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策略探究

2021-09-10 11:43薩仁娜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18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制小學策略

薩仁娜

摘要:隨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創新和改革的深入進行,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利用豐富的教學內容來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治意識,推動優質課堂的構建。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載體,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主動思考中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并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學用合一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治觀念,推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高效進行。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制;策略

前言

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培養學生道德意識和法治意識的初級階段。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認知能力等方面出發,把道德與法治內容與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在主動探索中推進學習的有效進行,深人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為了增強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教師還要注重教學與實踐的有效結合,讓學生在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時獲得深刻的體驗,增強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認識,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優質教學的構建。

一、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滲透核心

就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來說,它主要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遵循,以憲法精神為主線,以增強規則、責任等意識為重點”這一核心要素進行教材的規劃、設計的。對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要想有效滲透法治教育,首要任務就是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深人挖掘和研討國家的法律法規,對我國法律法規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把握,尤其是與小學生生活學習較為密切的法律法規。例如:在教學“吃飯有講究”這一課的時候,如在少數民族等地實施教育教學時,就可能會涉及風俗習慣或宗教等問題,這個時候,教師就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教學,讓學生學會尊重各個地區的風俗習慣,而這也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傮w而言,課堂教學并非法律條文的傳授,也并非簡單意義上的機械重復,而是因地制宜的教育教學,需要結合不同的情況實施不同的教學。對此,在具體教學時,教師要深人挖掘道德與法治教材,增加對學生真實情況的了解和把握,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法治教育的功能,使學生在把握知識的同時付諸實踐。

二、引入傳統文化,加深學習感悟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博大精深的優良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傳統文化,讓學生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優良道德文化提升自我素養。借助傳統文化開展教學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動力,在傳統文化的引導下探索道德與法治知識。利用傳統文化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建立傳統文化與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聯系,獲得深刻的學習感悟。

例如,在教學《父母多愛我》時,教師可以用生活中自己與父母的小矛盾作為導人,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與父母的矛盾,讓他們回憶與父母相處的點滴來感受父母的愛。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父母,懂得換位思考,教師可以引人傳統文化,如孟郊的《游子吟》,讓學生通過分析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感悟詩句中蘊含的母親對孩子的愛。引入曹鄴的《北郭閑思》,讓學生感受詩句“每思骨肉在天畔,來看野翁憐子孫”,體會其中蘊含的父愛。結合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對父母的愛體會得更加深刻。

三、設計主題講座,樹立法治觀念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法治知識,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教師可以設計主題講座,邀請遵守法紀的學生向同學介紹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同時,教師還要邀請法律專家給學生講述如何養成文明、守法的行為,培養學生在外出時遵守交通規則,在買東西時自覺排隊等良好的行為。在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時,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心理的指導, 邀請心理學家進行“防止校園欺凌”的主題講座,讓學生知道哪些行為屬于校園欺凌,在受到校園欺凌時如何保護自己。

針對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內容設計的主題講座,使學生對法治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學生的法治觀念得到了增強,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能用學到的法治知識來約束自己,做到遵紀守法,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養成良好的守法行為。

四、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中發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認為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梢?,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有必要將教學與實際有機聯系起來,使學生與生活實際不斷產生動態聯系,讓學生真正融入生活實際,通過有價值的“活性因子”轉變生活方式,進而學會如何過有道德的生活。例如:在教學“校園里的號召”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成長特點,將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著手點,引申出上課鈴聲、廣播以及升旗音樂等,以此實施教育教學。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這些生活化元素開展教學時,不應是均衡用力,而應當各有側重點。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盡可能聯系生活實際,讓法治教育與生活實際有機整合起來,以充分彰顯生活化教學的價值與魅力。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剛步人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是十分關鍵的,因為他們剛結束幼兒園學習,對于校園內的部分號令是不陌生的,但是有一些卻是極其陌生。對此,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當上課鈴聲響起后,學生應該如何做;當升旗音樂響起后,學生該如何做”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在引發學生共鳴的同時幫助學生學習新知。在上述環節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但并不是一味地重復,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應讓學生明確紀律及規則的重要性,并形成一定的規則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階段中,教師在教學中要聚焦核心素養,注重發展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根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特點設計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體驗,讓他們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深刻感知所學知識,樹立正確的道德和法治觀念。通過與創新理念的有效結合,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運用了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主動探索和體驗中得到提高,促進他們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彩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法治教育探究[J].天津教育,2021(15):43-44.

[2]李夢晨.聚焦核心素養,打造小學道德與法治優質課堂[J].學周刊,2021(17):135-136.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第三小學 011700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制小學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的法制意識教育研究
上好《道德與法制》課的思考與實踐
讓農村初中道德與法制課堂更高效的幾點嘗試
淺談小學道德與法制生活化教學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