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帶常規化驗單,你能看懂嗎

2021-08-23 02:01陳炳蓉
健康之家 2021年4期
關鍵詞:滴蟲雜菌白帶

陳炳蓉

白帶是由前庭大腺、子宮頸腺體、子宮內膜的分泌物和陰道黏膜的滲出液、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混合而成,其形成過程與機體激素作用有直接聯系,內部含有白細胞、乳酸桿菌及陰道上皮脫落細胞等,具體劃分為生理性白帶、病理性白帶兩種。前者呈蛋清樣,量少、無異常氣味,待女性群體到達青春期時,雌激素逐漸分泌、有陰道分泌物排出。一般情況下,與排卵期接近時,是宮頸內膜腺細胞分泌最旺盛時期,不會對女性健康有不利影響。若白帶屬后者,則生殖道有炎癥出現,白帶的色、味、量出現明顯改變。

1白帶常規化驗單的檢測項目

1.1 PH值

研究表明,處于青春期的女性群體,機體受卵巢性激素刺激,促使較豐富的動物淀粉處于黏膜上皮細胞,陰道桿菌充分發揮分解作用機制將其逐漸轉變為乳酸,導致陰道內分泌物呈弱酸性,可有效預防致病菌大量繁殖于陰道,這是陰道的自凈作用。常規化驗白帶時,一般通過觀察PH來判斷是否有炎癥,PH參考值為4.0~4.5;如果存在陰道炎,則白帶的PH明顯升高,通常細菌性陰道炎患者的PH>4.5;假絲酵母菌感染的霉菌性陰道炎患者的PH多為4.0~4.7;而滴蟲性陰道炎患者的最適PH為5.5~6.0。

1.2 陰道清潔度

陰道清潔度根據上皮細胞、白細胞、乳酸桿菌和雜菌數量多少劃分為Ⅰ~Ⅳ度,具體分析如下:Ⅰ度:顯微鏡下存在大量的陰道上皮細胞和陰道桿菌,視野干凈;Ⅱ度:顯微鏡下存在較少的白細胞、較多陰道上皮細胞和陰道桿菌,其中可能還摻雜有少量雜菌、膿細胞;Ⅲ度:顯微鏡下可見少量陰道桿菌和較多雜菌與膿細胞,提示有較輕的陰道炎癥;Ⅳ度:顯微鏡下未見陰道桿菌,存在少量上皮細胞,大量存在膿細胞、雜菌,提示有較重的陰道炎癥。若陰道清潔度屬Ⅰ~Ⅱ度,說明白帶正常;若陰道清潔度屬Ⅲ~Ⅳ度,說明白帶異常,表示存在炎癥。

1.3 霉菌與滴蟲

從臨床實際情況來看,白帶常規化驗單中,霉菌與滴蟲檢查具有可行性、有效性。處理白帶后,借助顯微鏡觀察,可根據具體形態盡早明確機體是否存有滴蟲、霉菌等。若確實存在,不考慮具體數量,均利用“+”代表,但并未對其感染的嚴重程度進行說明,最好再做一個感染程度的檢查。

1.4 胺試驗

胺試驗主要用于診斷細菌性陰道炎。其試驗方法是取少量陰道分泌物白帶放在玻片上,然后加入2.5 mol/L氫氧化鉀1~2滴。如果有細菌性陰道炎,會產生魚腥味,是由于厭氧菌產生的胺與氫氧化鉀發生堿化作用后,釋放氨氣所致。

1.5 線索細胞

線索細胞是陰道脫落的鱗狀上皮細胞上黏附大量加德納菌及其它短小桿菌而形成。既往研究發現,若機體患有細菌性陰道炎,經懸滴涂片顯示,陰道上皮表面看起來顯得粗糙、有斑點和顆粒,細胞邊緣不整齊,導致細胞模糊不清,這也是細菌性陰道炎最特異和最敏感的特征。一般結合PH異常、胺試驗呈陽性和存在線索細胞可診斷為細菌性陰道炎。

2常見白帶類型、預防對策

2.1 正常白帶

正常的白帶呈白色糊狀或蛋清樣,黏稠,無腥臭味,量少,稱為生理性白帶。白帶中的水分使女性的陰道處于濕潤狀態,能減少陰道前后壁之間的摩擦,保護陰道壁不受損傷;同時,這種濕潤狀態使婦女的陰道潤滑并富有彈性,有利于提高性生活質量。

2.2 黃色白帶

若平時發現內褲上的分泌物呈現為黃中帶淺綠色、黃色,氣味表現為怪味,還伴有泡沫,有時呈外陰瘙癢、燒灼感等具體表現,此時表示陰道正在報警,可能有滴蟲正在對陰道進行“騷擾”。

有資料提出,性生活傳播和間接傳播是陰道滴蟲病最常見的兩種傳播形式,日常生活中女性需加以重視,具體方法為:①徹底與病菌絕緣。一般情況下,女性群體進行外出游玩時,需盡量攜帶一次性坐便墊。因為當攜帶滴蟲者的分泌物對公共浴池座椅、公共廁所的坐便器等造成污染后,若浴具未經徹底消毒,后來者直接坐到座椅、坐便器上,極易增加傳染風險。②合理性生活。若女方患有滴蟲性陰道炎,夫妻間需要共同治療,防止男方作為帶菌者產生交叉感染。

2.3 白色凝乳狀白帶

日常生活中,若女性群體有嚴重外陰瘙癢或灼痛、白帶呈豆腐渣狀或乳酪狀凝結于內褲,患者可能得了霉菌性陰道炎。研究表明,霉菌又被稱為白色念珠菌,平時多在人體的皮膚、黏膜、消化道及其他臟器中生存。若機體免疫力、抵抗力明顯下降,則白色念珠菌不斷繁殖,達到一定數量就反映為霉菌性陰道炎。在日常生活預防方面,具體流程為:①適度清洗外陰。一般情況下,每日采用溫水對外陰進行清洗、可達到預防疾病的作用。不要利用清潔劑過度清洗外陰,尤其沖洗陰道,否則極易對陰道內正常的微生物群落造成直接破壞,反而給霉菌帶來可乘之機。②減少衛生護墊使用次數。部分女性群體擔心陰道分泌物將內褲弄臟,多采用衛生護墊維持清潔,但長期使用極易影響陰道透氣性,機體長期處于潮濕環境,給細菌的不斷繁殖帶來便利,增加患病風險。

2.4 褐色白帶

部分女性群體主訴,白帶中有血絲混入,呈膿鼻涕樣、褐色。一般情況下,患者可能患有慢性宮頸炎或宮頸炎,但是否發生惡變需進一步檢測。引起慢性宮頸炎的病原體有病毒、細菌、支原體、滴蟲、真菌及衣原體等,也可能是人工流產、分娩等造成宮頸損傷后病原菌入侵導致。稀薄如水樣或米泔狀,有腥臭味的陰道排液,見于晚期宮頸癌、陰道癌或黏膜下肌瘤伴感染。間斷性排出清澈、黃紅色或紅色水樣白帶,應考慮輸卵管癌的可能。日常預防措施有:固定的性伴侶、接種宮頸癌疫苗、定期到醫院實行TCT宮頸檢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猜你喜歡
滴蟲雜菌白帶
津津常潤話白帶
9611例孕期婦女陰道分泌物結果分析
陰道分泌物病原學檢測分析
宮頸上皮內瘤變與生殖道感染的相關性研究
茶樹菇感染雜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生產食用菌 石灰用途廣
交換生的計謀
孕期白帶增多,是怎么回事
白帶鋸蛺蝶幼蟲和蛹的營養成分比較分析
雜菌污染對固態發酵食醋返混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