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谷穴與合谷配太沖針刺即時效應和后遺效應的腦功能網絡連接差異

2021-09-15 07:23周海燕黃思琴朱曉委韓小軼吳巧鳳楊馨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配穴合谷針刺

周海燕,黃思琴,朱曉委,韓小軼,吳巧鳳,楊馨

(1.成都中醫藥大學 針灸推拿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075;2.重慶醫科大學 中醫藥學院,重慶 400016;3.重鋼總醫院康復科,重慶 400081;4.重慶市江北區中醫院 針灸科,重慶 400020;5.成都中醫藥大學 養生康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075)

腧穴是氣血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是針灸治療疾病的主要部位。每個腧穴具有各自的治療作用,有些腧穴具有一些共同的治療作用,也有些腧穴經過配伍可能會產生其他功能。合谷是臨床常用穴,合谷配太沖也是合谷配穴中的典型對穴,且雙合谷和雙太沖還被冠上了專有的名字——“四關”?!八年P”之名最早見于《靈樞·九針十二原》:“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關,四關主治五臟”,此“四關”沒有確切指出是否是穴位,醫家普遍認為指身體的部位[1]。楊繼洲的《針灸大成》收錄了“四關”這個經外奇穴,明確了“四關者,太沖、合谷是也”。合谷配太沖穴臨床應用廣泛,可以治療面口五官病變、神經系統病變、情志病、婦科病、胃腸病等多種疾病。本研究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電針針刺正常人合谷、合谷配太沖,觀察合谷單穴和配穴的針刺即時效應和取針后遺效應的腦功能網絡響應差異,為合谷的單穴應用和配穴應用提供可靠的實驗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

研究對象為20名健康受試者,男16名,女4名,年齡20~30歲,體質量50~75 kg。

1.2 納入標準

右利手;健康無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無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無針灸恐懼癥且1周內未接受過針灸;體內無磁易感性物質及裝置和金屬異物。

1.3 排除標準

經期、孕產期的女性;左利手;有幽閉恐懼癥、針灸恐懼癥或其他MRI檢查禁忌者;嚴重頭顱解剖結構不對稱。

1.4 剔除標準

掃描前24 h內飲用濃茶、咖啡及酒類。

1.5 脫落標準

依從性差,頭動明顯,圖像扭曲或中途退場[2]。

受試者本人簽署知情同意書,志愿參加本試驗。本研究已通過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2012KL-007)。

1.6 研究設備與試驗材料

研究設備: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統(3.0 Tesla Signa EXCITE HDx,美國GE)。首先在薄層T1掃描結構像,參數為TR/TE=7.2 ms/mininum,Matrix=320×256,FOV=24 cm×24 cm,翻轉角為1.5°,層厚1.2 mm,采集128層。功能成像采用梯度回波單次激發平面回波成像技術,掃描全腦,參數為TR/TE=2000 ms/30 ms,Matrix=64×64,FOV=24 cm×24 cm,翻轉角為90°,層厚5 mm,采集30層。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HANS-200E型,南京濟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2]。

試驗材料:銀質毫針(蘇州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324),直徑0.4 mm×40 mm。

1.7 分組和電針治療

將招募的20例受試者隨機分成合谷組和合谷配太沖組,10人/組,均在左側穴位針刺。合谷組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取合谷穴,直刺0.5~1寸,得氣后連上電針,電針另一極放在合谷穴旁0.5寸處。合谷配太沖組取左側合谷和太沖穴,太沖定位在足背第1、2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的凹陷中,直刺0.5~0.8寸,得氣后分別在合谷和太沖接電針。留針時間8 min[2]。掃描分2次,第1次在針刺并連上電針后開始掃描,掃描時間持續8 min,第2次在取針后開始掃描,掃描時間持續8 min。

1.8 數據處理

采用DPARSFA 2.4和REST 1.8軟件進行數據預處理和統計分析。用獨立成分分析法進行數據分析將被試數據分解為40個成分,用Infomax算法,z-score轉化,聚類參數0.8,GICA總計分析50次,每次隨機初始值和被試順序,基于肉眼識別的方法挑選成分。感興趣區選擇的是感覺運動網絡(對應面口運動區faceMOT)和默認網絡前部(aDMN)和后部(pDMN),然后做腦功能連接分析,組間對照選用雙樣本t檢驗[2]。

2 結果

2.1 faceMOT區針刺時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腦功能網絡響應的差異

faceMOT感興趣區,針刺時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腦功能網絡響應差異比較采用合谷配太沖的功能連接減合谷組的功能連接,結果發現兩組相減后雙側顳上回、中央溝蓋和右側顳上極功能連接增強,而右側中央前、后回、左側腦島功能連接下降(見表1、圖1)。

表1 對faceMOT針刺時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腦功能連接的比較 n=10

注:圖為兩組數據相減結果,紅桔色為升高,藍色為降低

2.2 faceMOT區取針后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腦功能網絡響應的差異

faceMOT感興趣區,在取針后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腦功能網絡響應差異比較采用合谷配太沖的功能連接減合谷組的功能連接,結果發現兩組相減后右側島蓋部/三角部額下回、雙側楔前葉功能連接增強(見表2、圖2-3)。

表2 對faceMOT取針后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腦功能連接的比較 n=10

2.3 aDMN區在針刺時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腦功能網絡響應的差異

aDMN感興趣區,針刺時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腦功能網絡響應差異比較采用合谷配太沖的功能連接減合谷組的功能連接,結果發現兩組相減后雙側雙側楔前葉功能連接下降(見表3、圖4)。

表3 對aDMN針刺時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腦功能連接的比較 n=10

2.4 aDMN區取針后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腦功能網絡響應的差異

aDMN感興趣區,在取針后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腦功能網絡響應差異比較采用合谷配太沖的功能連接減合谷組的功能連接,結果發現兩組相減后右側顳下回、枕下回的功能連接增強;右側額下回的功能連接降低(見表4、圖5-6)。

表4 對aDMN取針后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腦功能連接的比較 n=10

2.5 pDMN區針刺時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腦功能網絡響應的差異

pDMN感興趣區,在針刺時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腦功能網絡響應差異比較采用合谷配太沖的功能連接減合谷組的功能連接,結果發現兩組相減后右側舌回、楔前葉、距狀回的功能連接增強;而雙側距狀回、楔葉的功能連接減弱(見表5、圖7)。

表5 對pDMN針刺時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腦功能連接的比較 n=10

2.6 pDMN區取針后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腦功能網絡響應的差異

pDMN感興趣區,在取針后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腦功能網絡響應差異比較采用合谷配太沖的功能連接減合谷組的功能連接,結果發現兩組相減后右側舌回、距狀回的功能連接增強;而雙側距狀回、楔葉的功能連接減弱(見表6、圖8-9)。

表6 對pDMN取針后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腦功能連接的比較 n=10

3 討論

腧穴的功效具有多樣性,單穴和配穴的功效不同,生理狀態下和病理狀態下功效也有差異,不同手法功效也有區別。配穴的效應往往不是幾個穴位功效的疊加,可能存在協同增效(協同效應)、減效(拮抗效應)和無增加效應等不同情況[3],因此合理配穴是臨床治療疾病的關鍵。[2]合谷是臨床常用穴之一,歸屬手陽明大腸經,為該經原穴,被廣泛應用于治療頭痛,目赤腫痛,齒痛,咽喉腫痛,鼻衄,耳聾,痄腮,牙關緊閉,口喎,熱病,無汗,多汗,滯產,經閉,腹痛,便秘,上肢疼痛、不遂,癮疹,疥瘡[4]。其中尤以治療頭面和五官病變為長,故在《四總穴歌》有精辟的歸納——“面口合谷收”。合谷和太沖是典型的臨床配穴,被冠予了“四關”這個專有名稱。就其特定穴類別而言,合谷是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太沖為足厥陰肝經原穴、輸穴,原穴是臟腑原氣留止的部位,可反映臟腑功能的變化。就臟腑功能而言,大腸與肺相表里,肺屬金,主肅降,而肝屬木,主升發,肺金得肝木之疏泄則宣降有度,肝木得肺金之布散精微則柔和調達,兩者升降協調,相輔相成,使經絡通暢;就陰陽氣血而言,合谷歸陽經,陽明經屬多氣多血之經,合谷主氣助血運行,使血行而不滯,而太沖歸陰經,厥陰經屬少氣多血之經,太沖主血以濡養臟腑周身,使血行而不虛,因此兩穴合用,一陽一陰、一腑一臟、一降一升、一氣一血,具有平肝熄風、鎮靜安神、疏肝和胃、行氣活血、協調陰陽、祛風止痙、養血柔筋、消痹止痛等多種治療作用[1,5-6]?,F代臨床運用于多個系統的疾病,如頭痛、面癱、面痛等神經系統疾??;焦慮、抑郁、失眠等心身疾??;血壓異常、中風偏癱等心腦血管疾??;不孕、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疾??;小兒抽動證、小兒驚風等兒科疾病[7-9];胃痛、腹脹等消化系統疾病。faceMOT是腦區對應面口部運動的網絡區域,DMN既是目前針灸中樞機理研究中的熱點,也認為主要與大腦對內外環境的監測、情感記憶、自我意識、自我認知密切相關[2,10-11]?;诤瞎群秃瞎扰涮珱_的功能主治,選擇faceMOT和DMN的前部和后部作為感興趣區做腦功能網絡連接分析。

本研究通過合谷組與合谷配太沖組的比較發現,對faceMOT針刺時雙側中央溝蓋和顳上回、右側顳上極腦功能連接增強,而右側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左側腦島下降;取針后右側島蓋部/三角部額下回、雙側楔前葉則增強。對aDMN,在針刺時雙側楔前葉腦功能連接降低;而取針后右側枕下回、顳下回則增強,但右側額下回下降。對pDMN針刺時右側舌回、楔前葉、距狀回腦功能連接加強,但雙側距狀回、楔葉卻下降;取針后表現為右側距狀回、舌回腦功能連接增強,雙側距狀回、楔葉卻減弱。涉及的幾個腦區,如顳上回、中央蓋溝與聽覺語言有關;中央前回與皮質運動有關,也與面口功能有關,中央后回與皮質眼球運動有關;腦島、楔前葉與內臟活動有關;舌回、距狀回、楔葉、枕下回與視覺功能有關;顳下回與聽覺、記憶、情感有關;額下回與情感、思維、運動語言功能有關。從研究結果分析可得出合谷單穴和合谷配太沖在針刺時和取針后的腦功能網絡響應具有差異,合谷配太沖穴的腦功能響應不是單純地在合谷穴基礎上疊加。針刺時合谷比合谷配太沖更突出表現在聽覺語言、視覺的腦區響應,而合谷配太沖更突出在面口區、運動、內臟功能和情感的腦區功能響應;取針后合谷的針刺后遺效應更多表現在情感、思維、運動語言、內臟相關腦區的響應,而合谷配太沖則表現在視覺的腦區的響應。關于針刺即時效應及后效應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有類似的報道:針刺太沖穴1 h后對缺血性中風恢復期顱內動脈收縮期血流速的改善最顯著[12];電針少陽經穴對急性期偏頭痛具有肯定的即時鎮痛效應,且在取針后4 h針刺鎮痛作用最明顯[13],針刺足三里穴拔針后引起了腦部低頻振幅(ALFF)變化,針刺后效應對靜息態腦網絡活動產生顯著影響,拔針后第10 min和第25 min為針刺后效應重要時間點[14]。這些研究與本次研究都應用fMRI反映了針刺具有即時效應及針刺后效應,且效應不一樣。但之前的研究沒有分析單穴及配穴之間的即時效應和后效應的差異。針刺即時效應和后效應在腦功能區響應不一樣,可能與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中有許多相似之處[15],血藥濃度隨著藥物代謝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藥物作用也隨之變化,但不完全一樣,所以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探索。李曉陵等[16-17]總結了既往關于合谷配太沖穴與單穴激活的腦功能區域的研究后得出結論:針刺合谷配太沖穴不是簡單的合谷穴和太沖穴的腦激活區的簡單疊加,而可以更廣泛地激活大腦功能區域并產生特定療效,這可能是中樞系統腦血流動力學和葡萄糖代謝重新分布的結果。雖然之前也有類似的研究,但未從腦功能連接的角度去分析合谷單穴與配穴在針刺時和取針后的腦功能網絡響應特征的差異。從本次研究我們可以推測,如果臨床需要達到更廣泛的療效,可以選擇合谷配太沖進行治療,而合谷配太沖針刺的后遺效果主要在于合谷,故針刺時可根據治療需要在合谷穴做相應的手法,或許可以達到更好的針刺效果和后遺效果。

猜你喜歡
配穴合谷針刺
《針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規律研究
《靈樞?官針》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淺析
掐合谷穴能緩解視疲勞
楊金斗松筋點動配穴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經驗
針刺聯合拔罐治療痤瘡50例
針刺治療糖尿病前期32例
針刺結合聰耳息鳴湯治療耳鳴80例
針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療落枕的療效報道
合谷三陰交合用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