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輪狀病毒性腸炎治療中的作用價值分析

2021-09-15 10:45郭思丹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3期
關鍵詞:護理效果

【摘要】目的:觀察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輪狀病毒性腸炎治療中的作用價值分析。方法:將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根據患兒的入院順序分成兩組,而先入院50例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設置為對照組,而后入院50例患者采取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干預設置為實驗組。對照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與進食狀態,癥狀改善時間、患兒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對護理的依從性優良率,對護理的總滿意率與糾紛率。結果:兩組患兒干預前心理狀態與進食狀態評分(P>0.05)。兩組患兒經干預后心理狀態與進食狀態評分均明顯提升,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兒腹瀉、嘔吐、電解質紊亂癥狀的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相關知識知曉率、對護理的依從性優良率,對護理的總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輪狀病毒性腸炎以臨床護理路徑,可改善心理與進食狀態,縮短癥狀改善時間,提升對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對護理的依從性優良率,降低糾紛率,較好的提升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拉近護患距離,效果理想。

【關鍵詞】臨床路徑護理;輪狀病毒性腸炎;治療作用;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3-00109-02

小腸上皮細胞感染輪狀病毒,引起細胞損傷并引起腹瀉稱為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兒科常見疾病,除腹瀉、嘔吐等癥狀之外,如不能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還可能出現出現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在疾病的發展下,嚴重可致死[1-3]。護理干預是輔助治療最重要的輔助手段,可改善疾病的轉歸。臨床護理路是跨學科,減少了護士工作的隨意性,可以發揮全面和科學的護理模式。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患兒臨床資料完整且患兒家屬具有正常的溝通能力,能夠配合護理工作。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的胃腸道疾??;可能引起腹瀉的疾病。將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根據患兒的入院順序分成兩組,而先入院50例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設置為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8.0~24.0個月,平均年齡(13.2±1.7)歲,癥狀出現至就診時間6.5~19.0h,平均時間(10.4±1.4)h。而后入院50例患者采取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干預設置為實驗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7.5~23.5個月,平均年齡(12.8±1.5)歲,癥狀出現至就診時間7.0~24.0h,平均時間(10.4±1.4)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協助醫生完成治療,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指導,提升疾病知識,提高患兒家屬的治療意識。實驗組行臨床路徑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①入院時熱情接待,并詳細詢問病史和喂養情況,詳細的解釋腹瀉原因,并對家屬做好衛生指導的相關工作。在患兒的日常飲食時,需要進行確保飲食衛生,保障飲食安全。因患兒存在腹瀉癥狀,每次腹瀉后需進行詳細的清潔,并保障及時更換衣物。②介紹病房環境,使其熟悉并了解分布,因為本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傳染性,因此需要強調隔離的重要性,并在此過程中完善溝通,取得合作。③第1d,嚴密的觀察病情,并進行完善相關檢查的工作,觀察和記錄小兒排便情況,遵醫囑補液。④第2d,進行詳細的飲食指導,指導清淡低鹽低脂低油飲食,并完善健康宣教工作。⑤第3d,觀察排便情況,指導家屬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做好臀部皮膚護理,以保持皮膚清潔干燥。⑥第4~7d,介紹藥物作用原理和用藥方法,提升用藥依從性,保障用藥安全。⑦第8d,指導院外護理,指導合理喂食的方式方法,并需要進行注意飲食衛生,鼓勵患者家屬進行堅持母乳喂養。

1.3評價標準 對照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與進食狀態,癥狀改善時間、患兒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對護理的依從性優良率,對護理的總滿意率。心理狀態與進食狀態采取我院自制的評分表,0~10分值,分數越高狀態越好[4]。記錄患兒腹瀉、嘔吐、電解質紊亂癥狀的改善時間。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采取我院自制知識問卷,80分及以上為知曉?;純杭覍倏梢耘浜现委熍c護理,設為依從性優良。護理滿意度評價采取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總分100分),70分及以下歸為總滿意[5-6]。

1.4統計學方法 以軟件SPSS20.0分析,均數±標準差(_

x±s)表計量,組間比較t檢驗;用%表計數,χ2校驗計數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與進食狀態評分比較 兩組患兒干預前心理狀態與進食狀態評分(P>0.05);兩組經干預后心理與進食狀態評分均明顯提升,其中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兒腹瀉、嘔吐、電解質紊亂癥狀的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患兒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護理依從性、滿意率比較 實驗組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對護理的依從性優良率,對護理的總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3 討論

輪狀病毒性腸炎在2歲內嬰幼兒中常見,好發于秋冬季節,存在一定得潛伏期,一般為1~3 d,經過這種潛伏期后,疾病會朝著較為嚴重的方向而發展,在腹瀉的情況越發嚴重下,會出現嘔吐及脫水等癥狀,在發展后則出現發病急劇的情況,此時會出現嘔吐的癥狀,而嘔吐對導致機體電解質失衡,任其發展會造成脫水顯像,則威脅一定的生命安全[7-9]。因此,需要良好的協同作用的護理進行干預,而臨床路徑護理模式為一種模式的名稱,相對于傳統的單一的模式而言,屬于一種的新型護理模式,減少了傳統的隨意性,則是按照設定好的路徑而實施的相對有序的護理,相比較傳統的模式的隨意性,其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首先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制定,對患兒家屬開展有序的護理,提高患兒家屬知識掌握程度,以更好的配合治療[10-12]。本研究中,兩組患兒干預前心理狀態與進食狀態評分(P>0.05)。兩組患兒經干預后心理狀態與進食狀態評分均明顯提升,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兒腹瀉、嘔吐、電解質紊亂癥狀的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相關知識知曉率、對護理的依從性優良率,對護理的總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輪狀病毒性腸炎以臨床護理路徑,可改善心理與進食狀態,縮短癥狀改善時間,提升對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對護理的依從性優良率,降低糾紛率,較好的提升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拉近護患距離,效果理想。

參考文獻

[1] 陳立新. 細節護理在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中的應用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 2018, 13(6): 184-185.

[2] 史林芝. 對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給予護理干預配合蒙脫石散灌腸的效果觀察[J]. 智慧健康, 2018, 4(4): 95-96.

[3] 謝丹丹. 臨床護理途徑在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37): 98.

[4] 方媛.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整體護理干預方法[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53): 10563-10564.

[5] 韓海玲, 淡云, 衛文峰. 醫護合作模式對蒙脫石散保留灌腸治療新生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療效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15): 150-151.

[6] 李樹英. 整體護理在干擾素聯合腹瀉奶粉治療病毒性腸炎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8): 162-165.

[7] 周蘭梅. 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輪狀病毒性腸炎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6(3): 13-15.

[8] 張丹. 臨床護理路徑在輪狀病毒腸炎患兒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護理,2017, 15(23): 2865-2866.

[9] 陳聰. 護理路徑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病程的影響[J].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 16(1): 141-142.

[10] 朱亞莉. 輪狀病毒腸炎患兒治療中臨床路徑的護理應用效果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1). 143-144.

[11] 付莉. 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對輪狀病毒性腸炎的護理效果[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8, (20). 174-176.

[12] 王冰. 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輪狀病毒性腸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中國醫藥指南. 2019, 27(6). 165-166.

作者簡介:郭思丹(1990.01-),女,漢族,廣東河源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兒科護理學。

猜你喜歡
護理效果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