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養結合模式下我國養老護理發展模式探析

2021-08-23 20:50周鵬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關鍵詞:醫養結合融合發展

周鵬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推動了社會格局發生了變化,人口老齡化給養老護理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醫護結合模式應運而生。在此基礎上,文章首先闡述了醫養結合模式與養老護理融合發展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現階段醫養結合模式下我國養老護理發展困境,最后提出了對應的優化策略,以期能給相關機構或者類似研究起一定的借鑒作用,推動養老護理模式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醫養結合;養老護理;發展;融合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293-01

人口老齡化加劇給我國未來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不僅僅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社會勞動力的數量,也對政府機構的公共管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18.70%,較之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了5.44個百分點,為了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態勢,政府機構推行了多項措施要求各個部門探索新的養老護理發展模式,醫養結合模式應運而生。[1]醫養結合模式是在傳統單純的為老人提供基礎的生活護理服務的基礎上引入醫療資源,將老人的醫療健康服務放在養老護理服務的首位,實現老年人醫療與養老護理的有機融合,最大程度上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養老護理服務。因此,醫養結合模式對老年人的養老護理有著極大的積極意義,是未來養老護理的必然發展趨勢。

1醫養結合模式與養老護理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1.1有助于養老機構完善養老醫療資源

現階段大部分養老機構提供的養老護理服務僅僅停留在為老人提供日常的生活起居照顧服務,缺乏充分的養老醫療保障資源,難以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因此醫養結合模式與養老護理融合有助于養老機構完善養老醫療資源,提高養老機構的養老護理服務質量。我國現階段養老機構床位的人均擁有率落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4%-7%,并且落后于發展中國家2%-3%,養老床位數量難以滿足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需求。[2]因此養老機構接受老年人的過程中常常會拒絕一些自身存在疾病、老年癡呆以及常年需要臥床等等身體狀態較差的老年人,難以發揮出養老機構的社會保障功能。然而這類老年人群體往往是最需要進行養老護理的一類群體,通過醫養結合模式與養老護理融合能夠有效解決養老機構在這類群體的護理服務中醫療保障資源匱乏的問題,促進養老機構能夠有能力為身體狀態較差的老年人提供養老護理服務。

1.2有利于醫院提供細致的養老護理服務

醫院在老年人養老護理中擁有最先進的技術水平,能夠給老年人提供全面穩定的醫療以及養老服務,最大程度上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然而醫療資源是有限的,難以保障所有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全方位的養老護理服務。由于現階段社會上其他養老機構缺乏完善的醫療保障設備,導致許多存在身體隱患或者身體狀態不佳的老年人基于風險的考慮選擇在醫院進行養老護理,使得醫院對于疾病的醫治功能受到了一定的消極影響,進而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醫養結合模式與養老護理融合能夠促進不同狀態的老年人群體選擇個性化的養老護理模式,推動養老機構能夠提供基礎的養老護理服務,幫助醫院最大程度上節省醫療資源,為需要的老年人群體提供更加細致的養老護理服務。

2現階段醫養結合模式下我國養老護理發展困境

2.1養老護理政策不夠完善

現階段我國養老護理政策難以有效推動養老護理領域長期持續發展,制約著醫養結合模式在養老護理中的應用,導致醫養結合與養老護理無法進一步有效融合。目前養老護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養老機構在老年人的養老護理過程中缺乏法制化管理,造成養老護理人員缺乏專業化服務精神,影響著老年人群體的養老護理體驗。同時,養老護理政策的不足影響著社會資本進入到養老服務領域,導致養老護理服務缺乏資金進行進一步的發展創新,進而造成醫養結合在養老護理中難以得到普及推行。此外,我國現階段的醫養結合模式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國家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編制,導致不同養老機構之間尚未形成統一管理模式,進而制約著養老護理的良性發展。

2.2養老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醫養結合模式與養老護理融合發展需要養老機構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保障養老機構在基礎的養老護理基礎上能夠提供更加高水平的醫療保障資源。然而在現階段的養老機構中,大多數養老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都相對不足,難以為身體狀態欠佳的老年人群體提供全面的養老護理,只有少數有大型醫院直接創辦或者醫院轉型的養老機構能夠進行醫養結合養老護理模式。從市場的發展角度來看,不同的養老機構允許在養老護理服務中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需要依照社會的實際需求均衡發展,提高應用醫養結合模式養老機構的比重,以滿足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但是現階段養老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難以保障養老護理中有效應用醫養結合模式,導致社會整體養老護理服務水平偏低。

2.3醫養結合專業養老護理復合型人才匱乏

據調查顯示,2020年我國一線城市養老護理人員持證上崗率僅為63.54%,二線城市以及以下可能更低,養老護理行業無證上崗的情況普遍存在。[3]現階段許多養老機構缺乏對于員工的培訓工作,導致養老護理人員缺乏良好的職業素養,在服務過程中僅僅能夠有效的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專業技能以及知識面難以達到養老護理元的工作標準,更加難以為老年人群體提供心理疏導以及醫療保健等專業措施。此外,護理院?,F階段缺乏專業性的養老護理專業,雖然部分院校設有老年護理相關的課程,然而課時難以保障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并且主要是以理論知識為主,缺乏具體的實踐培訓,導致養老護理領域專業性的復合型人才匱乏,醫養結合模式難以有效融合養老護理。

3醫養結合模式下養老護理發展路徑

3.1完善醫養結合模式下養老護理法律法規

養老護理領域的發展需要政府機構完善行業政策,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規以及加大資金的投入,充分發揮出政府引導社會投資的作用,推動醫養結合模式能夠在養老護理中有效地應用。首先,養老護理相關的法律制定需要有機融合養老與醫療,明確醫養結合模式下養老機構的設立標準、申請程序以及其他注意事項,保障醫養結合模式與養老護理的融合做到有法可依。同時,依據不同地區發展的差異化特征,能夠放寬制度推動養老服務的個性化發展。其次,政府機構可以鼓勵社會加大對養老護理領域的投資,給予民間養老機構一定的資金支持,放寬對于企業或者社會申辦養老機構的門檻,簡化醫養結合模式下養老護理機構管理模式,推動養老機構以及養老護理模式的多樣化發展。

3.2制定多樣化的醫養結合養老護理模式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不同老年人之間的身體狀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同時家庭經濟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國應該結合老年人的身體狀態以及家庭承受能力制定多樣化的醫養結合養護護理模式。首先,針對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養老護理資源投入。有家人陪伴的老年人建議其采用居家養老的方式,然后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如果存在問題在進行進一步處理,缺乏家人陪伴的老年人建議采用社區養老的方式,通過集體養老護理對老年人的身心進行有效護理。其次針對身體狀態存在問題的老年人群體,可以依據老年人的具體身體情況進行分層護理,為不同健康層級的老年人群體提供醫養結合精準養老護理服務。

3.3健全醫養結合模式下的養老護理培訓體系

醫養結合模式下養老護理的長期發展離不開專業性復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健全科學合理的培訓體系,構建專業的養老護理團隊。首先,可以在護理院校設立養老護理專業,設置兩到三年的養老護理課程,加強養老護理的理論研究并且保障充足的實踐訓練,強化醫養結合模式下養老護理人員的專業性。其次,養老機構需要構建完善的養老護理培訓體系,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慢性病康復、康復保健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在培訓理念中強調人文護理的應用,關注老年人群體的心理健康發展,提升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此外,養老機構可以為養老護理人員構建完整的晉升途徑,提升員工的職業認同感,激發護理人員的養老護理熱情。

結語

綜上所述,醫養結合模式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下養護護理的必然發展趨勢,有助于養老機構完善養老醫療資源,有利于醫院提供細致的養老護理服務。因此在實際的應用中,需要完善醫養結合模式下養老護理法律法規,制定多樣化的醫養結合養老護理模式,健全醫養結合模式下的養老護理培訓體系推動養老護理可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葉喆.醫養結合模式下我國養老護理發展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0,33(02)

[2]童立紡,宋延波,霍丹等.醫養結合模式下養老護理員分層培訓實踐[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02)

[3]王彩英,劉化俠,王祖麟等.醫養結合視角下養老護理知識體系的構建[J]護理研究.?2019,33(03)

猜你喜歡
醫養結合融合發展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區域發展篇
劉貴芳和總理談了談“醫養結合”
唐山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圖說共享發展
醫養結合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
圖說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