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的思考

2021-09-10 17:46馬海燕
百花 2021年3期
關鍵詞:臨夏州文化遺產物質

馬海燕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對于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作為社會文化建設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重視。文章以甘肅臨夏州為切入點,簡要分析臨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明確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期待能夠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有所幫助。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引 言

隨著我國對文化自信建設的重視,人們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以及利用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并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但就各地區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嚴重地制約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效果的提升,仍有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消失的威脅。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就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明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進行解決,確保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

一、臨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不足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不足是當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具備的“活性”需要有固定的人才或者團體去投入,才能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得以傳承。在當前臨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雖然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投身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但這部分人員并未能深入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研究和學習,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今社會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有限,更是無法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傳承人不足,無法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培養。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過重

為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和傳承,臨夏州將部分企業吸引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并通過企業的宣傳和推動,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中,部分企業因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和保護的過程中表現出“數量”大于“質量”的問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所以在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加強對相關企業的要求和檢查是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首要任務,要切實地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化過重的問題。[1]

(三)品牌意識薄弱

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化發展能夠有效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但前提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正確、合理地進行發展,但就當前臨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化發展的現象分析,其中仍然存在一部分問題,嚴重地制約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品牌化發展。而這種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品牌化發展滯后。雖然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品牌化發展能夠帶來較大的經濟利益,但是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未在當前的環境背景下實現品牌化發展。第二,專利意識薄弱。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的作品,而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因專利意識薄弱,導致各種侵權事件頻發,嚴重擾亂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發展。

(四)政府部門實際的扶持措施較少

就近幾年政府部門在非遺保護中的措施而言,政府部門做出的更多的是在經濟和政策上給予支持,并未在實際行動上給出過多的干預和引導,沒有充分地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同時也因為缺乏政府部門的正確引導,各種非遺保護工作中的問題具備了滋生的空間,對非遺保護工作造成了較大的消極影響。

(五)數字化管理體系建設不完善

數字化發展是當前臨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主要建設工作,期待能夠借助數字化的建設,讓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以更加真實和完善的狀態被保存。但是在數字化管理體系的建設中仍舊存在著不足,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效果降低,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價值。具體而言,表現在專業管理人才缺乏、相關的工作管理體系不完善等方面。

(六)新技術和新媒體的運用程度不夠

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頻繁出現,一些新媒體技術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更是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就當前臨夏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而言,相關工作人員并未將這些新技術和新媒體進行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的工作效果始終得不到有效提升。[2]

二、臨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認識不到位

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工作認識不到位是導致各種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之一。因相關工作人員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認識不足,導致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缺乏對相關工作的有效規劃和引導,影響非遺保護工作的效果。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點把握不準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點在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宣傳、傳承和發展,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點把握不準,導致各種侵權、假冒以及質量較差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影響。[3]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相關法律宣傳不到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不到位也是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各種問題頻發的根本原因之一。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相關法律了解不到位,導致部分人員存在侵權的問題,對整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發展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

三、改善臨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的策略

(一)提升相關工作者綜合素養,打造出專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隊伍

人才是各項工作的工作基礎。為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將人才隊伍的建設重視起來,通過提升相關工作者的綜合素養,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質量的提升。為此,在人才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專業人才三方面素養的提升。第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素養。要確保專業人才隊伍能夠充分地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以及相關工作的意義。第二,法律素養。只有確保相關人才具備較高的法律素養,才能確保該項工作合理、合法、合規地進行。第三,信息技術素養。只有確保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才能讓更多先進的技術和方式融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

(二)加強相關法律的宣傳工作,打造出良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環境

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主要是指加強對區域內人民群眾的宣傳,要借助合理、高效的法律宣傳手段引導區域內人民能夠切實地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和相關的專利問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發展提供優良的市場環境,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4]

(三)早日規劃數字化保護工作,建設優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源庫

為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質量,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將規劃工作重視起來。通過科學、合理且完善的規劃,引導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效開展,提升該項工作的工作效果,尤其是在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源庫的建設中,相關工作人員更是應當將規劃工作重視起來,創造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展示方式的空間,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更好開展創造條件。

四、結 語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投入了較多的關注,而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更是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途徑。為實現甘肅臨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基于實際的工作需求和當下社會發展的趨勢進行深入的思考,確保各項工作能夠有效開展。

(甘肅省臨夏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參考文獻

[1] 劉勐、李亮、楊正:《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現狀、問題與對策》[J].《社科縱橫》,2019年第34期,第70- 74頁。

[2] 楊佳慧、邱銳、張海英,等:《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問題與應對策略》[J].《廣東蠶業》,2019年第53期,第83,85頁。

[3] 尹未仙:《邊疆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問題探析——基于云南省騰沖市的調查》[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9年第20期,第123- 127頁。

[4] 鄭靜靜:《地方高校人才培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第86- 87頁。

猜你喜歡
臨夏州文化遺產物質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臨夏州走訪紀實
三個“百億”產業撐起脫貧夢
臨夏州馬鈴薯栽培生產技術
聚焦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質推斷題
抓物質特征 巧解物質推斷題
文化遺產與我們的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