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少數民族戲劇會演調查研究

2021-09-12 01:49楊丹妮
百花 2021年5期

摘 要:廣西是戲劇藝術資源寶庫,長期以來都有舉辦壯劇會演、侗戲會演等少數民族戲劇演出活動的傳統。廣西各族人民以及各級政府部門不斷舉辦少數民族戲劇會演活動,既是推動廣西少數民族戲劇發展的重要做法,也是廣西少數民族戲劇繁榮興盛的直觀體現。探索新時代少數民族戲劇藝術繁榮興盛的發展路徑,應加強戲劇保護政策的精準施策和精細化管理,著力推進新時代、新形勢下政府在文化治理體系和文化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色與定位研究。

關鍵詞:廣西少數民族;戲劇會演;精準施策;文化治理

廣西是戲劇藝術資源寶庫,戲曲劇種數量較多,地方戲曲劇種如桂劇、彩調劇、邕劇、牛娘戲、桂南采茶戲、絲弦戲、粵劇等,約有十余種,少數民族戲劇也較多,有北路壯劇、南路壯劇、師公戲、侗戲、苗戲、毛南戲等,在全國少數民族戲曲劇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在靖西、德保、三江等少數民族地區長期以來都有舉辦壯劇會演、侗戲會演等少數民族戲劇演出活動的傳統。

會演性演出是在新中國戲曲改革運動中形成的一種新型戲曲演出形式。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西各少數民族戲劇藝術得到蓬勃發展,廣西各族民眾以及各級政府部門不斷舉辦各種少數民族戲劇會演活動,既是推動廣西戲曲發展的重要做法,也是廣西戲曲繁榮興盛的直觀體現。戲劇會演成為一種集發現藝術品種、挖掘藝術人才、展演藝術形式、普及藝術欣賞、探究藝術特點于一體的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的藝術載體,在表現少數民族現實生活、確立少數民族文化地位等方面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各級少數民族戲劇會演不同的宗旨與評獎機制,折射了廣西少數民族戲曲(文藝)政策對時勢變化的回應和指引。會演中的獲獎劇目是廣西少數民族戲曲成就的形象體現,也是經驗總結之源。我區的少數民族戲劇種類較多,資源豐富,但在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戲劇方面,還面臨著不少實際問題和現實困難,需要各方努力凝聚共識,精準施策、分類保護。

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開展“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戲曲專項扶持工作的通知》的背景下,亟須總結我區少數民族戲劇會演的成功經驗、不足之處,系統地闡釋會演制度與少數民族戲劇繁榮發展的內在關系,從文藝政策、政府治理能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大型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等角度針對少數民族戲劇會演做專題調查研究,為各級政府以及文化職能部門在戲曲藝術工作中的分類管理和精準施策提供學術指導和對策建議,對著力推進當代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針對廣西少數民族戲劇會演的調查與研究,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楊丹妮、盧純、胡媛三人組成的調研組于2020年5月18日—25日赴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對三江侗戲會演進行了深入調研。2020年9月14日—18日楊丹妮、徐海龍、黃幼霞三人到百色市田林縣、靖西市對田林北路壯劇、靖西南路壯劇會演進行了實地調研,采取座談交流、專題訪談、觀摩戲曲表演等多種調研形式,對壯劇會演的組織者、地方專家、壯劇傳承人、民間壯劇團、普通群眾等與壯劇有關的社區、群體和個人進行了調研了解,初步掌握了目前壯劇會演的總體情況,還就田林、靖西等地的壯劇傳承保護工作取得的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聽取地方文化管理部門的匯報與總結。本文基于調研了解到的情況,梳理21世紀以來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啟動以來這一段時期,主要從廣西少數民族戲劇會演的總體情況、主要做法與成效、存在的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等四個方面探索新時代少數民族戲劇藝術繁榮興盛的發展路徑,著力推進新時代、新形勢下政府在文化治理體系和文化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色與定位研究,加強戲劇保護政策的精準施策和精細化管理。

一、21世紀以來廣西少數民族戲劇會演的

總體情況

少數民族戲劇會演(包括調演、比賽、展演、劇展等)是新中國成立后由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主導的具有藝術檢閱和競演性質的少數民族戲劇演出活動。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文藝事業百廢待興,全國上下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大力舉辦戲劇會演成為當時扶持和繁榮戲劇創作的重要舉措,尤其是在劉三姐會演的轟動效應以后,廣西的很多少數民族地區效仿引入了戲劇會演機制,繼而使其成為當地戲曲界組織演出的優良傳統和重要手段。廣西各地陸續舉辦了不同層級和規模的少數民族戲劇會演,在壯鄉侗寨的少數民族地區掀起了一股勢頭不小的“會演熱”。尤其是在2006年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全面鋪開以后,壯劇、侗戲等少數民族戲劇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少數民族的特色劇種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傳承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重新認識和大力弘揚,田林、德保、靖西等壯族文化核心地區再度組織舉辦了壯劇戲劇會演活動。而廣西侗族聚居的三江侗族自治縣舉辦的全縣侗戲會演是侗區最具吸引力、覆蓋范圍最廣的社會性藝術活動之一,肩負著侗族同胞戲曲藝術精品的全面匯聚和系統總結的使命任務。戲劇會演極大地激發了侗族民間戲劇愛好者的創編和表演熱情,廣大侗戲隊伍積極響應,各個侗戲班子團隊高度重視,認真排練,精心編選劇本,以良好的姿態參加會演,侗戲劇目演出質量相對平時更高,進一步激發了戲曲傳承的活力,營造出基層侗戲藝術的活躍氛圍。

在調研中了解到,在廣西的少數民族地區,21世紀以來最早在縣域一級以少數民族戲劇為專門藝術品類舉辦會演活動的是百色市的田林縣。古老而獨具魅力的田林壯劇藝術,是我國少數民族藝術中一朵絢麗的奇葩。挖掘、保護和發展壯劇既是形勢的要求,也是打造田林特色文化品牌,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的需要。正是基于上述條件,田林縣委、縣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擴大交流、拓展商機、提升形象、促進發展”的主題,連續舉辦了覆蓋全縣的壯劇藝術節。2006年,壯劇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田林縣被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授予“中國壯劇之鄉”榮譽稱號,2007年至今,田林縣已經連續成功舉辦11屆北路壯劇藝術節活動,其間雖然歷經田林北路壯劇文化藝術節、廣西北路壯劇文化藝術節、百色田林·中國壯劇文化藝術節、壯劇文化展演、田林·中國壯劇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周、田林“吼敢”壯劇節等多種活動冠名,但仍舊保持了以壯劇藝術為主要展演內容的藝術競演形式,吸引了海內外專家學者和廣大來賓的參與,實現了“經濟與文化”的雙豐收。壯劇文化藝術節的成功舉辦,標志著田林壯劇已走出田林,傳遍廣西,邁向全國。田林縣文體廣電旅游局藝術研究室原主任黃志元介紹說,田林縣通過舉辦11屆壯劇藝術節,從第一屆僅有的15個壯劇團發展到現今的118個壯劇團,充分說明田林縣北路壯劇藝術節的推動作用之大。田林縣通過藝術節的形式,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壯劇別具神韻的魅力,打造一個走向世界的民族文化品牌,從而展示田林、推介田林,提高田林影響力和知名度,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田林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最終達到推動和促進田林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的。

靖西是廣西南路壯劇的一個重要傳承地。為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傳承和保護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戲曲項目——南路壯劇,展示南路壯劇表演的藝術魅力,弘揚靖西優秀傳統文化,靖西市文化和體育廣電局于2017年10月12日—14日舉辦首屆靖西市南路壯劇會演,會演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靖西南路壯劇會演得到靖西市壯劇團隊的熱烈響應。在會演通知發出之后,全市廣大壯劇團隊積極響應,參加本次會演。參加這次會演的演員,克服了來自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種種困難,付出極大的心血,這是難能可貴的,既反映出群眾對文化的渴求,也反映出群眾對壯劇的熱愛,影響力可謂不同一般。

自2016年起,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侗族自治縣連續舉辦五屆侗戲會演,鼓勵和支持全縣各鄉鎮戲班、文藝隊、戲曲創作者創編、表演侗戲節目,同時結合“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工作同步實施,邀請侗戲代表性傳承人下沉至進入侗戲會演決賽圈的侗戲班,對侗戲劇目、作品進行提升、培訓。通過設立表演獎、最佳演員獎、劇本創作獎、新苗獎,培育有利于戲曲活起來、傳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環境。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至2019年三江侗族自治縣共有186支侗戲隊伍參加全縣侗戲會演,侗戲會演設置了侗戲表演獎、優秀編劇獎、優秀演員獎、最佳新苗,共獎勵117支侗戲戲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涌現出25名優秀演員及8名侗戲新苗獎,其中最小的侗戲新苗年齡只有11歲;評選出《考驗》《敬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美德》《幫扶》等32部優秀劇目。通過常年舉辦區域性的侗戲會演、調演、邀請賽等戲曲比賽活動,吸引桂黔湘地區的眾多侗戲表演隊參加比賽,達到對侗戲的藝術檢閱與普及提升的目的。

二、廣西少數民族戲劇會演的主要做法與成效

目前廣西少數民族戲劇會演專項競演活動的舉辦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聚居的設區市、縣的這一層級之中,且幾乎限于本民族劇種的劇團之間。在廣西各地舉辦的少數民族戲劇會演大多以政府主導的辦會機制為主,由地方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為主辦單位,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主要承辦單位組織開展活動。采取分片區預賽、縣城總決賽相結合的競賽評獎制度,最大限度地深度動員全縣(市)各鄉鎮的基層戲曲演出隊伍?,F以舉辦時間較為長久的田林縣北路壯劇文化藝術節為例介紹該縣的會演活動的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機構健全,確?;I備工作高效運轉

為辦好田林縣的壯劇文化藝術節,展示田林縣地方文化底蘊、旅游資源,加快“文化田林”建設,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田林縣加強藝術節活動籌備工作的領導,成立了組委會,下設辦公室、聯絡組、資金組、研討會組等15個組(辦),每個工作組均由一名縣領導作為聯系人。這種強有力、高規格的領導指揮機構,充分體現了該縣對藝術節的高度重視和“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的要求。各工作組制定了本組的籌備工作方案,各相關責任單位都確定了活動項目的具體籌備工作責任人。在籌備工作期間,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籌備工作進展匯報會、現場辦公會,聽取匯報,現場督查,解決問題。四大班子領導先后到演員排練現場、城建綠化美化工地、組委會辦公室等看望工作人員和了解籌備工作進展情況,檢查指導工作。

(二)強化安全,注重保障,確保戲劇會演活動有序進行

藝術節活動的安全保障工作,組委會自始至終列入籌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來抓。從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到各個工作組,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千方百計做好各類安全防范工作。組委會確定了兩位常委和一位副縣長作為保衛組聯系領導,統一協調和指揮藝術節的安全保衛工作??h公安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切實負起本次藝術節的安全保衛工作責任,制定了藝術節安全保衛方案,成立了藝術節安全保衛指揮部,下設文藝晚會現場保衛、貴賓駐地安全保衛、道路交通安全、治安巡邏、街面臨時治安崗、情報信息、通信保障、警務督察、后勤保障、應急機動等十個工作組,確保安全保衛工作警力,征集民兵應急分隊和青年志愿者配合協助安全保衛工作。在藝術節安全保衛指揮部的直接領導下,參戰民警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始終堅守在保衛工作崗位上,實現了藝術節活動現場“零發案”目標。

為壯劇文化藝術節活動提供交通、供電、通信、衛生、建設等保障的各個工作組,也分別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組,對相關工作逐一落實,確保了“四個實現”。一是實現了道路暢通??h公安、交通、建設等部門對城區有關道路進行了交通管制,確保了縣政府駐地與活動主會場、嘉賓住處之間的交通暢通無阻。二是實現了供電正常。藝術節前,縣供電部門對部分城區供電路網進行了改造,藝術節期間,還在現場安排了工程搶修車,確保演出正常供電。三是實現了電信暢通。電信部門出動了移動應急車,保證了會場通信通暢。四是實現了食品衛生安全。藝術節前,縣委辦、縣府辦聯合藥監局、工商局、質監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等部門對全縣的食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進行安全檢查,確保了節會期間人民群眾和參會領導、專家、媒體記者的飲食衛生和安全,維護食品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

保障工作同時實現了“兩個做到”。一是做到了接待規范。接待組從縣直各部門選調了多名干部從事禮儀接待工作,節前進行了紀律、接待禮儀等方面的培訓,對每個人的職責進行了詳細分工。確保藝術節期間的外事接待工作做到熱情周到,作風嚴謹,細致有序,賓至如歸,表現出了良好的綜合素質。二是做到了“機制聯動”。在藝術節籌備期間,指揮部辦公室根據組委會的部署,不斷細化工作方案,做到籌備工作任務安排到天,責任落實到人,時間精確到時,形成了上下、左右、條塊整體聯動的有效工作機制。所有工作人員犧牲了公休日時間加班加點,從而保證了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三)主動出擊,大造聲勢,全方位宣傳藝術節

組委會宣傳組和相關單位,早介入、早謀劃、早行動,精心制定和實施藝術節宣傳工作方案,組織新聞采寫人員,對藝術節期間個性活動進行新聞報道,全方位對藝術節進行了強有力的宣傳。在藝術節籌備階段,縣委宣傳部制作藝術節廣告宣傳牌,張貼藝術節宣傳畫,懸掛藝術節宣傳橫額,縣有線電視臺登載、播放藝術節消息,通過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向全縣用戶發布舉辦藝術節的信息。藝術節前后一段時間,各級新聞媒體紛紛刊發藝術節新聞報道,《右江日報》《廣西日報》《南國早報》等媒體在節前、節中、節后做了重點報道;新華網、新浪網等多家網絡媒體對藝術節進行了報道、轉載。宣傳組和縣廣播電視局制定了現場直播方案,在南寧電視臺的支持下,出動電視臺直播車設備,通過衛星設備,南寧電視臺、百色電視臺、田林電視臺等電視媒體對藝術節開幕式晚會進行南寧、百色、田林三地直播。

(四)設置片區預賽和縣城決賽的競演機制

田林的壯劇會演活動采取設置片區預賽和縣城決賽相結合的競演機制,賽前發布比賽通知,組織動員全縣各鄉鎮業余壯劇團報名參賽,積極排練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優秀傳統壯劇劇目??h文廣局、鄉鎮文化站派樂隊老師、業余文藝骨干跟蹤、輔導參演劇團排練。各劇團排練熱情高漲,參演人員認真排練,致力于提高壯劇演出水平、為全縣人民奉上精彩的傳統壯劇盛宴。經過第一輪片區會演比賽,各片區挑選出2~3支優秀的業余劇團到縣城參加展演,并邀請相鄰的右江區、隆林、西林、凌云等縣(區)及周邊貴州省冊亨縣、云南省富寧縣的民間劇團到田林縣城交流展演,既有效地帶動全縣壯劇團的排演熱情,又能保證壯劇表演的藝術質量與參賽水平。

田林縣壯劇藝術節的組織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在田林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田林縣壯劇藝術節按照“隆重、提升、節儉、有序、安全”十字要求,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穩步實施,基本實現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提升形象,促進發展”的目標。藝術節嘉賓規格高,活動規模大,宣傳覆蓋廣,觀眾人數多。通過舉辦藝術節,北路壯劇以及田林的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高,壯劇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進一步保護,田林縣城的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人民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當好東道主,辦好藝術節”成為田林人民的共識,市民的文明程度得到進一步提高。

一是展現了一種精神。舉辦藝術節牽涉的部門廣,參與的人員多,工作量大,對縣一級行政機關的寫作能力、組織能力、行政能力是一次考驗。田林縣負責藝術節系列活動的各工作組(辦)、各相關部門、單位凝心聚力,配合緊密。各個工作人員盡職盡責,演職人員更是為排好節目,克服疲勞和酷熱,早中晚不間斷地排練。廣大業余群眾為了把劇目排好,都放下手中的生意和私事。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為辦好藝術節展現了該縣“團結協作、克難攻堅、開拓創新、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工作精神。

二是弘揚傳承了一項文化。歷屆田林壯劇藝術節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增強了廣大民眾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與認同,增強了對本土文化的信心,對激勵本縣及周邊縣業余壯劇團今后積極創作和演出、促進北路壯劇藝術節更好傳承和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三是鍛煉了一批干部。藝術節活動對每一位干部都是一次考驗和鍛煉,很多參與者不計報酬,不辭辛苦,主動加班加點,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在全體工作人員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每一位參與藝術節系列活動的干部的大局意識、合作意識、協調水平、辦事效率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四是整合了一批人力資源。這批人員包括組織領導者、文藝工作者、籌備工作人員、志愿者、廣大業余群眾演員以及外請的眾多演出團體等,在藝術節系列活動中,來自各方面的人員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在工作中增進了信任和友誼。這批人員將是田林縣今后繼續舉辦大型文藝活動,打造田林特色文化品牌的主力軍。(來自田林縣文化館提供的內部資料)

三、廣西少數民族戲劇會演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了解到,雖然田林、靖西、三江等少數民族地區舉辦當地特色的戲劇會演活動已經有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但如何保證這個戲劇專項活動的長期性舉辦,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是少數民族地區在舉辦少數民族會演活動時存在的共同的難題。在田林縣了解到的情況是2019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壯劇片區會演活動于2019年4月23日—27日在樂里、舊州、定安、六隆、利周等五個鄉鎮舉行,其間壯劇演出69場(次)、各民族原生態山歌表演5場(次)。本屆壯劇節為歷年來準備最為倉促、宣傳工作最少、群眾知曉率最低、活動內容最為單一、氣氛最為冷清的一屆。究其原因,除了和田林縣近幾年來全力投入脫貧攻堅工作有較大關系外,北路壯劇自身的生存、發展困境也是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在調研時田林縣文化館工作人員還提到田林縣壯劇藝術傳承保護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壯劇演出水平亟待提高。由于籌備時間短,各項籌備工作和節目排練過于倉促,節目演出水平還有待提高。第二個問題是活動場地簡陋。由于場地原因,參加壯劇會演部分團隊安排在露天的廣場舞臺演出,演員和觀眾受到日曬雨淋的影響?,F有的文化廣場面積太小,在搭建大型舞臺和觀眾容納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無法滿足更多觀眾要求到現場觀看的需要。第三個問題是配合協調不夠。各籌備組與辦公室的職責分工還不夠明確,一些工作存在推諉現象,增加了辦公室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被動。

靖西市文化館館長莫福校也反映,靖西市連續舉辦的三屆南路壯劇會演讓活動組織者真實摸到靖西南路壯劇的底子,既看到希望,也感覺到了危機。好的方面歸納起來有如下六點:

一是得到廣大壯劇團隊的熱烈響應。在會演通知發出之后,全市廣大壯劇團隊積極響應,報名參加2019年第三屆靖西市南路壯劇會演的就有34支壯劇團隊。

二是演出質量不同凡響。第三屆靖西市南路壯劇會演,各個壯劇團隊高度重視,認真排練,精心挑選劇本,以良好的姿態參加會演,所以演出質量相對比平時高。舊州壯劇團演出的《還恩》、壯博藝術團演出的《母愛》等都具有較高的水平,確實不同凡響。

三是培養一批新人。第三屆靖西市南路壯劇會演,有部分相對年輕的演員是第一次上舞臺,但表演得相當有水準。祿峒鎮凌準窯莊壯劇團的方美清,是本次會演最年輕的演員,表演也相當成功。這有助于培養新人,更有助于壯劇的傳承和發展。

四是激發了靖西市南路壯劇的創作熱情。第三屆靖西市南路壯劇會演,特別設立優秀編劇獎,目的在于激發全市壯劇創作員的創作熱情,為靖西的南路壯劇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

五是促進壯劇樂隊的培養。南路壯劇表演離不開樂隊,這次會演,鄉鎮的各個壯劇團隊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樂隊伴奏,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這促使各個團隊加大培養樂隊的力度,爭取更多人員參與樂隊演出。

六是為壯劇團隊建立了交流的平臺。經過會演,各個團隊達到了交流的目的,通過對比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希望像這樣的會演能夠形成慣例,年年都舉辦,這將極大促進靖西南路壯劇的發展。

靖西市南路壯劇會演活動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部分壯劇團隊演出質量低下。有些團隊根本分不清壯劇和山歌的區別,甚至不知道南路壯劇是什么東西,更不知道怎么表演好。

二是舞臺表演不規范。靖西南路壯劇會演舞臺問題很多,包括臺風、動作、進出場等均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得到評委專家的指點,再加以提高。

三是部分團隊演成壯劇表演唱。表演沒有劇情矛盾,僅是壯劇各種唱腔的展示,有失南路壯劇演出的精彩性。

四是演員老化、劇本缺乏的局面沒有得到完全改觀。靖西南路壯劇會演,大部分演員年齡相對較大,五六十歲仍然是主力軍;劇本總體水平也是質量不高,創作人員年齡也相對偏大。(來自靖西市文化館提供的內部資料)

四、廣西少數民族戲劇會演可持續發展的

對策建議

(一)會演作為獨特的文藝制度,是戲劇藝術可持續發展的牽引力,也是推進全民藝術普及與改革探索的必由之路,應重點關注和發揮少數民族戲劇會演的聚集平臺優勢,通過會演的舉辦集中展示基層院團傳承發展戲曲藝術的優秀創作成果和服務基層人民群眾的良好精神風貌,推出一批富有時代精神、充盈文化內涵、蘊含藝術價值、小制作、大情懷、正能量的優秀戲曲作品。讓這些作品緊扣時代脈搏、貼近現實生活、傳達群眾心聲,反映基層戲曲院團深入生活、貼近民生的創作特點,體現出廣大基層戲曲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深入基層為百姓服務的真摯情懷。

(二)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少數民族戲劇會演的意識形態領域的引導和組織,藝術價值挖掘,優秀劇目的扶持、推廣、評獎以及優秀戲劇藝術人才的扶持力度,激發我區少數民族戲劇內在傳承活力,不斷探索有利于傳統戲劇傳承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推動戲曲普及和活躍程度,提高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傳承水平。

(三)因類制宜,精準施策,科學指導,精準管理,推動少數民族戲劇領域的文化治理體系的建立和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探索出一條符合地方實際、民族特點的少數民族戲劇發展之路。

(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

本文系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2020年文化和旅游研究課題“廣西少數民族戲劇會演調查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黃斌.會演:廣西戲曲發展60年的一個考察視角.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8(05).

[2] 李錦芳.北路壯劇概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11):162-184.

[3] 李煞.華燈下的田野——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06):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