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服務信息化的趨勢及醫院的短板

2021-09-10 14:09黃橙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1年4期

黃橙

摘要:把握國家醫療衛生政策導向,正確認識醫療服務信息化的意義,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根據醫院實際,補齊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短板,共同推進建設數字化醫院和智慧醫院。

關鍵詞:政策導向;健康醫療服務;信息化趨勢;補短措施

【中圖分類號】R-0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1-106-02

為了強力推動醫療服務信息化,近10年里國務院、衛健委、工信部等相繼出臺了37個相關政策和行政規章,其中11個建設和發展指導意見、5個規范與標準、6個規劃、2個行動計劃和3個方案。近兩年更是政策利好頻出,2017年發布5個,2018年頒布7個,2018年4月國務院《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為新時期醫療服務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國家衛健委《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試行)》明確了主要內容和要求,如何選擇正確、現實的模式和路徑實現醫療服務信息化已成為醫療衛生行業共同研討的議題。

一、醫療服務信息化的大數據分析

醫療信息化主要包括醫院信息化和區域衛生信息化,狹義的醫院信息化指醫院管理信息化、臨床管理信息化、醫院信息的集成,而廣義的醫療信息化,還涵蓋遠程醫療、移動醫療、云醫療、醫保信息化、藥品流通信息化等內容。隨著傳感器技術、無線網絡技術的創新,互聯網、移動通信終端的普及,機器深度學習技術、大數據和云技術的迅速發展,醫療信息化的內涵已包羅萬象,紛繁復雜。目前,我國醫療信息化經歷了以醫院業務和患者診療信息為管理對象的第一個發展階段,HIS醫院信息系統被廣泛應用,據HIS市場情況,我國醫院門急診、住院相關管理系統未實施的部分不足20%;現在,醫療信息化整體處于以滿足臨床醫療要求為核心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即CIS階段。CIS系統的核心PACS、LIS、RIS、EMR、UTS等尚有20-40%的未實施空間,遠程醫療已實施部分僅占17%,市場空間大,大型醫院基本處在CIS系統建設的高峰期;以區域協同醫療衛生數據中心為基礎的GMIS系統開始起步,正在邁向第三個發展階段,當前,全國已有十余座城市開展了數字醫療。

我國醫療服務信息化投入尚處在較低水平,但近年呈明顯的高增長態勢。我國醫療信息化的支出逐年上升,2014年275.1億元、2015年330.2億元、2016年405.2億元、2017年498億元、2018年606億元、預計2019年將達到782億元、2020年881億元,投入主要分布在HIS、LIS、PACS、EMR、區域醫療衛生平臺等項目上。

二、醫療服務信息化的走向及意義

1.以信息化為抓手促進醫院優質資源共享

2014年8月8部委印發的《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智慧醫院、遠程醫療建設;2016年12月國務院《“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和2017年4月國務院《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均鼓勵二、三級醫院向基層衛生醫療機構提供遠程服務;2018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進遠程醫療覆蓋全國所有醫聯體和縣級醫院,推動東部優質醫療資源對接中西部需求。醫療服務將構建起城市醫聯體、縣鄉村三級醫共體、跨區域??坡撁?、遠程醫療協作網等四大醫聯體模式,到2020年所有二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全部參與醫聯體。

2.以信息化為發動機驅使醫療服務智能化

當物聯網、云技術、數據連接、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術引進到健康醫療服務后,對我國醫療行業的重構與推動超出了我們的想象。電子病歷、大數據分析讓醫生的臨床決策更科學精準,物聯網、5G網絡讓醫生的遠程醫療如臨現場,人工智能、3D打印技術讓醫生手術更得心應手,醫療大數據、居民健康檔案幫助醫生提高診治質量和工作效率。為此,《“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要求發展遠程醫療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慧醫療,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虛擬現實、穿戴醫療設備等信息技術與健康服務的深度融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衛健委《關于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要求以“互聯網+”為手段,推廣應用智能導醫分診、智能醫學影像識別、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建設智慧醫院。

3.以信息化為橋梁實現醫療行業的互聯互通

醫療信息化始于單機簡單應用和小型網絡管理系統,逐步推進醫療業務應用與基礎網絡平臺的融合,積極探索區域醫療系統的互聯互通,現已整體呈現出從原來封閉的、獨立的醫院信息系統發展到開放型的、遵循行業標準的醫院信息系統,未來將形成一個覆蓋區域乃至全國的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的衛生信息網絡體系。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正引導醫療機構向這個方向發展,加速醫療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勢在必行。除了醫療機構間的標準化協同服務,互聯網運營方、藥品供應商、醫保部門等第三方機構也將參與進來,國內市場健康醫療大數據供應商英特爾、微軟、戴爾、思科、IBM、MEC等互聯網大數據巨頭處在第一陣營,其主要目標客戶為國內大型醫院;第二陣營以東軟、東華、用友、方正等主要代表,主要服務對象是大中型醫院及相關衛生體系。

4.以信息化為平臺提供醫療信息社會泛在服務

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圍繞“3521工程”,即通過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衛生信息平臺,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綜合管理5項業務應用,建設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2個基礎數據庫和1個專用網絡建設,到2020年建成國家醫療衛生信息分級開放應用平臺,最終實現全國性的數字化醫療平臺建設。衛健委《“十三五”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要求,實現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政府應用與社會應用相融合,覆蓋全體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云平臺,能讓每個人都擁有標準化的電子健康檔案,并能及時方便地獲取健康醫療數據。衛健委內部已建立多個業務系統(醫保、婦幼、藥品等),支持第三方機構參與構建醫學影像、健康檔案、檢驗報告、電子病歷等醫療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未來醫院信息將會匯總至區域乃至全國醫療信息平臺,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

三、醫院存在的短板及補齊方式

1.醫務人員的信息化應用能力是短板

信息化設備機智過人,本來是醫療服務得力的助手,但礙于醫務人員對信息技術掌握不夠,倍感難以適應,甚至產生抵觸心理,不敢大膽嘗試,致使新技術、新設備未能物盡其用,醫院的信息化應用舉步維艱。加強職業繼續教育,大力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并將其納入績效考核,是推動信息化資源開發利用的必由之路。

2.醫院面對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準備不足

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新事物要進入醫院成為醫療服務的強大工具,除了技術人才儲備欠缺、信息化建設滯后外,更大程度地暴露出醫院對信息化時代到來的準備不足。樹立行業革新意識、建立創新機制、鼓勵應用最新科技成果,是把傳統醫院建設成為數字化醫院和智慧醫院的關鍵。

3.醫院在互聯互通中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數據開放共享是健康醫療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目標,但繞不開的是個人隱私保護與數據流轉安全問題。在享有便捷的同時,必須強化信息安全的技術支撐和管理制度建設,醫院在這塊無疑是薄弱的。安全意識的淡漠,規章制度的缺失,防護措施的不力,給健康醫療信息互聯互通帶來隱患,需構建防護網確保數據流轉的安全、可控。

4.正確看待醫療信息社會泛在服務的成本問題

很多醫院信息化進程緩慢緣于成本問題,醫務人員覺得采用新技術增大了學習成本,運用新設備增加了工作成本;院方覺得信息化建設投資回報率低,提供醫療信息社會服務提高了營運成本,雙方在信息化道路上的動力不足。端正價值觀,緊跟科技進步,克服經濟效益至上,秉承服務便民宗旨,方能共同推進醫療服務信息化。

參考文獻

[1]楊霞,胡夢含,袁莉等.信息技術支撐下門診人文服務模式的應用[J].現代醫院,2017,(12).

[2]李鵬,李昕.對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面臨問題的思考[J].中國病案,2013(6).

[3]劉琦,肖勇,田雙桂.基于醫聯體的遠程醫療服務模式探討[J]. 醫學信息學雜志,2018(2).

(四川省汶川縣中醫醫院 ?四川 ?汶川 62300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