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句容市草莓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2021-09-12 16:17吉沐祥黃潔雪王曉琳范亞君刁春友徐煒楓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15期
關鍵詞:技術模式綜合防治防治技術

吉沐祥 黃潔雪 王曉琳 范亞君 刁春友 徐煒楓

摘要:針對草莓生產中存在農藥過量及不合理使用,易造成病蟲害抗藥性增強、果品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經近幾年在江蘇省句容市草莓產區示范推廣總結出一套草莓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本技術模式的核心內容以“農業生態防治技術+理化誘殺害蟲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為主,結合低毒低殘留化學防治為輔進行綜合防治,具體包括合理密植、植株管理、控濕悶棚等農藝措施,顏色趨避、防蟲網阻隔、色板和性誘劑誘殺等理化誘殺技術,釋放天敵以及施用生物藥劑等生物防治技術,并依據草莓生長生產規律制定出適期防控的生產管理方案。本技術模式可實現化學農藥減量40%~50%,凈收入為15 000~20 000元/667 m2,草莓優質果比例提高20%~30%,果品農殘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

關鍵詞:草莓;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綜合防治;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6.68+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1)15-0107-06

收稿日期:2020-12-13

基金項目:鎮江市重點研發計劃(編號:NY2020003);江蘇現代農業(草莓)產業技術體系項目[編號:JATS(2020)300]。

作者簡介:吉沐祥(1963—),男,江蘇寶應人,研究員,主要從事果樹生態栽培與綠色防控技術研究。Tel:(0511)80978060,E-mail:jilvdun2800@163.com。

1 草莓種植農藥施用現狀

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種植草莓,為國內種植草莓較早地區之一,20世紀90年代由過去露天種植為主轉向大棚種植為主,曾于2003年4月被授予“中國草莓之鄉”稱號。目前,全市大棚種植草莓面積為550 hm2,年產草莓為12 000 t,產值為1.20億元,草莓是當地高效富民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但大棚草莓在病蟲害防治上重治療輕預防,且存在過飽和用藥和用藥頻次過密等問題,造成病蟲害抗藥性增強和生產成本增加,還帶來了土壤質量下降、水體污染、果品農藥殘留問題。據2015—2019年調查發現,2015年原水旱輪作田新建草莓棚優質商品果產量1 300~1 600 kg/667 m2,商品果平均可溶固形物含量為12%~14%,用藥次數在10次左右,僅有3種農藥殘留,基本無農殘超標現象。連作4年后的大棚優質商品果產量為1 200~1 500 kg/667 m2,平均可溶固形物含量為9%~11%,用藥次數達15~20次,有至少5種農藥殘留,且病蟲害加重。2015年國內輿論傳播的“毒草莓”事件,對廣大消費者造成的消費恐慌,至今還影響著草莓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1]。

1.1 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

1.1.1 草莓炭疽病

(1)癥狀。草莓炭疽病主要危害草莓的匍匐莖、葉柄、葉片、根冠等部位[2]。草莓染病后的明顯特征是局部出現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初始產生黑色紡錘形或橢圓形潰瘍狀病斑,稍凹陷,直徑為3~7 mm,當匍匐莖和葉柄上的病斑擴展成為環形圈時,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濕度高時病部可見肉紅色黏質孢子堆。當葉基和短縮莖部位發病后,初始1~2張展開葉失水下垂,傍晚或陰天恢復正常。嚴重時病菌侵入短縮莖,隨著病情加重,則全株枯死。病株根冠部橫切見自外向內發生褐變,而維管束未變色,導致感病品種尤其是草莓育苗地秧苗成片萎蔫枯死[3-6]。

(2)發病規律。發病時期在夏秋高溫季節的育苗期,定植至現蕾期為主,遇到高溫高濕環境開始暴發,是典型的高溫高濕性病害。種苗帶菌與落地病殘體(育苗地)越冬,成為感染源。病菌生長溫度為10~35 ℃,病菌侵染最適氣溫為28~32 ℃,相對濕度在90%以上。5月上旬以后草莓匍匐莖、葉片等受到病菌侵染,開始長出新的分生孢子。通過雨、水等傳播,成為第2次傳染源。每年5月病原菌侵染后進入潛伏期,一般至6—8月遇到連續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則開始進入發病期甚至暴發。特別是連續雨天、陣雨或者臺風過后,病菌傳播蔓延迅速,可在短時間內造成整片苗死亡。生產中往往因人工摘葉、除草時造成傷口感病,種苗與土壤帶有病菌,栽培管理不當等綜合因素引起生產育苗圃不斷發病死苗,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7-8]。

(3)常用化學防治方法。選用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咪鮮胺錳鹽 1 000 倍液或50%嘧酯·噻唑鋅懸浮劑1 000倍液或50%氟啶胺可濕性粉劑5 000倍液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9]或25%啶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等噴霧,在病害發生前或早期每隔7 d噴1次,連續進行防治;發現發病中心及時清理病株,控制發病中心;在草莓育苗期與定植后的高溫季節,每次灌水、臺風或下雨后要及時施藥預防,選擇藥劑2種左右混用并交替使用。

1.1.2 草莓白粉病

(1)癥狀。發生部位表面出現植株狀白霉,接著形成白粉狀物。發病嚴重時,白粉狀物能覆蓋整個表面,葉片則卷曲直立,顯露出長滿白粉的葉背,遠看大棚白花花一片?;ɡ侔l病,花瓣出現紫紅色,花蕾內部同樣形成植株絲狀白霉和白粉,不能開花或開花不正常,不結果或果實不膨大。果實發病,果形變小,無光澤,果皮易破損,果味很差[10]。

(2)發病規律。病菌只寄生于草莓,在草莓植株上越冬越夏,世代繁殖,周年寄生。病株上出現的白粉,其實就是病菌孢子,白粉飛散,落到周圍草莓植株上就會發芽,長出菌絲并向植物體內插入吸收養分,最初發病的地方往往是葉片的背面。發病適宜溫度為15~25 ℃,分生孢子發生和侵染適宜溫度為20 ℃左右,相對濕度在80%以上。如深秋至早春低溫寡照天氣多,棚內干濕交替變幅大,有利于孢子的產生或傳播,易反復侵染,致使該病暴發成災[11]。大棚連作草莓發病早且重,始病期多在10月中旬出現發病中心。施肥與病害關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長旺盛,葉面大而嫩綠易加重病害[12],如適期適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的則發病較輕。

(3)常用化學防治方法??蛇x用42.4% 唑醚·氟酰胺懸浮劑2 000~4 000倍液,或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劑600~8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劑5 000倍液,或12.5%四氟醚唑水乳劑1 500~2 500 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1 500~2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葉背、葉面均要噴到。

1.1.3 灰霉病

(1)癥狀。發病時果實變為褐色、暗褐色,最后密生灰霉。棚內干燥時病果僵硬,棚內濕度大時,病果軟化腐敗,密生灰霉。濕度大時,葉片、葉柄、果梗、萼片同樣密生灰霉[13]。

(2)發病規律。從傷口或枯死部位入侵發病,然后再蔓延到其他正常部位。所以草莓植株的下部老葉、枯葉、散落的花瓣等都會成為入侵的重點及傳染源。病菌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0~25 ℃,孢子的飛散在大棚內空氣濕度大時最活躍。低溫、高濕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連續陰雨天氣多,排水與通風不良,濕度大時易發病;生長繁茂、密度過高,植株內光照差時易發病;發病程度也與品種有關,紅頰等宜感病發病多。果實著色初期至中期抗病性最弱,最容易感病[14]。

(3)常用化學防治方法。選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25%抑霉·咯菌腈懸浮劑1 000~1 2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 200倍液,或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重點在開花前防治。

1.1.4 枯萎病

(1)癥狀。主要在苗期或定植后的現蕾開花至收獲期發病。發病初期心葉變為黃綠色或黃色,有的蜷縮呈波狀產生畸形葉,病株葉片失去光澤,植株生長衰弱,在三出復葉中往往有 1~2張小葉畸形或者變得狹小而硬化,且多發生在一側。老葉呈紫紅色萎蔫,葉片枯黃,最后全株枯死。受害輕的病株癥狀有時會消失,而被害植株的根冠部、葉柄、果梗維管束都變成褐色至黑褐色。輕病株結果減少。

(2)發病規律。該病原菌能夠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的形式,隨病殘體遺落土中或在未腐熟的有機肥及種子上越冬。當草莓移栽后厚垣孢子萌發,枯萎病病菌從草莓植株受損根部入侵,在根莖維管束內進行繁殖,通過堵塞維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壞植株正常輸導機能而引起萎蔫。在夏秋季高溫季節,此病發生嚴重,重茬地或與茄科輪作田,往往枯萎病發病重[15]。

(3)常用化學防治方法。草莓夏季休閑期采用棉隆或石灰氮,結合高溫悶棚處理。定植后發病前,選用15%咯菌·霉靈可濕性粉劑350倍液或50%咯菌腈可濕性粉劑4 000~6 000倍或64%霜·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80%乙蒜素乳油800倍液等,澆灌植株根周土壤進行防治。

1.2 常見蟲害及防治方法

1.2.1 紅蜘蛛

(1)發生規律。常因附著在苗上定植時帶入,初期寄生在近地葉背,繁殖后逐步向上移動,雖開花后受害葉表面會出現小白斑點,但不易被發現,高溫干燥會加劇危害,所以隨著氣溫升高,蟲口密度增加,大棚水分蒸發量加大,進入3月以后,尤其是4—5月,癥狀會明顯出現。

(2)常用化學防治方法??捎?3%聯苯肼酯懸浮劑2 000~3 000倍液[16]或30%腈吡螨腈懸浮劑2 000~3 000倍液或110 g/L乙螨唑懸浮劑5 000~7 500倍液或30%乙唑螨腈懸浮劑3 000~5 000倍液或28%唑螨酯懸浮劑5 000~7 0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注意以葉片背面為主,在田間紅蜘蛛零星發生時,及時施藥防治。

1.2.2 蚜蟲

(1)發生規律。蚜蟲在草莓植株上常年均可危害,以初夏和初秋密度最大,成蚜和若蚜多在幼葉、花、心葉和葉背活動吸取汁液,受害后的葉片卷縮、扭曲變形,使草莓生育受阻、植株生長不良和萎縮,嚴重時全株枯死。秋季尤其是秋季干旱年份,往往有翅蚜遷飛量很大,飛入草莓田概率很高,遷入后食料豐富,保溫條件下繁殖很快,容易發生危害。

(2)常用化學防治方法??蛇x用3%啶蟲脒乳油 1 500倍液或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 10 000~15 000倍液或50%氟啶蟲酰胺水分散粒劑5 000~7 0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注意須在蜜蜂搬出棚外3 d以上時進行防治[17]。

1.2.3 薊馬

(1)發生規律。薊馬寄主廣泛,對大多數園藝栽培作物均能造成危害。在草莓上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趨勢。薊馬主要集中在9—10月危害嫩葉,導致葉片成灰白色條斑或皺縮不開,植株矮小、生長不良,薊馬危害嚴重時,單花平均7~10頭蟲,造成花蕾受害干枯不開放,經濟損失嚴重。

(2)常用化學防治方法。常用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10%氟啶蟲酰胺水分散粒劑 3 000~4 000倍液或 240 g/L螺蟲乙酯懸浮劑 4 000~5 0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18-19]。

2 草莓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2.1 核心技術

本技術模式的核心內容以“農業生態防治技術+理化誘殺害蟲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為主,結合高效低毒低風險化學防治為輔進行綜合防治。

2.1.1 農業生態防控技術

2.1.1.1 合理密植與植株管理

采用小高壟雙行栽種,選用紅頰、香野、章姬、容莓3號、淡雪等優良品種,適當稀植,定植5 000~7 000株/667 m2。定植適期為9月上中旬,避過高溫搶陰天或遮陽定植,保濕管理,以縮短緩苗期。定植成活后每隔半個月左右,及時清理病葉、病蟲果,清除田邊腐枝爛葉、草莓園內外雜草,遠離田外集中銷毀。

2.1.1.2 控濕防病

做到溝系配套,棚周溝要深于棚內壟溝,便于雨水及時排出;注意根據天氣棚溫變化情況,白天靈活進行通風換氣散濕;在草莓現蕾前,壟面覆蓋地膜,棚內溝中或走道鋪稻草或園藝地布等;運用滴灌方式補水補肥,以減少棚室內濕度,減少灰霉病等發病條件。

2.1.1.3 悶棚控病

選擇晴天中午封閉大棚,使棚內溫度提高到35 ℃,悶棚約2 h,然后再放風降溫,連續悶棚2~3次,對控制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等發生蔓延有一定效果。

2.1.2 理化誘殺害蟲技術

2.1.2.1 驅避阻隔

(1)顏色趨避。采用壟面覆蓋銀黑地膜,趨避蚜蟲等。

(2)防蟲網阻隔。于成蟲發生期,在棚室通風口處設防蟲網,阻止蚜蟲、薊馬、粉虱、夜蛾類等成蟲飛入棚中。

2.1.2.2 誘殺害蟲

(1)性誘劑誘殺。定植后至現蕾期(9—10月),在草莓棚邊掛設斜紋夜蛾性誘劑,放置密度為1~2只/667 m2,高度為0.8~1.2 m,及時處理誘捕的蛾子,約20 d更換1次誘芯。

(2)色板誘殺。薊馬、蚜蟲、粉虱等小型害蟲,于草莓定植后,田間布置黃、藍色板 2 種,按20~30張/667 m2,交叉布置,與壟向平行,色板下端離植株10~20 cm,及時更換黏滿害蟲的色板。

2.1.3 生物防治技術

2.1.3.1 釋放天敵防治

冬前和早春在二斑葉螨、朱砂葉螨等螨蟲零星發生時釋放捕食螨,釋放前先將田間老葉和蟲量較多的葉片摘除帶出棚外,按照益害比1 ∶10到1 ∶30釋放捕食螨量。一般釋放巴氏新小綏螨10萬~15萬頭/667 m2或胡瓜鈍綏螨15萬~25萬頭/667 m2 或智利小植綏螨1萬頭/667 m2左右。田間發生區域釋放量比非發生區域多1~2倍。

早春蚜蟲零星發生時,采用異色瓢蟲與蚜蟲的比例為1 ∶30~1 ∶60,放置70~100卡/667 m2(每卡蟲卵20個)。

2.1.3.2 生物藥劑防治

(1)枯萎病、根腐病。選用3億CFU/g哈茨木霉菌可濕性粉劑30~40倍液或5億活芽孢/g多黏類芽孢桿菌100~200倍液10億CFU/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也可用24%井岡霉素A水劑1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倍液等進行蘸根:用高于15 cm容器,放入藥液深度8~10 cm,將草莓苗根部(浸沒根頸)整齊地浸在藥液中約10 min,取出排在蔭涼處。定植活棵前后,選用生物制劑如10億CFU/g多黏類芽孢桿菌250倍液或1 000億CFU/g枯草芽孢桿菌500倍液或2億CFU/g木霉菌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750倍液等,灌(淋)根處理,每株用藥液量約100 mL。重病田灌(淋)根 2~3次,間隔期為10~15 d。

(2)炭疽病。選用1 000億CFU/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0.3%四霉素水劑1 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劑500倍液或0.5%幾丁聚糖水劑200倍液等進行防治,在發病前每周1次,連續 3~5次,注意交替用藥,合理混用。

(3)灰霉病。選用1 000億CFU/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億CFU/g 木霉菌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16%多抗霉素B可濕性粉劑 3 500 倍液等,在開花前和花后結果期,細致噴霧,防治3~5次。

(4)白粉病。選用0.2%補骨脂種子提取物微乳劑800倍液或9%帖烯醇乳油500~700倍液或3億CFU/g哈茨木霉菌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1 000億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或0.5%幾丁聚糖水劑100~300倍液等進行均勻周到噴霧,發病中心和葉片背面都要噴到。重點在蓋棚后,間隔7 d左右連續防治2~3次。

(5)蚜蟲、薊馬。選用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或1.3%苦參堿水劑1 500倍液或1%印楝素水劑800倍液或3%除蟲菊素乳油 800~1 2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

(6)紅蜘蛛。選用0.5%藜蘆堿水劑500倍液或0.5%苦參堿乳油500倍液或5%桉油精水劑300~500倍液或0.5%依維菌素乳油500~1 000倍液,在害螨發生初期噴霧防治,重點葉片背面。

2.2 生產管理

2.2.1 休閑期—定植前(7—8月中旬)

(1)增施有機質與太陽能高溫消毒。草莓收獲結束后,先清理草莓棚內田間地膜等雜物,于6月上中旬夏季高溫期,增施1 000~2 000 kg/667 m2未腐熟有機堆肥,300~500 kg/667 m2米糠,米糠欠缺地區改用150 ~200 kg/667 m2餅肥或60~80 kg/667 m2石灰氮或20 ~25 kg/667 m2棉隆,均勻撒入后,翻拌入土壤深度達20 cm以上。澆透水后,大棚上薄膜蓋嚴,四周壅土壓實,防止空氣流通,地表(或壟面)覆蓋透明塑料膜,持續30~45 d,35 ℃以上高溫天氣達到15 d以上,持續時間取低限,否則取高限。期間應灌2次以上的水,保持土壤較高濕度,殺滅土壤中有害生物。

(2)在草莓耕翻做壟時,施150~300 kg/667 m2生物菌肥(如≥2億CFU/g枯草芽孢桿菌等復合菌,有機質≥60%等)和三元復合肥30~40 kg/667 m2等。

(3)整地做壟。開溝機作壟,壟寬(連溝)95~100 m,溝深30~35 cm,壟面寬60 cm整平整細拍實,注意保濕,等待移栽。

2.2.2 定植期(9月上中旬)

(1)定植適期為9月上中旬。選擇根頸粗0.8~1.2 cm,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的健壯苗。定植時去除老葉、保留3葉1心,定植苗5 000~6 000株/667 m2,盡可能帶土起苗定植,減少根系損傷,定植后澆足水,若遇高溫干旱,早晚葉面噴水2次至成活。

(2)定植前后采用50%~60%的遮陽網,棚架上覆蓋7~10 d,以減少葉面水分蒸發量,縮短緩苗期。

(3)壟面鋪設滴管帶,及時滴灌補水。

(4)防治土傳病害和炭疽病。草莓定植前蘸根處理,如選用5億CFU/g多黏類芽孢桿菌200倍液+1 000億CFU/g枯草芽孢桿菌500倍液、35 g/L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 1 000 倍液、可結合海藻素、碧護等。草莓定植后,選用5億CFU/g多黏類芽孢桿菌200倍液+1 000億CFU/g枯草芽孢桿菌1 000倍液或2億CFU/g木霉菌可濕性粉劑300倍液等,也可結合25%吡唑醚菌酯1 500倍液或50%咯菌腈可濕性粉劑5 0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等,使用高壓噴藥機械或人工澆灌處理,每株用藥液量100~200 mL 灌(淋)根部,間隔10~15 d,連續灌(淋)根2~3次。

2.2.3 定植成活后—現蕾初花期(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

(1)現蕾前,結合松土,追施1次腐熟餅肥30~50 kg/667 m2或生物沖施肥3~5 kg/667 m2,少量三元復合肥10~15 kg/667 m2。

(2)查苗補缺。定植1周后,挖除病苗和死苗,用預備好的假植壯苗,帶土補苗。

(3)黃、藍板(涂膠)插入草莓行間,大小 30 cm×20 cm的黃、藍色板,分別需30~40塊/667 m2,高于草莓植株20~40 cm,利用趨性黏殺蚜蟲、薊馬和粉虱等。

(4)定植后(9月上中旬),在草莓棚周掛設斜紋夜蛾性誘劑,放置密度為1~2只/667 m2,高度為1.2 m,及時清理誘殺的蛾子。

(5)釋放天敵。紅蜘蛛發生初期,按照益害比 1 ∶10 到1 ∶30釋放捕食螨,防治紅蜘蛛等視情況,每間隔15 d左右再釋放1次,共釋放2~3次。另外,可在蓋棚后,蚜蟲發生初期,釋放異色瓢蟲,釋放2 000~3 000頭/667 m2瓢蟲卵,或釋放1 000~1 500 頭成蟲,能有效防治蚜蟲等危害。

(6)及時摘除老葉、病葉和匍匐莖。

(7)現蕾前(約10月上中旬),覆蓋銀黑或白黑雙色地膜,驅蟲抑草、減輕灰霉病等發生。

(8)定植后至開花前。主治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等,選用藥劑有枯草芽孢桿菌、木霉菌、四霉素、氨基寡糖素、蛇床子素、嘧啶核苷類抗菌素、吡唑·代森聯、咪鮮胺、嘧菌酯、苯醚甲環唑等。結合查治薊馬、蚜蟲、紅蜘蛛等,選用藥劑有乙基多殺菌素、印楝素、苦參堿、藜蘆堿、氟啶蟲胺腈、螺蟲乙酯、啶蟲脒、聯苯肼酯、丁氟螨酯等噴霧防治。在病蟲發生初期每周1次,連續3次左右。采用高壓噴藥機進行防治,省工節本功效高。

2.2.4 扣棚—開花結果期(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

(1)當最低溫度在10 ℃時,及時覆蓋大棚(10月下旬—11月上旬),選用透光率高、無滴、防老化的農膜,如PO膜等。

(2)溫濕度管理。蓋膜初期棚溫不超過30 ℃,開花結果期最適溫度為白天23~25 ℃、夜間8~10 ℃;開花期棚內濕度控制在50%左右,注意及時掀膜通風換氣。

(3)蓋大棚膜約10 d后,溝中鋪園藝地布、無病稻草等降濕,且利于休閑觀光采摘。

(4)開花時放蜂,每個標準棚用土蜂1箱(3 000~5 000頭),或引進熊蜂授粉,定期補充糖水和花粉飼喂。

(5)追肥補水。每隔20~30 d結合滴管補水,追施高含量腐殖酸(或黃腐酸鉀)肥2~4 kg/667 m2,結合大量元素水溶肥3~5 kg/667 m2,同時根外噴施速溶硼、氨基酸鈣等葉面肥。

(6)當氣溫低于5 ℃時,蓋中棚膜(11月中下旬)。氣溫在3 ℃以下時(11月下旬)增加覆蓋第3層小棚膜或加溫管理(如燃油加溫機等),有條件結合補光燈,增加棚內光照時間。

(7)及時摘除植株下部老葉、病葉、病果,疏除高級次花蕾。

(8)防治病蟲害。以灰霉病、白粉病、蚜蟲、薊馬等為主,如使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多抗霉素、苦參堿、乙基多殺霉素等生物藥劑,或低毒化學藥劑如嘧霉胺、啶酰菌胺、嘧菌環胺、氟啶蟲酰胺、氟啶蟲胺腈等進行防治,陰雨天時采用腐霉利、異丙威等煙熏劑傍晚煙熏?;ㄆ诒M量不用藥。

2.2.5 結果后與采收期(12月上中旬至5月上中旬)

(1)果實膨大期溫度管理。白天溫度為 20~25 ℃,晚間溫度為5~8 ℃,白天適當通風換氣,注意保溫或加溫管理,防低溫凍害。

(2)果實由青轉白時,結合滴灌,追施生物有機液肥或高鉀的水溶性大量元素肥等3~5 kg/667 m2,同時可以根外噴施氨基酸鈣和有機鉀葉面肥等。

(3)植株整理。及時摘除老葉、病葉、病果。每株保留1個健壯側芽。每批頂花序保持8~10個果,側花序保持5~7個果,多余小果及高級次花蕾及時摘除。

(4)防治病蟲害。以灰霉病、白粉病、蚜蟲、薊馬等為主。在采收間隔期間,嚴格低毒低風險藥劑選擇,如使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補骨子提取物、多抗霉素B、苦參堿、乙基多殺菌素等低殘留風險藥劑,按說明書濃度,選用靜電噴霧器或高效煙霧機噴霧。

(5)嚴格農藥安全間隔期采收上市。視藥劑種類,除生物菌劑基本無安全間隔外,一般農藥要在藥后1周方可采收上市。

(6)果實8~9成熟時及時采摘。輕摘輕放,用深度淺的框盛放,防止損傷草莓,按大小分級包裝,剔除無商品價值的病蟲果、小果等殘次果,有條件冷藏貯運,及時銷售。

3 應用效果

3.1 減藥效果

本技術模式與周邊常規生產方式相比,減少化學農藥防治次數6~8次,減少化學農藥量40%~50%,提高農藥利用率30%,病蟲害總體防效達到90%左右,總體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經濟允許范圍。草莓鮮果化學農藥殘留檢出合格率100%,符合綠色食品A級標準。

3.2 成本效益分析

生產成本為8 500~10 500元/667 m2(含人工投入),優質商品果產量為1 300~1 500 kg/667 m2,產值25 000~35 000元/667 m2,凈收入為15 000~25 000元/667 m2,適宜農業經營主體或家庭經營發展的適度經營規模分別為 20~30、5~10畝(1畝=667 m2)。

3.3 促進品質提升

本技術模式下生產的草莓,草莓可溶固形物含量平均為11%~13%,比常規生產方式提高1%~2%。草莓優質果比例提高20%~30%,示范區綠色果品品牌效應逐步顯現,優質優價逐步實現,收入顯著增加。

3.4 生態與社會效益分析

本技術模式,在江蘇省句容市的白兔鎮、華陽鎮、天王鎮建立設施草莓綠色高效生產示范基地3個共500畝,不但農藥減少40%~50%,而且化肥施用在原有基礎上減少40%~50%。同時,通過示范帶動,輻射江蘇省的句容、溧水、鹽都、東海以及上海市的青浦、嘉定、浦東、金山等區(縣)1萬多畝,較好地解決了過去生產中因片面依賴化肥農藥過量施用,造成的土壤酸化板結,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調,抗藥性增強,農藥殘留等問題,提振了消費者信心,滿足消費需求,減少環境污染,促進了區域草莓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社會生態效益顯著。

參考文獻:

[1]鄧 玉,錢永忠,李祥洲,等. 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風險綜合指數研究[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8,9(17):4734-4741.

[2]胡德玉,錢 春,劉雪峰. 草莓炭疽病研究進展[J]. 中國蔬菜,2014(12):9-14.

[3]陽振芳,熊曉暉. 大棚草莓炭疽病發生為害情況及防治技術[J]. 中國植保導刊,2005,25(1):16-17.

[4]忻 雅,馬華升,阮松林,等. 草莓炭疽病抗性室內快速鑒定方法研究及應用[J]. 果樹學報,2013,30(6):1072-1076.

[5]陳官菊,厲曉臘,金軼偉,等. 草莓炭疽病的發生危害和藥劑防治[J]. 浙江農業科學,2010(6):1344-1346.

[6]劉程程,王媛花,張雯婷,等. 草莓炭疽病拮抗菌SKL108的分離、鑒定及拮抗活性[J]. 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0):125-130.

[7]王華弟,沈 穎,趙帥鋒,等. 草莓炭疽病發生流行規律與防治技術探討[J]. 上海農業科技,2019(2):121-123.

[8]張海英,張明會,劉志恒,等. 草莓炭疽病病原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J].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7,38(3):317-321.

[9]王國君,陳利軍,寧萬光. 幾種殺菌劑對草莓炭疽病的田間防治效果[J]. 中國農技推廣,2016,32(11):56-57.

[10]朱秋云,張 健,胡 穎. 草莓白粉病的綜合防治技術[J]. 北方園藝,2008(4):242.

[11]黃根元,羅浚清,方博云. 大棚草莓白粉病及其防治[J]. 植物保護,2001,27(3):46-47.

[12]張振偉,樊根強,徐錫虎,等. 大棚草莓白粉病發生規律及其防治技術[J]. 上海農業科技,2006(5):160-161.

[13]張國珍,鐘 珊. 草莓灰霉病研究進展[J]. 植物保護,2018,44(2):1-10.

[14]曹婷婷,高吉良,陸 丹,等. 草莓灰霉病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 浙江農業科學,2016,57(12):2045-2047.

[15]齊萬順. 草莓枯萎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J]. 吉林蔬菜,2008(6):37.

[16]趙帥鋒,邵美紅,柯漢云,等. 幾種藥劑對草莓紅蜘蛛的防效及安全性分析[J]. 浙江農業科學,2013(1):70-72.

[17]王華弟,沈 穎,趙帥鋒,等. 草莓蚜蟲發生動態監測與防治技術研究[J]. 上海蔬菜,2019(6):48-51.

[18]曾祥國,朱國芳,韓永超,等. 草莓薊馬的為害與綜合防控技術[J]. 湖北植保,2017(6):29-30.

[19]肖 婷,狄華濤,楊敬輝,等. 江蘇省句容市草莓大棚冬前小型昆蟲發生規律[J]. 江蘇農業科學,2015,43(5):129-131.

猜你喜歡
技術模式綜合防治防治技術
綜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實踐探析
設施草莓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
商洛核桃舉肢娥防治技術
煤礦煤與瓦斯突出防治技術分析
學術期刊云出版研究
馬鈴薯大壟三行栽培模式與機械化種植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