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培育探究

2021-08-09 01:35余焰培胡恒釗
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鄉村教師鄉村振興

余焰培 胡恒釗

[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為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村、農業、農民長足穩定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反映出黨和國家對鄉村地位和價值的高度重視,鄉村要發展離不開對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對于農村地區中學生鄉村情懷的培育。當前鄉村教育資源匱乏,鄉村價值得不到體現、鄉村情懷淡化的現象日益嚴重。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大背景下,加強對鄉村教育資源的供給、強化鄉村價值的認同感、厚植中學生鄉村情懷對于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鄉村振興? 農村中學生? 鄉村情懷? 鄉村教師

[中圖分類號]G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4245(2021)02-0039-04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1.02.007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是指在鄉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和提升鄉村的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首先,產業振興就是把農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最大范圍內消除農村貧困;其次是人才振興,即讓愿意主動留在鄉村、建設農村的人留得安心,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另外還有文化振興,要提高農村社會的文明程度等。[1]鄉村振興戰略反映出黨和國家對農業振興、農村發展、農民幸福的高度重視和整體布局。農業要振興、農村要發展、農民要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需要我們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對鄉村傳統鄉土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然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農村青年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兒童及孤寡老人留守在偏遠農村。在這一普遍現狀背后,是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隨著農村老齡化的逐步加深而日趨弱化,鄉村價值得不到體現,鄉土文化教育欠缺使得鄉村情懷日益淡化。因此,鄉村振興離不開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鄉村價值認同感的提升以及對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的培育。

一、鄉村情懷的內涵闡釋

情懷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群體擁有某種特定的感情或者心境。鄉村作為一個地域概念則為情懷明確了范圍。鄉村情懷,是指對于鄉村地域內客觀存在事物的熱愛和眷戀之情,并由此產生的認同感、自豪感與責任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積極向上的強烈情感。唐代著名的田園詩人孟浩然在《過故人莊》中曾如此描繪田園生活場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痹娙送ㄟ^描繪自己應邀赴田園好友家中做客的場景,表達了對真摯友情的由衷贊美和對于田園生活的熱愛與憧憬。語言雖簡短,情誼卻綿長,詩句中飽含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和至純的鄉土風味。還有魏晉時期陶淵明所作的《歸園田居·其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惫贩椭袏A雜著雞鳴聲,遠近高低,寂寥無人聲響,反襯出對鄉間安謐閑適生活的熱愛之情。如今,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鄉村不斷開山鋪路,架橋蓋樓,呈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現代農村新面貌。農民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紛紛進入城市務工,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農村教育仍比較落后,農業得不到長足發展。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培育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使農村中學生接受鄉土文化教育,對自己的家鄉有更深入的了解,對厚植鄉村情懷,引導他們重返家鄉、服務鄉村、振興鄉村,進而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缺失的現狀分析

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之下,黨和國家對于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發展愈加重視。在這樣的大發展環境之下,我們的農村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但也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城鄉教育資源嚴重不對等,教育設施設備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上,城鄉都相距甚遠。對農村價值的不了解使得一些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逐漸缺失,可見,鄉村振興離不開對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的培育。

(一)城鄉教育資源不對等,鄉村教育亟待振興

1.教育設施設備的不完善。與城市地區的學校相比,鄉村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空間、環境以及相關的教育教學設備,如教育基建、學校設備和社會教育設施這些硬件方面的配備相差甚遠。城市地區的教育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現代化多功能的教育設備進行日常教學,教育場所更是十分完善。而農村地區,從最基本的桌椅板凳到教學設備都無法與城市地區相比較。

2.師資力量的懸殊。越是發達的地區,學校的師資力量越是強大,而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很難吸引并留住教育人才。鄉村教師的收入待遇、職稱晉升、生活環境、社會地位等問題凸顯,鄉村教師“下不去,留不住”的情況十分嚴峻,鄉村教師流失嚴重的現象屢見不鮮。

3.課程開發與設置欠缺。在課程的開發與改革上,鮮有對于農村本土文化、鄉村風土人情、鄉村傳統文化的開發與研究。大部分人更熱衷于研究當前最前沿最發達的新興科技,更為追捧當下最熱點的話題,對于深入挖掘鄉村本土文化的科研和課改研究相對較少。在鄉土文化日漸流失的今天要想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文化,做到因材施教,對于鄉村教育而言舉步維艱。

(二)鄉村價值弱化,“三農”問題亟待解決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大背景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發展,使得農村出現了空心化的現象,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外流,農村地區的常住人口不斷下降,很多村莊出現了“人走房空”或者留下孤寡老人和兒童的現象。農村原本的鄉村秩序被破壞,鄉土文化被高速發展的網絡文化所沖擊,進而逐步被邊緣化?!班l土教育的長期缺失最終會導致鄉村文化的衰落,使農村青少年面臨精神荒漠化的困境?!盵2]鄉村文化的逐漸淡化使得農村中學生對于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缺乏了解,對于鄉村的生產價值、經濟價值、生態價值以及文化價值知之甚少,歸根到底是鄉村價值在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中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農民、農村、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的價值未受到社會完全重視。因此,對鄉村價值的認同感逐漸弱化,對鄉村的熱愛與眷戀之情日益淡薄,使得重返鄉村、服務鄉村、振興鄉村無從談起。

中國農業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長江黃河一帶也是世界農業發祥地之一。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開展其他一切生產的前提條件。我國自古便有“民以食為天”的文化根基,糧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存資料,農業也承擔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糧食安全問題也成為我們在世界上保持長期穩定并持續發展的安全根基之所在。中國農業的生產結構包含了林業、畜牧業、漁業以及副業,這些產業不僅為全體國民提供了食品供給,還為工業提供了原材料。農耕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我國城鎮化進程、實現鄉村振興的時代愿景下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提升鄉村價值認同,讓城鄉居民記得住鄉愁,看得到農業舉足輕重的作用就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重要環節。

(三)農村中學生離鄉意愿強烈,鄉村情懷亟待培育

要培育農村中學生的鄉村情懷,就要使其接受具有本土特色的鄉土文化、鄉村歷史與傳統的傳承與教育。鄉村情懷的培育正是讓農村中學生在長期的生長、學習以及耳濡目染的環境中接受鄉土文化的熏陶并逐漸形成強烈的熱愛之情。而今,絕大多數的農村中學生對自己家鄉的鄉土歷史文化不了解,對自己鄉村的發展歷史不感興趣,對自己鄉村的風土人情所具有的獨特魅力缺乏認識。生活在物質極大豐盈的新時代,人們對于物質的渴望在不經意間淹沒了對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絕大部分農村中學生上學的目標和愿望便是離開農村,擺脫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在繼續求學以及未來就業的選擇上都盡可能地逃離小城市,去往更大更發達的城市,他們希望可以留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可以追求物質上更大的滿足。因此,極少有農村中學生愿意主動放棄城市優渥的物質生活條件回鄉投身家鄉的建設。因此,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教育教學,亦或文化宣傳等方面都急需增強鄉土文化教育、鄉村歷史教育、鄉村文化傳統及風俗習慣傳承方面的教育。讓土生土長的農村中學生們了解自己的文化、歷史和風土人情,就要不斷提升他們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形成濃厚的具有本土特色情感的鄉村情懷。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培育的路徑選擇

培育農村中學生的鄉村情懷需要不斷優化鄉村教育資源,加強對鄉村本土文化的通識教育,培養一批具有鄉村情懷的優秀師資力量來傳承鄉村的優良傳統習俗和歷史文化知識。同時,我們需要加強鄉村價值認同教育,使農村中學生深入了解鄉村在生產、經濟、生態和文化方面的價值,增強其對農村的價值認同。從而厚植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引導農村中學生返回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振興和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一)加強鄉村中學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

1.針對教育設施設備欠缺問題。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均應適當加強對教育教學空間、環境以及相關的教育教學設備,如教育基建、學校設備和社會教育設施等硬件的配備。加大經費投入,目前雖無法迅速達到發達地區的先進設備的標準,但可以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設施差距。

2.國家和政府可以通過師范類院校對農村的優秀學生進行定向培養?!芭嘤處煹泥l土情懷,重建農村教師文化?!盵3]大力鼓勵與引導熱愛當地鄉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鄉村教師重返自己的家鄉,讓他們將本土的鄉村文化、風土人情、鄉村歷史知識傳承下去,為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的培育奠定扎實的文化基礎。

3.加強課程開發與設置。組織相關研究人員深入發掘鄉村特色文化資源,形成具有當地鄉村文化特色的課程內容。根據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增設通識課程,能使農村中學生對于本土特色文化和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認同與熱愛,為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培育提供根基和源頭。

(二)強化農村中學生鄉村價值觀念的認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在尊重傳統的鄉村文化和環境之下,形成更為強烈的鄉村價值認同感。鄉村文化是人們在鄉村生存空間中形成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體系的總稱。[4]鄉村情懷培育的過程,也是農村中學生對鄉村業已形成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的學習,有利于其更加深入地了解鄉村文化。強化鄉村價值認同,需要他們更加科學地去認識鄉村的價值所在。

首先,在對農村中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要讓他們了解到鄉村生產價值對于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價值所在。作為國家的第一產業,農林牧副漁各項產業的發展為第二三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發展前提。離開農業生產,就離開了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其次,鄉村農業帶來的經濟價值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日益凸顯。隨著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衍生出的休閑旅游業正以蓬勃的發展態勢欣欣向榮,勢不可擋。它也成為鄉村第一產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價值體現。

再次,鄉村生態價值深厚?!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日漸深入人心。鄉村自然而優美的生態環境就是最有價值的生態資源。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離不開對美好生態環境、空氣質量和身心愉悅的追求。因此,鄉村生態價值的影響極其深遠。

最后是鄉村文化價值。我國的鄉村文化不僅表現在綠水青山之間,田園風光之上,還表現在流傳千年的農耕習俗文明、時令時節文明、尊老愛幼文明、鄰里和睦友愛文明等優秀的傳統農耕文化中,這些都成為鄉村的豐厚價值。在對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培育的過程中,加強其對鄉村價值的認同教育有利于培養更加了解鄉村價值、熱愛鄉村文化、對農村懷有深厚情感的青年人。

(三)厚植農村中學生樂于奉獻家鄉的情懷

中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和建立的初期階段,他們對于自身的認知尚不成熟,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中學生還要受到來自各方文化的沖擊,一方面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在加快,另一方面,其容易受到錯誤認知的誘導,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因此,厚植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首先應幫助其形成正確的認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我們應引導農村中學生學成后返鄉就業創業,為自己的家鄉貢獻一份力量。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國家為鄉村地區引進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業和創業機遇,各級政府應不斷加強引導,不斷增強農村中學生返鄉就業和創業的意愿。再次,發揮榜樣示范作用,無論是教師群體還是黨員干部都應在厚植中學生鄉村情懷的過程中樹立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情懷是以達到心靈上的滿足作為自身行為標準的一種內在品質,它具有輕名利而重奉獻的特質,因此情懷的培育是一種高尚情感的培養?!扒槭侵赋绺叩母星?,懷是指廣闊的胸懷,‘情懷則應該是一種激情,一種熱愛,一種對含有某種感情事物的執著和投入?!盵5]因此,對農村中學生的情懷培育,就要使其對農村環境和文化產生強烈的情感,進而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熱愛養育自己的家鄉,樂于為家鄉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

四、結語

時代在不斷發展,農村教育也在不斷進步。在鄉村振興戰略時代的大背景下,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村經濟持續穩定、農民生活更加富裕離不開人才的培育,人才的培育離不開良好的農村教育,農村中學生群體作為農村發展的未來,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巨大歷史責任和使命。農村中學生鄉村情懷的培育不僅有利于其了解農村、認同農村、熱愛農村、奉獻農村,而且有利于實現農村美麗、農民富裕和農業強盛的全面振興發展計劃,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8(5):4-16.

[2]劉鐵芳.鄉村的終結與鄉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書屋,2006(10):45-49.

[3]陳俊珂.農村薄弱學校發展的文化選擇[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169-174.

[4]范建華,秦會朵.關于鄉村文化振興的若干思考[J].思想戰線,2019(04):86-96.

[5]魏宏聚.教育家核心價值:超越世俗的教育情懷[J].中國教育學刊,2013(01):8-10.

責任編輯:黃玉嬌

猜你喜歡
農村中學生鄉村教師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淺談義務教育鄉村教師流失的原因
農村中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與糾正
淺談農村中學生輟學的原因及對策
關于加強鄉村學校美術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試論引領鄉村教師走向自覺閱讀的方略
20世紀鄉村教師在文化歷史沿革中與鄉村生活疏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