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郵政類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探究

2021-09-10 03:01鄭樂耿娜娜
交通科技與管理 2021年16期
關鍵詞: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對策

鄭樂 耿娜娜

摘 要:隨著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的電子商務領域的爆發式增長,郵政快遞業正逐漸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新時期下的現代郵政類專業人才不僅需要具備完備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與當前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實踐能力。本文針對現代郵政類專業人才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從產學研一體化的角度給出了在培養模式上的對策與解決方案,為培養滿足郵政快遞企業實際需求的復合型應用與創新人才提供了借鑒思路。

關鍵詞:現代郵政;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對策

1 現代郵政類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背景

郵政快遞業作為促進消費升級、推動流通方式轉型的重要社會公共事業,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先導性作用[1]。近十來年來,我國郵政快遞業發展迅猛,“十三五”期間的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速超過30%,2020年全年的快遞業務量達到833億件,并有望在2021年突破千億大關。盡管郵政快遞業作為中國經濟的“黑馬”在擴大就業范圍、支撐電子商務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但隨著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行業高層次人才供給不足、結構不合理、教育體系不健全、綜合素質不高的弊端已逐漸凸顯,并成為了制約郵政快遞業創新發展的主要瓶頸[2]。

目前我國針對郵政快遞從業人員的培養仍然以高職院校為主,在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知識體系架構方面無法滿足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才極其缺乏[3]。針對此問題,自2016年起國家郵政局與教育部以及各省政府合作,在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西安郵電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四所以郵電為特色的高校中成立了現代郵政學院,力爭為當前蓬勃發展的郵政快遞業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4]。

當前面向郵政快遞業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尚處于摸索階段,高校的教學主要也主要以理論為主,如何根據郵政快遞業的人才需求特征以及未來技術的發展趨勢,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型培養模式,加強現代郵政類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形成人才從校園至企業的無縫對接,是當前相關高校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5]。

2 現代郵政類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現狀及問題分析

2.1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尚不健全

現代郵政的概念是在傳統郵政服務基礎上,結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多新一代信息技術,其內涵發生了進一步地深化[6]。故而,當前的現代郵政類專業人才不僅僅要熟悉郵政快遞業的實際運營管理,還需要掌握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如何在郵政快遞業實際應用。然而當前很多郵政物流類相關專業仍然以理論課程為主,實踐教學在課程體系中占比較少,在實踐課程建設以及教材建設方面也未能緊跟企業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修訂,造成實踐課程流于表面,學生僅了解基本原理而對如何在行業中實際應用一無所知,難以滿足郵政快遞業對人才實踐能力的發展需求。

2.2 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專業課教師的實踐經驗直接影響著實踐教學的培養效果。我國長期以來在本科以及研究生的學科設置中并沒有與郵政快遞相關的專業,因此高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只能選取相關學科的專業教師,例如物流管理、交通工程、網絡工程、計算機工程等相關專業。隨著郵政快遞業的快速轉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需要多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專業教師不僅需要在所研究領域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更需要握郵政快遞領域的生產運作規律,并對各個專業領域在郵政快遞業的實際應用具有深刻的理解。然而當前很大一部分的專業教師對當前郵政快遞業認識程度不高、缺乏實踐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

2.3 產學研融合深度不足

現代郵政類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高等院校、企業、科研機構的相互協同,并結合前沿技術以及行業發展,實現課堂教學、實踐基地以及科學研究的有機融合。當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產學研結合”存在缺位,校企合作深度不夠、企業參與程度不高,在互利共贏的深度和廣度上成效不明顯。此外,高等院校與企業以及科研機構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各類學科競賽培訓指導、學科聯合實驗室創建等方面投入力度不足,無法全方位的滿足現代郵政類專業人才實驗實訓以及各層次的實踐需求。

3 現代郵政類專業人才實踐能力提升的對策與解決方案

3.1 圍繞行業需求,定期優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通過實地走訪、專家高管集中座談會等多樣化形式向郵政快遞企業調研對于現代郵政類人才的需求,企業由用人單位向主動育人角色轉變,直接參與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論證。除了專業實踐課程之外,高校應強化通過學科競賽、課外科技活動、創新課題、科研訓練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同時,通過組織高水平大學的專家集中研討、跟蹤調查畢業生服務社會能力,國內外相關專業培養方案對比分析等方式,找出人才實踐能力與培養目標之間的差距,定期對實踐教學課程系統進行優化調整。

3.2 校企資源優勢互補,打造“雙師雙能雙棲型”教師隊伍

按照“一課雙師”的模式,從郵政快遞企業中聘請行業專家進行兼職授課,指導實習、實訓以及創新創業工作,使得書本知識與企業需求應用更緊密地結合。推進專任教師深入行業掛職鍛煉,鼓勵教師與企業實踐相結合,了解郵政快遞行業的發展需求,不斷提升業務水平,引導教師向“雙師雙能雙棲型”轉變。同時,依托高校教師培訓與發展中心,對企業教師開展方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授課技能的培訓,提高企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專任教師以及企業教師通過聯合教學、集體備課、教學方法聯合創新等方式,加強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真正實現校企教師的協同育人。

3.3 校內外資源深度融合,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

在校內實驗實訓平臺建設方面,采用虛擬仿真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搭建物流管理實驗室、智能信息物流實驗室、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實驗室等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的實驗實訓以及各層次實踐需求提供良好的設備與真實環境。在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方面,依托合作企業,基于實際工程項目進行相關項目開發、畢業設計以及頂崗實習,提高現代郵政類專業人才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形成郵政工程專業人才從校園至企業的無縫對接。同時,專業教師以郵政快遞相關的科研項目為依托,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對前沿知識的掌握以及科研興趣的培養,吸引優秀學生加入教師科研團隊參與科研項目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基本科研素養以及創新實踐能力。

4 結語

隨著郵政快遞行業逐步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轉型,現代郵政類專業人才的創新實踐能力對于未來行業的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重用。本文通過梳理當前高校在現代郵政類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從實踐教學體系優化、校企師資隊伍共建、產學研平臺建設三個方面提出了提升人才實踐能力的可行方案,使得高校、郵政企業、科研機構的資源得到充分融合,從而培養滿足行業需求的全方位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馬軍勝.準確把握現代郵政學院發展定位和方向 為郵政業高質量發展和郵政強國建設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撐[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0(5):1-2.

[2]崔逸凡,韋凌云.郵政快遞行業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分析[J].物流技術,2017,36(9):185-188.

[3]孔德婧,劉曉平.基于協同育人視角的郵政行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29):77-79.

[4]陳松樂,孫知信,曹亞東,等.郵政本科專業心理歸屬感分析與培養途徑探索[J].教育現代化,2020,7(56):35-37+55.

[5]鄧維斌,王海錦,劉躍.淺析郵政快遞運營管理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J].人才資源開發,2017(14):94-96.

[6]趙學健,孫知信,季秋,等.現代郵政及其人才培養思路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7(49):88-89.

猜你喜歡
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高校單片機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探討
芻議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品德教學利用微課開展預學的實踐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