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方縣黑線姬鼠種群繁殖參數的年齡和季節變化

2021-08-23 01:58龍貴興游雪彭忠勇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13期
關鍵詞:大方縣

龍貴興 游雪 彭忠勇

摘 要:黑線姬鼠是大方縣農田害鼠優勢種之一。為摸清黑線姬鼠繁殖參數的年齡和季節變化情況,對貴州省大方縣2008—2020年稻田、旱地鼠情調查中捕獲的270只黑線姬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種群性比為1.06,平均懷孕率為28.78%,平均胎仔數為5.48只,平均睪丸下降率為79.39%,平均繁殖指數為0.81;幼年組性未成熟,不參與繁殖,亞成年組、成年Ⅰ組、成年Ⅱ組、老年組均可參與繁殖,不同年齡種群繁殖力存在顯著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懷孕率、胎仔數、睪丸下降率、繁殖指數均不斷增加,成年Ⅱ組和老年組為主要繁殖群主體;不同季節種群繁殖存在顯著差異,冬季無繁殖個體,繁殖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秋季,而春季和秋季為主要繁殖季節。

關鍵詞:黑線姬鼠;繁殖參數;年齡變化;季節變化;大方縣

中圖分類號 S44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3-0037-03

Abstract: Apodemus agrarius is one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Dafang County. To find out the age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reproduction parameters of Apodemus agrariu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270 Apodemus agrarius captured in rice field and dry land in Daf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pulation ratio is 1.06, the average pregnancy rate was 28.78%, the average litter size was 5.48, the mean rate of testicular decline was 79.39% and the average reproduction index was 0.81. Young immature was not involved in breeding, sub-adult group, adult group I, adult group II, elderly group can participate in reproduc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ecundity among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ages. As they got older, the pregnancy rate, litter size, testicular decline rate, reproductive index are increasing, adult group II and aged group were the main reproductive group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pulation reproduction in different seasons, no breeders in winter, breeding is concentrated in spring, summer, autumn, spring and autumn were the main seasons of breeding group.

Key words: Apodemus agrarius;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Age variation; Seasonal variation; Dafang

黑線姬鼠(Apodemus agrarius)在我國分布廣,危害重,是我國農田主要害鼠之一,在貴州省農田內也廣泛分布,危害較為嚴重。據楊再學等報道,1984—2010年黑線姬鼠占貴州省農田害鼠的62.57%[1],2011—2016年占農田害鼠的64.88%[2],是貴州省農田害鼠優勢種。黑線姬鼠在大方縣農田中,對玉米、水稻、小麥、蔬菜等作物產生嚴重危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據龍貴興、趙芳等報道,1996—2008年黑線姬鼠占大方縣農田害鼠的19.56%[3],1995—2014年占農田害鼠的22.01%[4],也是大方縣農田害鼠優勢種之一,在大方縣呈逐年上升趨勢。鼠類種群繁殖特征變化直接影響未來鼠類種群動態,研究鼠類繁殖特征可以及時掌握未來種群動態發生趨勢,為進一步做好鼠類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據。為此,國內許多地區先后對黑線姬鼠種群繁殖特征開展了深入研究,如北京[5]、江西[6]、四川[7-8]、山東[9]、湖南[10]等地,貴州省也作了不少研究報道,如余慶縣[11-17]、雷山縣[18]、甕安縣[19-20]、息烽縣[21-22]、岑鞏縣[23]等。趙芳等[4]對1995—2014年大方縣農田黑線姬鼠種群數量動態及種群繁殖特征進行了研究。筆者針對2008—2020年大方縣農田黑線姬鼠不同年齡組、不同季節種群繁殖特征的變化情況進行了研究,以進一步豐富黑線姬鼠種群生態學資料,為農田黑線姬鼠種群數量動態預測和科學防控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概況 調查地點設在貴州省大方縣小屯鄉市院村,海撥1377m,年平均氣溫13.9℃,年降雨量1000mm,無霜期137d,主要種植糧食作物為水稻、玉米、馬鈴薯等,經濟作物為魔芋、蔬菜、果樹等。

1.2 調查方法及內容 調查方法為夾夜法,調查工具采用7cm×17cm木板鼠夾,花生仁作誘餌,在田間布夾直線或曲線排列,行夾距5m×50m,晚放晨收。在每月5—15日對旱地、稻田2種生境類型地開展1次調查,其中,2008—2012年每月在2種生境類型地各置夾200個,2013—2020年每月在2種生境類型地各置夾150個。將每月捕獲的黑線姬鼠進行編號,測量體長、尾長、后足長、耳長,稱量體重和胴體重,同時觀察其繁殖狀況,獲取其性別、懷孕率、胎仔數、睪丸下降率、繁殖指數等有關數據。調查時間為2008—2020年,共12年,累計調查156月(次)。

1.3 種群年齡鑒定方法 參照楊再學等[24]制定的黑線姬鼠年齡劃分方法,將黑線姬鼠種群年齡劃分為幼年組(Ⅰ)、亞成年組(Ⅱ)、成年Ⅰ組(Ⅲ)、成年Ⅱ組(Ⅳ)、老年組(Ⅴ)5個年齡組。以體重為年齡劃分指標,各年齡組劃分標準為:幼年組(Ⅰ):體重≤16.0g;亞成年組(Ⅱ):體重16.1~23.0g;成年Ⅰ組(Ⅲ):體重23.1~29.0g;成年Ⅱ組(Ⅳ):體重29.1~37.0g;老年組(Ⅴ):體重>37.0g。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年齡組種群性比變化 2008—2020年貴州省大方縣共捕獲的270只黑線姬鼠中,雌鼠139只,雄鼠131只,種群性比(雌/雄)1.06。經χ2測驗,雌雄個體數量無顯著性差異(χ2=0.18<χ20.05),性比符合1∶1的關系。不同年齡組種群性比差異較大,以老年組種群性比最高,種群性比為2.75,以成年Ⅱ組最低,種群性比為0.89。各年齡組種群性比大小順序為老年組>亞成年組>成年Ⅰ組>幼年組>成年Ⅱ組(表2)??傮w來看,幼年組、亞成年組、成年Ⅰ組種群性比均高于1,3個年齡組的平均種群性比為1.06,說明年輕個體中雌鼠略多于雄鼠,年老個體中成年Ⅱ組雄鼠明顯多于雌鼠,而老年組的雌鼠是雄鼠的2.75倍,由于捕獲老年組個體的標本數較少,在實際工作中不具有代表性。

2.2 不同年齡組種群繁殖參數變化

2.2.1 懷孕率 由表2可知,2008—2020年大方縣捕獲的139只黑線姬鼠雌鼠平均懷孕率為28.78%,不同年齡組懷孕率存在明顯差異。其中,雌鼠幼年組性未成熟,無懷孕個體;亞成年組有少量個體參與繁殖,平均懷孕率為8.70%;成年Ⅰ組參與繁殖的個體逐漸增多,平均懷孕率為15.71%;成年Ⅱ組、老年組懷孕率迅速增加,懷孕率為48.48%~100.00%,平均懷孕率為61.36%,顯著高于總體平均懷孕率。因此,成年Ⅱ組、老年組是黑線姬鼠繁殖主體。

2.2.2 胎仔數 由表2可知,捕獲的40只黑線姬鼠孕鼠平均胎仔數5.48只,胎仔數最多8只,最少2只,以6只最多,占總孕鼠數的45.00%,胎仔數的分布特征為常態分布,4~6只是黑線姬鼠懷孕鼠的主要胎仔數,占總孕鼠數的90.00%。從不同年齡組來看,以亞成年組的平均胎仔數最多,平均為7.00只,成年Ⅰ組最低,平均為4.73只??傮w來看,成年Ⅰ組以后,平均胎仔數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2.2.3 睪丸下降率 由表2可知,捕獲的131只黑線姬鼠雄鼠平均睪丸下降率79.39%,不同年齡組睪丸下降率也顯著不同。其中,雄鼠幼年組性未成熟,無睪丸下降個體,不參與繁殖;亞成年組部分個體性成熟,睪丸開始下降,睪丸下降率47.62%;隨著年齡的增加,睪丸下降率也逐漸增加,成年Ⅰ組、成年Ⅱ組和老年組睪丸下降率達83.58%~100.00%,平均睪丸下降率87.04%。由此可見,成年Ⅰ組、成年Ⅱ組和老年組是黑線姬鼠雄鼠的繁殖主體。

2.2.4 繁殖指數 由表2可知,2008—2020年大方縣黑線姬鼠平均繁殖指數為0.81。幼年組繁殖指數為0,說明黑線姬鼠幼年組性未成熟,不參與繁殖;亞成年組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繁殖指數逐漸增高,以成年Ⅱ組、老年組繁殖指數最高,分別為1.29和4.20。從繁殖指數來看,成年Ⅱ組和老年組是黑線姬鼠的繁殖主體。

2.3 不同季節種群繁殖參數變化 按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四季統計表明,黑線姬鼠懷孕率以春季最高,為38.24%,其次是夏季和秋季,懷孕率分別為33.33%和34.09%,冬季無懷孕鼠;冬季懷孕率與春季、夏季、秋季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而春季、夏季、秋季之間無顯著差異。胎仔數以秋季最高,春季、夏季次之,冬季無胎仔數。睪丸下降率以夏季最高,為95.74%,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分別為84.00%和72.09%,冬季最低,為43.75%;冬季睪丸下降率與春季、夏季、秋季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而春季、夏季、秋季之間無顯著差異。繁殖指數以秋季最高,為1.30,其次是春季和夏季,分別為0.90和0.72??傮w來看,大方縣地處貴州省西北部高寒山區,冬季氣溫低,食物短缺,黑線姬鼠在當地不繁殖;春季氣溫回升,黑線姬鼠開始繁殖;夏季由于氣溫較高,黑線姬鼠繁殖受到限制;秋季氣溫適宜,食物充足,黑線姬鼠繁殖力較高。由此可見,黑線姬鼠種群繁殖受氣候條件和食物條件的影響較大。

3 結論與討論

2008—2020年貴州省大方縣捕獲的270只黑線姬鼠種群繁殖參數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平均種群性比為1.06,不同年齡組種群性比差異較大,以老年組種群性比最高,成年Ⅱ組最低,這與鄭元利等[13]報道的余慶縣黑線姬鼠不同年齡組種群性比變化特征略有不同。黑線姬鼠平均懷孕率為28.78%,平均胎仔數為5.48只,平均睪丸下降率為79.39%,平均繁殖指數為0.81。幼年組性未成熟,不參與繁殖,亞成年組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懷孕率、胎仔數、睪丸下降率、繁殖指數均不斷增加,說明黑線姬鼠種群年齡越大,繁殖能力越強。不同年齡組之間種群繁殖力存在顯著差異,成年Ⅱ組和老年組為主要繁殖群體,這與白智江[12]、鄭元利[13]等報道余慶縣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間黑線姬鼠不同年齡組種群繁殖參數變化特征略有不同,這可能與2地的氣候條件、食物條件、環境條件差異等因素有關。大方縣黑線姬鼠在冬季不繁殖,這與貴州省各地報道的在冬季出現少量黑線姬鼠繁殖個體稍有差異[11-24],春季、夏季、秋季是主要繁殖季節。不同季節種群繁殖存在明顯差異,在春季和秋季出現2個懷孕高峰期,這與余慶縣黑線姬鼠在4—5月和8—9月[15-17]、雷山縣在4—5月和8—9月[18]、甕安縣在4—5月和8—9月[19]、息烽縣在3—4月和8—9月[21]、岑鞏縣在4月和9月[23]出現2次懷孕高峰期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參考文獻

[1]楊再學,金星.貴州省農區鼠害監測結果與災變規律分析[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6,25(3):197-202.

[2]楊再學,金星,劉晉,等.貴州省1984—2010年農區鼠情監測結果分析[J].農學學報,2011,1(7):11-17.

[3]龍貴興,羅文忠,劉瓊華,等.大方縣農區鼠類種群組成及種群數量預測[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6):102-105.

[4]趙芳,龍貴興,楊再學,等.黔西北地區農田黑線姬鼠種群數量動態及繁殖特征變化[J].亞熱帶農業研究,2015,11(1):46-50.

[5]張潔.北京地區黑線姬鼠種群年齡結構和繁殖的研究[J].獸類學報,1989,9(1):41-48.

[6]葉正襄,汪篤棟,龍丘陵,等.安義農區黑線姬鼠種群繁殖生態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1990,2(2):63-69.

[7]羅會華,汪濟全,胡玉華,等.黑線姬鼠種群生態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0,12(2):133-136.

[8]李容,劉自遠,劉成福,等.四川省開江縣黑線姬鼠種群動態及繁殖生態研究[J].醫學動物防制,2009,25(5):321-323.

[9]劉運喜,吳欽永,王增軍,等.費縣地區黑線姬鼠繁殖情況初步觀察[J].預防醫學文獻信息,1996,2(4):338-339.

[10]王勇,陳安國,李波,等.洞庭平原黑線姬鼠繁殖特征研究[J].獸類學報,1994,14(2):138-146.

[11]楊再學,郭永旺,王登,等.貴州地區黑線姬鼠種群繁殖特征[J].動物學雜志,2016,51(6):939-948.

[12]白智江,楊再學,秦治勇,等.余慶縣黑線姬鼠種群繁殖參數的年齡變化[J].中國植保導刊,2016,36(7):43-47.

[13]鄭元利,楊再學,胡支先.余慶縣2006—2010年黑線姬鼠不同年齡組種群繁殖參數的變動規律[J].江西農業學報,2011,23(10):11-13.

[14]楊再學,鄭元利,郭永旺,等.黑線姬鼠不同體重種群繁殖力變化[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9):348-352.

[15]楊再學,鄭元利,郭永旺,等.黑線姬鼠不同胴體重種群繁殖力變化[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8,27(5):407-410.

[16]楊再學,鄭元利,金星.黑線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種群繁殖參數及地理分異特征[J].生態學報,2007,27(6):2425-2434.

[17]楊再學.黑線姬鼠種群繁殖特征的研究[J].貴州農業科學,1996,24(1):15-19.

[18]文炳智,楊再學.雷山縣黑線姬鼠種群數量變態及繁殖參數變化[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15,34(1):13-17.

[19]李恩濤,楊再學,周全忠,等.甕安縣黑線姬鼠種群繁殖參數變化規律[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13,32(5):393-396.

[20]李恩濤,周全忠,李躍輝,等.甕安縣黑線姬鼠種群數量變化規律[J].江西農業學報,2013,25(10):93-95.

[21]李梅,潘世昌,楊再學.息烽縣黑線姬鼠種群繁殖特征變化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2015,35(11):49-51.

[22]潘世昌,張雪瓊,張朝仙,等.農田黑線姬鼠的發生規律及治理技術[J].貴州農業科學,2003,31(2):16-19.

[23]雷邦海.岑鞏縣黑線姬鼠的生態初步觀察[J].動物學雜志,1993,28(3):32-35.

[24]楊再學,鄭元利,胡支先,等.黑線姬鼠種群年齡組劃分標準比較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2,15(1):112-115.

(責編:徐世紅)

猜你喜歡
大方縣
白布河畔蒼鷺飛
夏日荷景
貴州民族地區企業扶貧模式運行機制研究
退耕還林對生態的影響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My Last Weekend
大方縣天麻栽培田間管理技術
My Best Friend
2012-2013年本縣傳染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大方縣近50 a來降水變化特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