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機械插秧推廣策略

2021-09-06 11:36黃勤梁
云南農業 2021年8期
關鍵詞:瀾滄插秧機秧田

黃勤梁

(瀾滄縣科技培訓中心,云南瀾滄 665600)

瀾滄縣水稻種植一直沿用傳統人工育秧方式,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嚴重束縛了生產力,改變水稻傳統種植方式,已經成為農機部門的首要任務和職責所在。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提到農業現代化的問題,不難看出,今后農業生產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轉變,所以推廣水稻機械化插秧是瀾滄縣提高糧食產量,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 推廣現狀

2010年瀾滄縣農機中心在上允鎮千崗村開始示范水稻機械化插秧,當年經農業技術專家測產,比常規種植產量增加60 kg以上。之后,每年繼續加大推廣力度,到2019年,全縣水稻機插面積達466.93 hm2,推廣插秧機71臺,水稻機插秧推廣工作走在了普洱市的前列。

2 推廣價值

瀾滄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采取宣傳培訓、農戶報名、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農戶的方式,在規范化育秧、水稻機械化插秧、常規化秧田管理等方面進步很大。通過幾年的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瀾滄縣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的技術措施,機插秧技術逐漸推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非??捎^。

2.1 節省秋田

機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營養土為載體的標準化育秧,育成后的秧苗根系盤結形成毯塊狀,采用機插秧每畝大田僅需軟盤15個,秧田凈面積3 m2,而人工育秧需要秧田30 m2,機插育秧每畝節約27 m2,節省了秧田面積,增加了稻田復種指數。

2.2 節約水肥

機插育秧在育苗期集中管理,可以提高肥、水、藥的使用效果,減少施用量,在大田生長期采用薄水活棵、淺水促分、間歇灌溉的灌水管理方式,可節省大量的水資源,適當調節用肥比例及用肥時間,大量提高施肥效果,確保稻米的高產、優質、安全。

2.3 省工節本

機插秧與傳統手工種植方式相比,可大幅降低育秧和栽插環節的勞動強度,有明顯的省工優勢,一般人工栽插每畝需4個工日,而采用久保田兩行機栽插每畝只需0.13個工日,兩者相比工作效率明顯提高,用工量明顯減少,保證了農時。此外,機插軟盤育秧流程與技術工藝簡潔明了,適用性廣,投資少。

2.4 高產穩產

水稻機插秧實現了寬行、淺栽、定穴、帶土移栽,加之使用軟盤育秧稀植秧苗,發根快且根系發達,機插后一般2 d就產生新根,比人工插秧早3~4 d,秧苗生長茁壯,穗大粒多。新技術示范效應十分突出,機插秧比傳統栽插增產20%左右,增產效果明顯。

3 存在的問題

3.1 育秧難度大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主要務農勞力年齡偏大,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在傳統育插秧思想和機插技術復雜性的雙重影響下,認為機械育插秧技術既繁又難,還不如人工插秧簡單,對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接受有較多思想顧慮。同時農民沒有嚴格按照插秧機使用的秧苗要求進行育苗,經驗不足,育秧技術沒掌握好,加上育秧管理不善,容易導致出苗不齊、秧苗燒壞等問題。

3.2 農機與農藝難融合

機插種植技術,需要農機與農藝結合與協調。目前,機插秧最薄弱的環節是配套育秧農藝,包括選種搭配、浸種催芽處理、育秧軟盤泥土厚度、均勻播種、秧苗管理等都必須運用得當。部分農民只相信自己親手插的秧靠得住,總認為機插秧不過關、不可靠、不高產;有的農戶對產量多少、季節早晚無所謂。近年來,人工拋秧和水稻直播技術在農村逐步推廣應用,加上農機、農藝推廣分屬農機和農業部門,農機與農藝難融合。

3.3 技術保障力量薄弱

由于現在推廣的插秧機都是一些新型高性能插秧機,如操作不當易出故障,影響機插質量。目前,瀾滄縣推廣的是日本久保田水稻插秧機,缺少修理技術力量和零配件供應,并且機手又多數對機器的使用維修與日常養護缺乏經驗,如發生較大故障,只好請第三方售后服務人員來修理,既誤農時,又影響插秧機的作業效率。

3.4 機插秧成本太高

農民的水稻機械化育插秧認識比較模糊,對發展前景信心不足,再加上機插機具價格昂貴,投入成本太高,購置補貼無保障。

3.5 缺乏推廣經費

縣級財政困難,雖然給予一定的購機補貼,但缺少推廣工作經費,影響了水稻機械化插秧工作開展。

4 對策及建議

4.1 加大宣傳力度,消除農戶思想顧慮

水稻插秧機推廣主體是種糧大戶和農業服務組織,要全面推廣機插技術,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宣傳新型插秧機的優越性,讓更多的農戶認識機插技術,消除思想顧慮。一是組織現場演示。組織召開由鄉鎮農技人員、種糧大戶和農戶參與水稻機械插秧現場演示會,讓廣大民眾在現場了解插秧機的可靠性、適用性。二是召開經驗交流會。給機插農戶提供平臺,充分發揮機插示范戶的作用,請機插示范戶講解機插育秧經驗及注意的問題。三是宣傳鼓勵農機合作組織向農村散戶推廣“育、耕、插、割”包干服務模式,實行規模經營,提高經營效益,同時確?;巨r田穩定,讓農民種糧放心,經營安心。四是充分利用媒體進行宣傳。通過宣傳和現場參觀,使農戶對機插技術有全面的認知,為今后機插技術的推廣夯實基礎。

4.2 找準農機和農藝結合點,突破育秧技術難關

實踐證明,機插秧好壞的關鍵在于育秧,如何攻破育秧難關,摸索出一套經驗,是推廣機插技術的關鍵。為此,農機推廣與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必須緊密配合,共同研討解決機插技術難題,總結出一套適合本地區機插的低成本,簡單易行育秧生產流程,能形成機插秧用種、用土、用料、肥水配比、病蟲害防治等配套的農機農藝結合技術體系。

4.3 加強機插技術力量培訓

首先要加強對插秧機手技術培訓,使其懂技術、會操作、能排除一般性故障。其次要培訓農技人員和育秧農戶,使其掌握基本要領。最后要培養種植業大戶、農機大戶成為水稻機械化推廣的科技帶頭人。

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扶持范圍

插秧機械的推廣離不開政府的扶持,政府要采取政策調控措施,增加補貼比例,激勵農戶購機。把機插配套工程納入補助范圍(育秧盤、大棚育秧、專業服務實體等),為加快推廣水稻機插技術提供政策保障。

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推廣

猜你喜歡
瀾滄插秧機秧田
《尋美瀾滄之拉祜老嫗》《美麗孟連之盛裝》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應用及對水稻的影響
“瀾滄號”動車組運抵老撾萬象 即將投入中老鐵路動態檢測
感懷
插秧機的使用與維修
淺談水稻插秧機的使用維護及故障排除
超智能插秧機
淺談水稻栽培技術對水稻高產的影響
稻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