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技術傳播中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

2021-09-10 08:47毛禎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1年7期
關鍵詞:政府行為農業技術傳播

毛禎

摘要:農業技術傳播需要政府轉變職能,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積極實施思想層面、法律層面、宣傳層面三個方面的政府宏觀以及微觀的職能。高效發揮我國地方政府在農業技術傳播方面職能,對于我國農業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農業技術;政府行為;傳播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農業技術傳播的方式也急需改革和更新。地方政府作為傳播途徑中的主角,所面臨的挑戰迫在眉睫。加大推進農業技術傳播中的政府行為是提高本國農業經濟實力,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力的有效路徑。

一、相關理論回顧

(一)農業技術傳播

農業技術傳播泛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過程中,利用包括大眾傳播媒介在內的,各類傳播媒介的信息發布和傳遞的過程,主要包括農業新技術的擴散以及新思想和政策的宣傳。農業技術傳播者主要是針對農業參與者的宣傳、將具有的科學的利益價值技術播撒到農業參與者中使之能開花、發芽、成長。政府在農業技術傳播過程中的意義重大,不僅可以提升我國政府在農業方面理論知識,還推進我國農業技術傳播的理論體系邁向新的臺階。

(二)政府行為

政府行為主要指的是行政行為,即政府完成了自身的政府職能后,仍然依據法律維護著公共利益和增強公共基礎設施的行政活動。政府主要行為是主體+客體的行政過程,主體是國家各級黨政機關,主要的客體是公共事務,是一種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制定相關政策,并以此為基礎管理公共事務的過程。政府職能的最高目標是實現社會和諧、有序、科學、可持續的發展。

政府行為具有強制性,并能有效的解決大部分的社會問題。政府行為還具有大眾性,能夠代表大都人的利益。

二、我國農業技術傳播中的地方政府行為

(一)我國農業技術傳播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政策保障不到位。我國在農業技術傳播中大都采取的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沒有問題就坐以待斃。地方政府在使用其職能對農業技術進行傳播或遇到農業相關具體矛盾問題時,沒有采用相適應的規章制度進行有效處理。農業技術在政策上沒有采取有效的保障基礎,最終將阻礙農業的發展。

農業技術傳播經費投入不足。目前,我國的農業技術中資金支撐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由我國政府提供農業投資、二是我國的農業技術相關機構經由多種的資金籌集渠道完成資金籌集、三是通過貸款方式籌集等。我國地方政府在開展農業技術的過程中,資金投入仍然相對較少,就容易導致農業傳播人員缺乏發散性思維、創新意識和靈活性的不足。

農業技術傳播人員素質不高。農業技術的傳播依賴于農業傳播者,農業技術傳播人員普遍學歷偏低,容易導致農業技術在傳播上無法得到有效的運用。農業技術傳播人員一般都在相對偏僻的山區或者相對落后的農村工作,在傳播過程中也會因為個人的能力和素質的缺乏在傳播力度和傳播效果上不盡人意。地方政府引導技術人員參加職業技能的培訓,但是實際過程中缺乏長期監督,效果甚微。

(二)我國農業技術傳播中地方政府行為存在問題的原因

運行機制不科學。我國的管理體制是條塊結合,導致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可能會引起新的問題和矛盾。應當“化繁為簡”,明確責任雙方的職責義務以及管轄范疇。用科學辦法對運行機制進行改革升級,促使地方政府運行的職能改變,實現農業傳播中地方政府行為的科學運轉。

管理體制不完善。農業技術是需要具有權威的組織或機構進行傳播的,有效的管理和監督是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農業技術傳播中的職能作用和影響力。管理體制作為管理工作的根本,它的規范性、合理性、高效性,直接在管理模式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政策的執行能力上可能存在著欠缺,政策的制定可以在遇到問題時得以運用法律、法規、制度、合理的方式得以解決。

法律法規保障不到位。法律法規作為地方政府在進行農業技術傳播方面職能的基礎保障,在實踐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少數民族眾多,呈現各自獨特的特點。在制定法律的過程中,要善于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風俗習慣的特點,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當地經濟、文化的實際情況特征的關于農業技術傳播的傳播方式,使農業技術傳播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行之有效。涉農方面的立法思想要重視,認識要提高,步伐要加快。

農業技術傳播體系滯后。農業技術的傳播本質是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農業研究成果傳遞給農民,再讓農民把技術運用到農業中去。農民具有典型的小農意識,一味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使新的科學的農業技術的傳播困難重重。因此,地方政府應當發揮媒介的影響,采取多種方式,對農業技術的科技性質加以正確的指導,使農民能正確的認識農業技術,更好的應用科學的農業技術,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發揮的積極作用。

人才引進與培訓不到位。農業技術的傳播依靠相關高學歷人才的推動。21世紀的人才輩出,競爭之激烈,很多大專院校的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仍然拼命想留在大城市,而不愿意去支援農村的建設,因為農村環境艱苦,農民苦,農民累,農民一生真遭罪。地方政府應該積極利用高校,做好求職大學生思想宣傳工作,確保農業科技人才后繼有人,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真正發揮人才的作用,提高農業技術傳播隊伍素質建設。

三、農業技術傳播中的政府行為優化路徑

(一)地方政府宏觀政策行為的優化路徑

拓寬宣傳和引導渠道。農業技術的傳播主要是面向農民展開的,最大的受眾群體是農民。刺激和激勵這龐大的“生產力”群體,增加其參與性是對農業技術傳播的最好途徑之一。處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的政府應當善用新媒介和科技傳播手段,例如:微信公眾號,微博,淘寶直播等新興的媒體,讓農業技術能更大范圍輻射到全國各地的農民,農村區域,在最快時間有效的傳播農業技術,讓農業技術與農業產業實現“無縫連接”,增加廣大農民對農業技術的參與的積極性。

解放管理理念。要摒棄呆板的管理理念,站在更高層次上,全方面的多角度的思考觀察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加強對三農的問題重視,確保農業的基礎性地位。不斷地壯大農業技術傳播隊伍。政府應做好農業技術與農民之間的橋梁的作用,將農業技術更好的傳播給農民,有效的運用于農業生產之中,從而促使農民增產增收,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茖W調整機構的設置,善于借鑒國外的經驗,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業技術傳播方式。通過與各大職業院校,農業研發單位,農業企業等精誠合作,多元化的對農業技術進行傳播。

完善農業技術成果的法規。農業技術大都是科技人員經過不斷地努力和探索創造的,可以說是耗費了畢生的心血所研究而成的,如果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價后,卻得不到應有的法律保護和補償、回報,科研人員就會失去繼續研發的動力,使科技成果的持續性發展受到制約。所以,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借鑒和引進國內和國外先進經驗和教訓,為農業技術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提供更好的保障。不斷強化人們法律法規的意識,完善涉及農業科技成果保護的法規,重新喚起科技研究工作者的科研激情,推動我國農業技術的快速可持續發展。

(二)地方政府微觀管理行為的優化路徑

深化部門體制改革。農業技術領域的管理體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管理部門過多,各級管理部門之間職責混亂,負責范圍不夠明確常常導致工作開展不能一步到位,這樣的工作環境極大的削弱了基層政府對于農業技術傳播的積極性。地方政府應承擔公益性職能,提供公共性的農業產品以及公益性教育培訓上。政府應當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一定程度的傾斜給及時響應政府的號召的企業或組織。

拓寬籌資渠道。地方政府在農業技術傳播中始終是投資的主體,除了加大支農的投入,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率外,還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基金或鼓勵涉農企業設立專項的基金,用來支持和獎勵農業技術傳播工作和工作人員,并且要針對資金的使用管理建立長效審核機制,做到??顚S?。傳播部門還應將傳播效果和績效的激勵結合起來,增強人員積極性的同時提高農業技術傳播的效率。其次,有效的利用其它合法的資金渠道。政府鼓勵不同合法形式的組織或個人加入農村的發展,爭取吸納更多的資金。也可以加入銀行等金融機構領域的資金介入。在相關政策的保障下,地方政府作為借貸的保障“中間人”,農民可以向銀行借貸啟動農業的項目,對農業技術生產發展上起到扶持促進作用。金融機構也應該根據當地不同的經濟情況、地域環境、發展規模等等,分析當地的相關內外部條件,“量身打造”匹配的借貸類別和借貸種類。最后,確立“自我保護意識”。由于地理,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制約以及市場經濟的波動,農業技術的研發具有一定的風險,要構建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障相互結合的方式,加強農業參與者在使用新技術過程中的抗風險能力,降低農業傳播中的不可控因素。

參考文獻:

[1]梁峰,李琳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思考[J].福建農業,2015(1).

[2]蔣克普.農機技術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的推廣應用[J].農機維修,2015(3).

猜你喜歡
政府行為農業技術傳播
發展方式轉型期的政府行為的轉變
空間計量視角下的金融集聚與政府行為研究
淺談政府公信力的不足與對策
當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