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實踐教學路徑探索

2021-09-09 08:19劉創
傳播與版權 2021年8期
關鍵詞:教師角色新媒體

劉創

[摘要]傳統的新聞實踐教學往往局限于校園或校園周邊,存在新聞選題單一、新聞價值不高、缺乏新鮮感等問題。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利用新媒體的低門檻、易接觸、傳播反饋及時、社會議題豐富等特點進行新聞實踐教學,可以讓新聞實踐教學置身于真實的新聞環境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新聞敏感度、新聞采寫技能,讓學生感受大眾傳播輿論場,提高對新聞傳播的直觀感受。高校保障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實踐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從指導教師向指導教師兼新聞編輯的角色轉變。

[關鍵詞]新聞實踐教學;新媒體;教師角色

新聞傳播作為應用型學科,新聞實踐教學是新聞傳播專業教學的重要一環。傳統的新聞實踐教學主要依靠課堂新聞訓練、校園新聞實踐、校園周邊新聞實踐等方式,對學生的采編寫技能進行訓練。傳統的新聞實踐教學有自身的優勢,如教學環境資源豐富、教學過程容易組織、教學效果方便監控等。但過于關注校園新聞的新聞實踐教學往往較難體現有效的新聞價值,對學生的新聞敏感度、社會接觸面、采訪勇氣的突破、采訪技巧的訓練、社會公共議題關注度等方面的培養則相對不足。而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實踐教學如何利用新媒體的低門檻、易接觸、傳播反饋及時、社會議題豐富等特點,成為學界一個重要的探索方向。譬如,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際,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便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了一系列的疫情觀察新聞作品,形成了優秀的新聞實踐作品集,獲得了良好的新聞訓練效果與傳播效果。因此,如何將新聞教學實踐置身于新媒體環境中,利用新媒體的特點與優勢進一步提升新聞實踐教學的效果,是一個值得我們探索的問題。

一、搭建新媒體實踐平臺

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實踐教學,是以新媒體環境為教學環境,教師在真實的新媒體環境中完成新聞實踐教學,訓練學生的新聞技能,學生發布新聞實踐作品后,教師從傳播效果中獲得學生的實踐反饋,并以此觀察教學效果,反思教學實施過程等。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對傳播渠道的壟斷,給普通人提供了制造、傳播內容的技術渠道。因此,新聞實踐教學可以利用新媒體面前人人平等的特點,搭建新媒體實踐平臺,學生在該平臺完成實踐作品并發布后,教師觀察傳播效果,反思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的訓練平臺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新聞實踐的重要平臺,承擔著“干中學”的教學目標[1]。新媒體實踐平臺的主要形式為自媒體,教師選擇自媒體的媒介形式較為廣泛,如文字、圖文、音頻、視頻等,可以滿足不同課程的教學需要。譬如,新聞采訪與寫作類課程往往以文字為主,新聞攝影、廣播電視新聞等課程則以圖文或視頻為主。因此,教師可以選擇公眾號、今日頭條、西瓜視頻、喜馬拉雅等媒介以符合不同課程的教學需要。

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在新聞傳播教學中搭建了服務于新聞實踐教學的新媒體平臺。如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公眾號“山大南路27號”,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公眾號“新記者”“新潮”等,都是承擔新聞教學實踐任務的重要新媒體平臺,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新媒體實踐平臺能夠給身處校園之中的師生提供對接社會新聞輿論場的途徑,讓傳統的只能局限于校園與校園周邊地區的新聞實踐教學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使新聞實踐教學更貼近真實的新聞采寫與傳播環境。此外,新媒體實踐平臺也可以成為高校專業成果、專業交流、實踐成果的展示平臺與交流窗口。高校將優秀的新聞作品在新媒體平臺上呈現,既可以打造專業特色,提高專業的知名度與對外影響力,也能夠促進專業內部的師生交流、學生交流,完成教學的線上即時互動。譬如,桂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曾將一張校園特寫發布在相關新媒體平臺,獲得了眾多校內外師生的肯定與評價,體現了專業的特色與素養,進一步提升了專業的知名度與認可度。

二、參與社會議題的新聞實踐

傳統的新聞實踐教學往往將目光投向大學生群體與校園生活,因此,學生所完成的新聞實踐作品常常偏向校園消息發布,缺乏新聞價值,“學生味”較濃厚。而新媒體實踐平臺為新聞實踐教學提供了與社會新聞、公共議題和社會輿論場接軌的技術渠道。因此,教師在新聞實踐教學中,應該利用好新媒體實踐平臺,將教學內容傾向更具新聞價值的社會議題與公共話題。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新聞的實踐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訓練學生對公共議題的關注,另其感受更真實的新聞輿論場,提升新聞素養。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初級新聞采寫”課程依托公眾號“新記者”,報道了一系列新聞價值較高的社會新聞。例如,關注網絡陪聊業務的《網絡陪聊的隱秘角落:一小時收費30-80元,有人搭進去上萬元》,關注公民信息泄漏問題的《售樓處的人臉識別,怎么裝上就拆不掉了?》,關注社會遺囑的《中華遺囑庫7年登記保管18.6萬份遺囑,遺囑年輕化趨勢明顯》,等等。其選題豐富,角度新穎,對社會議題與公共話題投入了大量的關注,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雖然這些作品是學生的實踐作品,卻脫離了濃濃的“學生味”,展現了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的新聞敏感度與實踐能力。

學生參與新聞價值更高的公共新聞選題,也利于其新聞敏感度的提升,切身了解新聞傳播在社會中的作用與功能。新聞業務的特點之一是其從豐富的社會公共議題中取材,尋找大眾關注的新聞角度。因此,新聞選題千變萬化,具備較強的新穎性。而傳統的新聞實踐教學過多地將注意力投向相對單一的校園生活,長此以往,不僅教師會出現審美疲勞,而且學生也會逐漸失去對新聞的好奇心與新鮮感。因此,學生通過新媒體參與社會公共議題,能激發自身對新聞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培養對新聞實踐的內在驅動力。同時,學生關注并參與社會公共議題,還可以將新聞實踐與思政教育、專業教育、社會服務等有機結合,培養其“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職業理想與研究社會、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與能力[2]。然而,學生往往對社會公共議題的新聞敏感度不足。因此,在對社會公共議題的搜集與選擇過程中,教師需要嚴格參與并把關新聞選題,為學生分析不同新聞選題的新聞價值、報道方向、重點難點、報道角度等。

三、采用多種遠程采訪手段

采訪是新聞業務與新聞實踐教學的重要一環,是培養學生新聞報道能力的重要環節?;谛旅襟w實踐平臺的新聞實踐教學,除了強調關注新聞價值較高的社會公共議題,還需要在實踐方法上保障選題的可執行性,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保障學生具備采訪的技術與能力。由于異地采訪的時間與經濟成本過高,因此,遠程采訪手段是一個較為普遍的選擇。

遠程采訪是新聞工作者目前在新聞實踐中運用較為廣泛的采訪方式,其主要通過電話、語音通話、視頻通話、社交軟件談話、郵件溝通、書面回復等方式完成,具備快捷、方便、成本低等特點,能夠解決新聞工作者在特殊情況下無法及時抵達新聞現場的問題。特別是在社交媒體普及的今天,各類社交軟件為遠程采訪提供了有力的技術輔助,掌握相關軟件工具的使用技巧,及時快速地完成遠程采訪,成為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必備的技能。因此,在學生實施遠程采訪之前,教師需要確保學生掌握相關遠程采訪的工具、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通過網絡獲得采訪對象的聯系方式,如何通過社交軟件完成遠程采訪,如何做好遠程采訪的采訪記錄等內容。譬如,在桂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的新聞實踐教學中,為了保障學生掌握遠程采訪的手段與方法,教師專門開設了遠程采訪的專題課程,教授學生如何通過百度搜索語法、個人社交網站、單位網站甚至地圖工具等網絡手段獲得采訪對象的聯系方式,教授學生如何通過微信、QQ、郵件、電話等完成采訪工作,以及如何做好采訪記錄等。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桂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在新聞實踐教學中,組織學生以遠程采訪的方式,采訪了曾參與一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護人員與新聞工作者,完成采訪記錄與新聞報道百余篇。盡管學生是通過QQ、微信、電話等遠程采訪方式完成采訪,但公共屬性強烈的社會公共議題、身份各異的采訪對象、采訪對象不同尋常的經歷等,使學生在采訪交流中均獲得了極大的鍛煉。在遠程采訪過程中,學生可以在互聯網搜索、聯系采訪對象,使其采訪實施、采訪記錄等新聞采寫能力得到鍛煉。此外,涉及社會公共議題的新聞采訪,能鍛煉學生的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結構、認識社會分工、分析社會運行原理的能力,并能讓學生通過采訪行為,與一些采訪對象建立聯系,獲得觀察社會的窗口。譬如,在桂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的新聞實踐教學中,學生通過采訪全國各地參與一線新冠肺炎疫情報道的新聞記者,了解這些記者的工作經歷、工作狀態、心理活動等,既掌握了重要的新聞實踐知識與技巧,對新聞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又與這些業界前輩建立了聯系,拓展認識新聞與社會的渠道,為以后的實習就業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四、傳播效果反哺新聞實踐教學

新媒體實踐平臺的特點之一是與真實的傳播環境和新聞輿論場接軌。因此,新聞實踐教學的新聞成果可以通過新媒體實踐平臺檢驗傳播效果,使學生能夠親身感受真實的信息互動、內容反饋、傳播效果、新聞輿論場與大眾傳播。來自受眾的傳播效果反饋,不僅能夠檢驗新聞選題、采訪信息、寫作內容的質量,同時還能讓學生對新聞輿論場、大眾傳播、新媒體輿情等有更直接、具體和清晰的認識,能夠培養學生的新聞敏感度和對大眾輿論的感受。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新聞實踐教學作品《網絡陪聊的隱秘角落:一小時收費30-80元,有人搭進去上萬元》在今日頭條發布后,獲得了1000多條評論,讀者針對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另一篇新聞實踐作品《高?!坝袃敶n”為何難禁?花錢請人代上課,省下時間考研實習》在今日頭條發布后,閱讀量達到3.6萬,獲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這樣的傳播效果能夠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反饋,增強學生在新聞實踐中的自信心,令其樹立更為遠大的學習目標。同時,傳播效果反饋能夠與教師的點評相輔相成,共同提升學生的新聞實踐能力與反思能力。教師點評主要側重于學生在新聞實踐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新聞實踐是否符合流程與規范、實踐作品的亮點與缺陷等,教師點評主要是從新聞專業的角度對新聞實踐作品、實踐過程進行分析與評價,并給出改進建議。而真實的傳播效果則能讓學生切身感受新聞帶來的社會輿論,獲得來自受眾的反饋,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自發地對自己的新聞實踐過程與結果進行反思,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對新聞傳播學科的認可度。

五、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在新媒體傳播環境中進行新聞實踐教學,需要策劃具備社會公共議題屬性的新聞選題,采用多種遠程采訪手段,觀察并分析傳播反饋等,涉及從選題規劃到作品發布的全過程。因此,在新聞實踐教學中,教師除了承擔教學中的指導教師角色,完成確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分析教學效果等環節,還需要擔任新聞機構中編輯的角色,完成新聞選題確定、新聞采寫流程把控、新聞作品編輯、新聞作品發布等工作。教師在新聞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教學實施過程轉換為新聞實施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新聞實踐行為進行分析與引導,為學生能夠完成高質量的新聞實踐作品保駕護航,以達到讓學生獲得新聞采寫的知識,掌握新聞采寫技能的教學目標。這需要教師付出一定的時間與精力。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都采用大班制,由多名教師共同參與新聞實踐教學的指導工作,以保障教學質量。譬如,桂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的新聞采訪與編輯實習課程,由3-5名教師共同指導,并承擔實踐教學任務,以保障教師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監督和把控學生新聞實踐。這種涉及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的多維師生互動方式,實際上采用了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手段與方法,發揮了混合教學的優勢,對創造教學環境、培養學的綜合新聞素養,促進教學整體效能的形成,有一定的積極作用[3]。

六、結語

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實踐教學可以利用新媒體的低門檻、易接觸、傳播反饋及時、社會議題豐富、反映真實的輿論場等特點,解決傳統新聞實踐教學因過于關注校園與校園周邊新聞而產生的新聞選題單一、新聞價值低、無法獲得傳播反饋等問題,使學生參與更為真實的新聞實踐,完成實踐性更強的新聞采寫,并從真實的新聞傳播反饋中感受新聞的輿論力量。

要保障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實踐教學,教師需要從指導教師角色向指導教師兼新聞編輯的雙重身份轉變,除了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分析教學效果等工作,還需要承擔確定新聞選題、保障新聞采寫的實施過程、編輯新聞作品等工作。這對指導教師的參與度、時間與精力要求更高。因此,高校要保障新聞實踐教學的質量,應讓多名指導教師共同參與。教師利用新媒體環境完成新聞實踐教學,能夠使學生與社會公共議題的聯系更為緊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新聞敏感度與職業理想,同時也有利于新聞實踐教學與思政教育、專業教育與社會服務的有機結合,培養新時代的新聞學子。

[參考文獻]

[1]朱江麗,史玲莉.新時代新聞傳播實踐教學改革的使命與路徑[J].青年記者,2021(01):83-85.

[2]白凈.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實務教學改革和創新[J].新聞與寫作,2020(07):30-36.

[3]胡海南.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新聞傳播學教學中的應用[J].傳媒,2020(01):84-86.

猜你喜歡
教師角色新媒體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新媒體環境下多模態商務英語課堂教師角色定位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