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可辛”在安定區馬鈴薯上應用效果試驗

2021-09-02 07:11陳克儉李繼明趙維濤武漢軍
農業科技通訊 2021年8期
關鍵詞:安定區基施塊莖

陳克儉 李繼明 楊 瑩 趙維濤 武漢軍

(定西市安定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甘肅定西743000)

定西市安定區境內溝壑縱橫、土地貧瘠,土壤中鋅含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鋅缺乏癥在當地的農村較為普遍。長期以來人們在農業生產中只注重施用大量元素,而忽略了微量元素的適量施入,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限制了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提高。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從數量向品質轉化,合理施用微肥越來越重要。馬鈴薯是安定區的主導產業,在人們的飲食結構中必不可少,通過提高馬鈴薯塊莖中的鋅含量,可以增加人體對鋅的攝入量,進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為此,筆者選取美可辛肥料,分梯度進行基施,以篩選最佳基施用量,為旱作栽培條件下馬鈴薯主產施用微肥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葛家岔鎮北坪村一農戶的梯田地中,試驗地前茬為玉米,黑壚土,海拔2 137 m,年平均降雨量350 mm,平均氣溫6.4℃,≥10℃有效積溫2 243.5℃。播前采樣化驗,耕層土壤(0~20 cm)含有機質11.27 g/kg、速效氮173.00 mg/kg、速效磷10.32 g/kg、速效鉀352.00 mg/kg、鋅0.62 mg/kg。在春季覆膜播種時,結合整地,施農家肥30 000 kg/hm2、史丹利馬鈴薯配方專用肥(N、P2O5、K2O為15∶15∶20)900 kg/hm2。

1.2 試驗材料

參試馬鈴薯品種為隴薯7號。肥料為美可辛(N、P2O5、S、Zn為12∶40∶10∶1),由山東美可辛肥業有限公司生產。

1.3 試驗方法

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試驗設計,設5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排列,小區面積28.8 m2(4.8 m×6.0 m),處理為①基施美可辛450 kg/hm2;②基施美可辛600 kg/hm2;③基施美可辛750 kg/hm2;④基施美可辛900 kg/hm2;⑤當地常規施肥(CK)。

各處理采用黑色地膜覆蓋單壟雙行壟側栽培模式。選用寬90 cm、厚0.012 mm的黑色地膜,壟寬70 cm、高15 cm,壟溝寬40 cm,馬鈴薯種植于壟側,播種密度52 500株/hm2。試驗于2020年4月25日播種,10月15日收獲。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同大田。

1.4 數據處理

(1)生育期調查:隨機調查播種期、出苗期、現蕾期、開花期、成熟期、收獲期。

(2)收獲后土壤測定:不同小區0~20 cm土壤鋅含量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

(3)測定馬鈴薯薯塊播種前和收獲后的鋅含量:用HNO3-H2O2消煮,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

(4)馬鈴薯收獲后產量測定和生育期生物性狀調查。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生育期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生育期有較明顯的影響,以基施美可辛750 kg/hm2的生育期最長,為146 d,較當地常規施肥(CK)長8 d;其次是基施美可辛600 kg/hm2處理,較當地常規施肥(CK)長6 d,最短的是基施美可辛900 kg/hm2處理,為136 d,較當地常規施肥(CK)提前2 d。說明過多基施美可辛,會引起馬鈴薯生育期縮短,影響馬鈴薯的產量。

表1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生育期的影響

2.2 不同處理對土壤含鋅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基施美可辛用量的增加,土壤中的鋅含量也在增加,其中基施美可辛900 kg/hm2處理試驗前后土壤鋅含量差值為0.16 mg/kg,基施美可辛750 kg/hm2處理試驗前后土壤鋅含量差值為0.12 mg/kg,基施美可辛600 kg/hm2處理試驗前后土壤鋅含量差值為0.09 mg/kg,基施美可辛450 kg/hm2處理試驗前后土壤鋅含量差值為0.06 mg/kg。

表2 不同處理對土壤含鋅量的影響

2.3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塊莖含鋅量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隨著基施美可辛用量的增加,馬鈴薯塊莖中的鋅含量也在增加,但基施美可辛達到一定的用量以后,塊莖中的鋅含量不再增加。其中以基施美可辛750 kg/hm2處理試驗前后馬鈴薯塊莖中鋅含量增加最多,為8.1 mg/kg;其次是基施美可辛900 kg/hm2處理,為5.7 mg/kg;最低的是基施美可辛450 kg/hm2處理,為1.8 mg/kg。由此可見,采取基施鋅肥的方法,可使馬鈴薯塊莖中的鋅含量增加。

表3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塊莖含鋅量的影響

2.4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經濟性狀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各處理出苗率最高的是基施美可辛600 kg/hm2處理和基施美可辛600 kg/hm2處理,均為98.5%,較當地常規施肥(CK)高0.3個百分點;其次是基施美可辛900 kg/hm2處理,為98.4%,較當地常規施肥(CK)高0.2個百分點;最低的是基施美可辛450 kg/hm2處理,為98.3%,較當地常規施肥(CK)高0.1個百分點。株高最高的是基施美可辛750 kg/hm2處理,為83.7 cm,較當地常規施肥(CK)高8.5 cm;其次是基施美可辛600 kg/hm2處理,為78.5 cm,較當地常規施肥(CK)高3.3 cm;最低的是基施美可辛900 kg/hm2處理,為68.5 cm,較當地常規施肥(CK)低6.7 cm。單株結薯數最高的是基施美可辛750 kg/hm2處理,為9.2個,較當地常規施肥(CK)高1.7個;其次是基施美可辛600 kg/hm2處理,為8.1個,較當地常規施肥(CK)高0.6個;最低的是基施美可辛900 kg/hm2處理,為6.8個,較當地常規施肥(CK)低0.7個。單株結薯重最重的是基施美可辛750 kg/hm2處理,為0.71 kg,較當地常規施肥(CK)重0.14 kg;其次是基施美可辛600 kg/hm2處理,為0.64 kg,較當地常規施肥(CK)重0.07 kg;最低的是基施美可辛900 kg/hm2處理,為0.51 kg,較當地常規施肥(CK)輕0.06 kg。大中薯率最高的是基施美可辛750 kg/hm2處理,為71.3%,較當地常規施肥(CK)高10.9個百分點;其次是基施美可辛600 kg/hm2處理,為66.5%,較當地常規施肥(CK)高6.1個百分點;最低的是基施美可辛900 kg/hm2處理,為51.8%,較當地常規施肥(CK)低8.6個百分點。

表4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經濟性狀的影響

2.5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各處理產量最高的是基施美可辛750 kg/hm2處理,為37 824 kg/hm2,較當地常規施肥(CK)處理增產7 928 kg/hm2,增產率26.5%;其次是基施美可辛600 kg/hm2處理,為33 900 kg/hm2,較當地常規施肥(CK)處理增產4 005 kg/hm2,增產率13.4%;最低的是基施美可辛900 kg/hm2處理,為26 632 kg/hm2,較當地常規施肥 (CK)處理增產-3 264 kg/hm2,增產率為-10.9%。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F=8.36>F0.1=7.01,差異極顯著。

表5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3 討論

安定區在馬鈴薯種植施肥時,多采用基施的方法,后期由于天氣干旱很少用追肥的辦法來補充作物對養分的需求。因此,通過基施鋅肥的辦法來提高馬鈴薯塊莖中的鋅含量是首選的技術措施。試驗選用含鋅肥料“美可辛”進行不同用量基施,篩選最佳施用量。試驗結果表明,以基施美可辛750 kg/hm2處理為最好,不影響馬鈴薯生育期,施用后馬鈴薯塊莖中鋅含量最高,達到8.1 mg/kg,單株結薯數和單株結薯重分別達到9.2個、0.71 kg,產量也最高,為37 824 kg/hm2,較當地常規施肥(CK)處理增產7 928 kg/hm2,增產率26.5%??梢?,在安定區旱作栽培條件下,美可辛基施以750 kg/hm2為宜,施用過少增產和品質提高不明顯,過多易產生肥害并造成馬鈴薯減產。

猜你喜歡
安定區基施塊莖
遮陰處理對白及塊莖產量和有效成分的影響
環境與植物激素對馬鈴薯塊莖休眠與萌發的影響研究
體育人類學研究中的塊莖范式新嘗試——《作為文化塊莖的傳統武術: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序
不同鋅肥與氮肥施用水平互作對馬鈴薯生長特性及產量的影響
短期窖藏下馬鈴薯塊莖品質指標的變化趨勢
水稻鉀素后移調控技術研究
定西市安定區鳳翔幼兒園
寧夏引黃灌區水稻鋅錳微肥應用效果分析
定西市安定區耕地主要養分含量分析
定西市安定區馬鈴薯新品種引進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