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就業指導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價值及落地思考

2021-08-15 00:51王莉莉
就業與保障 2021年23期
關鍵詞:就業指導職業發展

文/王莉莉

當前,國家已經將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來抓,在高校課程體系中加大就業指導課程占比,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通過有效的規劃指導,可以幫助高校學生了解當前的職業發展形勢,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激發高校學生的就業熱情。從高校教育階段抓好學生的就業管理問題,可以有效消除學生的就業心理困惑,減輕學生的就業壓力??傊?,在職業生涯規劃實施中應有重點、有方向、講實效。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緊迫性

(一)總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帶動了經濟轉型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市場人才需求旺盛,刺激高校擴招,畢業生人數直線上升。根據2010年~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報告顯示。2010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552萬人,2012年上升至680萬人,2013年~2018年逐年增加,一度突破800萬人,2020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890萬人。這些不斷遞增的數字意味著國家必須逐年增加社會就業崗位,高校畢業生在入學初期就不得不思考就業問題。

(二)西方國家職業教育起步早

西方國家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較于我國起步較早,早在1894年美國已經于各大高校開設職業教育選修課程,后在英國、法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高校職業生涯指導教育更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近幾年,部分發達國家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學生職業需求、職業技能培養等相結合,進行全過程的培養滲透。許多西方國家甚至在幼兒啟蒙階段就開始了職業生涯教育的教學。

(三)我國職業規劃教育不夠完善

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推動了教育的變革,我國開始學習歐洲的教育模式,將職業生涯規劃融入高校課程,要求各大高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必修課、選修課,并積極開展職業面試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此鞏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成果。盡管我國積極探索與努力,但起步晚、發展緩慢,在發展中還存在著育人目標調整、課程體系建構、就業信息采集、校企合作主體配合等實際問題。

二、高校落實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

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解決個人發展問題,也致力于和諧社會的建設。職業生涯規劃力求從職業、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規劃教育等多維度入手,讓學生了解職業,明確職業本質,將職業追求與價值創造相結合,引導高校學生能立足實際,對自己承擔的工作崗位做出科學的規劃,達成更理想的就業愿景,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相輔相成,其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幫助學生加深職業認知,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具備良好的競爭能力和就業的持續熱情,真正以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自身的持續發展。

(一)增強學生對職業及發展的認知

高校學生還未踏入社會,社會生活經驗相對缺乏,是非判斷能力較弱?,F階段,其所接觸到的職業信息較零散,且來源渠道多元,大多數學生對職業認知產生模糊感,無法站在系統化的高度深層次地理解,也無法基于自身發展訴求建立良好的職業認知框架。此時,恰恰需要借助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幫助學生全方面了解職業,根據自身情況找到正確的職業定位。在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搜索工具,結合所學專業以及預期的職業目標,獲取與職業相關的信息,對職業發展方向有大致的判斷。同時,引導學生聯系個人生活實際,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鍛煉中進行就業思考,在與同伴交流中產生就業的信心,相互鼓勵、相互借鑒、共同提升,借助實踐鍛煉在具體的專業學習、活動參與中了解就業形勢,把握職業特征,最終提高整體就業能力。

(二)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與選擇

正確的職業選擇以學生正確擇業觀的樹立為前提,學生個體差異明顯會對應不同的就業觀,其中不乏錯誤的就業理念和錯誤的職業判斷。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能讓學生就業學習更具針對性。教師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興趣及專業發展方向進行職業發展的探討探索,做出正確自主的職業選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有準確的職業判斷和職業定位,以此為依據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保證規劃的有效性。學生真正了解自身的就業需求,深入分析并把握不同職業特點,在真正明確自身優點與缺點的基礎上,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積累就業經驗時,將職業生涯規劃落實到行動中,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

(三)保持就業的熱情與積極性

只有當學生個體真正認識到就業重要性時才能實現積極的就業,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就業的重要價值,應提高學生對就業的關注度,對就業充滿信心,對職業充滿憧憬。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第一時間吸引學生關注,讓學生重視就業問題,激發學生就業熱情,調動其就業積極性。當前,部分高校開設自主選修課程,以學分制、考評制鼓勵學生、吸引學生關注就業發展,避免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人云亦云、缺乏主見,也使得學生在學分的制約下深入淺出地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知識,能自覺進行多維度、深度化的剖析,學生也能加強與教師的溝通互動,及時尋求教師的專業就業指導,消除職業定位與發展中的困惑,在今后的就業中充滿信心,堅守最初的職業信仰。

(四)帶動學生持續健康發展

職業指導的影響是深遠持久且潛移默化的,其對學生人生的發展具有長遠影響作用,關系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如何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尊重學生成長發展規律基礎上的專業性、全面性、科學性的教育引導,最終對應學生理想的未來發展,是高校教育中需重點思考的問題。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契合素質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致力于引導學生針對個人專業學習情況進行自身學習、成長目標的主動修正,從而真正剔除不利于自身發展的元素,保障學生在未來的就業發展中有理想的發展結果[1]。當學生形成了正確的擇業觀,正確認識職業,并將職業發展與個人價值實現結合起來,就能更好地學習成長,即便在離開了高校的“象牙塔”后,也能保持專業技能知識學習的自覺性,且在工作實踐中具備良好的崗位責任心。

三、就業指導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落地舉措

(一)構建完整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

就業指導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貫穿于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全過程,必須與其他教育活動相銜接、互補充,對應完整的就業教育系統。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主動融入就業指導的完整教育系統中,并建構完整的課程體系,從學生入學之初就強化其職業規劃的理念,讓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下正確認識職業生涯發展規劃[2]。職業生涯教育規劃體系建構中要先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以知識的積累為實踐的必要條件。在知識結構建構基礎上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涉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自主創業能力、協調組織能力、臨場科學分析能力、統籌大局能力、精細規劃能力、言語交際能力、基本書寫能力等的培養,讓學生積極參與職業訓練,參與職業生涯規劃賽事,或通過校企合作更多地了解職業,鞏固職業發展的方向。

通過大量的實踐總結,筆者建議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分為四階段:大學一年級對應第一階段,主要是基礎夯實、目標明確,讓學生了解專業知識,初步養成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能科學規劃短期學習目標,進而制訂中長期職業生涯目標;大學二年級為第二階段,力求讓學生主動管理自己,通過時間管理,既能掌握專業知識,又能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產生就業的責任感,大學三年級對應為第三階段,該階段強調素質拓展與能力提升,該階段學生對應不同的職業選擇方向,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準確定位,規劃未來發展。如有的學生主動就業,會積極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或主動實習鍛煉,而有的學生考慮繼續深造,會認真為考取研究生做準備;大學四年級對應第四階段,則是以職業生涯為導向,科學擇業。該階段學生應全面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整理就業信息,科學分析、篩選、整理信息,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積極參與招聘會,多參與面試,以期畢業找到理想的工作。

(二)打造高素質、多元化的教師隊伍

基于國家高校對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高度重視,要想讓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真正落地,必須確保有良好的師資隊伍。許多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的建設并不理想,在組織招聘活動、聯系用人單位等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疏忽于職業指導教師隊伍的打造,導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不夠專業。作為一門理論緊密聯系實踐的課程,要求教師具有專業化與專家化的特征,能設身處地考慮學生情況,幫助學生打造適合自身的職業規劃方案,也能基于當前社會經濟形勢,客觀綜合分析社會就業情況,引導學生致力制定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3]。職業指導教育不應僅局限于幫助學生尋找工作等短期目標,應力求讓學生產生職業理想,做好職業規劃與實施,讓學生在就業選擇時更善于發現、培養自我潛力,提升創造力。

概言之,要求教師在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應重點做好四方面的引導:其一,教師有能力讓學生全面認識自我,包括興趣、性格、氣質、能力、人生觀、思維等情況;其二,教師在教學指導中應讓學生明確自身的職業興趣,產生職業的積極情緒。學生掌握了自己的職業興趣點,其就業成功率更高;其三,在就業指導中,應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職業價值觀,以其作為學生價值選擇與判斷的準則。學生職業價值觀個體差異明顯,有的學生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而有的學生追求平穩的工作,還有的學生隨遇而安,這需要教師深入分析學生的個體特點,讓學生總結梳理出自己的職業價值觀,不斷完善自我;其四,在教學中應讓學生了解自身的性格與氣質。性格相對穩定,是個體適應環境表現出來的現實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直接影響。而氣質則對應學生不同的氣質類型,有的沉穩冷靜、有的善于理性分析、有的活潑開朗善交際、有的情感不外露但自制力強,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氣質,可以更好地了解適合自身的崗位,有針對性地就業。

在專業教師隊伍打造外,還應充分發揮輔導員的積極作用,通過輔導員自身的正確定位,切實擔負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注學生的職業發展態度,給予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助指導。輔導員還應注重日常學生信息的收集,及時反饋給職業生涯規劃專職教師,指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輔導員可以連同院系、學校為學生提供兼職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崗位鍛煉中感受職業的魅力,為真正走向工作崗位做好充分的準備。此外,還可以引進校外導師,既可以是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也可以是優秀畢業生、政府部門就業主管負責人、心理咨詢師等,通過對大學生的各種教育指導,讓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有更清晰的認知,并能將職業規劃思考落地到職業責任的履行中。

(三)搭建實踐平臺并完善社會化服務機構

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有明確的服務主體,在校外也應包括社會和企業,必須多主體合作,內外響應,建構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學校應關注社會人才需求,積極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及主動尋求與企業的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發揮自身教育資源優勢,打造校內實踐基地,讓學生積極參與就業實踐活動,在鍛煉中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精準“跳躍”。而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實踐中也能明確自身與社會差距,有針對性地提升,最終實現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自身潛力釋放與職業價值創造的契合。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學校應尋求信息服務機構的專業服務支持,及時為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供就業服務信息和政策咨詢服務,并能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專業的就業指導,或者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與幫扶,讓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全面?,F階段,許多高校就業指導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局限于理論講述,或者理論課程占比過高,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所學多為“紙上談兵”,當學生真正參加工作后對所選職業產生不滿,就會陷入就業的迷茫,不得不尋求新的職業目標,耗時耗力。高??梢詾閷W生搭建多元化的實踐平臺,讓學生有更多的主動“走出去”的機會,如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真正進入企業實習,了解自己適合的崗位。在就業實習中,學生也能身臨其境,獲得真實的就業反饋,從而考慮自己是否真正要進入這個行業,也能讓學生在就業鍛煉中了解能力素質的欠缺點,進行能力素質缺陷的彌補。

四、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我國高等教育取得顯著的發展成果,無論是在教育模式,還是教育內容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改進。為有效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學校需要將主動權和選擇權交給學生,同時結合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和需求,加強學生就業能力和就業素養的培養,進而幫助學生在完成學業后,順利地走向不同的工作崗位。當前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應用具有很大價值,使其能夠更好地進行就業規劃與發展,并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和學習指明方向,因此各大高校應抓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育,確保其真正發揮就業指導和育人實效。

猜你喜歡
就業指導職業發展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我愛的職業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以人為本,深化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