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位護理在脊柱損傷患者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性

2021-08-09 23:23程艷
中華養生保健 2021年7期
關鍵詞:康復滿意度

程艷

摘? 要:目的? 探討脊柱損傷患者康復期間輔以體位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期間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收診治療的脊柱損傷患者94例觀察分析,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組,每組47例。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體位護理,對比效果。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負性心態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總概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服務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脊柱損傷患者康復期予以體位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預防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體位護理;脊柱損傷;康復;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7-0084-03

脊柱損傷屬于臨床骨科常見病之一,同時也是治療難度、護理難度均較高的病癥之一。因患者脊柱遭受損傷,不管治療前或治療后均存在行動不便的情況,因此需要護理人員精心的照護,特別對于體位方面的護理,更是決定患者預后恢復質量的關鍵[1]。通常脊柱損傷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時選擇體位為俯臥位,以便醫生進行治療操作,但患者容易感覺呼吸不暢,同時影響血液循環,因此就需要于康復時期變化體位,減輕患者痛感,預防并發癥出現[2]。本文以2019年12月~2020年11月醫院接診治療的脊柱損傷患者94例觀察分析,內容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收診治療脊柱損傷患者94例觀察分析,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組,對照組共計患者47例,包括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范圍25~73歲,平均年齡(49.52±1.41)歲;其中14例患者為頸椎受損,11例患者為胸椎受損,9例患者為腰椎受損,13例患者為脊柱側彎。觀察組共計患者47例,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范圍24~75歲,平均年齡(49.63±1.50)歲;其中15例患者為頸椎受損,10例患者為胸椎受損,10例患者為腰椎受損,12例患者為脊柱側彎。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確診為脊柱損傷,符合疾病診斷要求;②均同意參與并配合研究。

排除標準:①患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②抵觸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觀察、飲食指導、并發癥對癥處理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強化體位護理,具體措施為:

1.3.1? 入院護理

脊柱損傷患者多因突發情況致傷,生理、心理均出現較大波動,多存在恐慌、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安撫工作,為患者介紹疾病的治療方法與注意事項,同時通過列舉成功案例強化患者治療信心,耐心、細致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獲取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從而緩解不安心理,提高患者依從性。

1.3.2? 體位護理

①固定體位:需將患者安置于硬板床上,保證頭頸平直、中立,不可向任一方向扭轉或彎曲,可于患者頭肩頸下方放置薄枕,如患者難以自主保持頭頸中立,可利用頸圍或于兩側放置小沙袋幫助其固定,同時注意不可對患處形成壓迫。如患者為胸腰脊柱受損,應保證脊柱曲線豎直,同時可于患者腰下放置5 mm軟枕,增強患者舒適感。采取平臥、側臥交替形式,變化體位2次/h。②變換體位:可由1~2名護理人員進行體位變化護理,第一步將患者手臂交疊放置在胸前,雙膝合并屈曲向轉向側,護理人員身體靠近病床邊緣,單手插入患者枕下,使前臂、手腕橫于患者肩部,另一只手置于患者臀部,以患者頸部作為中心軸翻轉,盡可能讓患者身體保持前傾狀態,于患者頭部、肩部、腰骶處分別放置軟枕,進行局部調節,直至患者感覺舒適。體位變化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患者情況,一旦出現痛苦表情或呼吸困難情況,應暫停操作。③放置四肢:當患者處于平臥位時,上肢應平放于身體兩側,下肢可伸直或屈曲,以患者主觀感覺舒適為最佳。當患者處于側臥位時,上肢保持屈肘狀態,一手放于胸前,另一手放于枕旁,下肢下面腿保持伸直狀態,上面腿可呈屈曲狀,以軟枕等置于患者雙腿之間。如患者保持俯臥位,應安放俯臥支架,患者保持上肢自然放于頭側,于患者膝蓋處放置軟枕,幫助下肢靜脈回流。④佩戴支具:待患者身體狀態恢復一段時間后可佩戴支具,一般為術后1~2個月可佩戴腰圍,具體情況以患者恢復情況為判斷依據。切勿過早佩戴支具,以避免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1.4? 觀察指標

利用VAS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程度予以評估,總計10分,分數越高,痛感越強烈,反之越輕。利用SAS量表、SDS量表分別對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與焦慮、抑郁程度呈正相關。觀察各組患者出現并發癥情況(壓瘡、呼吸不暢、神經損傷),統計總發生率。以問卷形式調查兩組患者各自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問卷總分為100分,分為滿意(分數超過80分)、尚可(分數不足80分但超過60分)、不佳(分數不足60分)三個等級??倽M意度=滿意+尚可%。

1.5?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 25.0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分別以卡方、t檢驗,P<0.05反映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疼痛、心態變化

兩組患者護理前疼痛感、負性心態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各項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滿意度評估對比

觀察組患者對此次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患者住院階段需保持良好的體位進行休息,正確的體位有助于人體肌肉群的平衡,也可避免長期臥床壓迫下引發的靜脈曲張,緩解長時間無法正?;顒铀鶎е玛P節、韌帶等穩定性下降的程度。脊柱是人體重要的支撐結構,其中也分布著中樞神經組織,不僅可調節人體平衡,還直接參與運動功能。脊柱損傷患者相關骨骼的穩定性下降,為確保提供相對安全的恢復環境,就需要強制患者臥床靜養,而此時科學的體位護理就可以有效保障患者后期的恢復效果[3]。

脊柱損傷患者與四肢、肋骨等骨骼損傷患者有著明顯的區別,脊柱損傷患者在手術治療后的恢復周期相對較長,且恢復階段無法自行更換體位,因此體位護理對于脊柱損傷患者群體的作用更加明顯。體位護理是以解剖學、人體力學等學科為基礎,使患者在休養階段能夠更加舒適地開展恢復,對于已損傷區域也能夠減輕其受到的壓力,起到一定程度的輔助治療效果。根據臨床研究數據指出,當脊柱損傷后,采取平臥位可以減少部分區域椎間盤50%以上的壓力,且可在腰部放置軟墊,以幫助支撐腰椎生理曲度,輔助其余脊柱關節保持正常狀態[4-5]。同時,科學的體位護理還可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活動,縮短首次康復運動的時間。實際操作時,需先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導,以提升其對體位護理的依從性。在手術開始前需預先進行相關健康宣教,并指導患者采取相應體位休息,以避免對損傷脊柱造成二次傷害[6]。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俯臥位對于脊柱損傷患者的恢復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由于長時間俯臥會壓迫心臟和肺部,因此需嚴格控制俯臥位時間和間隔。并做好關節損傷保護、神經損傷預防等相關工作,根據實際情況減輕局部皮膚受到的壓力,如患者術后有明顯的疼痛感,也可利用體位調節尋找合適的姿態緩解疼痛感[7-8]。

總之,針對脊柱損傷患者康復期予以體位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預防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采用。

參考文獻

[1]鐘正仙.體位護理在脊柱損傷患者康復過程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34):294-295.

[2]廖敏,夏萍.體位護理在脊柱損傷患者康復過程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2019,28(6):封3.

[3]陳艷.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脊柱骨折并發脊髓損傷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間療法,2018,26(8):93-94.

[4]謝瑜.臨床護理路徑在脊柱脊髓損傷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20,27(6):823-824.

[5]谷萍.康復護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34):29.

[6]陳玉林.康復護理對脊柱脊髓損傷患者的應用成效觀察52例[J].醫學美學美容,2020,29(2):16-17.

[7]鄭金葉,李娜,郭沁宜,等.早期康復護理對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的功能恢復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77):357-358.

[8]陳曉琴.康復護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系統醫學,2020,5(10):166-168.

猜你喜歡
康復滿意度
康復護理在腦外傷后遺癥患者康復中的應用
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經功能康復的療效
腦卒中早期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療效分析
2021國慶檔總票房43.85億元 滿意度創歷史新高
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受傷火雞邁出康復第一步
消費者滿意度穩中有升 消費環境建設仍需加力
“十二五”期間3.6萬貧困孤獨癥兒童獲得康復補助
基于顧客滿意度的供應鏈績效測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