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如何利用小學語文作業來提高教學質量

2021-09-10 02:43農夏怡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21期
關鍵詞:提高教學質量利用

農夏怡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今時代,對于人才的要求更加的高,語文學科是基礎性的學科,對于學生的整體能力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語文作業作為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對語文作業的重視,來幫助學生學習語文,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利用? 小學語文作業? 提高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一、農村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現狀及分析

作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元素,教師必須精細地規劃,貫徹以生為本教學理念,最大化提升教學水平。作業作為課堂的延伸與拓展,一直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媒介,在新課標要求下,教師要創新作業設計形式,擴展作業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完成,深化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為了建立寬松的操練平臺,教師要計劃多層次的功課,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農村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現狀及分析

(一)課外作業布置目的不明,效果不佳

目前,在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外作業布置形式單一,以抄寫、組詞、造句、寫筆畫、填空等方式為主,原本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變得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使其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布置作業的目的不夠明確,未根據現階段小學生的學習特征進行針對性指導。例如,小學一年級《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生字為“吃、叫、主、江、住、沒、以”,教師時常會與學生進行約定,例如,今晚的作業為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中的生字“321”,意思就是拼音和生字各三遍,組詞兩個,筆畫一遍,對于才上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自己組詞是十分困難的,通常情況下都是家長幫助,因此無形中加重了家長的負擔。

(二)作業沒有分層,缺少梯度

功課難度是一個相對于的觀點,一些教師安排功課沒有重視把功課難度控制在適合的水平上,忽略了學生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安排的功課完全相同,學生沒有選擇權,不能依照自己的本意做出相應梯度的功課。教師過量地重視了常識的把握,忽略了學生個體能力的成長。學生是富有個性的學習主體,教師安排功課是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從而對其進行因材施教。

二、小學語文作業優化策略

(一)作業布置結合課堂教學,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老師每天給學生安排家庭功課,鞏固當天的講授內容之余,通過過程查抄功課,教師可以透過功課反饋講授情況、學生學習情況,對教師調整講授方法、內容和手段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課外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常識的鞏固和深化,所以說課后作業是頗有需要的。多年來,教師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僅僅關注教師教授方式的改變,沒有對學生學習方式進行關注和提升,將作業布置和課堂教學有效結合,就能夠實現作業布置與課堂教學的統一實施,從而將課堂教學的理念貫穿作業布置始終,在作業布置和課堂教學中都能夠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特點布置作業,從而保證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和互助合作的效果,在語文知識鞏固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并運用一些經典的語文閱讀篇目,不斷陶冶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理想志向,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學生的成才觀??傊?,將作業布置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就能夠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從課堂教學中貫穿并延伸到作業布置中。

(二)促進語文作業的多樣性,提高作業的趣味性

我們在優化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時要尊重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需要考慮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什么,怎樣才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教師在安排功課時,也要重視課后功課的多樣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換本來就不應該是死板單一的文本,而應該是充滿情趣、富有色采的多元復合體。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中,第8課是一首古詩《靜夜思》和一首現代詩《夜色》,這一時期,學生還處于學習的初步階段,對于古詩以及現代詩類內容還沒有過多接觸,因此,對于這類部分作業的布置,要保證作業的趣味性,因此,作業要多樣化、多元化。比如,對于詩類知識的學習,語文教師的作業可以是說、讀、背、寫的結合,首先,學生需要去讀,大量地讀,在熟讀的基礎上,再背,學生需要把詩中的字都學會,這就是寫,這樣的作業方式,就是將多種類型的學習結合在一起,避免了學生長時間處于一種學習狀態下,而產生的疲倦感,語文知識的學習也需要多種方式的結合,這樣學生對于古詩的掌握會更加的徹底。語文功課的多樣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語文教師在安排功課時,要聽說讀寫多種功課結合,來優化語文作業形式,提高教學質量。

(三)科學合理設置作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簡單點說,語文其實就是一門和字詞句段打交道的學科。在現代化教育體系下,教師應當融合其他學科知識,創建多元化教學結構,拓展學生知識面。例如,在教學四年級課文《貓》《母雞》《白鵝》中,為了加強學生的參與性,教師可以設置“課堂實踐作業”,讓學生扮演相應的動物,充分展現其動作特征與姿態,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最后,在作業評價中,教師可以采取民主評比的方式,讓大家共同評分,充分展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四)布置合作互助探究型作業

“合作互助、探究”的學習方法是指在老師的啟迪下,以學生個人小我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班級學習的團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的累積,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精神。而布置合作互助探究型的功課是鍛煉學生思維的有用方法之一。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北京的春節》這一課中,這篇文章屬于較長的文章。在課前,語文老師可以給學生準備一些課前的討論作業,比如可以是課文后面的問題:課文哪里寫的詳細,哪里寫的簡略。教師通過課前作業的布置,可以提高學生上課的聽課效率,為課上知識的講解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這個部分可以讓學生一塊兒評論,在評論中完成。在課后,語文老師也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探究性的作業。比如:同學們,在學習完《北京的春節》后,你們家鄉或者家里在春節時候,都有什么習俗???等等類似的問題。這些問題既可以鍛煉學生對生活一些細節的察看本領,也可以鍛煉他們的思維本領。這種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都是語文寫作靈感的來源,同時對于學生整體語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所以說,教師部署一些合作互助、探討型的功課是很重要的。

結束語

作業,是一個反饋的途徑,是一個輸出過程,是不斷地自我練習,是自我成長路上,能力提升的刻意練習,思維的模式和行為習慣都得有相當的鍛煉,達到一定的量,才可以有質的變化,所以說作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我們不可否認,目前我們在語文作業的布置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了問題就需要解決。語文老師要在不斷地講授實踐中,不斷地提升本身的講授本領程度,以此來提升課堂講授質量,從而推動學生學習語文的本領。

參考文獻

[1]黃志峰.如何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提高教學質量[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汪紅芬.探究如何利用小學語文作業來提高教學質量[J].名師在線,2019(04):45-46.

[3]黃炳成.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提高教學質量[J].讀寫算,2018(24):201.

猜你喜歡
提高教學質量利用
畫與理
淺談如何提升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抓好化學課改 提高教學效率
新課程下少數民族地區語文教學的思考
利用“隱性”圓,巧解一類題
如何有效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廢物巧利用
利用函數最值巧證數列不等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