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血化瘀藥物在治療消渴病的運用

2021-08-23 17:56金秋岑李建平者燕何海山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金秋岑 李建平 者燕 何海山

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藥物在消渴病臨床治療中的效果。方法:擇取78例消渴病患者均分后進行不同藥物治療方法的對比研究。結果:試驗組行口服降糖藥+活血化瘀藥物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糖代謝情況均優于僅口服降糖藥的對照組。結論:活血化瘀藥物在消渴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顯著效果,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可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活血化瘀藥物;消渴病;運用療效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040-01

西醫臨床將消渴癥稱之為糖尿病,該病癥患者通常在血糖升高的同時出現多食、多飲、多尿且體重下降等癥狀,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的負性影響較大。針對該病癥西醫臨床多采用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降糖的方式來有效防止病情惡化。而中醫臨床認為消渴病的誘因與飲食不節、情志失調、房勞傷腎、先天稟賦不足、或過服溫燥藥物等因素有關,因此主張以滋陰清熱、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1]。鑒于此,本組調查特在我院病例中擇取了部分消渴病患者展開臨床對比研究,現將相關研究過程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觀察起止時間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病例樣本擇取上述時間段內我院接診的78例消渴病患者,將其均分后以試驗組和對照組命名,兩組病例資料統計如下:

通過觀察表1發現,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礎資料對比中,兩組差異較小,(P>0.05),有對比價值。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予以口服降糖藥治療,具體用藥方法為:餐后20min口服參芪降糖顆粒,服用劑量為每日三次,每次1g,連續服用3個月(即三個療程)。

1.2.2試驗組

試驗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予以自擬益氣養陰活血湯加減治療,具體藥方包括:生地、沙參、赤芍、當歸、白術各15g,葛根、丹參、麥冬各20g,黃芪30g、黃連6g、甘草3g、三七5g。氣虛明顯者加黨參、西洋參,陰虛明顯者加知母,口渴明顯者加石膏,血瘀明顯者結桃仁、紅花。將上述中藥混合后用水煎服,每天服用1劑,分早晚服用,連續服用3個月(即三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并統計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1.4統計學處理

SPSS19.0是統計兩組研究數據的專業軟件,當P<0.05時代表兩個組別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

經對比發現,試驗組的臨床總療效87.18%>對照組的69.23%,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2.2糖代謝情況對比

護理干預前,試驗組的糖代謝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價值,P>0.05;護理干預后,試驗組的空腹血糖[6.61±1.43(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9.08±1.18(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6.74±0.96(%)]低于對照組[8.04±1.87(mmol/L)、11.30±1.33(mmol/L)、7.62±1.19(%)],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3。

3.討論

相關研究者認為[2],淤血貫穿于消渴病的始終,無論早期、中期、晚期都有潛在的或者明顯的血瘀存在,氣虛、陰虛及淤血三者相互影響,互相摻雜。因此,針對該病癥中醫臨床多以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為主。本組調查通過給予試驗組自擬益氣養陰活血湯加減治療后,其血糖控制效果及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口服降糖藥的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是因為自擬益氣養陰活血湯的藥方中的藥材具有益氣養陰(黃芪、葛根)、活血化瘀(赤芍、丹參、當歸、三七)、養陰生津(麥冬、沙參)、健脾益氣(白術)、清燥生津(黃連)之功效,且上述藥材具一定的降糖作用,同時可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機體糖代謝[3]。

綜上所述,活血化瘀藥物在消渴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顯著效果,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可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車彪. 施今墨學派應用活血化瘀法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用藥經驗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20.

[2]田麗凡,王清泉. 基于數據挖掘的從瘀論治消渴病用藥分析[J]. 江西中醫藥,2019,50(01):48-50.

[3]劉蓉,徐云生. 淺析消渴病與瘀血的關系[J]. 湖南中醫雜志,2013,29(08):5-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