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球大戰:俠盜一號》中反個人英雄主義式的魅力

2021-09-10 00:50莫又銘
藝術科技 2021年14期
關鍵詞:星球大戰

摘要:《星球大戰:俠盜一號》自2016年上映以來便好評如潮。影片塑造的人物性格飽滿、有血有肉,故事情節跌宕,場面恢宏,敘事風格引人入勝,主旨深刻,耐人尋味。本文旨在分析其故事誕生的背景,歸納總結好萊塢電影中個人英雄主義的普遍特征,探究其背后蘊藏的美國人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并分析《星球大戰:俠盜一號》中普通個體身上體現出的反個人英雄主義式的魅力。

關鍵詞:好萊塢電影;反個人英雄主義;《星球大戰》

1 故事背景

《星球大戰》系列影片通過建立烏托邦式的太空文明,集中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文明與思想的碰撞[1]?!缎乔虼髴穑簜b盜一號》作為風靡全球的《星球大戰》系列影片第一部外傳性質的作品,故事取材于1977年上映的《星球大戰:新希望》片頭經典黃色滾動字幕中的一句話——“義軍的間諜,竊取了帝國終極武器‘死星的設計圖?!庇捌械闹鹘鞘且恢麨椤皞b盜一號”的由普通人組成的義軍小隊。彼時,絕地武士不復存在,共和體制消亡,銀河正處于至暗時刻。

2 好萊塢電影中個人英雄主義的特征

作為美國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好萊塢電影向世界各地灌輸其特有的價值觀,同時賺得盆滿缽滿。其中,在廣義上的“大片”“爽片”中,美式個人英雄主義是不變的主題。個人英雄主義,即憑借個人的特殊能力與高尚品質完成特定的崇高使命,拯救世界的行為。它強調以個人為中心,夸大了個人在社會活動和歷史事件中的作用,在這一題材的影視作品中,主角往往扮演著“救世主”的角色,受到萬人敬仰,盡管會遇到些許挫折,最終都能轉危為安,毫發無損地戰勝邪惡一方,取得成功。

好萊塢電影中的個人英雄主義主要有如下三種類型:一是超人類的虛構英雄,二是拯救世界的杰出人類個體,三是平民式英雄。第一種英雄主要出自漫畫改編電影,如《超人》《復仇者聯盟》《蝙蝠俠》《金剛狼》等,主角通常有異于常人的技能與體質。以美國漫畫史上的第一個超級英雄——超人為例,在故事設定中,超人來自氪星,擁有鋼鐵般堅硬的皮膚、冰凍呼吸、熱視力等超能力,同時擁有高尚的品質,善良正直,懲惡揚善。大到抵御外星人,小到救助困在樹上的貓,每當人們需要他時,他就會立即出現。第二種英雄主要有《第一滴血》系列電影中的蘭博、《碟中諜》系列電影中的伊森·亨特等,與第一種英雄相比,這一類英雄更貼近現實,但又與普通人有一定的距離。他們要么掌握一流的科技裝備,要么身懷絕技,常常肩負起以一己之力拯救國家甚至世界的重任。第三種平民式英雄是如今美式個人英雄主義轉變的主流趨勢。在平民式英雄身上,個人理想與英雄主義完美結合。一方面,這些英雄就身處普通人的身邊,為了保護自己至親之人不泄露身份,有著各種各樣生活上的苦惱與憂愁,還要為生計奔波;另一方面,當城市需要他們挺身而出時,他們又毫不猶豫,事了拂衣去、隱于市繼續他們的平凡生活。以“蜘蛛俠”帕克為例,在眾人面前,他只是一個普通高中生,在學校里甚至經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對于心儀的女生也遲遲不敢表明心跡,而在城市受到壞人威脅時,他總是不假思索地戴上面具,穿梭于城市之間。這種虛構的形象與前兩種類別相比更加有血有肉,人物形象飽滿真實,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超級英雄似乎不再是觸不可及的銀幕形象,給觀眾提供了遐想的空間與精神上的慰藉,仿佛未來的無限可能就展現在眼前。

這些影視作品中體現的個人英雄主義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英雄們會遵循某種特定的規則行事。這其中最經典的就是《蝙蝠俠》中蝙蝠俠遵循的“不殺人原則”。盡管蝙蝠俠使用武力制止打擊犯罪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凌駕于法律之上,但他仍給自己設下“絕不殺生”的原則,他認為如果自己一旦越了界,手上沾滿了鮮血,便與罪犯無異。其次,主角們必須擁有拯救世界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是科技、人脈、格斗能力甚至是超能力,主角們在某一特定時刻須獨當一面,最終有驚無險地完成任務。最后,這些英雄經常扮演一個與自己不同的人,同時又展現出深刻的內在[2]。以《蝙蝠俠》為例,為了不引起人們的懷疑,布魯斯·韋恩在白天扮演億萬富翁、花花公子的形象,整日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儼然一副紈绔子弟的模樣,到了夜晚又化身為正義之士為哥譚市而戰。在白天,以布魯斯·韋恩這一身份示人時,他時刻保持冷靜與警醒,注意周圍的一切,留意人們的言談。在與好友、警察、管家等人的交談中,我們可以察覺他在兩種身份之間切換的苦澀與無奈。

3 美國人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

自美國誕生之日起,個人英雄主義情結就根植于每個美國人心中。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與其他同為資本主義陣營的國家不同,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封建保守的思想也就無從侵蝕。資本的原始積累與擴張本身就帶著一定的侵略性[3]。因而,在好萊塢影視作品中,主角、英雄們常常以無畏、勇敢、敢于赴死的形象出現。比較典型的是網飛公司出品的《超膽俠》(Daredevil),該劇集的綜合評分高居漫改劇集榜首。其英文名原意為“冒失鬼、魯莽膽大的人”,主角馬修·默多克白天扮演盲人律師的身份,晚間則化身為超膽俠行俠仗義,在劇中,他也不止一次稱自己為“無畏之人”。諸如此類的影視作品還有很多,無不體現出美國人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執著與迷戀。

此外,對于經歷過南北戰爭、解放黑奴的美國而言,對自由與獨立的追求早已根深蒂固。美式個人英雄主義與西方的自由主義精神緊密相連。

最經典、最能代表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銀幕形象莫過于“美國隊長”史蒂夫·羅杰斯。他的制服與盾牌都是美國國旗圖樣,象征著美國人追求自由、不懈斗爭的精神。美國隊長的誕生背景是20世紀40年代,彼時二戰在歐亞大陸爆發,盡管美國尚未參戰,但隨著國內民眾反法西斯情緒日漸高漲,一本名為《美國隊長》的漫畫正式發行,最富主旋律色彩的美漫英雄初次登場。美國隊長從頭到腳都彌漫著愛國精神與個人英雄主義,與當時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互為對立面,代表著絕對正義的一方,成為美國人民的精神寄托,度過了那段艱難動蕩的戰時歲月。

史蒂夫·羅杰斯原本是一名身材瘦弱、普普通通的美國大兵,為了投身衛國事業,志愿加入了一項軍方秘密的血清注射計劃,成了身體機能數倍于常人的超級士兵。雖然身體能夠快速愈合,但他并非不死之軀,所以他選擇特制的盾牌作為武器防身,象征著美國的紅色、白色、藍色與星星在他的制服上十分惹眼,似乎在昭告世界他的誕生就是出于愛國主義的。這一角色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從漫威影業后續推出的一系列超級英雄電影中不難發現,“美國隊長”這一角色受到了劇中其他角色無條件的信任與服從,無論是高智商的科技人才布魯斯·班納,還是玩世不恭的托尼·斯塔克,又或是普通高中生彼得·帕克,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以他為中心,聽從他的命令打好每一場戰役。這也間接反映出了美國群眾對這一形象的好感與追捧。好萊塢電影之所以能夠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通過影像的表現形式讓觀者體會到了情懷與價值,理想與現實的統一讓觀眾產生了共鳴。

4 《星球大戰:俠盜一號》中反個人英雄主義式的魅力

《星球大戰》系列正傳作品中有鮮明的正邪兩方。盧克·天行者作為絕對主角,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孩子成長為最強大的絕地武士,他身上流淌著絕地武士的血液,雖然開始被刻意隱瞞身世,但從出生那一刻起,他就注定是不平凡的。最終,盧克在與父親達斯·維達的對決中感化了父親,擊敗了帕爾帕廷,使銀河系重見光明。憑借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拯救蒼生于危亡,盧克的一生體現了西方世界對個人英雄主義的極致推崇。

古代社會往往有對“俠盜”的想象,這是在正義缺席的情況下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呼喚[4]。但《星球大戰:俠盜一號》中的“俠盜”已然超越了個人英雄主義的范疇。他們不是憑借個人的突出能力匡扶正義,而是作為一個群體為實現某一目標不惜代價,甚至犧牲。

與一般好萊塢電影不同,《星球大戰:俠盜一號》沒有擁有主角光環的絕對完美形象,“俠盜一號”的每個成員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對原力一無所知,也沒有偉大的夢想,更沒有顯赫的血統,他們只是星戰宇宙中的驚鴻一瞬,卻以自己的方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們也會對未知產生害怕,也會作出錯誤判斷。他們身上沒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有的只是對共同目標的執著與信念。在那個帝國旌旗遍插銀河,鐵腕政策導致民不聊生,再無絕地武士與原力的黑暗時代,這些反個人英雄主義式的小角色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的悲歌。

卡西安是一名手段高超的義軍同盟情報人員,成熟穩重、足智多謀,對起義運動忠心耿耿。但其自幼的悲慘經歷使他變得更加果敢與冷酷,為了達成目標甚至不惜殺死怯懦的街頭線人。當琴·厄索質問他時,他如是回答:“我們并不總能選擇自己愿意做的事,你不是唯一一個失去一切的人。如果現在放棄,我將無法面對自己?!笨ㄎ靼部此评淠耐獗硐?,掩藏著內心深處的脆弱、無奈與煎熬;帝國反叛飛行員魯克膽小魯莽,卻為保護數據堅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手榴彈在其身邊引爆時,他的臉上只有前所未有的平靜、安詳;琴·厄索常年與親人離散,孤身一人漂泊于銀河間,起初對帝國的殘暴統治無動于衷,一心置身于事外,卻在伙伴們的感染下也投身于反抗帝國的事業中,最終與卡西安在死星發出毀滅性打擊時相擁在海邊的沙灘上,傷痕累累,相顧無言,在火光中灰飛煙滅;機器人K-2SO雖然在路上插科打諢,但在面對帝國暴風兵的包圍時,選擇掩護隊友們撤退,最終在數據控制室倒下;中國演員甄子丹扮演的奇魯一角,雙目失明,沒有原力的保護,卻對原力有著忠誠、純凈的信仰,在槍林彈雨中孤身一人、毅然獨行,嘴里念叨著絕地武士才會說的“原力與我同在”,試圖扳下開關,臨終前依然鼓勵貝茲(中國演員姜文飾)繼續前進,后者與其信念相悖,認為原力不復存在,卻因這份真摯的友情而選擇戰斗至死。在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電影大行其道、主角頭頂光環一路高歌猛進的今天,本片體現的反個人英雄主義顯得彌足珍貴、分外真實。

在影片的結尾,導演將“無名”與“英雄”進行了更深層次的糅合與升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產生了進一步碰撞。伴隨著沉重的呼吸聲,一道紅光驟現,燃亮了漆黑的銀幕,星戰系列的最強反派——達斯·維達出現了。觀眾從義軍的角度更能體會到這一角色給人帶來的恐怖與膽寒:隨著鏡頭的拉近,維達一眨眼的工夫就屠殺了數十名如螻蟻般無助的義軍;唯一通向外界的艙門出了故障,但義軍們沒有放棄抵抗,他們將“俠盜一號”小隊成員盜來的死星設計圖遞給艙門外的友軍,隨即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眼神里透漏出面對死亡時的堅毅與平靜,繼續向維達射擊,以血肉之軀延緩維達的腳步,為剩余的義軍延續希望。在這狹窄的通道中,反個人英雄主義式的團結與悲劇,使影片在主旨表達上脫離了好萊塢電影一貫的皆大歡喜的結局,給觀眾更多的思考。同仇敵愾、視死如歸,作為平凡、微小的個體,義軍成員們凝聚成一個整體,奮起反抗強大的維達這一個體,而這一個體背后又是整個帝國邪惡勢力的縮影。

5 結語

學者周國平曾指出,一個人若能看穿壽命的無謂,他也就盡其所能地獲得了對死亡的自由。他也許仍懼怕形而上意義上的死,即寂滅與虛無,但對于肉體上的死,他已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了恐懼之感,即使已洞悉最后的歸宿,他仍會迎接它的每一分每一秒?!缎乔虼髴穑簜b盜一號》并不僅僅是描繪一個正義戰勝邪惡的老套故事,在給觀眾帶來感官刺激的同時,也讓觀眾對無名英雄與集體主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義軍們用生命傳遞的死星設計圖,更像是一種超脫一切的勇氣和對希望的恪守,以及面對注定結局的無所畏懼。這些精神在好萊塢工業流水線上生產出的歐美大片中并不多見,充滿魅力。

參考文獻:

[1] 焦素娥,趙陽華.《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品牌建構與社會文化價值探析[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37-43.

[2] 郭卿宇.關于好萊塢電影中的個人英雄主義研究[J].傳媒論壇,2021,4(01):118-119.

[3] 呂鐵金,牛鵬遠,張揚.好萊塢電影個人英雄主義價值觀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0,40(03):107-109.

[4] 牛申娜.向為人類發展英勇獻身的無名英雄致敬——評《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J].理論廣角,2017(1):54.

作者簡介:莫又銘(1999—),男,江蘇泰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

猜你喜歡
星球大戰
BIO ROYAL Ⅲ Procella星球大戰主題私人影院
《星球大戰》
《星球大戰如何征服全宇宙》
《星球大戰9》檔期延后至2019年年底
“星球大戰”指南
《星球大戰》回來了
《星球大戰》中蘊含的生活啟示
萌萌的星球大戰創意美食
《星球大戰》——科幻大片的始祖
星球大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