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下內鏡檢查的護理及安全管理探討

2021-08-23 20:50翟寧艷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關鍵詞:內鏡麻醉安全管理

翟寧艷

摘要:目的: 探討麻醉下內鏡檢查的護理及安全管理。 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接受麻醉胃腸鏡檢查及治療的患者中選取600例展開研究,病人都于內鏡室作麻醉之下胃鏡或者腸鏡診斷治療操作。年齡為18~30歲為實驗組,年齡為31~65歲為對照組。檢測病人的平均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 結果:2組病人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呼吸及血氧飽和度改變在內鏡檢查手術前、手術后的改變差異不存在顯著性(P>0.05)。實驗組發生呃逆5例,打鼾23例;對照組發生呃逆8例,打鼾21例。2組病人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均>0.05)。 結論:麻醉之下的內鏡運作療效確切,對于生命的體征影響較小,安全性較高,特別針對涉世不深,并需作內鏡檢查的病人十分適合。本研究麻醉以后沒有并發癥出現,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顯示手術前充分的準備,手術時密切的觀察與配合,手術以后加快恢復等科學的預防治療干預及護理為確保麻醉內鏡運作成功及降低并發癥的重點。

關鍵詞:麻醉;內鏡;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R614 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321-01

內鏡檢查采取鎮靜劑能追溯至1950年,由于當時內鏡鏡身的粗硬,對于患者的刺激較大。隨著內鏡裝置的改善,對于患者的負面刺激很大地降低,大量患者能夠于不鎮痛或者麻醉的情況之下進行檢查與治療[1];然而個別患者恐懼檢查,其“依從性”比較差,所以有必要于內鏡運行內作鎮靜或者麻醉從而利于實現操作。本文筆者探討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600例患有胃腸道疾病的病人于麻醉之下內鏡診斷與治療中的護理體會,現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擇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進行麻醉胃腸鏡檢查及治療的患者共600例,而胃鏡檢查468例,腸鏡檢查132;男性3631例,女性237例;年齡為18~65歲(38.2±3.6歲)。年齡為18~30歲為實驗組,年齡為31~65歲為對照組。按照美國麻醉學會術前的分級標準原則針對病人體格及重要臟器功能判斷都為I級與II級;消化道癥狀有上中腹痛267例,嘔吐121例,貧血90例,腹瀉95例,便血57例。全部病人都沒有服用安眠藥和抗精神病藥史,且經監護人簽定知情同意書及特殊檢查或者特殊治療同意書。

17.2方法

病人都于內鏡室作麻醉之下胃鏡或者腸鏡診斷治療操作。麻醉前認真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對患有嚴重的基礎性疾病患者先進行相關科室治療后在行麻醉下內鏡檢查。運用EG-601WR型胃鏡及EC-250WM5型腸鏡,做好一般內鏡消毒準備工作,且作好麻醉復蘇應急準備(含急救裝置與藥品)。作好手術前胃腸準備,胃鏡檢查之前首先口服胃鏡20ml膠漿,于左前臂或者右前臂構建“3通”靜脈通道,接連心電監護儀器,胃鏡運行運用鼻導管給O2;腸鏡運行采取面罩給O2,O2流量為每分鐘1~3L。首先經過靜脈一次性慢慢地推注1ug/kg芬太尼,然后慢慢地靜脈推注2mg/kg丙泊酚,到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以后始作胃腸鏡運作[2]。對肥胖患者可以遵醫囑靜脈注射納洛酮1ug/kg,1ug/kg芬太尼或0.1ug/kg舒芬太尼預防患者出現呼吸抑制效果級佳。具體根據個體對于內鏡運作地反應狀態,遵守醫囑追加1mg/kg丙泊酚,來保持其麻醉情況,全過程檢測病人的平均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且隨時向醫生匯報,到全內鏡運行完成。最終把受檢病人跟診床送到復蘇室,持續吸O2,心電監護到回復清醒情況。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統計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與并發癥。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統計處理。其中計數資料用%表示, 運用x2檢驗;而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運用t檢驗。如果P少于0.05,則說明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組患者麻醉內鏡檢查手術前、手術后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呼吸及血氧飽和度改變見表1。結果顯示,2組病人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呼吸及血氧飽和度改變在內鏡檢查手術前、手術后的改變差異不存在顯著性(P>0.05)。

實驗組發生呃逆5例,打鼾23例;對照組發生呃逆8例,打鼾21例。2組病人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均>0.05)。

3 討論

告知病人及家屬作該檢查的安全性及必要性,從而消除病人及家長的恐懼與焦慮情緒,且簽署有關的知情同意書,讓其可以自覺、安靜地配合運作。丙泊酚的起效快,蘇醒迅速(停藥以后1分鐘至10 分鐘患者清醒),并存在對抗嘔吐功效,然而單一地應用具提高呼吸循環阻滯的風險[3-4];芬太尼為阿片類型制劑,它導致欣快感、呼吸抑制及惡心嘔吐比較小,2者并用可以達到優良的麻醉療效,且可以降低丙泊酚用量[5]。所以主張集合使用藥物,能夠降低副作用的出現。因為手術過程中病人為無意識階段,對于疼痛沒有反應,所以于腸鏡運行中配合醫生遵守“循腔進鏡”的標準,輕柔插鏡,防止盲目地進鏡。于進鏡困難或者結襻的時候告訴醫生退鏡解襻,避免發生局部黏膜損傷、穿孔及出血等并發癥。此外病人麻醉以后肌肉松弛,亦應該注意幫助其翻轉體位,固定好肢體,將合適的體位擺好,避免摔傷。

選取比較粗肘正中靜脈、前臂大靜脈注藥及降低注射的速度能夠降低疼痛,內鏡運行的時候盡量地少注氣,手術完成多吸氣能夠降低腹脹腹痛,此外家屬的親情關懷亦可以于一定的程度之上降低疼痛,往往于半小時以后病人可以消除困倦及誘導性多語。有文獻指出,麻醉內鏡檢查以后將發生步態不穩、眩暈,能持續10 分鐘至20分鐘,臥床能降低眩暈,或者延遲二十分鐘喚醒患者能夠消除該并發癥[6]。所以手術以后尚須繼續地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臥床休息,吸氧。即便清醒以后亦應該臥床半小時,手術以后因為咽部不適,應該暫時地禁止入食,避免食物嗆咳或者誤入氣管造成窒息,體弱的病人應該靜脈補液。

綜上所述,麻醉之下的內鏡運作療效確切,對于生命的體征影響較小,安全性較高,并需作內鏡檢查的病人十分適合。本研究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顯示手術前充分的準備,手術時密切的觀察與配合,手術以后加快恢復等科學的預防治療干預及護理為確保麻醉內鏡運作成功及降低并發癥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吳金麗,曾祥剛.深度鎮靜麻醉下行腹腔內鏡檢查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處方藥,2015,(11):114.

[2]Riker RR,Picard JT,Fraser G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edation Agitation Scale for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 Med,1999,27:1325—1329.

[3]張陽,魏金聚.咪達唑侖聯合丙泊酚或哌替啶用于老年患者行胃腸鏡檢查的效果比較[J].承德醫學院學報,2020,37(2):131-134.

[4]劉陜嶺,周贊宮,劉愛杰,等.丙泊酚復合依托咪酯在無痛宮腔鏡中的應用[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9,40(8):584-586.

[5]王琴,吳文斌.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危重患者中的鎮痛/鎮靜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2):97-99.

[6]王洛偉,馬爽,宛新建.中國消化內鏡診療鎮靜/麻醉操作技術規范[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8,(1):946-949.

猜你喜歡
內鏡麻醉安全管理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內鏡止血的應用價值分析
內鏡止血在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應用
腰硬聯合麻醉與持續硬膜外麻醉應用在全子宮切除術中的作用
國際首創第五代消化內鏡(機器人內鏡)研制成功
分析比較經耳內鏡鼓膜切開與耳內鏡鼓膜穿刺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
全憑靜脈麻醉與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術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產科麻醉中腰硬聯合麻醉的應用探究
論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淺談現代汽車檢測技術與安全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