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淺析

2021-09-10 15:09王賀
家園·建筑與設計 2021年4期
關鍵詞:規劃者城市規劃規劃

王賀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城市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由于過多地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導致一系列“大城市病”的發生,城市高度發展的背后也蘊藏著嚴重的三大危機。首先是環境危機。農村人口快速向城市發展,導致城市的生態承載力極其嚴重,在高強度的生態壓力下,出現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其次是經濟危機。城市建設的極度高速化導致城市經濟的增長過度依賴生產要素的高強度投入,導致鋼筋對礦石及煤炭等資源的粗放型的開采,同時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出口高度依賴。最后是社會危機。當前,我國的城鄉之間、不同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逐步增加,這樣的后果是人際關系的冷漠和情感的淡化,城市居民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極度缺乏,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在增加。本文筆者根據工作實踐經驗對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淺析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態城市規劃

1前言

作為一種全新的發展理念,生態城市是基于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更為深入的認知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強調通過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構建新型社會關系,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發展。但現階段,我國城市規劃建設依然看重經濟效益,對生態建設比較忽視,導致社會效益始終得不到顯著提升。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只有切實解決當前城市存在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城市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在城市規劃設計的全過程中引入生態城市理念,有助于現代化城市的打造,從而實現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經濟社會繁榮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2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的重要意義

2.1符合時代發展要求,提高城市競爭力

在本世紀初期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就已經將城市規劃建設列為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步伐越來越快,城市規劃建設也開始暴露一系列問題,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這就要求廣大城市建設者以長遠的目光開展規劃工作,對經濟、生態二者的關系進行有效協調[1]。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并在多個行業領域得到廣泛實踐,城市規劃領域亦是如此。當前我國正在由工業化社會轉變為生態化社會,越來越多的城市將生態競爭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因此,加強生態城市規劃符合時代發展要求,有助于城市總體競爭力的提升。

2.2滿足城市居民生活要求,落實人本思想

隨著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人民群眾對居住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高速發展,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單純的物質追求而轉移到了精神層面。規劃與建設生態城市能夠對人們的生存環境進行優化,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在滿足城市居民生活要求的同時提高城市生產力,這也是以人為本理念在城市建設領域的重要體現和具體落實。

3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3.1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

3.1.1生態城市規劃理念偏差

當前,在規劃設計過程中,有的規劃人員缺乏必要的生態城市規劃意識,對于其他城市在生態規劃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予以否定。他們認為,其他城市生態建設經驗不符合自身發展情況,不利于自身城市發展,因而不能做到主動學習與積極借鑒。調查研究表明,持有上述觀點的城市規劃人員不在少數,這是阻礙我國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拖慢生態城市建設進度的一項重要主觀因素。除此之外,還存在一些錯誤觀點,認為其他城市的生態建設經驗具有普遍性,因而將其完全照搬到自身城市規劃建設中來,這種“拿來主義”不僅導致城市建設千篇一律,而且不合理的規劃模式反而阻礙城市發展與生態建設水平的提升。

綜合所述,由于城市規劃人員存在生態城市規劃理念上的偏差,導致我國在生態城市規劃工作中走了許多彎路,雖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未能收到良好效果。

3.1.2生態城市規劃創新度不足

創新對生態城市規劃而言極為重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近年來城市建設更是呈現出如火如荼的發展局面,城市結構與規模也出現了新的改變,結構越來越多元化,規模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城市規劃人員基于實際情況對城市功能展開新的考量,合理調整城市格局。但當前我國城市生態規劃普遍缺乏創新意識,規劃人員不敢創新、不愿創新。

3.2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的方法

3.2.1構建現代化生態城市規劃體系

根據實際情況,構建科學合理、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規劃體系,能夠有效開展生態城市規劃工作。

1)在構建現代化生態城市規劃體系過程中,規劃者要對城市自然資源、地理位置等進行全面考慮。在進行規劃重點確定時應結合城市資源分布狀況,打造有自身特色的生態城市。

2)在構建現代化生態城市規劃體系過程中,規劃者要對各方面細節加以考慮。城市實力能夠體現城市的發展規模,因此,構建過程中必須對城市規模加以考慮,對發展規劃進行細化與深化,將生態城市規劃細則融入到每個細節當中。

3)在構建現代化生態城市規劃體系過程中,規劃者應具備動態發展觀念。生態城市規劃應基于城市發展目標的調整而進行適當調整,都需要根據實際變化情況打造相適應的規劃體系,使體系能夠滿足于城市發展。

3.2.2完善城市綠地系統

完善城市綠地系統有助于提高城市規劃成效的整體效益,為建設生態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礎。

1)合理規劃與設計城市綠地系統。相較于傳統的城市綠地系統,現代化綠地系統在建設與管理上應有所突破,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不同的部門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工作展開動態化、全過程、立體化管理,將先進科學的規劃理念融入到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工作中,以此實現城市綠地品質乃至生態城市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

2)對城市生物的多樣性提高重視。由于地域因素的影響,不同城市存在著差異化的生物系統。而城市的生物系統受自然法則與食物鏈的影響始終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因此,城市規劃人員要在合理規劃綠地系統的基礎上對各類生物的生存環境進行保護,只有充分尊重生物的生存發展規律,才能從根本上將生態城市規劃落到實處。

3.2.3重視文化因素的融入與人文景觀維護

城市生態規劃的創新與文化因素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每個城市都具有自身獨特的發展歷史,同樣還具有文化特色。因此,在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規劃者要正確對待城市文化,合理融入該城市當地的文化特色,從而凸顯出生態城市的建設特色。不僅如此,規劃人員還要加大城市人文景觀的保護力度,在對城市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的同時,科學分配城市的自然資源及人類資源,以此實現城市宜居程度的提升,在城市景觀規劃中注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并重,將生態城市建設水平推向更高層次。

4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又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與訴求。規劃者要想做好生態城市規劃工作,自己應具備正確的生態城市規劃理念與大局意識,合理布置城市內部的每一個功能區,通過構建現代化生態城市規劃體系、完善城市綠地系統、重視人文景觀保護與文化因素的融入等一系列舉措,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與生態性,以此實現城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的整體性提升。

猜你喜歡
規劃者城市規劃規劃
淺談中小學財務人員角色轉換的緊迫性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90后:精致的自我規劃者
莊稼人
《城市規劃評價及其方法:歐洲理論家與中國學者的前沿性研究》
對我國當前城市規劃中公共參與的思考
淺談我國城市規劃管理存在問題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