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五色系統在“以文化為本”的可持續設計中的價值

2021-09-10 18:43江穎
科技研究 2021年17期
關鍵詞:審美技藝情感

江穎

摘要:傳統五色系統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儒學和陰陽、五行學說之上的,而它的產生和形成的背景是中國古代等級森嚴的封建農業社會,色彩被觀念化的分為三六九等,同時也被賦予了劃分人的等級地位的職能,致使色彩成為彰顯權力的手段。然而到了近代,由于社會形態的轉變,在人與人無高低之分的平等社會,國家有了制度規范,不再需要籍由色彩來彰顯權力,色彩所擔負的政治意味不再符合現代社會,但是從審美的角度去看待色彩在當今社會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在古代悠久的歷史中,無論是由無形的色彩觀念所形成的至今還綿延不絕的共同色彩審美認知,還是有形的傳統色彩技藝和經驗,都毫無疑問地為我們積累了寶貴的設計的能量。

關鍵詞:中國傳統五色體系;審美;情感;技藝;可持續轉化

色彩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像其它傳統藝術是分門別類的獨立存在著,但是它幾乎是跟每一種傳統藝術如影隨形的?,F在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基本以傳統文化本體的研究為主,從文化和美學層面探討其自身保護和發展的方法,很少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待傳統文化,對色彩的研究也不例外。

國畫大師李可染有句經典名言:“以最大的功夫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本秃苣苷f明傳統五色系統與可持續設計的關系,“打進去”只是過程,而不是目的,但這個過程必不可少,“打出來”比“打進去”更難,這當中有個消化的過程,只有毫不敷衍的認真、深入的研究學習古人對色彩的認識和表現,才能為設計師能準確地傳達色彩特殊的文化意義、民族風味等提供可參考的依據,才能在設計中真正把握如何釋放具有現代中國色彩文化魅力的光華,使它重新融入當代人的生活,煥發出新的活力。

1審美上的可持續轉化

傳統五色系統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儒學和陰陽、五行學說之上的,而它的產生和形成的背景是中國古代等級森嚴的封建農業社會,色彩被觀念化的分為三六九等,同時也被賦予了劃分人的等級地位的職能,致使色彩成為彰顯權力的手段。

以著名設計師陳幼堅設計的茶葉盒1-3為例,整幅畫面運用了青、赤、黃、白、黑、綠,金幾種最常用的傳統色組合,其中傳統正五色的運用也很巧妙,右邊黃色琥珀石它本身不屬于產品,但從畫面構成來講卻填補或勾出了人們對“中國味兒”的完整印象,作品中對這幾個傳統色彩的色相的準確把握是成功的關鍵。整幅圖片中國味濃重,而在形式上卻采用來自西方的簡潔心形盒狀,很具現代感,有種將東西方文化巧妙融合的平衡感。

設計師需要對傳統五色系統本身作深入持續的調查研究,這既是將傳統色彩文化進行價值轉換的第一步,也是“以文化為本”的可持續設計提煉色彩文化符號,進行轉化和運用所必須進行的工作。

2情感上的可持續轉化

在全球“標準化”的時代里,各國的設計卻在努力尋求各自的獨立個性。有時,當我們看見某件設計作品,心里會條件反射似的蹦出某個國家的名稱,而再仔細一看作品旁邊的標注,恰巧就寫著設計師是那個國家的某某某,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這里邊色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斯特魯普效應(stroop effect),在看到某物體時,人的大腦是按照先顏色后形狀來感覺認知的,某個單獨的顏色或幾個顏色的組合常常構成我們對某個國家的印象,卻不需要任何形式,如法國的藍、白、紅,荷蘭的橙紅色,而這些顏色往往就是最能代表那個國家的傳統色,如何準確地在設計中運用傳統色,一擊即中地觸動到隱藏在人們內心共通的情感經驗,使之符合人們對中國所持有的獨特印象是當今中國設計人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一個好的設計,設計中色彩因素只是表象,由它引發的情感乃至行為才是目的。

色彩無形卻能被感知的這一特性,注定它只能通過附著在物品表面來被表現,而不具備使用功能和行為,但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得色彩的意義在于能更多的引起人的回憶和聯想,正如深澤直人所說:“真正可以影響生活的設計,并不是潮流、也不是外形,而是互動。這些設計概念往往來自我們與對象碰觸時的種種自然反應?!盵9]通過一個設計行為引發一系列良性互動,這個互動可以導致直接的行為互動或相關的后續行為,也可以引發一種情感聯想。

通過設計所帶來的一系列互動,傳統色彩觀被不知不覺地融入現代人的生活理念,并且根植于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這也是“以文化為本”的可持續設計的意義所在,不僅僅只止步于一個產品,而是創造一個循環更新的過程,所以,一個好的設計可以使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得以延續,繼而轉變成積極地行為,再反過來成為不斷激發設計創新的源泉,這樣也就形成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之間的良性循環鏈。

3技藝上的可持續轉化

對于中國未來的設計方向,臺灣產品設計師石大宇表示希望把中國傳統工藝技法和思維合理的衍生到當代設計理念里,并提出了尊重工匠精神和尊重創意的中國設計觀,這個觀點和“以文化為本”的可持續設計的理念不謀而合,近年來港臺設計師在跨界設計和創建工業設計品牌方面做了很多可持續的實驗性課題和項目,他們提倡這種設計師和工匠、手工藝人合作的方式,從傳統工藝里邊找到屬于我們自己文化的一種方向,用恰當的當代設計觀念結合傳統工藝,走出一條新的路子來。

同樣的,對于傳統五色系統的傳承既要強調民族文化的傳承,也不可忽略制作技藝上的傳承。但它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工藝這個傳統范疇里進行,要讓年輕人認識祖輩們的手藝和經驗,需要一種新的演繹方式,因為畢竟時代背景不同了,需要把它轉換成一種切合現代創意的標準。但這種轉換不是表面化的“拿來主義”,必須是以傳統五色系統為文化支撐、要有原創性的發想,通過創意設計使傳統染印技藝在現代生活中重新找到出路,更重要的是從情感上喚醒現代人對傳統色彩的內在需求,甚至可以夸張點的說,設計應該成為體現絢爛的傳統色彩的“代言人”。

對于傳統五色系統在技藝上的可持續轉化問題,設計師應該要有歷史感、責任感和人文情懷。設計師借助工匠的傳統工藝來完成現代的設計,學習用舊的方式做出新的產品,這個過程除了是一件產品誕生的過程,本身也是傳統工藝的傳承和更新過程。

但在這個過程的一開始,必然不會那么順利,這中間最大的困難是溝通問題。當前,我們的設計教育導致設計和工藝被切斷,這就造成設計師有好的想法卻很難落到實處,但是設計師要實現自己關于傳統色彩的創意構想,必須先要了解制作傳統色彩所需材料和生產流程,傳統工匠可以彌補設計師對傳統工藝制作上不足,工匠們在傳統色彩的采集、制取方面有著長年的實踐經驗和高超的技術,憑他們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經驗,只要加入設計師的想法,便有足夠技術去支持再專研的可行性,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也會造成傳統觀念、做法與設計師的想法以及現代的要求之間的沖突,這時工匠們必須意識到傳統技藝并是一層不變的,更不能停止不前,要勇于不斷嘗試新的技法,所以合作雙方必須要給對方適應的時間和機會。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蕭競聰在主持「小作業大智慧」計劃時就遇到這樣的經歷,他說:“當初接觸師傅時,他們對我不大理睬,他們都覺得手工藝被淘汰,是不值錢的,對我們有所推搪;其實這些手工藝內藏很多知識,一經說出來后,才知背后原來有很多東西,他們亦變得接受和欣賞?!边@里邊我們必須強調對工匠精神的尊重與自我尊重,當前中國正處在從“中國制造”的“中國創造”的轉型期,要改變外國人對中國產品粗制濫造的不好印象,如果沒有一班好的手工藝人,就算再好的原創想法,最終出來的顏色不倫不類,一點美感也沒有,更別說打動人心。要知道普通人對傳統色彩雖然說不出個所以然,但那種感覺上的敏感是不需要訓練的“本能”。

參考文獻:

[1]姜澄清 ?著.《中國色彩論》.甘肅: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2]彭德 ?著.《中華五色》.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

[3]趙翰生 ?著.《中國古代紡織與印染》.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7

[4]趙豐、徐崢 ?著.《錦繡華服-古代絲綢染織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審美技藝情感
情感
傳授技藝
傳統技藝:匠心傳承 技精藝湛
臺上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現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黃楊木雕的傳統技藝談
怎樣提高健身球的技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