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機制與化學結構的關系

2021-09-10 09:42盧順高樓小慧趙洪英
健康護理 2021年5期
關鍵詞:頭孢菌素休克類藥物

盧順高 樓小慧 趙洪英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索頭孢菌素類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機制與其化學結構之間的關聯。方法是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既有的臨床病例和研究結果相關文獻進行歸類和分析,結果顯示,頭孢菌素類藥物出現不良反應與其化學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其構成中的β內酰胺環及其雜環側鏈取代基均會導致不良反應的出現,并且會與較多生物分子間產生不良反應作用。得到的結論是對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機制與其化學結構間關系的探索,能夠幫助提升頭孢菌素類藥物使用的合理性,盡可能降低不良反應的出現,保證頭孢菌素類藥物的抗感染作用持續發揮。

關鍵字:頭孢菌素;不良反應;機制;化學結構

引言

頭孢菌素類藥物是臨床上常用的廣譜抗菌藥物,能夠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形成,從而發揮抗菌作用。頭孢菌素的研究和探索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至今,已經先后發明了四代,普遍具有抗菌譜廣、副作用小、殺菌力強的特點,但是也同時報道出較多的不良反應,如神經系統損害、造血系統損害、消化系統損害、過敏樣反應等,既有的研究中對頭孢菌素類藥物產生不良反應的原因進行了諸多探討。本文的研究重點探討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與其化學結構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提升藥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1過敏樣反應

頭孢菌素類藥物出現的最常見不良反應是過敏反應,發生率能夠達到10%,特別是對于青霉素類抗菌藥物,有較多的過敏者會出現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臨床上大多表現為藥物熱或皮疹,有些甚至會出現過敏性休克和死亡的情況。

1.1過敏反應

常見的過敏反應主要包括哮喘、皮疹、藥物熱、蕁麻疹、血清病樣反應等,既有研究表明,很多高分子雜質都可能成為過敏源,引起動物機體出現過敏反應,其中包括內源性和外源性不同種類,內源性主要是指頭孢菌素自身聚合產生的不穩定結構,在水解或代謝后與體內蛋白、多糖等分子相結合,產生特異抗體引起過敏反應,而外源性主要表現為在發酵工藝下,多糖、蛋白等雜質與頭孢菌素相結合,造成過敏反應出現。

1.2過敏性休克

常見的由于頭孢菌素類藥物使用出現的過敏性休克主要分為遲發型和速發型。遲發型過敏反應一般表現為頭孢菌素類藥物代謝后產生刺激抗體在重復用藥時出現過敏反應,并且此種反應會隨著藥物攝入次數的增加而增強。速發型過敏性休克表現有所不同,當機體受到刺激產生特異性抗體后,抗體與靶細胞結合并呈現出致敏狀態,此時一旦接觸頭孢菌素類藥物便容易出現休克,主要表現為機體血壓下降、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現組織損傷甚至死亡等。因此臨床診療過程中必須對患者的過敏史給予必要的詢問,使用頭孢菌素前應進行藥敏試驗,防止出現速發型過敏性休克,通過試驗的患者也應給予密切觀察,防止出現遲發型過敏性休克。

2血液及造血系統損害

頭孢菌素類藥物對機體造血系統具有一定的影響,臨床上容易造成急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凝集障礙等不良反應的出現,經常表現為血小板或白細胞下降、嗜酸性細胞增多等。頭孢菌素容易造成血小板的破壞,影響其凝集過程,并且會隨著療程的增長和劑量的增大,加重凝血功能障礙的表現。

3泌尿系統不良反應

大部分頭孢菌素類藥物在機體中經過腎臟的處理能夠以原形排出,但是當靜脈注射藥物濃度過大時便會對腎臟毛細血管和細胞造成損傷,表現出蛋白尿、血液尿素氮等病征,甚至出現血尿。頭孢菌素類藥物中部分基因會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抑制和損傷,影響線粒體呼吸,從而衰減部分蛋白在患者體內的結合,形成毒性作用。特別是當高效利尿藥合并使用時會加重腎臟的損害。

4肝臟毒性

當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劑量較大時,可能會導致機體出現肝毒性超標的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出現中度肝中毒,一般持續時間不會太長,在停用藥物后便可得到恢復。出現此種情況主要由于頭孢菌素類藥物在機體肝臟內部轉化為水溶性物質,在細胞色素酶的影響下轉變為自由基和親電子代謝產物與相應的核酸或蛋白質結合,產生氧化連鎖反應,從而造成肝細胞的損傷,有時可能由于頭孢菌素對肝細胞膜產生作用,造成細胞殺傷。

5神經系統不良反應

常態化用量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不會對大腦造成影響,但是當劑量過大時有可能出現藥物透過血腦屏障造成機體神經系統出現變態反應、思維混亂、異常興奮等。由于頭孢菌素類藥物與氨基丁酸或受體出現非正常結合,抑制了中樞遞質的運輸與合成,導致了中樞出現毒性反應,特別是對于血腦屏障發育未完善的嬰幼兒或出現尿毒癥或腎衰竭的老年患者,容易出現體內頭孢菌素血藥濃度升高,從而出現不良反應。

6其他不良反應

此外,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使用還有可能造成機體出現多種溶血機制導致的貧血或紅細胞破裂反應。特別是在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后如出現飲酒行為,可能造成患者心跳加快、血壓下降等癥狀,藥物成分會對乙醛氧化過程產生抑制,從而加重醉酒反應,甚至會出現雙硫侖樣反應,給患者的機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響。因此在服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前后一段時間均應戒酒,避免服用含乙醇飲料。

7討論

綜上所述,服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可能會使機體產生過敏樣反應、造血系統損害、消化系統損害和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等情況,均與其化學結構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內源性或外源性因素的影響下出現特定不良反應癥狀。業內目前在優化頭孢菌素類藥物生產過程、改善菌素結構方面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嘗試,通過色譜法的運用優化完善頭孢菌素類藥物的分析和質控過程,同時加強預防用抗菌藥物的管理過程,避免用藥不良反應的出現。

結語

頭孢菌素類藥物具有適應癥多、殺菌力強、抗菌譜廣等多方面優勢,雖然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出現,但是相信在業內不斷研究與探索下,更加合理的使用藥物的方法與劑量,能夠逐步優化頭孢菌素類藥物在臨床抗感染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忻.頭孢菌素類藥物聯合其他藥物致不良反應[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1,36(04):143-144.

[2]張中山.頭孢菌素類與多種西藥聯用致不良反應分析[J].甘肅科技縱橫,2021,50(03):92-93+96.

[3]盧惠萍.頭孢菌素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原因及應對措施[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07):143-144.

[4]江銘玉,王劍鳳,易錦文.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致不良反應產生原因及其用藥安全性評價[J].抗感染藥學,2021,18(02):274-277.

[5]呂燕妮,溫金華,魏筱華.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機制與化學結構的關系[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11):1050-1054.

(東陽市中醫院 浙江省東陽市 322100)

猜你喜歡
頭孢菌素休克類藥物
藥品帶量采購政策下某院心腦血管類藥物的采購情況分析
去甲腎上腺素聯合山莨菪堿治療感染性休克的療效觀察
不同他汀類藥物治療冠心病的效果及對血脂、炎癥指標的影響
分析婦產科治療失血性休克治療的相關手段
頭孢菌素類與多種西藥聯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應的臨床影響分析
急性失血性休克該怎么辦
休克的緊急處理方法有哪些?
他汀那些事
青霉素需做皮試,頭孢菌素也需做皮試嗎
這類藥物值得警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