊,任務重,在施工期間就會有填筑速度過快,攤鋪土料過厚以及碾壓不均勻、不充分等施工質量問題。當這些問題遇到基礎較差的區段時,也可能會引起堤身開裂,輕則產生表層裂縫,重則引起深層裂縫甚至滑坡破壞。嚴格控制施工填筑速度,控制鋪料厚度和碾壓密實度,是保證堤身質量的重要工序。

3 裂縫處理措施

3.1 減載壓重

對于剪切性裂縫,應及早采取措施,在出現滑坡征兆就應全力搶護,阻止滑移面進一步擴大,以減小事故損失。剪切滑移面的搶護原則是上部減載,下部壓重。在本工程中,對于樁號3+100處的裂縫在第一時間就轉移卸料平臺土料,減小堤身上部荷載,之后對下部進行壓重,堤腳利用風化石料進行壓坡固腳,阻止淤泥隆起,防止滑移面擴大。在堤腳處理以后,保證裂縫不再有擴大趨勢,對裂縫進行翻挖處理,之后進行回填碾壓。

3.2 基礎處理

堤身裂縫穩定后,要查明開裂原因,對于由于堤身基礎軟弱、承載力不足導致堤身出現剪切性裂縫的情況,要對基礎進行處理。首先考慮阻斷滑移面,可考慮采用杉木樁或者碎石樁貫穿滑移面,阻止滑移面上部土體繼續下滑。之后,對于堤腳處基礎淤泥較深的情況,可采用塊石擠淤的方法,拋填粒徑50 cm以上的石塊,擠壓淤泥,提高基礎的承載力和穩定性。而對于軟弱淤泥層范圍較大的情況,可采用拋填鋪蓋的方法,在沿線堤腳外部拋填15~20 m寬的2~3 m后的風化石料鋪蓋,對堤腳基礎進行壓重處理,保重淤泥不上翻,從而提高堤身的穩定性,保證堤身均勻沉降。

3.3 翻挖回填

在確保裂縫不會繼續擴大后,采用開挖回填的方法對裂縫進行處理。在開挖時,采用梯形斷面,開挖深度至裂縫以下0.50 m左右,對于深度較深的裂縫要開挖成臺階狀,便于新舊填土面能夠很好地結合,開挖長度要超過裂縫兩端各2 m。之后按照30 cm一層,循環填筑碾壓回填,分層填筑密實。在遇到陰雨天氣時,要對裂縫進行覆蓋,防止雨水灌入裂縫,引發滲漏破壞。

3.4 沉降觀測

對于堤身出現裂縫的區段,在進行翻挖處理以后,要加強對沉降位移的觀測。每隔100 m設一個位移觀測點,每天進行位移監測。根據堤防施工規范,水平位移量小于5 mm/d,垂直位移量小于10 mm/d,通常認為是安全的,方可進行下序填筑施工。

4 結論

文章結合黃石大冶湖湖堤加固工程,針對施工期出現的幾種不同的堤身開裂情況進行分析,總結了可能引起堤身裂縫的原因,包括:堤基基礎承載力不足、堤身不均勻沉降、堤身填筑不密實和施工質量不合格等,并根據裂縫的類型和成因,總結了堤身裂縫的處理措施,在出現剪切性裂縫時,首先進行搶護,減載壓重,阻止裂縫擴大;對于承載力較差的軟弱基礎,要進行基礎處理,提高堤身的穩定性;裂縫穩定后,進行翻挖回填,分層碾壓;在后期,對于容易開裂的區段,要進行沉降跟蹤監測。

猜你喜歡
堤身施工期堤防
淺談水利工程中堤防護岸工程施工技術應用
堤防防滲施工技術研究
水陽江團結圩滑坡段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
絹云母片巖引水隧洞施工期變形控制技術研究
拋石防波堤沉降影響因素的敏感度分析
水利工程堤防維修養護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基于GeoStudio滲流模擬的堤防堤身材料優選
公路山嶺隧道施工期襯砌及結構系統可靠性研究
石料拋填施工工藝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應用
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進入施工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