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柱凝膠技術在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檢驗中的應用分析

2021-08-23 02:56馬興路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馬興路

摘要:目的 分析微柱凝膠技術(MGT)在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檢驗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采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就診于我院的36例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的血液標本,制成放散液標本,并用5份ABO同型紅細胞制劑進行交叉配血,再給予MGT、微孔板凝聚胺技術(MPT)進行檢驗,對比二者檢驗結果。結果 所有患兒血清交叉配血共182次,與MPT對血清、放散液交叉配血的檢測結果相比,MGT檢測結果不合格率更低,差異顯著(P<0.05)。血清、放散液MPT、MGT檢測結果的一致性較差,差異顯著(P<0.05)。結論 將MGT應用于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檢驗中有著更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ABO新生兒溶血病;微柱凝膠技術;微孔板凝聚胺技術

【中圖分類號】R446.6 R72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010-01

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生主要是因母體和嬰兒血型不能吻合而導致,臨床上以ABO新生兒溶血病最為常見[1]。目前,輸血是臨床治療ABO新生兒溶血病的一種常用手段,但輸血安全為臨床關注的一大焦點,所以輸血前開展有效的血液檢測有重要意義。微柱凝膠技術(MGT)、微孔板凝聚胺技術(MPT)屬于目前國內常用的兩種血液檢測方法,為了進一步驗證其敏感性及準確性,本研究選取36例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集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診于我院的36例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的血液標本,所有患者均存在血清膽紅素上升、黃疸等問題,黃疸緩解后伴嚴重性貧血,同時所有母體血型為O型,所有患兒RHD血型為陽性,男19例,女17例;日齡1-5d,平均日齡(2.64±0.85)d。

1.2 方法 ①首先采集所有患兒血液標本,以2000r/min速度離心10min以分離血清、紅細胞,然后再用生理鹽水對紅細胞洗滌5次,并用生理鹽水將部分紅細胞制成3%紅細胞懸液,實施血清學3項測定。取1mL紅細胞懸液,向其中加入1mL生理鹽水后進行56℃水浴,等待7min后將其以2000r/min速度離心3min,收集其上清液作為放散液。②通過MPT實施主側交叉配血,將患兒血液標本和標準同型紅細胞標本同時進行配血,在試管內滴入2滴血清或是紅細胞放散液、1滴配型紅細胞血液以及0.7mL低離子介質,搖勻后再滴入2滴聚凝胺溶液,以1000r/min速度離心10s,去除上清液后,搖晃試管,觀察紅細胞是否出現凝集現象,如果已凝集,向其中滴入2滴重懸液,搖勻后觀察檢查結果;如果未凝集則需重做1次。③通過MGT進行主側交叉配血,使用MGT試劑卡標記患兒血液標本并置入凝膠試管內,然后用離心機以2000r/min速度進行離心處理5min,觀察結果。所有檢測均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中關于交叉配血的試驗流程進行操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36例患兒血清交叉配血結果及MGT、MPT配血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清交叉配血結果 所有患兒血清交叉配血共182次,血清、放散液MPT檢測結果不合格率分別為46.70%(85/182)、40.11%(73/182),而血清、放散液MGT檢測結果不合格率分別為11.54%(21/182)、9.89%(18/182),二者相比,MGT檢測結果不合格率更低,差異顯著(P<0.05)。

2.2 MPT、MGT配穴結果 血清、放散液MPT、MGT檢測結果的一致性較差,差異顯著(P<0.05)。見表1、2。

3 討論

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常出現貧血、黃疸及水腫等癥狀,情況嚴重者還會并發膽紅素腦病,直接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因此,盡早評估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的病情并給予積極治療對其預后改善有重要意義。輸血是現階段臨床治療ABO新生兒溶血病的常用手段,但為了提高輸血的安全性,輸血前進行有效的血液檢測是很有必要的。酶法、鹽水法等是既往交叉配血檢驗工作中的常用方法,其中鹽水法存在漏檢率高、準確率低等問題,而酶法需長時間驗證,在臨床上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2]。

近年來,MPT技術在交叉配血檢驗中的應用率逐漸上升,其主要利用帶正電荷的凝聚胺來結合紅細胞,從而降低紅細胞表層電荷數,讓紅細胞發生非特異性凝聚,同時采用相對溶液對凝聚胺正電荷進行中和,促使非特異性凝聚紅細胞散開,但由于特異性抗原抗體具備凝集功能,散開難度較大,因此通過MPT檢測抗原的耗時較長,同時當抗體未能達到額定標準時,會導致漏檢率、假陽性率增加[3]。MGT是一種靈敏度、特異度均較高的血型血清學檢測技術,目前主要被應用于輸血前血清學檢測中,其是將滿足血清學標準的稀釋液制成凝膠,然后通過微管柱灌注,當紅細胞經微管柱中的凝膠過濾后,可保留已凝集的紅細胞,進而可反映不同的凝集結果。在離心后若凝膠中上層分散即為陽性,下層分散即為陰性,檢測更為直觀和準確[4]。

本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患兒血清交叉配血共182次,與MPT對血清、放散液交叉配血的檢測結果相比,MGT檢測結果不合格率更低;血清、放散液MPT、MGT檢測結果的一致性較差,提示將MGT應用于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檢驗中有著更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智,鐘林,楊應松.微柱凝膠技術在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檢驗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醫技雜志,2017,11(24):43-44.

[2]陳大勇.微柱凝膠技術在ABO新生兒溶血病輸血檢測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22):14-16.

[3]袁一靈,袁殿朝.微柱凝膠技術對ABO新生兒溶血病檢測三項試驗檢驗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7):329.

[4]李慧,張田.微柱凝膠技術對于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的檢驗效果[J].黑龍江醫學,2020,44(3):363-36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