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浸潤麻醉、肋間神經阻滯及全身麻醉在單側乳房腫塊切除術中效果

2021-08-23 18:20吳珍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關鍵詞:全身麻醉

吳珍

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浸潤麻醉、肋間神經阻滯及全身麻醉的患者干預對單側乳房腫塊切除術中效果。方法將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90例行單側乳房腫塊切除術治療的患者依照隨機信封法將患者分為局部浸潤麻醉組、肋間神經阻滯組及全身麻醉組,并依照分組采用不同麻醉方案干預。結果麻醉后三組患者SBP及HR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結論相較于局部浸潤麻醉及全身麻醉,采用肋間神經阻滯術對單側乳房切除術干預后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肋間神經阻滯術更具優勢。

關鍵詞:局部浸潤麻醉;全身麻醉;肋間神經阻滯術;

【中圖分類號】R6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079-01

乳腺良性病變已日漸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中青年女性健康安全的常見病變[1-2]。臨床中多采用手術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案對患者干預可能對患者手術治療預后質量產生不良影響[3-4]。因而筆者對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腫塊切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入組標準

參與本組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標準:(1)患者符合美國麻醉醫師協會分級Ⅰ~Ⅱ級[5];(2)患者均采用單側乳房腫塊切除術治療;(3)年齡≤60歲;(4)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排除標準

若患者符合如下任一標準則將其排除本研究:(1)患者伴有活動性肝病;(2)無法自主完成MMSE測評;(3)患者神經系統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4)凝血功能障礙或存局麻藥過敏史;(5)主動申請退出本研究。

1.3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90例行單側乳房腫塊切除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依照隨機信封法將患者分為局部浸潤麻醉組、肋間神經阻滯組及全身麻醉組,每組30例。局部浸潤麻醉組中患者年齡(38.92±7.12)歲,肋間神經阻滯組中患者年齡(39.02±7.31)歲,局部浸潤麻醉組中患者年齡(39.11±7.52)歲,三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4 方法

本組研究中所有患者術前30 min均采用右美托咪啶泵注(0.7ug/kg)}及0.5 mg阿托品進行靜脈注射,監測患者SBP、HR、SpO2及DBP情況,后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案進行干預。

肋間神經阻滯組患者采用超聲儀高頻直線探頭,健側取臥位,肩胛骨向外,兩臂向前且略向內旋,采用短軸平面內技術,獲取患者超聲圖并在此基礎上觀察針尖位置,使其處于肋間最內肌與肋骨下緣肋間內肌間,注射20 ml生理鹽水與10 ml 0.75%的左旋布比卡因混合局麻藥5 mL。全身麻醉組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后采用0.1 mg芬太尼、3 mg咪唑安定、50mg氯氨酮及30~40 mg異丙酚干預,同時輔助患者呼吸,依照患者病情變化加用異丙酚及氟芬等至手術結束。局部浸潤麻醉組患者參照文獻[6]使用30 mL的0.5%利多卡因對患者進行局部浸潤麻醉。

1.5 觀察指標

本組研究中對患者臨床療效進行調查,包括HR、SBP、DBP及SpO2。麻醉前及麻醉后90 min采集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血中T細胞亞群水平。手術前及術后蘇醒30 min時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量表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調查。

1.6 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中采用SPSS 20.0行統計學分析,采用百分率及均值±標準差拜師計數和計量資料,后行卡方及方差檢驗分析數據差異,若P<0.05則差異存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麻醉療效調查結果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麻醉前后三組患者SpO2、DBP水平無明顯變化(P>0.05),麻醉后三組患者SBP及HR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且麻醉后肋間神經阻滯組患者SBP及HR水平顯著低于局部浸潤麻醉組及全身麻醉組(P<0.05),詳見表1。

2.2 患者血中T細胞亞群調查結果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麻醉前后三組患者CD3+及CD8+T細胞亞群無明顯變化(P>0.05),麻醉后,肋間神經阻滯組患者CD4+T細胞亞群顯著高于局部浸潤麻醉組及全身麻醉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良性乳腺病變是現階段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女性常見病,目前臨床中多采用手術方案進行治療[7-8]。一般情況下,臨床中多采用切口局部浸潤麻醉方案進行治療,但一般情況下術前診斷不明惡性腫塊在手術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使用浸潤麻醉方案干預,采用局麻后則能導致患者出現局部壓力增大,導致腫瘤細胞散播[9-10]。此外,有研究顯示,局部麻醉后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組織水腫,進而導致結構困難,且采用全身麻醉方案干預時則會導致患者費用增高,且患者麻醉后蘇醒時間較長,多數患者并可能導致術后嘔吐、惡心等并發癥的發生[11-12]。肋間神經阻滯方案具有較高的術后鎮痛效果,且可有效避免全身麻醉及局部麻醉的缺點[13]。肋間神經阻滯麻醉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導致氣胸等并發癥的發生,而采用超聲引導方案可有效幫助麻醉醫師在綜合評估復雜神經解剖結構后再進行穿刺,并直接將穿刺針引導至目標神經,并確保注射藥物可在目標神經周圍擴散迅速產生神經阻滯效果[14-15]。

綜上所述,相較于局部浸潤麻醉及全身麻醉,采用肋間神經阻滯術對單側乳房切除術干預后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并改善患者T細胞亞群、VAS評分,肋間神經阻滯術更具優勢。但本組研究臨床樣本數較少,且臨床樣本數較少有待后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老年髖關節骨折患者行手術治療時不同麻醉方式對患者預后影響的比較[J].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32):29-30.

[2] 李響. 美國麻醉醫師協會分級在老年肝癌患者外科治療風險評估中的作用[J]. 實用老年醫學, 2015, ;29(9):755-758.

[3] 崔守勇,潘曉軍.硬膜外麻醉與局部浸潤麻醉對乳腺良性腫瘤切除術患者免疫指標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01):22-24.

[4] 孫守棧, 李亞雷, 李婷. 乳腺良性腫瘤切除術中局部浸潤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對比研究[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24):57-58.

[5] 王勇, 張元文. 老年胸外科手術患者應用肋間神經阻滯術后早期認知功能障礙及術后鎮痛情況觀察[J]. 中國醫學裝備, 2017, 14(8):102-105.

猜你喜歡
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全麻下腹腔手術時麻醉蘇醒期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影響
低劑量右美托咪定用于預防老年患者全麻蘇醒期譫妄的臨床及護理研究
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患者下肢骨科術后肺部并發癥的影響
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壓老年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臨床價值
咪達唑侖與鹽酸右美托咪定對子宮切除術患者全身麻醉恢復期影響
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康復新噴劑對支氣管插管術后咽喉并發癥的影響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術中的應用
麻醉方式對老年前列腺汽化術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
鼻導管吸氧去氮法對全麻患者誘導時血氣分析值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